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IO模型书写中国古镇新篇章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335)

摘要:古镇是中国人文历史发展的缩影,是一段时期内,真实的民众生活居所见证。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孕育了数量众多、灿烂辉煌、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中国古镇。其中,江苏地区因受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苏南、苏北不同风格的古镇。目前,古镇保留较为完善,旅游开发较早,发展模式较为合理。但是,在古镇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建筑物破坏严重、商业化严重、宣传力度弱、群众保护意识缺乏等问题。现以江苏省惠山古镇为例,通过VRIO模型分析后对惠山古镇进行有效保护与开发,挖掘古镇文化遗产使用价值,对中国古镇保护与开发中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与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古镇并传承古镇文化是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好民族根基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发展现状考察

中国古镇独特的文化价值对历史、经济以及社会人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对于古镇保护与发展的措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但做好中国古镇保护与开发,不仅要了解当前的工作优势,进一步完善保护条例制度,更要观察哪些地方有欠缺,发现并解决根本问题。

颁布保护条例

2008年4月,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该条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并于2017年10月7日进行了修正。近七年内未再进行重新修订,并且条例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这项举措弥补了自1949年以来,国家在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空白,也为地方建立相关条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其中,丽江古镇、平遥古镇、乌镇、惠山古镇等均被列入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且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层面的重视,为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项科学技术更新较快,古镇的保护措施应当紧跟时代,以促进中国古镇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多方合作管理能力亟需提升

在多方协同治理下,古镇虽已形成了系统化的商业模式,但由于受中国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古镇数量庞大且类型复杂,加上日积月累的自然条件改变、城市改造、战火损坏等原因,古建筑、街道、周边环境等修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然而国家、地方政府资金、人力资源有限,在古镇修复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

城市化发展对古镇建筑破坏严重

由于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自然村落的衰微以及集体性劳动向家庭式劳动转变,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人口不断增多、土地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选择前往城市居住,古镇的存在价值不断降低。人们开始大幅度对古镇进行修建或者拆除,对原来古镇中的建筑物进行改造;由于积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和战争带来的破坏,加之未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复,古镇整体风貌被破坏,使得古镇现存的建筑面临着后续的保存问题。

古镇文旅产业商业化、同质化严重

古镇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与商业挂钩,过度商业化是现在古镇文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古镇特色消失。开发者一味追求利益,忽略古镇本身的文化特征,导致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同质化问题严重,出现“千镇一面”“审古疲劳”现象。

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古镇文化的认同感低

在古镇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之后,游客慕名前往文化古镇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建筑破坏等问题,由此可见,在一些情况下,公众对古镇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缺乏绿色开发理念。不论是当地民众还是游客,不能完全意识到保护古镇的意义,对古镇文化的认同感较低。

中国古镇保护与开发路径VRIO模型的构建

VRIO模型的概念构建原理

杰恩·巴尼(Jay B.Barney)在1991年提出了VRIO模型,即价值(Valuation)、稀缺性(Rarity)、难以模仿性(Inimitability)和组织(Organization)模型。该模型对企业来说,是让企业利用该模型获得商业竞争中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企业的构建过程中挖掘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的有效资源,并合理组织利用这些资源。中国古镇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大多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主,该模型一般运用于商业可持续竞争,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适用。将此模型合理运用于探究中国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有效途径研究,能有效提升研究水平和明确研究方向。

基于VRIO模型的中国古镇保护与开发路径分析

根据中国古镇的发展现状,引入VRIO模型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在此基础上得出,充分保护和发展中国古镇文化,需要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联动体系,着力加强对中国古镇文化内涵的开发和利用,优化中国古镇文化的传播途径,丰富中国古镇旅游业的营销模式和手段,创新中国古镇文化的表现形式,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创新性,将现代元素与古代建筑相结合,打造现代化古镇,吸引更多年轻人去了解古镇文化。

