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视域下的禅意风格产品形态设计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9-07 阅读(398)

摘" 要:为了从设计的源头把握禅意风格产品设计的精髓,探索禅意风格产品的设计方向,使禅意风格产品所蕴含的禅宗思想可以给用户在充满资讯与概念的时代提供一片没有信息干扰的“净土”。本文从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方法论出发,研究“力”在禅意风格产品设计中的演绎方式,分析禅意风格代表作品中的动力表达,总结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指导下的禅意风格产品设计原则。通过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分析禅意风格产品中的形态,挖掘人们最自然而然以及最舒适的视知觉感受,为禅意风格产品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研究禅意风格产品提供了新的认知方法。

关键词:视知觉;形式动力;禅意风格;产品形态;设计原则

禅意风格是基于禅宗思想而形成的一种设计风格,把握禅意风格的精髓,可以在产品设计中体现禅宗思想,从而为生活在快节奏和高压力下的人们找到心灵的宁静,保持心境的自由和放松。本文通过分析古代造物和现代产品中禅意风格的代表案例,论述视知觉形式动力中的演绎方式和动力表达,从产品本身的角度,知觉层面出发,寻找表现禅意风格特征的方式,从而避免使用具象性和概念性的禅意特征,更符合禅宗思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本质。

一、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和禅意风格

(一)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概述

1.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

视觉形式动力是世界著名美学家、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在1966年发表的长篇论文《形状的动力》“The Dynamics of Shape ”中明确提出来的[1]。其是在格式塔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关于视觉形式如何通过动力机制来影响我们的感知和理解的视知觉理论。格式塔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阿恩海姆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整体性的背后存在一种动力机制,认为视知觉形式的“完形倾向”是一种动力机制,可以为知觉主体赋予独特的“动力式样”的特征。

2.视知觉形式动力形成机制

阿恩海姆认为,当知觉主体的心理力和视觉刺激物的物理力的同构时,艺术作品则会具有表现力,原因在于这种同构性是由视觉动力形式完成的。这里的心理力是指刺激物对知觉主体的意识和心理产生的一种知觉层面的虚拟力,并非实体存在;而物理力则是由物体与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现实存在的力。也就是说,知觉主体看到的刺激物本身的动力特征,不是观者自己的生理感觉,而是知觉主体与视觉形状本身之间的“异质同构”,且这种关系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知觉主体与刺激物之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并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审美体验。

3.视知觉动力影响因素

(1)形式

形式一旦进入我们的眼睛,就会被神经系统加工而获得动力。如圆形的动力是集中向四周均匀发射的,而椭圆的长轴和圆形相比,具有更强的动力,因此具有明确的动力趋势和方向;正方形的动力有垂直向各边线发射和向对角线发射的两种情况,水平放置具有稳定感,向边线发射的动力会弱于其他边线的动力,而长方形的动力则是垂直于各边线,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视觉总是往更长的那一边延伸;水平放置的等边三角形的动力也具有稳定感,其动力是沿着非底边的两条边向外和向上发射,而等腰三角形的动力则会向顶点发射(如图1)。

不同的形式给知觉主体引起的动力刺激不同,感受也不同。圆形通常给人带来圆满和包容的感受,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给人稳定的感受,而长方形和等腰三角形通常会给人带来导向性和延伸性。知觉主体感知形的过程,就是形式本身的物理力和知觉主体心理力同构的过程。

(2)色彩

色彩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快速吸引知觉主体的注意力,色彩占据视觉很大的比重,往往比形式更容易被感知。色彩本身固有的知觉特性,能够引发知觉主体的情绪变化和情感共鸣。相比于前文论述的形式本身的动力,色彩的动力则稍微复杂,需要加入知觉主体的生活经验、记忆和情感等。因此,明确想要表达给知觉主体的审美体验,可以更好地获得情感共鸣。

(3)材质

材质对于产品的形态表现至关重要,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视知觉动力,是构成产品形态的物质基础,帮助塑造了产品的物质形态。与物理式样的形式所构成的理性力不一样,材质受到人们主观经验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与色彩一样唤醒的是一种感性情感“力”。

(二)禅意风格的价值来源以及内涵

1.禅宗思想基础

禅宗思想的精髓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强调通过直接的心灵领悟获得真理,使个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自己的本性,而不是依赖于繁琐的教条或是有限的文字。禅宗思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体验,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平静和自我的接纳,还为视觉的体验带来惬意和舒适的感受。

