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与媒体形式之间的融合促进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版权输出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鉴于此,现从融媒体的发展对我国版权输出的影响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版权输出的制约因素,然后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路径,以期能给相关机构或者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提升我国版权输出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版权输出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交流的形式与渠道突破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给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市场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版权贸易作为国际交流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行“走出去”战略不仅能够有效宣扬我国的文化与价值观,还能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然而,现阶段我国版权输出较之版权引进一直处理弱势地位,版权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的状态,造成我国出版行业“走出去”的战略落实程度难以有效开展,为此推动融媒体时代下我国版权输出路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融媒体的发展对我国版权输出的影响
信息传播形式的变革
传统的信息传播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融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个性化和交互化。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形成全新的信息传播生态。此外,新兴的媒体形式如短视频、直播等也成为信息传播的热门方式,极大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对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版权输出形式需要积极转型,加强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用户需求的多元化
融媒体时代下,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是版权输出必须面对和适应的一个重要挑战,只有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并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内容形式、领域以及提供个性化定制等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版权输出的质量和影响力。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作为版权输出者,必须更加敏锐地洞察用户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灵活调整内容的创作和输出策略。另一方面,在多元化的需求下,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形式的内容,而是更加侧重于更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内容体验,因此,作为版权输出者,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内容形式和领域,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内容生产模式的创新
融媒体时代下的内容生产模式创新不仅丰富了内容的形式和类型,也拓展了内容的传播途径和渠道。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主要由专业的媒体机构和内容创作者掌控,而在融媒体时代,用户的参与度日益增加,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成为主流,意味着内容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通过用户的参与和反馈不断演进和完善,在这样的模式下,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内容的共同创造者和传播者。除了UGC模式,还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内容生产模式,如内容付费订阅、内容直播等,这些模式通过提供个性化、实时化的内容服务,满足了用户对内容的个性化需求。
融媒体时代我国版权输出的制约因素
输出的畅销书品类少
目前,我国版权输出主要集中在少数畅销书品类,如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其他领域的版权输出相对较少。这限制了我国版权输出的广度和深度。传统的畅销书品类往往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潜力,出版机构更倾向于投资这些领域的作品,以获取更高的收益。然而,一些非传统领域的作品,虽然在文化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商业潜力相对较低,出版机构容易忽视其版权输出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一些畅销书品类的开发和推广相对容易,而其他领域的作品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进行开发和推广,因此,出版机构在版权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投入不足,难以实现非传统领域作品的版权输出。
版权开发深度不足
目前,我国版权开发的深度不足,很多优秀作品无法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这导致版权输出的质量和数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优秀作品仅仅停留在初步的创作阶段,缺乏后续的深度开发和挖掘,导致优秀作品缺乏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和商业化的潜力。与此同时,现阶段部分作品的版权开发思路相对传统,未能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的新技术和新平台以及用户对于个性化、互动性的需求,导致部分优秀作品的潜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另外,一些优秀作品存在版权所有不明、合同纠纷等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限制了版权开发的深度。
版权输出途径相对单一
尽管我国版权输出在过去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版权输出途径仍相对单一。传统的版权输出主要通过出版物、电视和电影等传统媒体进行,虽然这些媒体在过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逐渐减弱,需要寻找新的版权输出途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学平台、音乐流媒体服务、在线视频平台等数字媒体平台成为版权输出的新舞台,这些平台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便捷的传播方式,为版权输出提供了全新的机遇。然而,如何在海量内容中脱颖而出、如何保护版权和维护内容质量等,都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版权输出专业人才匮乏
在版权输出的人才资源建设上,我国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版权代理商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专业版权人才储备不足。版权输出领域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从版权开发、合同谈判到市场推广,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和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对于版权输出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院校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版权输出领域的专业人才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由于版权输出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许多有经验的从业者往往会选择转行或者去国外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版权输出领域的人才匮乏问题。另外,虽然有一些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在版权输出的各个环节中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支持。
文化与语言之间存在差异
版权输出从本质上讲就是文化的输出,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域环境、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不相同,这些不同既是特色,也是制约版权输出的因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习惯等因素会影响人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例如,某些作品在中国可能被视为文化经典,但在其他国家可能并不受欢迎,反之亦然。同时,语言差异也是一个挑战,即使对作品进行了翻译,但由于语言表达的差异,容易导致部分文化内涵丢失或失真,影响作品的传播效果。