1.发挥人民的力量

古镇的后续保护与开发不仅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利用具有权威性的条例来科学合理规划,还需要进一步具体落实到不同的古镇,发挥人民的力量,由党员牵头,形成古镇保护与开发委员会。当地居民对于自己生活的古镇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情感认知,可以让当地居民进行配合,共同协商、探讨当地古镇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

2.挖掘古镇文化内涵

在不同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如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城市整体风貌、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和文化习俗等,在此基础上挖掘古镇内涵,拓宽古镇发展方向,留住文化根基,才能留住乡愁,重新赋予古镇新的时代意义。让古镇文化旅游产业更具有地域特点,地理位置相近的古镇可构建古镇群落,共同开发,打造文旅“一条线”。尤其是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在招标时就要注意该企业的文化和经营模式,并在开发过程中时刻监管古镇开发的规划和动向。

3.定期开展特色活动

根据地方文化特征,定期开展文化展览、短片展示、民俗巡游等特色活动,邀请民间大师、专家举办讲座,向社会各界发出邀请函,当地旅游局利用活动影响力鼓励企业提供赞助,并在举办灯会、游园等活动中收取适当的费用,将资金投入古镇的保护与修缮工作。

4.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宣传

现代网络覆盖面十分广泛,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各地古镇管理部门可开通古镇文化宣传和古镇文化旅游专栏,利用各大网络平台传播的时效性、便捷性等特征,打造专业宣传团队,定期开展项目策划、文案撰写、视频照片拍摄、直播等,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众,推广中国古镇文化。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与中国古镇文化实现充分融合,将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孕育新兴的文化产业,进而推动经济发展与中国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推动中国古镇文化建设

江苏省惠山古镇保护与开发的VRIO模型分析

江苏省惠山古镇的历史文化和现状分析

惠山古镇景区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西部,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核心区域面积1.09平方千米,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建成的惠山寺,唐代和明清时期在寺旁建有园林、祠堂,逐渐形成了惠山古镇,之后又开发建设了锡惠公园。2017年,锡惠公园与原惠山古镇合并,成为惠山古镇景区。

亭台楼阁、流水寺庙、一花一木,在这优美的风景里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根基。著名的景点有良渚锡山先民遗址、春申君饮马处、惠山寺庙园林、天下第二泉、金莲桥、古园寄畅园、愚公谷、二泉书院和碧山吟社,还有自唐至民国不同时期的祠堂及园林,以及二泉映月与阿炳墓园。其中,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孕育了吴地文化,是当地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古时,祠堂主要用于祭祀祖先,为集会教化之所。惠山古镇祠堂群传承至今,已成为众人的精神家园寄托与寻根之所。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惠山古镇现由无锡市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管理处管理,古镇内定期开展以花卉、书画、花灯为展览的主题活动,联合学校开展研学、写生活动,核心部分收取门票用于古镇保护与经营,实现了古镇的可持续性发展。但由于宣传力度弱、祠堂过于集中、周围城市古镇名气等因素,未能很好地发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主题活动与大部分的江南古镇重合,在开发策略方面有待提升。

江苏省惠山古镇VRIO分析

1.江苏省惠山古镇的价值性

江苏省惠山古镇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关于中国祠堂文化和祠堂建筑的研究,它集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教育文化、文化价值于一体。惠山古镇中包含惠山、天下第二泉、寄畅园等多个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景色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使得其极易培育更多的产业,小微企业或摊位经济能够发挥较大优势,具有较高的商业开发价值。

2.江苏省惠山古镇的稀缺性

江苏省惠山古镇位于江苏南部的江南水乡,在其周边城市有众多的古镇聚集,其中不乏许多有名的古镇,相对于其他古镇只有溪水河流、亭台楼阁、白墙黑瓦的景色,其凭借祠堂在人文历史的发展中的巨大优势,使得其能在众多古镇中脱颖而出,能够打造具有惠山特色的主题活动,这也是在众多古镇中选择分析惠山古镇的原因。

