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
现代阮乐器,即中国传统乐器阮咸,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改良研究,以民族管弦乐团合奏、重奏以及独奏等形式,结合演奏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演奏技法的新型传统民族乐器。《清代与现代的阮——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珍品延展鉴讨》曾对阮咸的历史发展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简单的脉络梳理。现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徐阳·阮族”乐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徐阳教授凭借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舞台实践经验,于2007年研发制作了“徐阳·阮族”系列乐器(以下简称阮族乐器),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等,以及根据演奏者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独一无二的阮乐器。例如,为受限于身高但仍渴望演奏大阮的乐手,设计了小型大阮,其简称“小大阮”。现围绕“徐阳·阮族”乐器,探讨其在新时代下承载的意义。
“阮族”乐器名称的由来
徐阳教授是中央音乐学院阮专业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第一位阮专业博士生导师,是国家级教育奖“宝钢优秀教师获得者”,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阮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亦是阮专业学术领军人物。2005年,徐阳教授利用阮族乐器优美统一的型制、温润融合的音色特点,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阮族室内乐团”(以下简称“阮族乐团”),进入公众的视野。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林吉良教授创作了《草原抒怀》阮独奏曲,结束了阮只能作为伴奏乐器的历史,开拓了阮独奏的新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阮乐器的艺术行式趋于成熟。徐阳教授汲取这些经验,致力于提升教学品质、培养优秀演奏人才,同时,不遗余力地委约作曲家为阮族乐团量身创作音乐作品。
阮族乐团于2005年获文化部主办“文化艺术学院杯”民族器乐组合铜奖;其委约作品《新酒狂》于2006年获原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全国民族室内乐作品“文华奖”第二名;斩获了2007年首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传统组合类银奖;荣获了2019年CCTV中国器乐大赛非传统组合类亚军等国家级大奖,以上成绩表明了阮乐器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学术高度,为阮族乐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阮族”乐器的应用
阮乐器作为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何进一步激发其潜能,赋予阮族乐器以新时代的生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徐阳教授肩负使命,为阮族乐器的研究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之绽放光彩。
投身于教学工作
徐阳教授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本科到研究生阶段,始终以严谨的态度专注于完善阮专业教学体系。她在教育岗位上已辛勤耕耘近30年,所培养的学生已超过百人。随着阮专业教学事业的发展,学生的基本功越来越扎实,舞台实践经验不断增加,作品日益丰富。因此,她对阮族乐器的态度愈发精益求精。在推动阮族乐器发展的过程中,徐阳教授一直重视阮族乐器传统文化的传承。她认为,只有传承好传统文化,才能使民族音乐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因此,她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向学生传授阮乐器的历史、文化知识,夯实学生的演奏功底。徐阳教授将阮族乐器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让不同学龄段的学生获得体验阮族乐器的机会,并借此收集学生对相应档次乐器的反馈。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乐器的需求,以便为他们选择不同档次(木质)的乐器;另一方面,学生的意见有利于改进阮族乐器。
2019年,阮族乐团的学生手持阮族乐器,登上了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的舞台。在复赛时,他们演奏的《醉意狂想》运用了高音阮(2件)、中阮(2件)、大阮(2件)等阮族乐器。在决赛时演绎的《山歌》运用了小阮(2件)、中阮(2件)、大阮(2件)等阮族乐器。阮族乐团通过曲目编排、声部的和谐配比,巧妙地搭配阮族乐器,加上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彰显了徐阳教授卓越的教学成果。
参与研发工作
徐阳教授不仅致力于完善阮专业教学体系,还深入参与阮乐器的研发工作。为了赋予阮族乐器以新时代的生命力,徐阳教授与乐海乐器公司共同推动阮族乐器的创新。他们不仅对传统阮族乐器进行了改良,提高其演奏性能,还研发出了一系列新型阮族乐器。在尊重并保留阮族乐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巧妙地为其增加了现代审美元素,使其具有实用价值,从而使阮族乐器在国内、外舞台实践中备受青睐。
为了挖掘阮乐器的历史、文化和音乐价值,进一步推动阮族乐器的发展,徐阳教授等人展开对阮乐器的研发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对阮族乐器的制作工艺、音色特点、演奏技巧等方面深入探讨,为阮族乐器在现代音乐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至今为止,徐阳教授已经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三项专利证书,其中包括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一项《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分别是“一种提高阮琴发音音量的结构”“弹拨乐器中新型音箱腔体结构的4/5大阮族”和“阮(徐阳阮族1)”。
拓展舞台实践领域
徐阳教授意识到,要想让阮族乐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除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阮乐器之外,还需拓展阮族乐器的舞台实践领域。阮族乐器现已被应用于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电影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南京民族乐团、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澳门中乐团等国家级专业艺术乐团,并以其圆润的音色,演奏时良好的体验感,音乐细节表现完整等优点,获得了良好口碑。2023年,阮族乐器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并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被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所了解和喜爱。
举办“声学研讨会”的意义
尽管阮族乐器已经成功应用于各大乐团中,但徐阳教授与乐海乐器研究团队并未停下研究的脚步。自2017年至今,“乐海杯徐阳·阮族乐器声学研讨会”(以下简称“声学会”)已经举办5届。为了提高新时代下阮族乐器的声学品质,展现阮乐器古韵,呈现阮族乐器风格,声学会邀请了专业乐团国家级演奏家、专业音乐院校教师等专家,在民族器乐研究领域,尤其在民族弹拨乐研究方面表现较为活跃。声学会致力于提升阮族乐器的声音品质和演奏性能。例如,改进琴体设计、研发新型琴弦和弹奏技法。正是凭借孜孜以求,不断寻找突破的态度,“徐阳·阮族”系列——高音阮、小阮、中阮、小大阮、大阮获得了“2022年度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乐器”的称号。声学会每年都会邀请由专家评选出制作精良、音色纯净、浑厚韵朴的阮族乐器,并对制作乐器的匠人师傅进行奖励。
由此可见,声学会的意义不仅在于乐器本身,它更是对阮族乐器背后无数制琴师傅匠人精神的赞誉。他们重视阮族乐器的音色、音质和乐器的外观精巧,使得每一件阮族乐器都成为兼具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的艺术品。正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确保了阮族乐器的高品质和生产的稳定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徐阳教授与乐海乐器公司携手共进,潜心研究古人的制琴技艺,既保留了传统乐器的精华,又勇于创新,从教学、研究、创新、传承等多个方面为阮族乐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教学方面,徐阳教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其学生遍布国内外,许多已成为乐坛翘楚。在研究方面,她对阮族乐器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以及演奏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阮族乐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在创新方面,徐阳教授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尝试将阮族乐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未来还会尝试将阮族乐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例如,开发智能阮族乐器、创新演奏方式等。在传承方面,徐阳教授深知守正才能创新,致力于传承阮族乐器的文化内涵,通过举办音乐会、讲座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阮族乐器。
目前,“徐阳·阮族”乐器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徐阳教授秉承着推动中国民族乐器传承与发展的宗旨,坚定文化自信,用行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并向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无偿捐赠“徐阳·阮族”系列乐器。“徐阳·阮族”系列乐器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的珍贵收藏之一,填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在收藏现代系列阮乐器领域的空白,象征着新时代下阮系列乐器达到的新高度。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