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管理的人本之道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322)

王海波

现代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是以读者为核心,图书馆馆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信息需求,构建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读者的满意度。现探究以人为本理念下现代图书馆管理原则及管理与服务的路径。现代图书馆管理应从落实读者第一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构建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拓展内容性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

以人为本理念的解读

含义

以人为本理念主张将人放在管理和服务的核心位置,旨在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这种管理理念被称为“现代管理之魂”。以人为本理念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主要立足点,该理念的宗旨是既要实现满足人的需求这一服务目标,又需落实人性化管理和读者第一这两个根本性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以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

特点

第一,读者第一的管理理念,凸显人文关怀。读者第一的管理理念,主要是指将读者作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核心要素,以促进读者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力求满足每位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和更具温度的人性关怀,提高读者的阅读满意度。

第二,平等互动的管理模式,实现精准服务。平等互动主要是针对图书馆馆员与读者而言,通过建立平等互动的管理模式,让读者感受到被尊重、信任。图书馆馆员要针对读者的需求,给予必要的指导,如具体的书籍检索方式、图书馆内位置引导等,为读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第三,和谐温馨的阅读氛围,兼顾学知养性。图书馆要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发挥氛围影响人、塑造人的作用。在实际的阅读氛围营造中,图书馆需要搭建“学知”与“养性”的桥梁,让读者在“学知”氛围中,感受书卷气、正能量;在“养性”过程中,体会静心、愉悦。

第四,美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的价值。人际关系中的美是指人性的美,如真诚、善良。这也是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的内在美,而外在美包括语言美、行为美、神态美等,凸显图书馆馆员服务的价值性。和谐是指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的和谐,图书馆馆员需要尊重读者,通过恰当、简洁的语言提示,让读者感受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和高效性,凸显出图书馆馆员服务的专业性。

以人为本理念下现代图书馆管理原则

管理观念的全局性

管理观念的全局性主要体现在将图书馆的不同管理部门,转变成统一的专职部门,在实现图书馆管理、服务与读者、技术、环境之间有效连接的同时,通过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上述元素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具有协作性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践行管理的全局性理念。

对读者关注的持续性

读者分为潜在性读者和实际读者。对于实际读者,图书馆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读者的信息检索、阅读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和关联,把握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规律,构建符合读者需求的阅读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内容,增强对读者关注的持续性。对于潜在读者,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定期向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增强潜在读者的黏度,将潜在读者转化为实际读者。

提供闭环性服务

在读者阅读中,图书馆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关联性书籍推送、阅读方法指引服务;进行读者回访,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建议与意见,并以此作为优化图书馆服务、管理的重要着力点,实现闭环性服务。

以人为本理念下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路径

落实读者第一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传统的以收藏保管文献,对外提供借阅、阅览的基础性服务已不能满足现阶段读者的需求。因此,图书馆需要认识到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新趋势,将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各个方面,以读者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构建具有实用性、便捷性、智能性的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模式。密切关注读者的新需求和新变化,并以此为依据,适时升级图书馆管理的思维、战略和方法,从细微之处入手,逐步优化现有的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通过优质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吸引读者、留住读者。在实际落实上,图书馆可以借鉴以下两种方式。

1.以读者需求为核心

图书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熟知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需要懂得分析读者的需求,针对不同的读者采取个性化的服务措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在线下服务方面,对于新读者,图书馆馆员可以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过程中耐心解答读者的疑问,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让新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和服务,有效提高线下服务的水平。对于老读者,图书馆馆员在回答读者问题时,要做到简明扼要,并给予针对性指导,提高服务的效率。在线上服务方面,图书馆馆员可以在保护读者信息隐私的同时,分析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喜好,全面地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为读者推荐感兴趣的阅读内容,让读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阅读内容,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落实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2.以倾听读者心声为重点

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构建中,图书馆馆员同样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倾听读者心声,结合读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切实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在线上,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电话、网站两种形式倾听读者心声。图书馆馆员可设定具体的通话时间段,接听读者来电,听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建设性意见。图书馆馆员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鼓励读者通过多种形式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并定期搜集网站中读者给出的意见,结合具体的问题,对图书馆现有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升级,构建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在线下,图书馆馆员可通过静态化和动态化两种方式,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在静态化方面,图书馆可以设置专用邮箱,收集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议和意见。在动态化方面,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图书馆服务讲座,集中性倾听读者的心声,并将这些意见与建议作为改进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依据,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读者的满意度。

构建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

1.落实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

完善读者实际应用流程是从提高读者应用图书馆的能力入手,让读者掌握科学的图书借阅流程、信息检索流程等。让读者以最快速度获得所需信息,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第一,开展线下图书馆应用培训。图书馆可以向读者介绍本馆的特色馆藏,尤其是凸显本馆特色的书籍、文献等;介绍本馆的特色服务,增进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美誉度。首先,介绍图书馆的布局,如电子阅览室、读者自习室的具体位置,帮助读者准确定位所需图书的位置、可阅读、自习的空间。其次,介绍常用的借阅方法,如自助借还机借阅、图书馆馆员辅助借阅,让读者掌握对应的借阅方法。最后,介绍还书方式,如图书馆大厅处还书、自助还书等。

第二,开展线上图书馆应用培训。图书馆可以通过线上培训,向读者介绍电子图书馆的使用,包括图书馆概况、服务指南、馆藏资源、新书推荐、读者服务等内容,并注重从细节入手,注重读者的体验,细化读者须知、资源分布、办证指南、志愿服务、信息公告、常见问题等内容,让读者全方位了解图书馆,提高读者应用图书馆的能力,落实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

2.构建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

图书馆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零距离”的开放性读者服务结构,满足现阶段读者“专”“精”“深”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整理读者的借阅信息,结合读者兴趣,向读者推荐符合其兴趣的阅读书籍;二是建立读者阅读群,向读者推荐有同一爱好的其他读者,并组建对应的阅读群,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读者的交流沟通创造条件。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需要“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从细节入手,完善自身服务。

落实人本制度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

第一,管理制度人性化。图书馆管理者需要提高管理水平,从图书馆馆员的实际出发,设定卓有成效的奖励机制,激发图书馆馆员的服务内驱力。第二,素养培训人性化。素养培训人性化是指在图书馆馆员的培训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图书馆馆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以读者为中心,落实人本服务。第三,加强图书馆馆员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一是让图书馆馆员提高个人的心理调节能力,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二是结合读者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第四,图书馆要开展人性化服务讲座,让图书馆馆员在日常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是在沟通交流方面,注意语速、语音、语调,提高图书馆馆员服务的亲和力;二是行为表现方面,注重亲和力的展现,找准服务的着力点,切实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服务能力。

拓展内容性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

第一,拓展服务对象。图书馆需要在主要的服务对象之外,积极拓展新的服务对象,如残障人士,打造面向不同群体的服务模式。第二,拓展服务内容。在服务内容方面,图书馆需要构建专业性和社科性两类信息库,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图书馆需要与其他图书馆开展合作,建立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读者足不出馆,便可阅读天下书”的服务目标。第三,更新服务技术。图书馆可以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图书文献的专业化整理,让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快速获取所需的图书、文献;通过应用虚拟技术,开展虚拟咨询服务,让读者便利地获取文献资源。

综上所述,现代图书馆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开展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深化“以人为本”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形式和技术两方面着手,对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路径进行思考,为读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图书馆的美誉度。

(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图书馆)

标签:  读者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