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方言中形容词重叠的程度表达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223)

高晶晶

摘要:重叠作为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对程度范畴的表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重叠在朔州方言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形容词重叠可以用来表示程度。形容词的重叠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和不完全重叠,朔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均表示高程度。除了表示程度之外,形容词重叠在朔州方言的语境中还有其他特殊的语用价值。

朔州市,别称朔、马邑,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干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23年2月,全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06万平方千米。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可知朔州市下设的各区县方言分区不同,中心城区即朔城区(原朔县)、平鲁、应县分属于晋语五台片,而右玉、山阴、怀仁则分属于晋语大包片。本文主要以朔城区(晋语五台片)为调查点。

在朔州方言中程度范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从词法角度来看有词缀和重叠,从句法角度来看有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本文从形容词的重叠出发,探讨朔州方言的程度范畴表达,同时揭示其特殊的语用价值。形容词是表达程度范畴的重要形式,特别是状态形容词,“形容词的复叠与级次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重叠是朔州方言中形容词构词的一种很重要的语法手段。形容词重叠所表示的程度大多属于高程度。经过对朔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调查发现,在朔州方言中,表程度的形容词的重叠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和不完全重叠。

完全重叠

完全重叠是指将基式的所用成分均进行重叠的一种重叠方式。在朔州方言中,表程度的完全重叠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即“AA儿(哩)”和“AABB”。

AA儿(哩)

“AA”式是朔州方言中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在“AA”式形容词中,单音节形容词“A”为基式,“AA”为变式。重叠后“AA”式的第一个音节读原本的音调,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同时伴随儿化音变,形成了“AA儿”这一变式。有的情况下还会在变式“AA儿”后加上朔州方言的结构助词“哩”,构成“AA儿哩”这一变式,如表1所示。

几乎所有类型的单音节形容词都可以进入“AA儿”和“AA儿哩”这两个形容词重叠格式中。相较于基式“A”,变式“AA儿(哩)”所表达的程度更深,如果“快”只是客观描述一种状态,而“快快儿(哩)”则表示更快的意思。

单音形容词在重叠后与其本身的语法功能类似,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谓语。其中,变式“AA儿”一般作状语,变式“AA儿哩”可以作定语、谓语、补语。

“AA儿”作状语:

(1)慢慢儿走,不着急。

“AA儿哩”作定语:

(2)月毛娃娃肉肉儿哩胳膊,看这可亲哩。

“AA儿哩”作补语:

(3)今儿馒头蒸哩软软儿哩,可蒸好兰。

“AA儿哩”作谓语:

(4)小果果酸酸儿哩,不好吃。

在朔州方言中,重叠式“AA儿”和“AA儿哩”除了表示程度的加深之外,还有特殊的语用价值。通过重叠式“AA儿”和“AA儿哩”,还可以表示对所描述事物的喜爱之情。可以进入“AA儿”和“AA儿哩”重叠式的形容词没有褒贬的限制,但是即使是贬义词进入这两个变式中,也是倾向于表达说话者的主观喜爱之情。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能会对小孩说:“你咋身上臭臭儿哩,叫妈妈过来闻一下。”在朔州方言中,这句话一般是作为逗小孩来理解,尽管“臭”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这个语境下表达的是说话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

此外,朔州方言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用法“不AA儿哩”,即否定副词修饰“AA儿哩”构成“不AA儿哩”,这一结构与“AA儿哩”表示程度加深不同,其主要用来表示程度适中或程度降低。同时,进入该结构的形容词也有所限制,一般是表示空间义的形容词,如表2所示。

“形容词的量主要是表现在程度的高低上,从数量特征来看形容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它的连续性。”例如,“大”和“小”在量级上就是连续的。而能够进入“不AA儿哩”这一结构的形容词都是表示高量级的形容词,如“大”“长”“宽”“高”等,而不是低量级的形容词,如“小”“短”“窄”“矮”等。这与否定副词“不”和形容词基式“A”的组合有关,高量级空间义形容词受到否定副词“不”修饰后表示的意义就是低量级空间义形容词所表示的意义,如“不大”所表示的意义就是“小”。在朔州方言中,“AA儿哩”表示程度的加深,受否定词修饰后所表示的程度降低,已经涵盖了程度适中和程度更低两个量级,因此不再出现“不”修饰低量级空间义形容词来表示程度更低。

