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IP的综艺舞台秀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254)

近年来,综艺晚会已愈发成为炙手可热的节目形式之一,各大卫视与网络平台都在不断追求晚会形式的创新。影视IP随着影视作品的涌现而层出不穷,毋庸置疑,在相同时代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心中有着同样对其影响深远的影视IP,这就是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现以哔哩哔哩弹幕网(简称“B站”)跨年晚会《2023最美的夜》为对象,将视野聚焦于其中出现的影视IP,从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探索以综艺晚会呈现影视IP的新途径。

以综艺晚会呈现影视IP的可行性分析

综艺晚会的仪式性

综艺晚会是借助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传播的媒介事件,能够给观众带来深入的、调动全身情感的感觉与体验。如今,综艺晚会的传播形式、主题表达、技术运用与内容形式等都随着观众对互联网的依赖以及对晚会节目的热情而不断发展进步。综艺晚会作为一种媒介事件,能够运用集体性体验带领人们进入神圣的仪式过程,以此实现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综艺晚会能够开辟一个独立的场域。这个场域由晚会编导团队精心策划,并由现场主持人、表演者、灯光、音响、舞美等互相配合、一同构建,将正在观看的现场观众与线上观众都囊括其中。现场观众身处令人震撼的音响、炫目的灯光与火热而有序的人群之中,不断被现场的情绪与氛围牵引向前;线上观众因隔着屏幕而体验感略差,但与实时弹幕的互动也能让其沉浸于社群讨论之中,跟随晚会现场与万人一起狂欢。在同一场域下,观众的情感被晚会统一操控与调动,职业、年龄各有不同的观众被赋予同样的身份,观赏同样的节目,拥有同样激动澎湃的心情。在晚会舞台上的表演者像在做一场神圣的仪式,这场仪式对观众进行了文化与思想上的熏陶。因此,在此情境下,综艺晚会节目的选择与内容的输出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观众对于社会事件的认知与文化认同感。

影视IP的“长尾效应”与“二创”

“长尾效应”最早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主要用于经济学与统计学领域,意指“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将其运用到影视IP上,可以理解为当某一影视IP拥有足够大的吸引力与足够多的追随者时,非官方群体所产出的“二创”作品因数量庞大、时间跨度漫长,产生的影响力可以与官方原版作品相匹敌。

“二创”是指在原版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创作者在保留原版作品部分特征的基础上,再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以满足自己在原版作品上映射的情感寄托。许多影视IP会因源源不断的“二创”作品,将留在观众心中的“寿命”不断延长。

B站可以算是“二创”基地之一。从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二次元动漫,到虚拟主播、卡通吉祥物等,B站的“二创”题材包罗万象,几乎无所不“二创”。其中,从鬼畜视频、燃向混剪、CP向混剪,到同人手书等,B站已有的“二创”形式也多种多样。

在综艺晚会上出现的影视IP节目也可以算“二创”作品。需注意的是,若仅对原影视IP元素重复呈现,虽能带给观众“梦回那个夏天”的感受,但效果也止步于此。若能对原影视IP元素进行适当“二创”,如对同一IP的不同版本作品有机融合,或是对角色特色的新形态表现,就能够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这也是IP发展的可行道路之一。

时空的穿越性

新的影视IP层出不穷,并不代表旧的影视IP会被观众遗忘,优秀的影视IP会对观众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在观众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个痕迹可能会因为时间的冲刷、新痕迹的增加而变得略显模糊、浅淡,但不会消失。当该影视IP的标志性元素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对于原影视IP的记忆与热爱又能被重新调动。

影视IP是其喜爱者共有的集体记忆,而综艺晚会是能唤醒旧有集体记忆并创造新集体记忆的特定形式。综艺晚会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拥有多样的艺术门类、形式和样式。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综艺晚会在节目编排、舞台设计、“5G+4/8K+AI”等晚会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形成愈发真实的封闭式场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影视IP所构建的世界中,将其拉回到当初等待更新、为IP而狂欢的日子,产生时空穿越般的奇妙感。在此情境下,旧有的集体记忆被唤醒,并在该场域中被打上新的烙印,哪怕缺失旧段集体记忆的观众也会在环境的裹挟下穿越回那个世界,并在深入体验中不由自主地对其产生认同感。

