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文艺节目传播“焕新”出发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48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电视文艺节目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制作与策划拥有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更加多元的互动方式以及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为推进传统媒体的改革与发展,电视文艺节目不仅需要精心策划,更需要持续创新。现结合文艺节目创作发展中呈现的新变化、新活力与新气象,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电视文艺节目的策划与创新路径,以期为电视文艺节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让大众能够随时观看节目内容,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播出时间和场所,而大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对节目的内容、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新时代的挑战,电视文艺节目也应当积极拥抱新媒体,借助其平台和技术优势,不断创新节目形态和传播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

新媒体时代电视文艺节目的策划分析

节目定位与目标受众

首先,明确节目类型与风格。电视文艺节目类型与风格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市场趋势、竞争对手以及自身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例如,近年来真人秀和脱口秀节目为主流,则可以考虑制作融合两者元素的全新节目类型,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其次,深入了解目标受众需求。借助于前期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明确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信息,以便为他们量身定制符合其兴趣的节目内容。针对年轻观众群体,可以策划一些与流行音乐、时尚潮流或国风相关的文艺节目,以满足他们的品位变化和娱乐需求。2023年广西广播电视台推出《新民歌大会》,这是全国首档大型新民歌实景创演秀。节目以“民歌潮音 山水秀场”为创意宗旨,以融媒体短视频加音综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媒介融合形式,探索民歌创新和文化传播的新模式与新路径。节目策划团队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受众对音乐节目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而是更渴望在高品质的音乐表演中获得沉浸式的感官体验,为民族、地域认同感赋能。基于此,节目提出了创演秀的概念,立足地域优势,传播民族故事。以广西多样化的人文空间与山水场景作为新民歌作品的实景创演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与人文”的视听呈现,让观众在欣赏广西美丽风光的同时,领略新民歌的独特魅力。

节目内容策划

一方面,电视文艺节目主题的选择要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热点和观众的关注点,如围绕绿水青山、民俗民歌、文化交流、乡村振兴等热门话题展开。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传递发展正能量与时代价值观,而主题的选择也要考虑节目定位和目标受众的契合度,确保能够展示精神风貌、传播先进文化、引起观众共鸣。另一方面,电视文艺节目环节的设置应新潮而丰富,既要有趣味吸引观众眼球,又要有深度引发观众思考,环节既是“上新”也要“上心”,这就对策划的新模式、新路径、新面孔都提出了要求。在表达内容的策划方面,2023年《新民歌大会》把实景创演地点放在多样化的人文空间与山水场景,如车站、市集、村寨、校园、海岛、悬崖等。10首新民歌作品,10组新民歌创演地,展现了新时代广西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以及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节目秉承“山水即秀场,生活即舞台”理念,让民歌回归人民生活,在最美的山水里、最欢乐的人群中歌唱。在广西秀美山水实景和独特多元的人文生活场景中进行创演,用新民歌美学彰显新时代的广西风貌。在技术手段的运用方面,《新民歌大会》把传统文艺元素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视听作品不仅展示了民歌的经典唱段和民族乐器的演奏,还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和其他文化符号融入其中。世界各地的民歌文化、潮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或重组,为民歌在广阔的音乐领域再次崛起开拓了更多的可能性。

节目传播策略

一是更加重视跨平台传播合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要借助多个平台进行跨平台传播与合作。例如,和音频App、社交媒体等其他媒体平台进行合作,实现节目内容的共享和互补。二是积极与社交媒体进行沟通合作。当前,社交媒体已然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所以在电视文艺节目策划以及传播过程中应当积极与社交媒体进行营销和互动。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节目预告、幕后花絮等内容吸引关注,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及时回应他们的反馈和建议,以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三是注重粉丝经济以及其他衍生品开发。近年来,“粉丝”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使“粉丝经济”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在电视文艺节目策划过程中也应当强调“粉丝”群体的培养,通过衍生品开发等方式实现商业变现。广西广播电视台《新民歌大会》2023年4月22日首播,当年共推出了10条创演秀和10期电视节目,全网累计播放量超10亿,节目相关短视频43次登上微博、抖音、快手平台的热搜榜。节目系列短视频将视野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突破了地理的限制和语言的隔阂。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破圈”,吸引更多年轻人群对节目的关注,创意新颖的创演秀,不仅给了民歌新的生命,还输出了无限的创作灵感,不少海外博主主动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在海外引起反响。《新民歌大会》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新媒体时代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电视文艺节目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媒体时代为电视文艺节目的革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第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受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依托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与节目,在节目中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更加真实和深刻的感受。第二,互联网直播与短视频的融合为电视文艺节目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电视节目可以实时传输到全球各地以吸引更多受众,而短视频的兴起也为电视文艺节目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传播途径。第三,当前更加高清的画质可以让受众清晰地看到节目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进一步提升观赏体验;优质音效则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节目氛围和情感。