此外,除了高量级空间义形容词可以进入“不AA儿哩”这个结构外,还有表颜色的形容词“红”可以进入“不AA儿哩”形成“不红红儿哩”,一般表示“红”的颜色程度适中或者较浅,但是其他表颜色的形容词一般不进入这个结构,即不可以说“不绿绿儿哩”“不粉粉儿哩”。

AABB

“AABB”式形容词重叠以形容词“AB”作为基式,有时“AB”为两个语义相近形容词组合,如“宽大”可以说成“宽宽大大”;有时基式“AB”就是普通双音节形容词,如“干净”可以重叠为“干干净净”。变式“AABB”与基式“AB”所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但表达的程度更强。例如:

展展豁豁 稳稳当当 利利索索 嘻嘻哈哈 安安稳稳

哩哩啦啦(说个没完) 吆吆喃喃(说话不靠谱) 迷迷瞪瞪 扇扇哗哗(做事风风火火)

一般情况下,基式“AB”无需重叠就能入句,如“稳当”“利索”。但是在朔州方言中,有些“AB”只有变为“AABB”的重叠式形容词后才可以使用,如“展展豁豁”“哩哩啦啦”“吆吆喃喃”等。

此外,虽然“AABB”为形容词,但是部分构成“AABB”形容词的基式却可以是动词,例如,“扇扇哗哗”是形容词,表示人做事风风火火,但是基式“扇哗”却是动词,表示被风吹或者摇动扇子。

变式“AABB”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作谓语:

(1)人家那个后生大大方方哩,可不赖。

作定语:

(2)安安稳稳哩工作谁也想要,那得能考正哩!

作状语:

(3)哩哩啦啦说个没完兰。

作补语:

(4)看人呢衣裳穿哩展展豁豁哩。

不完全重叠

不完全重叠是指将基式中的部分成分进行重叠。在朔州方言中,表程度的不完全重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ABB”“AXBB”“AXYA”。

ABB

“ABB”式形容词重叠是以单音节形容词“A”作为基式,在后面加上重叠词缀“BB”所构成的。词缀“BB”位于单音节形容词后,对单音节形容词“A”进行描写和修饰,一般来说词缀“BB”只表音,但是词缀“BB”也可以起到加强语义的作用。朔州方言中的重叠后缀如表3所示。

各种单音节形容词均可以进入“ABB”这个结构中,但是不同的后缀对形容词的选择不一样。例如,后缀“楚楚”一般和描写衣服的形容词“厚、棉”组合;后缀“泠泠”和“莹莹”一般和描写颜色的形容词组合;而后缀“哇哇”和“歪歪”一般和非褒义的形容词组合。单音节形容词“A”和重叠后缀“BB”结合,一般表示程度加深,如果基式单音节形容词“A”表示对事物的客观描述,那么变式“ABB”则表示程度加深,有“很”的意思,如“真泠泠”形容看得很清晰。

当“ABB”入句时,一般要在后面加上结构助词“哩”,变式“ABB”与基式单音节形容词“A”的语法功能不同,除了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以外,还可以作主语、宾语。

作谓语:

(1)停电兰,外头黑洞洞哩。

作定语:

(2)凉莹莹哩水正好喝兰。

作状语:

(3)学生们齐刷刷哩站咾一排。

作补语:

(4)鞋垫纳哩厚楚楚,可跟脚。

作主语:

(5)凉莹莹哩正好喝。

作宾语:

(6)我就不爱见那黄哇哇哩。

当“ABB”作主语和宾语时,后面可以补充其他的成分,类似于普通话的“的”字结构,省略了后面的中心语。例如,“凉莹莹哩正好喝”可以表述为“凉莹莹哩水正好喝”;“我就不爱见那黄哇哇哩”可以表述为“我就不爱见那黄哇哇哩衣裳”。

在朔州方言中,单音节形容词“A”与不同的“BB”后缀结合后,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有些词只能用于褒义,如后缀“泠泠”“莹莹”等。

(1)今天可是个好天气,天蓝莹莹哩。

而有些词只能用于贬义,如后缀“拉拉”“哇哇”“歪歪”等。

(1)天气冷哇哇哩,快不出去哇。

同一单音节形容词带不同的重叠后缀,会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态度来选择不同的后缀,对比下面两个例句:

