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建设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目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现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统计法,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价值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并指出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战略性意义。
目前,世界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广西高校学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加大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力度,加快广西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将体育强国建设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唯一选择,也是体育工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必由之路。广西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传承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强国,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焕荣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体育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间的竞争。由体育衍生出政治、经济层面的连锁反应,对塑造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有较大影响。因此,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广西的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有世居民族12个(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民族间的融合与人们素质的提升使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并极具民族特色。但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广西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发展上较为缓慢,所以,我们应重新审视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及价值功能,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并有针对性地施以措施,加快建设“文化广西”的步伐。
广西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况
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多,但在高校中开设的科目较少。广西的世居12个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占全区人口33%,其次是瑶族,占比3%。壮族最有名的体育项目是打陀螺、板鞋竞技、背篓抛绣球等;瑶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盘王拳、赛龙舟、舞龙灯、舞狮、舞龙等。常态化进行的传统运动有十六种,包括壮族的跳板鞋和掷(抛)绣球、瑶族的射弩、侗族和壮族的抢花枪、苗族的爬坡杆和踢草球、仫佬族的步虎掌和草龙灯、京族的跳竹竿、回族的摔跤等,其中抛绣球运动、打陀螺运动、踢毽球、赛龙舟、武艺以及龙狮舞蹈项目,受到热烈欢迎,并且获得了东盟各国的广泛认可。
但是,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来说,广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匮乏,因此,没有足够师资开展完全的常态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据调查了解,开设较多的是舞龙、舞狮、龙舟、抢花炮、抛绣球、毽球、蹴球、板鞋竞速、竹竿舞这9种项目课程,但平均每所高校只开展其中的2—3种项目进行课程教学,造成广大青年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因为没有专业老师或民间传承人开展教学而处于暂时停滞状态,另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亦因严重缺乏教师(师傅或传授者),逐渐走向无限期停滞状态。
文化的价值功能现状
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功能众多,但在全球化竞争中被明显弱化。广西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的历史沉淀、生活方式和民俗风貌紧密相连,它承载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展示了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本民族的精神特性。其自身价值功能以文化传承、强身健体、欢庆娱乐、尚美观赏等为主,但随着时代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其社会经济、政治外交、文化互鉴、体育竞技等价值功能逐渐繁衍、派生,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
由于其地理位置限制以及对创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不足,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在国际上无形中被弱化。然则,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广西的文化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并为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提供了推广平台。通过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活动,让人们形成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为国家之间友好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广西应及时抓住机遇,以优秀传统体育平台为创新动力支撑,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新议题,进行体育文化传播,并以和谐发展作为出发点展开战略部署。
文化传承发展的总体现状
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广西多所高校进行数据统计,将近五年来教务处关于学生选修民族体育课程的数据汇总,归纳总结后得出,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情况不理想,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和改进。
保障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工作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缺少经济支撑。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得到相应的经费支持,以至于项目逐渐减少,传承人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部分项目面临失传的风险。受限于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水平较低,认同感不强。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重视,加大对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的力度。
缺乏先进理念,教育传承滞后
大部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是通过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方式进行传承,缺乏先进的理念,教育传承相对滞后。在学校教育层面,仅有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引入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实践层面,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笔者调查统计了近五年来本校体育选课数据,不超过2个小时即被抢完的课程有羽毛球、篮球、排球等,直到截止时间仍还有空额的课程是舞龙舞狮、竹竿舞和抛绣球等。
民族传统体育法规缺失需完善
公众对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对它的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从法理上没有考虑以立法的方式加以保护,这导致许多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在此境况下,一些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被弱化,因得不到保护而失传。2022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通过,但条款内容并没有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和具体措施,所以,加强针对性的立法保护措施刻不容缓,还要充分考虑当地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活态传承”提供坚强的保障。比如,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登录认定及退出制度,完善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法规,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法规,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文化传承的具体路径
文化的传承需要双向认同,我们应做好对自己本土民族体育文化的自我认同和输出交流,才能让更多群体了解,继而接受乃至传承。借此机遇,广西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发展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工作,讲好广西故事,高校也应在人才培养上以创新性的举措促进传承与发展。
利用合作办学,实现文化输出
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办学的重要职能,是开展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在校际间、国家间进行文化传播最直接的方式。高校在合作办学中的交流生及人才培养计划应将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体育必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取得相应学分。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搭建起文化传播与沟通的桥梁。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承应更具开放性,让“一带一路”周边东盟国家的每一个高校都能了解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点带面,为传统体育产业合作搭建更多更广阔的平台,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建立更多元化的沟通渠道。例如,广西民族大学的优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龙舟和珍珠球教学历史悠久,比赛成绩突出,可以推广至泰国、英国等地的高校,使这两项民族传统体育得以传承发扬。
举办文化活动,加强文化认同
学校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在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时,不能忽视人的心理特点,要以学校体育科目为主导,将民族传统体育列为必修课程,并结合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加强学生对优秀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具有科学性,不能急于求成。
亲身实践往往会让人印象深刻,因此,笔者所在的高校每年都会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中华节日文化活动,以加深巩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这两个大型活动都设有民族体育项目比赛,比如背篓抛绣球、跳竹竿、板鞋竞速等。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参与并能有所感悟,同时还掌握了运动技能,锻炼了运动能力,了解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并爱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其在身体和思想上得到了锻炼和升华。
对接国际赛事,推进文化传承
高校开设民族体育课程可以对接国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事,从而推进优秀民族体育文化的活态传承。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各类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是沟通各国人民交流和合作的桥梁。
目前已成常态的中国—东盟武术节,中国—东盟龙舟国际邀请赛,搭建了中国与东盟的友好桥梁,加强了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力度和广度。中国与东盟各国均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且项目的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例如,东南亚国家盛行的藤球与中国古代的蹴鞠就类似,这是体育文化传播的结果。藤球,这一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运动,在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崇和普及。中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以及泰国已经连续参加了七届亚运会藤球比赛,此次杭州第19届亚运会藤球项目于9月24日在协办城市金华市的体育中心体育馆开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密切合作交流,推动了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理解和互动,构建了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新形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基地,应与国际上通行的民族体育项目对接并保持联动,高校可以开设武术、龙舟、藤球等项目的课程,以此来扩展并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文化往来,同时吸引各方媒体的关注,打造中国—东盟体育新名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壮美广西的新征程中,应充分利用活态人文遗产,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例如,民族武术融合了体育和表演、健身和观赏的特性,在影视和表演活动中,其体育和审美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还有一些民俗体育资源开发项目,比如抛绣球、竹竿舞等,通过和旅游、康养结合,获得了创新发展的契机。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形式,它还体现了深厚卓越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鲜明反映。唯有做好传承工作,我们才能提升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素养,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