融媒体时代我国版权输出路径探索
借助国际平台,创新版权贸易模式
借助国际平台、创新版权贸易模式是推动我国版权产业国际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与国际市场对接,可以利用国际平台资源,实现版权输出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我国版权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数字技术的普及,国际平台为版权交易提供了更为便利和广阔的机遇。首先,国际平台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我国版权作品与国际市场对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通过在线版权交易平台或数字版权市场,我国的版权持有者可以直接与海外出版商、代理商或数字内容平台进行联系和交易,从而拓展了版权输出的国际化渠道。其次,借助国际平台创新版权贸易模式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版权合作与交流,国际平台作为信息互通的桥梁,有利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版权合作与交流。我国版权作品可以通过国际平台与外国出版商或版权代理机构进行合作,进行跨境授权、翻译出版等形式的合作,实现版权输出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我国版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我国版权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日益增加,通过借助国际平台,我国版权产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实现我国版权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应用信息技术,开拓新的网络平台
在融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型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版权输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可能性。首先,新型网络平台为版权输出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渠道。传统的出版渠道通常需要经过烦琐的审批和流程,而新型网络平台则能够实现快速发布和传播,缩短了信息传播的路径,提高了效率。例如,各类在线阅读平台、数字图书馆以及电子书店等,为作者和版权持有者提供了直接面向读者的渠道,使得优秀作品更容易被发现和推广。其次,新型网络平台还为版权输出带来了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可能。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内容往往按照统一的标准制作和传播,而新型网络平台则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定制化输出,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推荐等技术手段,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其品位和需求的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黏性,促进版权作品的传播和消费。最后,新型网络平台还能够实现全球化的版权输出。互联网的无国界性使得版权作品可以轻松跨越地域和语言的限制,面向全球市场输出,通过将作品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发布在国际化的网络平台上,可以吸引更多国际读者的关注和阅读,拓展版权输出的国际影响力。
强化技术交流,创新版权输出形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版权输出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强化技术交流是创新版权输出形式的重要手段,可以为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首先,技术交流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例如,将文学作品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沉浸式阅读体验;将影视作品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观影体验。其次,技术交流可以激发创意和想象力,通过与科技公司、创意工作室等进行深度合作,探索新的技术应用场景,可以不断推动版权输出形式的创新。最后,技术交流还可以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和创新模式,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可以更好地创作适合本土观众的版权内容,并拓展国际市场。
创新输出模式,推动版权代理业务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版权输出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环境,因此,创新输出模式成为推动版权代理业务发展的关键。首先,建立专业的版权代理机构是创新输出模式的重要举措,版权代理机构不仅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积累,还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时把握新兴领域的商机。其次,版权输出还需要注重整合资源和服务,从版权开发到输出的全程服务,为作者和版权持有者提供更加便利和专业的服务,例如,代理机构可以提供内容策划、市场推广、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从而为版权输出提供更全面的支持。最后,创新输出模式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和数字化系统,可以实现版权代理业务的快速、高效运作,为作者和版权持有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深化文化融合,提升出版翻译质量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愈发频繁,因此,在版权输出过程中,对于作品的翻译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加强对我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不仅有助于将优秀的我国文学作品输出国外市场,也有利于丰富国外读者的阅读选择,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良好的翻译质量可以准确传达原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国文学的魅力,通过优秀的翻译作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翻译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翻译者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文学修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要推动出版翻译质量的提升,除了需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翻译教育外,还需要引进国外优秀的翻译人才,借鉴其翻译经验和技巧,提升我国翻译水平。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翻译工作已经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人工翻译方式,而是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辅助翻译,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度。因此,积极引入和应用这些先进的翻译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翻译效率,还可以确保翻译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总体而言,融媒体的深入发展转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形式,促进了出版用户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极大地推动了版权内容的生产模式,为我国版权输出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然而,现阶段我国版权输出受畅销书输出品类少、版权开发深度不足、版权输出途径单一、专业人才匮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存在差异等问题的制约,导致版权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影响着我国版权输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融媒体时代下我国版权输出需要借助国家平台与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版权输出内容、模式与渠道,寻求更加优化的出版传播链条,弘扬中国精神,建立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共鸣,落实版权“走出去”战略的深度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