2.禅意风格内涵

禅意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既有道家追求清净无为的心境,又有儒家追求的娴静高雅的境界。禅意风格追求简洁、平和、自然、纯粹的视觉美感,从而创造一个宁静、平和、舒适的视觉感受,让人放松心灵、达到内心的平静。其设计不仅需要考虑视觉上的审美禅意体验,还要考虑心灵精神上的审美禅意体验。也就是说,具有禅意风格产品的设计,是以禅宗思想文化内核为基础,在现代审美影响下产品形态表现出禅宗思想的内涵,为人们营造和提供一个更加利于内心平静和氛围的气场,从而排除外界干扰,专注自我内心的情感体验。因此,禅意风格是禅宗思想在现代审美思潮影响下,注重设计内涵和情感体验的一种风格特征[2]。

二、视知觉形式动力在禅意风格产品形态设计中的" "演绎方式

产品的形态是由“形”和“态”两部分组成[3]。形是产品作为客观物体所蕴含的固有属性,具有客观稳定性,强调的是知觉主体与产品的一种物理层面的理性互动关系;而“态”是指色彩和材质,指产品能够引起知觉主体内心情感变化的感性意象,具有瞬时性,强调的是知觉主体与产品之间的情感沟通。形式与色彩和材质相比更倾向于理性,而色彩和材质则比形式更容易传递情感,倾向于感性。对于禅意产品形态的视知觉动力的研究来说,禅意产品设计以“形式”“色彩”和“材质”来演绎形式动力,包含产品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象神态,即形式表现和意象营造。

(一)形式表现

产品形态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营造产品本身的形式感[4]。产品形式整体的视知觉感受决定了产品本身的表现力。禅意产品的核心要素是给知觉主体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产品的形式若太过于复杂、丰富会给知觉主体带来视觉上的压力,而若过于简单、平衡又会使用户感到呆板。因此,不因过度复杂带来视觉压力而焦躁,也不因太过简单带来视觉体验的无聊,在简单与复杂之间找到平衡点,找到合适的视觉动力,成为禅意产品形式设计的关键。

(二)意象营造

视觉的意象营造是通过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对产品形态进行分析,从色彩和材质的客观特性出发,挖掘色彩和材质表达情感、渲染气氛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色彩和材质,快速的表达设计内涵和情感,视知觉形式动力将这一切归因于视觉刺激物引发了知觉主体视觉动力的变化。因此,禅意产品的一个切入点就是,明确禅意产品设计的核心是可以给知觉主体带来平稳宁静的动力感受,并通过产品本身的形态语言去塑造产品的氛围。

三、视知觉形式动力在禅意风格产品形态中的动力表达

禅意风格产品设计在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角度下进行,更加侧重于知觉主体的视知觉感受,主要围绕形式表现和意象营造展开,即形式、色彩、材质。通过视知觉将知觉主体与产品联系起来,形式动力便成为表达的媒介。动力表达框架如图2所示。

(一)由形式产生的动力

产品的形式决定产品形态的整体表现力,因此是设计的起点也是重点,探索形式变化带来的视觉动力规律,能够为禅意风格产品设计提供源自视觉的知觉层面的指导。

1.形变式样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对“伽玛运动”实验做过分析,发现静止的式样也可以观察到视觉动力的存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规整的几何形本身的动力属性都是由一个中心点向四周均匀发射的标准形,力之间彼此抵消,于是达到平衡,呈现出最稳定的状态。而形变就是在标准形的基础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形的改变的现象,因形变而产生的力的改变,呈现出偏离“稳定”的状态。

根据视知觉的简化原则,人们的眼睛会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现有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最简单形状[5]。即使是复杂的形状也会被视知觉处理成来自简单形状的形变。在这个过程中,当形变的力度不大时,形变式样可以较好地保留本身的形态,知觉主体可以很容易识别这种形变的结果后恢复,能够传达舒缓、静谧的审美感受;而当形变力度较大时,形变式样具有清晰的力的方向趋势,形变的持续加重最终会导致式样失去本身的形态,于是很难唤起人们的视知觉审美体验。因此,使用恰当的形变手法,可以获得“完形”的视觉力,给知觉主体带来舒适的视觉感受。

宋代瓷器的瓷形,形式简约、格调高雅,无不体现当时知识分子追求的简约质朴的禅宗意境。禅意产品的形式需要在简单与复杂之间找到平衡点(如图3)。瓷器的形态被手工艺者通过拉胚工艺,在基础的几何形中加以适当的形变,由于力的方向受到形变的改变,整体呈现出动感趋势,使人们感受到视觉动力的存在,但是总体形变程度又是恰当的,其简洁流畅的线条给人轻松舒适的审美体验,既增加了视觉动力,又没有失去原本的形态,总体给人们简练、和谐、平静的禅意感受。

2.倾斜式样

阿恩海姆认为倾斜是制造方向性视觉动力最有效、最基本的手段。倾斜式样的偏离正常位置角度的大小决定其所产生的动力大小,偏离的角度越大,动力越大具有动感,反之则越小越稳定。合理的设置倾斜式样的角度大小,可以使得产品的造型在稳定的基础上增加动感。

