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赋能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222)

现通过分析我国主要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公共图书馆采用非遗主题绘本阅读的方式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现实意义,探索绘本赋能下的公共图书馆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创新路径,以期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相关工作起到启示作用。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绘本赋能下的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和传承,是对图书馆传统职能的拓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图书馆探索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创新路径,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理想人格,准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

非遗主题绘本特点及阅读现状

非遗主题绘本的特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独特的自然人文风貌、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民族地域特色文化,造就了数量众多又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绘本是一种文图共同参与叙事的儿童读物形式。绘本以图为主,文字不多,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内涵很深。原创绘本中涵盖了非遗的各种类别,涉及的非遗主题有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民俗等。

非遗主题绘本阅读现状

开卷监测数据显示,原创绘本码洋占比由2012年的22.32%上升至2022年的47.55%。在新书市场,原创绘本的表现则更加亮眼,少儿绘本品类的码洋占比由2012年的30.15%上升至2022年的67.57%。面对快速增长的阅读需求,作者和出版社纷纷投入原创绘本的创作与发行。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用绘本的形式来表现我国非遗的深刻内涵。非遗主题绘本所传达的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爱国意识,必将对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

非遗主题绘本阅读的现实意义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加强儿童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特别是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学习,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非遗主题绘本是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重要载体

儿童阶段是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黄金时期。儿童非遗绘本蕴含着非遗的精神内核,同时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使儿童产生情感共鸣。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非遗主题绘本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非遗主题绘本是培养中国审美的有效手段

绘本是“画出来的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非遗主题绘本以水墨画、工笔、民间剪纸、木版年画、远古壁画、皮影、戏剧等中国古典艺术表现形式为主。阅读非遗主题绘本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感受中华美学精神。

非遗主题绘本是培育儿童文化自信的重要工具

绘本是童年生活的精神食粮。儿童精神内核的塑造和滋养、文化自信的培养,必须依靠优秀的本土文化。优秀的非遗主题图画故事可以涵养孩子的精神品格, 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以书为媒,启智润心,在孩子心里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随着《“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先后发布,公共图书馆致力于加大非遗传播力度,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主要做法有非遗馆藏资源建设、非遗主题阅读推广活动、项目培训等。全国主要公共图书馆非遗保护与传承资源与情况详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全国主要公共图书馆都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但是,相关阅读推广活动以传统的展览、讲座为主,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创新性不足,更缺少专门为儿童精心设计的非遗主题活动。此外,在资源建设多样性、推广传播手段、资源数字化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出公共图书馆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科学有效路径,才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绘本赋能下的公共图书馆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索

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风貌的非遗主题绘本,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新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需从非遗专题馆藏资源建设、阅读推广等方面着手,为非遗资源搭建展示平台,加大非遗保护和传承力度,增强传播效果。

建设非遗主题绘本专藏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各种文献资源保藏收集的使命。建设非遗主题绘本专藏是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

1.经典名家绘本作品的全品类收藏

国内不断涌现出优秀的绘本原创作者,如彭懿、熊亮、蔡皋、田宇等。他们创造了许多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非遗主题绘本。这些绘本兼具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把非遗知识与精髓融入其中,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在非遗主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经典名家绘本作品应全品类收藏。

2.打造特色突出的主题馆/区式文献体系

公共图书馆通过打造特色的主题馆/区式文献体系,同时用主题馆、主题专区或主题归类陈列式专架等方式集中展示馆藏,可以增加读者到馆阅读的积极性,并为主题阅读推广、主题展览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所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门类。原创绘本中涉及的非遗主题及代表性作品详见表2所示。

3.注重“非遗+区域文化”的多元馆藏融合发展

公共图书馆应利用好自身具备的地缘、场所及大量地域性读者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地方文献紧密结合,重点收藏区域传统文化、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图画书,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少儿文献保障体系。

非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公共图书馆应深入挖掘有区域性的文化IP,积极探索“非遗+区域文化”的多元馆藏融合发展模式,让小读者在绘本阅读中既能学习非遗知识,又能了解城市历史文化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

1.以儿童本位理念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形式

举办非遗主题阅读活动是公共图书馆传承非遗技艺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应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不断丰富和创新活动形式,以非遗主题绘本阅读、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社会体验等趣味性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别具一格的中国美学,感受非遗神韵,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2.积极开展儿童数字阅读活动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教材中心联合启动的“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报告指出,在阅读方式上,有33.55%的受访人选择读电子书,有30.9%的人选择听有声书。可以预见,在纸质阅读与新媒介阅读各自发挥优势的情况下,“融合阅读”的格局将形成。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儿童数字阅读活动,打造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多维立体的阅读场景,更直观地展示非遗内涵和精髓,提升儿童的参与感与体验感,达到寓教于读、寓教于乐的理想状态。

构建跨界融合的多元服务模式

跨界融合多元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创新“非遗+”模式,才能焕发非遗的活力。例如,联合博物馆开展非遗研学活动,让传统的绘本阅读项目成为长期、常新的阅读拓展项目;协调教育部门,广泛开展馆校合作,依托绘本阅读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内建立起非遗主题阅读推广活动阵地。此外,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有效整合各种主题的非遗文献,有序关联不同载体的非遗资源,提高非遗资源保护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借助数字化平台进行保存和共享。

唯有通过跨领域合作,推动各领域的服务、人才、技术相互融合,才能创新非遗表达形式,激活文化基因,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希望。当传承历史文脉成为社会共识,当越来越多群众,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文化瑰宝才能代代相传。未来,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及独特优势,把非遗的种子播撒在儿童的心中,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优秀人才培养提供不竭动力,使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标签:  主题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