以晚会呈现影视IP的路径探究

以意象符号构建共同记忆

对于曾经红极一时的影视IP而言,其涵盖的内容要素十分广泛,整体内容的时间跨度较大,但晚会总时长有限,每个节目的时长更是被严格控制,观众并没有足够时间将IP所有内容逐一回忆与体验,这也与晚会的性质不符。这就要求晚会将原影视IP的标志性元素解构,并选取带有其鲜明特征的意象符号,确保该意象符号在出场的瞬间就能够迅速抓取并调动观众的情绪和记忆,带领观众沉浸到原IP的故事氛围中。

影视IP可以被解构至综艺晚会上呈现的意向符号,主要包含特定角色、角色特定动作、角色特定语言、角色特定道具以及原作中出现的音乐、建筑、场景、剧情等,B站晚会《2023最美的夜》就将意向符号充分运用,实现了构建共同记忆的效果。

开场节目《我最喜欢的一集》可以算是典型案例。它将各大IP进行解构,只留关键符号,在10分钟的节目中成功串烧了7个影视IP。在《猫和老鼠》IP的节目时间中,老鼠Jerry的卡通形象在钢琴上灵活跳动着,调皮地按下几个钢琴键,在演奏者几次挥手驱赶的情况下继续捣乱。Jerry在节目中仅出现15秒,但简单几个互动动作尽显Jerry的性格,这是对角色形象与角色动作神韵的抓取。在《魔卡少女樱》IP的呈现中,魔法阵、卡牌与小樱的法杖在原作缔结契约的配乐声中缓缓升起,随着作为旁白音小樱咒语的念出而变幻形态,这是对于原IP特定场景的半复原。《猪猪侠》《铠甲勇士》《奥特曼》等有系列作品的IP更是选择将系列作品里不同的典型人物通通搬上荧幕,铠甲勇士与奥特曼们像大型手办一样在舞台上陈列,特定角色的集体展出让全场陷入沸腾。

适合的意象符号在构建共同记忆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在《我最喜欢的一集》中,《猪猪侠》《葫芦娃》两个IP的出场时长较短,均在40秒以内,该时长内节目能够承载的内涵与记忆相当受限。但由于这两个IP都只截取了原音乐中大家最耳熟能详、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旋律,在节目表演过程中出现了“大合唱”的现象,因此,对于典型元素的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时长带来的影响,获得较好的节目效果。

以晚会手段丰富展演层次

晚会作为一种艺术展现方式,具备多样化的艺术手法,为影视IP的展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唯有将其充分挖掘和利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晚会对影视IP的呈现形式,丰富其展演层次,才能将影视IP的潜在价值最大化,为观众带来更有趣的影视IP晚会体验。

1.打造“1+N”节目形态

以如今晚会的发展趋势来看,晚会的创新正趋于多节目类型融合的道路,呈现影视IP的综艺晚会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节目中可以拥有多类型的节目元素,但始终应以某一种特定节目为主要表现形式,作为节目的“底色”,再拆解部分其他节目形式于其中作为补充,打造“1+N”节目形态,以保证节目整体调性的一致。

音乐是相对常见的“底色”节目,不仅因为音乐能够与各种节目良好融合,更因为音乐在诱发情绪方面拥有其他情绪诱发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在《2023最美的夜》中,IP《哈利·波特》的节目《东方魔法学堂》借助“快板+相声+交响乐+戏曲+情景演绎”的形式,以《哈利·波特》主题曲改编的《海德薇变奏曲》为贯穿节目的“底色”,将其他艺术形式融合串联;IP《加勒比海盗》的节目《海盗之战》则采取“音乐+cosplay”的创新形式,演唱者与乐团演奏者们纷纷头戴海盗帽、身着海盗装,完全化身为“海盗乐团”,演唱者们的动作设计也尽显海盗风采。

IP《龙珠》的节目《震惊!元气弹竟由我来搓》借助“舞蹈+情景演绎”的形式,用舞蹈串联了《龙珠》系列的大致剧情。节目《家有儿女PLUS》采用了“音乐+情景演绎”的形式,歌手们在唱《家有儿女》主题曲改编的《阳光男孩阳光女孩2023》的同时,也扮演着自己身份所对应的角色。小雪扮演者阿达娃在未轮到自己唱时会随着歌词走向捂住耳朵表示烦躁;在饰演刘星的法老单人唱rap时,阿达娃与小雨的扮演者小精灵会边吐槽“你又乱喷口水”,边跑到后面围着冰箱玩得火热。演唱者们的表演将原影视IP中的人物性格把握得恰到好处,使在欣赏这个节目时就像又看了一集《家有儿女》般有趣。