明式家具以简约而不失典雅的风格,体现了大道至简、经世致用的设计理念。通过简约的外在形式引导人们关注器物的本质,不被多余的形式所干扰(如图4)。其椅腿、椅背和桌腿的线条并不是完全垂直,而是会有微微倾斜,这个倾斜的角度很小,会带给你一些刺激力,增加了视觉动力,但是又不至于动力过大形成不稳定的趋势,达到稳定与动感的平衡,使人们获得舒适简约又灵动的视觉感受。

(二)由色彩产生的动力

色彩作为视觉语言传达的有效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动力表现,本身便具有良好的渲染情感和营造气氛的能力[6]。色彩是仅次于形式的直观体验,有时甚至大于形式所带来的视觉体验,恰到好处的色彩使用可以尽快传达设计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1.色彩的力学特性

色彩的物理力是直接由光产生,其力是由波长所决定的。从视知觉的角度来看,色彩可以影响人们对于产品的感知,引起心理的情感变化,从而产生丰富的情感“力”。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一起决定了人们如何感知色彩,每种色彩的知觉特性也会对人们的情感产生特定的影响。不同的色彩式样会引发知觉主体产生不同的知觉动力[7]。一般来说,饱和度较高的色彩对人的刺激力较高,视觉动力较大;而饱和度较低的色彩,刺激力较弱,视觉动力较小,会让人产生质朴和宁静的知觉感受。对于禅意产品的视知觉的意象营造,可以利用色彩的知觉特性,采用视觉刺激较弱的色彩,以便给人带来宁静安适的视知觉体验。

2.色彩的知觉氛围营造

产品的形式作为物理式样传达的是理性意识层面的感受,而色彩作为视觉意象传达的是感性意识层面的内在感受。色彩的客观特性刺激人们视知觉的产生,不同的色彩对视知觉的刺激程度不同,蕴含的“力”学属性不同,引起的情感知觉也不同。设计者若能应用好色彩的知觉特性,便能更好的体现禅意产品想要表达的内涵意味。

无印良品的品牌设计理念,将产品的实用放在首位,关注产品的本质,追溯产品的本源,尽可能还原产品本来的模样。如图5所示,无印良品的产品配色通常以黑白灰和低饱和色彩为主,不喧宾夺主,尽可能减少色彩给视觉带来的刺激。其白色也并非纯白,而是融入淡淡的灰、黄等色彩,形成一种独特的色彩调和,彩色的使用也并非很亮丽,而是采取饱和度较低,较为暗淡的色彩。从色彩的知觉力学特性角度来说,这种色系对于人的视觉刺激较小,视觉动力也较小,不易扰乱人们的心境,而且会给人们带来稳定平和的心灵感受,这与禅宗追求内心的清静无念相契合。因此禅意风格产品的色彩常常采用这样的色彩,避免视觉刺激过大对人们心境产生干扰。

(三)由材质产生的动力

1.材质的视知觉特性

阿恩海姆认为,在视知觉的作用下,现实世界存在的任何事物无不呈现出一种力的式样。材质以其独有的质感、色泽与触感,让产品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物体,而是成为能够激发情感共鸣的存在。例如,高反光的金属会给人们刺激张扬的感觉,而哑光的金属会给人温和低调的感觉;光滑的塑料给人飘逸的感觉,磨砂的塑料给人们细腻的感觉;木头布料给人们温暖的感觉;竹子石材给人们清新自然的感觉等。

2.材质的知觉氛围营造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视觉经验,当看到某种材质时,会下意识与过去的经验进行联想和对比。这种视知觉感受不是对物理表面属性的简单反映,而是根据材质的色彩、光泽、纹理等因素来判断其物理属性和情感属性。这些因素的不同给知觉主体带来的视觉刺激力不同,视知觉感受也不同。符合禅意风格产品的材质选择,通常是视觉刺激较为舒适且忠于材质本身的。这样的材质与人们对于材质的过往经验相同,因此带来的视觉刺激会较为平和适宜。若是完全不加以处理,又会带来粗糙生硬的感受,因此平衡表达材质本身和处理材质成为禅意产品材质的表达重点。

图6为无印良品聚丙烯和不锈钢的材质应用。聚丙烯材质的使用充分利用了材质本身透明且轻盈的特点,设计的收纳盒产品不仅能使盒内物品一目了然,便于分类和管理,还轻盈便捷,能够随意携带和移动。而不锈钢材质的使用通过对表面的磨砂处理,不锈钢表面呈现出低调的光泽,避免了过于刺眼的反光,营造出一种柔美和平静的氛围。其表面质感细腻,减少了金属的冰冷感,既具备现代感,又呈现出柔和的视觉效果。无印良品在材质的应用过程中进行了适宜的处理,使得材质不仅充分展现了其本身的性能,还拥有恰如其分的变化,增加视觉动力的同时,又给人带来自然且充满材质本真的韵味。