3.江苏省惠山古镇的难以模仿性

江苏省惠山古镇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整体环境良好。目前来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为完善,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惠山古镇以依山傍水的古镇结构、内容丰富的祠堂文化,打造“网红”打卡景点、开展二胡表演等,其定期举办的活动具有观赏性、季节性、经济性、惠民性。例如,其举办的“走读中国”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活动主题鲜明,具有特色,与其他古镇发展有所不同。

4.江苏省惠山古镇的组织性

江苏省惠山古镇作为5A级景区,由无锡市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管理处管理,管理处积极举办各类活动、联系学校开展研学、写生活动,将现代化元素融入古镇开发,在各大平台同步宣传,大型活动期间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根据主题布置场地,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综上所述,江苏省惠山古镇基于VRIO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具有文化历史悠久、文旅产业链完善、资源设施齐全、特色活动众多的特点。其中,文旅产业中的盈利部分用于古镇的保护与修缮当中,惠山古镇有一套完整的古镇保护与开发体系,对于中国其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仍然需要当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与创新。

江苏省惠山古镇保护与开发策略

根据江苏省惠山古镇VRIO的分析,虽然其已是国内古镇保护与发展的优秀案例,但仍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措施,在原来的基础上调整、改善并创新,以此促进惠山古镇文化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政府管理监督,重视宣传

江苏省惠山古镇的管理单位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惠山古镇集自然和人文于一体,容易造成人为的环境、建筑破坏。因此,在古镇保护与开发过程当中要着重强调政府监督,定期派专门部门勘察古镇保护情况。同时,由于网络平台宣传力度不够大,浏览量较少,缺乏亮点,可以通过拍摄剧本、发起短期话题、邀请全民创作等活动,让群众成为宣传的主力,着力使惠山古镇的宣传别出心裁、引人注目。

利用祠堂文化特色形成特色旅游专线

在惠山古镇的实地考察中可以发现,祠堂、牌坊等分布集中且密集,容易让人在游览中产生错乱感,并且记忆点不够强、特色不够突出。因此,管理部门可以对祠堂进行横向或纵向分类,设计不同朝代或以人物为中心的旅游专线。例如,范仲淹作为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可以专门设置相关的宣传和专线,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在研学基础上开发特色课程

江苏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研学活动已经成为当下教育课程实践的热门话题。惠山古镇已经联合学校举办多期研学活动,可在此基础上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发特色课程,将惠山古镇作为核心古镇联合其他古镇进行课程录制,讲述江苏名镇的历史、当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让该地区的古镇都得到宣传,共同发展。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差异,通过图文与音乐视频结合的方式,设计文化常识讲解、古镇历史小知识、文创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

利用现代技术打造科创融合的体验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动力,科技创造未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拓宽惠山古镇生存发展空间。惠山古镇文化及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数字化技术为古镇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古镇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优势。有关人员对惠山古镇的特色风景、历史发展、人文经典等整理归纳,利用投影、3D动画等技术,进行二次创作,建造VR智能体验馆,根据惠山古镇自身不同的主题变换相关的场景,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在VR智能体验馆的基础上融合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打造沉浸式体验模式,让游客更有兴趣、让古镇旅游更具有趣味性。

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独特的外在体现,在制作与复刻的过程中,需要大众切身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必然要扎根祖国大地,不断地发掘那些饱经岁月侵蚀的文化遗产,用崭新的技艺将其打磨,重现时代的光辉。

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时代快速发展,为实现古镇文化传承与发展,古镇旅游随之兴起,但也因此忽略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古建筑的保护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商业占比过大甚至覆盖古文化游览,丧失了其本身存在的价值;缺乏系统的保护;对于一些经典的地标建筑发展得不够良好等。社会各界要用好多元传播载体与应用场景,积极寻求传播推广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推动古镇文化教育,让古镇重焕光彩。同时,传统文化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不懈探索,在物质文化日益繁荣的当下,相关部门应将古镇保护开发同时代要求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共同发展。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VRIO模型的中国古镇保护与开发路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项目编号:202310304013Z)。

标签:  古镇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