形式创新

首先,是电视文艺节目模式与形态的创新。传统的电视文艺节目模式在新时期下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必须探索新的节目模式和形态。例如,采用创演秀、竞技、纪实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形态,或者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融入电视文艺节目,创造独具特色的新模式。其次,是受众参与方式的创新,他们不单单是被动的接受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电视文艺节目需要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方式。例如,通过投票、评论、弹幕等方式让观众实时参与节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或者设置互动环节让受众有机会与嘉宾或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广西广播电视台的《新民歌大会》节目正是以融媒体短视频加音乐综艺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媒介融合形式,通过时空的融合与再造,探索出民歌创新和文化传播的新模式与新路径。例如,它的秀场情境演绎了歌曲时空与创演时空的相融合;它的纪实手段则是艺术时空与现实时空的相融合;而国际元素则实现了民族时空与世界时空的相融合。《新民歌大会》将广西秀美山水的实景和独特多元的人文生活场景进行了艺术融合和传播融合,编创者深度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创新搭建媒介融合载体,为地方媒体的内容创新和传播“破圈”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优质范例。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属于新时代背景下电视文艺节目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要求,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文艺节目不仅需要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更需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文化的责任。其一,促进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电视文艺节目的策划应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节目。其二,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趋势,电视文艺节目在策划制作过程中能够邀请不同国家的嘉宾或团队参与节目制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其融入自己的节目,提升节目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其三,电视文艺节目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电视文艺节目应当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借助和其他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新民歌大会》第一季选取的10首潮流音乐新民歌都充满了新鲜感,对于“新民歌”这个词有了新的解释。民歌不再局限于民族和原生态的歌曲,只要是新时代人民群众乐于传唱、喜闻乐见的歌曲,都可以被称为新民歌。例如,首次演出的节目《找茶》,这个作品是根据电影《刘三姐》的插曲《采茶歌》创作的。它结合了说唱、混搭和彩调唱腔的元素,吸纳广西的茶文化、山歌文化和戏曲文化,使它们相互碰撞和融合,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和视觉享受。而作品《风的季节·呗侬情深》将经典粤语歌曲、壮语民歌和广西方言说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借助流行音乐作品的市场认可度和高流量等优势,成功将传统民歌推向市场关注的中心,创演秀中壮族服饰展现了绚丽夺目、极具民族风情的特点。这些服饰沿袭了壮锦传统图案,并与中国传统礼服的设计元素相结合。通过现代审美和女性魅力展示,彰显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自信。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策略

深化内容改革,提升节目质量

首先,应当深入挖掘观众需求,全方位了解其收视习惯和兴趣点,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获取观众的真实反馈,为节目内容的改革提供依据。例如,借助社交媒体、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观众意见,了解他们对于节目类型、嘉宾阵容、互动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其次,要充分注重电视文艺节目的原创性和独特性。近年来,电视文艺节目内容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要真正做到脱颖而出,就应当制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原创内容。例如,通过与优秀的制作团队、编剧、导演等合作,共同研发新颖的节目模式和内容形式,为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及时关注社会热点和文化潮流,将时事、流行元素与节目内容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节目的时效性和话题性,还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例如,在电视音乐节目中融入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和歌手,或在综艺节目中设置与热门话题相关的游戏环节等。另外还应考虑节目内容的深度和内涵,在追求娱乐性的同时强调内容的深度,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节目知名度

第一,应当明确电视文艺节目的定位,推进品牌形象的塑造,借助对目标受众的深入分析和市场调研,确定节目的独特卖点和核心价值,从而塑造鲜明、独特的品牌形象。《新民歌大会》在品牌树立上就坚守音乐国潮作品这个标签,兼具高度、深度、厚度和温度,体现了创新的创造之力和融合传播之力,展示了民歌创作的广阔发展前景,让民歌回归人民之歌、民族之歌、心灵之歌的时代要求。第二,组织开展好电视文艺节目的包装推广工作。依托精美的视觉设计、独特的片头片尾、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等,不断增强节目的品牌形象和吸引力。另外,还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节目的宣传和推广,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各大视频网站,通过与热门话题、网红博主等合作,扩大节目的曝光度和影响力。第三,要注重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传播的参与者。所以,电视文艺节目要利用各种方式如评论、弹幕、投票等,与受众展开实时互动和交流,不仅能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还可为节目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第四,应当注重节目的持续性和创新性。优秀的品牌必须依靠长期的维护和经营,电视文艺节目也应当保持持续的创新和优化,实践工作中在保持节目核心价值和独特性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新的元素和形式,为受众带来持续的新鲜感和惊喜。另外,还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受众需求,及时调整节目内容与形式,这样才能尽快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节目竞争力

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有助于打造精品电视文艺节目,还能够为受众带来更加精彩、多样的视听体验。首先,尽快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借助公平、公正的选拔程序选拔更具潜力和才华的新人,为新闻节目制作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制订科学的人才培训计划,结合团队成员的实际情况和节目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或是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授课或开展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团队视野、提升专业技能。其次,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依托科学的薪酬体系、设立奖励计划以及提供晋升机会等手段,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关注其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晋升机会,从而增强节目策划制作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构建人才评价长效机制,对工作人员实施定期评估、反馈和指导,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计划,从而让其在持续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突破和成长,为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媒体时代,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在新时代中立足与发展,相关从业者必须充分认识策划与创新的重要性,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不断创新节目形态和传播方式,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展望未来,文艺节目的创新、文化传播的多元,都需要立足实践工作,用文艺作品促进中国文化表达的多样化,正是从业者探索、努力、尝试和创新的方向。

标签:  民歌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