四、禅意风格产品形态设计原则

(一)简约灵动的形式原则

简约的形式与禅宗所倡导的“不立文字”相呼应。简洁的形式以线条清晰、结构简洁为特点,能够给人们一种清爽、干净的感觉。通过减少视觉上的刺激物,让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产品本身,不会被多余的形式装饰所吸引。但是这种简约绝不是毫无细节内涵的简约,而是融入了设计者无限巧思的简约。过于直白没有细节内涵的简约造型,往往会带来负面效果,就像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也不是完全撇开文字不谈,只是希望我们不要被文字所限制。因此,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中也一样,简约的目的是为了不要被多余造型的外相而干扰产品本身,而不是舍弃产品应有的内涵。

我们倾向于用简单的形状来概括物体,但是真实的事物并不是这么简单规则[8]。根据形变式样和倾斜式样可知,过于简约直白的形式无法引起视知觉的注意,而整体看上去是简约的,细看又有很多内容的形式,会吸引视知觉且带来丰富的视知觉感受。且在形式设计中应尽量注重视觉上的稳定和平衡,避免不必要的视觉动力冲突,进行合理的形式变化,使之既简约又灵动活泼。

(二)朴素含蓄的色彩原则

1.沉稳的中性色

白色是禅意色彩中最常见的颜色,象征纯净和简约,可以让空间显得明亮和开阔,带来宁静和平和的感觉;灰色具有低调和内敛的特质,象征中立和平衡,可以与其他颜色很好地搭配,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米色柔和而温暖,能够带来一种舒适和放松的氛围;棕色和黑色虽然颜色感受较重,但是可以给人带来深沉稳重的安心感受。

2.含蓄的低饱和色

禅宗认为含蓄的低饱和色彩,不易扰乱人的心神,从视知觉动力的角度来说,这种色彩带来的视觉动力刺激较小,内心感受更加平稳,往往给人带来轻盈、安静的心理感受,而这正是禅宗所追求的娴静境界。

3.材质的原味色彩

材质的原味色彩是指未经染色或者加工的自然色彩,通常会带来非常强烈的禅意感受,这些色彩来源于自然界本身,展现了材质最本真的味道。仅仅通过视知觉感受,便可以通过过往的知识和经验感受到色彩带来的感受。如原木色带来的自然温暖感、石材的色彩带来的大自然的力量感、未经处理的金属的铁锈色带来的原始古朴感以及纺织材料带来的轻盈和朴素感。

(三)自然质朴的材质原则

1.自然的材质

自然的材料如木、叶、石、竹等,其原生的质感可以直接地表达禅宗所体现的“梵我合一”的思想。自然的材质也不需要一味从自然中选取,设计是与时俱进的,材料的选择也应如此。本文中自然的材料不单单是指自然中的天然材料,也可以是当今设计常用的非天然材料,如塑料、玻璃和亚克力等。这些若能较好地表达材质的本真状态,尽可能地展现自己应有的性能,便也是自然,如塑料的轻盈、玻璃的透明、亚克力的朦胧等。

2.质朴的材质

前文提到的造型大体遵循简约的处理方式,其实对于材质也应该遵循简约的理念,而这里的简约是指,在忠于材质本身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处理以及材质的搭配种类,且变化要明确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使之整体给人的视觉刺激较小,引发较小的视觉动力,而产生出质朴合宜的内心感受。

五、结语

产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视知觉形式动力在古代和现代禅意产品设计中的分析解读可知,尽管古代和现代在产品表现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但是都是从产品本质的知觉层面去展现禅意内涵,以此触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产品与人们的情感联系。本文通过利用人们知觉最自然的感受去探索禅意产品的设计原则,为设计者带来了一个设计思路,也为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在禅意风格产品设计中的适用性和应用路径提供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宁海林.论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09(5):188-189.

[2]魏嘉敏,张康夫,曲直.现代禅意风格服装的设计表现及创新特征[J].设计,2024(8):18-21.

[3]李辉,喇凯英.浅析产品设计中的功能与形态[J].中国科技信息杂志,2007(15):83-84.

[4]张干.基于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5]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丁怡,任力.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下的服装设计应用研究[J].设计,2024(1):144-147.

[7]李明玲.基于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网页色彩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5.

[8]吴跃杰,董石羽.基于视觉动力理论的白酒酒瓶造型研究[J].设计,2022(1):120-123.

作者简介:

胡娟,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陈浩,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标签:  知觉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