(1)水晾哩正好,凉莹莹哩正能喝兰。

(2)这水凉哇哇哩,咋洗衣裳呀,冻哩人手还疼哩。

同样都是说水凉,明显“凉莹莹”表达的是说话者积极的感情态度,而“凉哇哇”则表达的是说话者消极的感情态度。同时,对比“凉莹莹”和“凉哇哇”这两个词表达的水凉程度,一般认为“凉哇哇”表达的程度要高于“凉莹莹”表达的程度。

AXBB

“AXBB”形容词重叠是以形容词重叠式“ABB”为基式,在中间插入“不”或者“圪”构成的,其中,“BB”只作表音成分。但不是所有的“ABB”均可变形。例如:

楞不悻悻 光不溜溜 酸不叽叽 绿不菜菜 直不愣愣

寡不菜菜(形容人多管闲事) 寡不咧咧(形容味道淡没滋味)

蓝圪莹莹 慢圪悠悠 新圪崭崭

相较于基式“A”,“AXBB”在程度表达上更深,表示“很”的意思,而“AXBB”与“ABB”相比,程度表达几乎没有差别。

在朔州方言中,“AXBB”可以用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作谓语:

(1)他咋楞不悻悻哩?

作定语:

(2)这块儿蓝圪莹莹的布挺好看。

作状语:

(3)他慢圪悠悠哩走过来兰。

作补语:

(4)他叫日头晒哩黑不悻悻哩。

此外,“AXBB”形式加上结构助词“哩”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例如:

(5)酸不叽叽哩不好吃。

在以上两个例句中,“AXBB哩”后均可以补充完整,如“他不爱见那灰不处处哩衣裳”。

在“AXBB”结构中,当“X”为“不”时,整个词语表达的是一种贬义色彩,所以基式“A”一般是表贬义的形容词,如“楞”;同时,当单音节形容词进入“A不BB”这个形式中,也会带上贬义色彩,“灰”只是用来形容衣服的客观颜色,但是说成“A不BB”后,说话人主观上认为“衣服不好看”,就带有了贬义色彩。

AXYA

“AXYA”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在朔州方言中,前后两个“A”为形容词,但是不局限于单音节,也可以是多音节;“X”为咾,“咾”可以认为是普通话“了”的音变;“Y”为“个”,一起构成“A咾个A”这一生动形式。其中,后一形容词作前一形容词的补语。“这一重叠形式口语色彩浓厚,所表达的语气也更强烈些。”例如:

红咾个红 寡咾个寡 丑咾个丑 灰咾个灰(坏透了)

小气咾个小气 吸人咾个吸人 没面咾个没面(形容词人做事不体面)

“A咾个A”这一格式表程度加深,一般意为比“A”还“A”。例如,“小气咾个小气”的意思是“比小气还小气”。

与其他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不同,“A咾个A”在句中只能作述语,即可以作谓语和补语,不能作修饰成分,即定语和状语。

作谓语:

(1)她吸人咾个吸人(人好看),躖(追)哩人可多哩。

作补语:

(2)寡数排队排哩歪咾个歪。

与其他形容词重叠形式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同,“A咾个A”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共同表达高程度。程度副词一般是表示高程度的“真、可”等。例如:

(1)你可小气咾个小气,看一下也不行。

本文从形容词重叠方面详细分析了朔州方言中程度表达的手段。具体来说,在朔州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分为完全重叠和不完全重叠,朔州方言重叠式所表示的程度均是高程度。不同的重叠形式有不同的语用价值,形容词不同的重叠式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红”表示中性,“红丹丹”表示褒义,“红哇哇”则表示贬义,如表4所示。

此外,表程度的重叠形式在表达效果上更加生动活泼,有极强的口语色彩,表达轻松自在,而且有画面感。例如,“水清凌凌哩”在表达上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而“水很清澈”则只是一种客观叙述。同时,部分重叠形式表程度时可以起到增强语气的作用,例如,形容词重叠形式“AXYA”的“你好看咾个好看”要比“你真好看”语气更加强烈。

山西师范大学2023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朔州方言程度范畴研究”研究成果(2023XSY038)。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标签:  形容词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