2.以晚会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综艺晚会的表现形式愈发多样。除了传统的舞美道具、舞台机械装置、灯光、运镜、字幕等外,新兴的大屏背景、“5G+4/8K+AI”、虚拟现实(VR)、全息等多种技术在合理配合下也能发挥奇效。

整体来看,B站的综艺晚会设计一直大胆且富有新意,综艺晚会的传统表现方式在B站也能被运用得别具特色。以字幕元素为例,IP《蜘蛛侠》的节目《你好小蜘蛛》的字幕经过特殊设计,颜色从左到右呈现“粉—紫—蓝”的渐变,英文字体选择了看起来魔幻又不失可爱的花体,旁边则以细细的同色系蜘蛛网作点缀;IP《东方魔法学堂》的字幕更是会随着念出的咒语产生变化,或是长出小翅膀摇摇晃晃向上飞翔,或是颤抖着被铁链封锁,或是最后一个字被“丢”出屏幕外,或是出现水雪光火的符号……千变万化的字幕也拥有了自己的特色,成为节目表演的一环。其实字幕早已成为影视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鲜有节目想到用字幕做文章。由此可以联想到,更多看似传统、已成定式的传统表现方式仍存在可以被无限发掘的潜力,若能沉入其中去创新,也能使其焕然一新。

B站晚会向来对于虚拟现实(VR)、全息等新兴技术的运用得心应手。此类技术在打造沉浸式场景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能够给屏幕前的观众带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节目《你好,小蜘蛛》中,只有演唱者Jake·Miller独自一人站在舞台中央,其站立位置在节目全程未发生改变,但在舞台场景打造中,蜘蛛侠在他身后甩荡着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时空虫洞,巨大的多面水晶石映射着不同情境下的蜘蛛侠,又被看似脆弱的蜘蛛网牢牢撑在演唱者头顶,瑰丽奇幻的画面借助新兴技术在演唱者身边播放,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节目《震惊!元气弹竟由我来搓》的最后,在虚拟技术(VR)的操控下,星星点点的“元气”从观众席中升起,汇聚到主角手中并凝结成一个超大型“元气弹”,辅助主角发出竭尽全力的最后一击,也让全场气氛达到高潮。

3.对原IP元素的适度改编

虽然曾经最火热的时刻已经过去,但影视IP并非要始终以一成不变的形象停留在人们心中。适当的改编会带给观众一种“这个世界在随我们一同发展、与我们的世界切实有所关联”的真实感,还能够进一步拉近观众与原IP的心灵距离。若是将原IP放入新文化语境下进行改编,原IP能够在文化的交流融合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也让更多其他文化语境的人对其产生兴趣和认同感,使得原IP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张。

《哈利·波特》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IP,被学者们以学术思维和学术视角进行多角度探究,已使其进入了经典之列。节目《东方魔法学堂》对外国IP《哈利·波特》进行了彻底的中国化改编。节目伊始,巨大的分院帽操着一口纯正的天津口音,以相声形式介绍着自己的职责,紧接着四大学院依次以演奏中国传统乐器的形式亮相,四大学院院长也分别以中国戏曲扮相登场。该节目的改编相当大胆,许多观众纷纷表示被节目“创飞”,但却也难掩对其的热爱,关键就在于节目内的一切改编都遵循与原IP紧密契合的原则——四大学院所用乐器的风格与原IP中各学院的性格特征恰好一致,四大学院院长口中的戏曲念白则是由原IP中的咒语改编而成,其扮相和咒语都能与原IP中院长的相关信息对应。《哈利·波特》中四大学院的设定是观众将自己照进原IP世界中的一扇窗,众多观众喜欢通过将自己划为某一学院派别的方式获得深层次的互动感与归属感。《东方魔法学堂》则巧妙抓取到这一点,并在其中加入中国元素,使得观众的互动感与归属感进一步增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综艺晚会中插入影视IP的相关内容,是对综艺晚会的一种创新。B站因其网站自带的二次元属性和Z世代特性而能够对此类创新形式接受良好,但除此之外,极少有其他晚会进行过此类尝试。在综艺晚会这样一个沉浸式狂欢的场域下,影视IP原有的魅力被大大增强,晚会多样的艺术形式也为影视IP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实际上,挑选和添加影视IP也是晚会选择观众的一种方式,晚会可以通过对于特定时代、特定主题的IP选择来完成对观众的筛选和特定观众的聚集。在影视IP与综艺晚会的结合方面有更多的可能等待我们探索。

标签:  晚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