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目前,丽江古城发展出现了商业化严重、文化氛围被稀释的困境。现分析了丽江古城发展文化场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明确丽江古城已有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场景,如文化院落、广场打跳、特色节假日场景、演艺晚会等。并为丽江古城文化场景发展提出建议,一是政府继续扶持文化部落,加强宣传力度;二是扩大丽江旅游建设圈,增设古城外围文化场景,用文化场景稀释古城的商业化。
场景理论是社会学的城市理论,最早由新芝加哥学派提出,近年来被运用至国内的城市发展研究。金元浦教授指出:“这种理论是以消费为导向的,生活娱乐设施是它的载体。它的重点在文化实践,将文化实践作为一种形态来推动经济增长,实践后工业城市的新改观,并主张一条城市发展的新道路。”并对中国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判断:“以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和创意经济为主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和产业形态,也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中国城市已经形成了新的场景和景观。”本文将场景理论应用于丽江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研究方法上,采用实地调查法、量化分析法,对丽江古城的文化场景进行考察研究。
丽江发展文化场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加强文化建设是丽江发展的必经之路
1997年,云南省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仅十年,2007年,丽江古城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牌”警告,认为其商业化和原住民流失过于严重。2015年至2017年,丽江古城两次遭遇国家旅游局“黄牌”警告。走进丽江古城,古街道、古建筑几乎布满各式商铺,千年古城变为了现代商业步行街。商业化虽然给古城带来了维护资金,但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丽江古城的进一步发展。2019年,丽江开始对古城核心区的业态进行市场目录清单式管理。网吧、电子玩具、现代建筑材料等16类项目被禁止市场准入;酒吧行业被归入限制类,存量继续经营,但不再新增审批。
丽江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丽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数量多,质量高。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四点。一是丽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纳西族位于白族、藏族、汉族、濮越文化圈的交汇区域,由此形成了开放包容、多元多样的民族文化。二是丽江世界遗产文化旅游资源。丽江是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城市,即“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与“纳西东巴文献古籍”世界记忆遗产,为丽江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多元融合的宗教文化资源。四是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丽江自古就是“知诗书、好礼仪”的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积累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丽江应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建设与发展文化场景,提升丽江的文化性,降低商业性。
丽江古城的特色文化场景
文化院落
自2007年,方国瑜故居被列为第一个丽江文化院落以来,至2024年3月,十几年内,丽江市大研古城已有30个文化院落。通过陈列展览、现场展示、游客亲自参与、现代科技、多媒体等各种形式,吸引游客深度体验纳西文化。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将30个文化院落整理归纳成文化总馆、纳西族民俗展示与体验、丽江文化名人展示、红色文化展示、手作体验、书香文化、宗教文化七大类型。具体见表1。
表1 大研古城文化院落的文化场景
类别 院落名称 文化场景的主要内容与展现方式
文化总馆2个 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南北各一馆) 通过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数
字技术,全面展示丽江历史沿革、文化特色、遗产保护、自然环
保等。
纳西族历史文化展示与民俗体验
7个 喜鹊·纳西人家、天地院、接风楼、恒裕公纳西民居博物馆、同心阜马帮博物馆、呼儿换·酒文化展示馆、古城饮食文化传习院 实物文物资料陈列展示;民俗文化活动亲身体验;VR等技术历史场景再现。
丽江文化名人展示8个 丽江古城徐霞客纪念馆、
洛克纪念馆、顾彼得旧居、方国瑜故居、王丕震纪念馆、周霖艺术馆、老木艺术空间、陶刚油画艺术馆 展示名人生平经历、重要影响、著作、手稿、艺术作品、文物、遗物等;游客现场观摩并与艺术家交流学习;展示纳西传统民居院落。
红色文化展示
3个 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滇西北革命根据地暨边
纵七支队纪念馆、丽江解放
纪念碑 使用史料、文物、现代化技术展现并弘扬红色文化。
手作体验4个 丽江古城银文化院落、“手道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天青阁东巴青花瓷馆 展示纳西手工艺品;游客深度学习,现场制作体验。
书香文化4个 十月文学馆、三联韬奋书店、诗云书社、雪山书院 陈列书籍资料;举办文化沙龙、讲堂、论坛、笔会等。
宗教文化2个 文昌宫(洛克印象馆)、王家庄基督教堂遗址 展示丽江宗教文化;满足群众
需求。
以上文化院落均能免费参观,但因为宣传力度不够,许多游客对此并不知情。此外,部分院落位置偏僻难找,导致游客稀少。
其他文化场景
1.最热门的文化场景:广场打跳
“打跳”是西南民族地区常见的娱乐形式。每天日落之后,大家在篝火四周围成圈,手拉手载歌载舞。打跳成了丽江地区的特色广场舞形式。丽江大研古城四方街与束河古镇四方听音广场的打跳活动最为知名,游客参与度最高。日落之后,广场上篝火燃起、音乐响起,这时候,不分地区、不分民族,男女老幼自发地聚集,手拉手跟着音乐节奏跳起来。在节假日游客增多时,还会增设打跳地点与场次。
2.特色节假日场景
除了过汉族节假日,丽江还有诸多本民族的特色节假日,节日期间都会举行隆重热闹的仪式,形成盛大的文化场景。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线上观摩,整理出丽江古城主要特色节假日活动,见表2。
表2 丽江古城主要特色节假日活动
农历时间 节日 文化场景的地点 文化场景的主要内容与展现方式
正月初五前后 春节 玉水寨、大研古城玉河广场、各乡镇等地 新年里东巴祭天祈福仪式,是全
年最隆重的祈福仪式。比较古老
的村落还设有自己的祭天场所,
全村参加。
正月十五前后 棒棒会 昭庆市场、嘉和城、中海村等地 丽江本地大型农特产品商贸集市,春节期间最热闹的大型赶集。
正月十五 元宵灯会 大研古城、束河古镇、中济海公园、各社区等地 制作花灯、古城街道花灯巡游、
元宵晚会直播等。
正月二十 当美空普 白沙古镇、
各乡镇 “当美空普”是纳西语音译,意
为“祖院开门”。纳西人民齐聚
广场,载歌载舞。
二月初八 三多节 丽江全部公园广场,如黑龙潭公园、拉市海、玉峰寺等地 纳西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全体纳西族人民放假。与兄弟民族藏族、白族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祈求丽江守护神,玉龙雪山三多神的护佑。三多节也是丽江儿童节。
三月初五 东巴会 玉水寨 丽江各地的东巴聚集于玉水寨,
共同祭拜东巴始祖,举行大型祈
福仪式。
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 火把节 大研古城、束河古镇、文林村 在丽江,火把节是全体各民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当地人与游客共同点燃火把,载歌载舞。文林村还会举行长街宴。
七月中旬 三美波季 大研古城、
各乡镇 类似于汉族的中元节,通过放河灯祈福等仪式追思祖先。
图1 2023年束河古镇火把节盛况(作者自摄)
纳西知名学者杨福泉教授建议将纳西特色传统节假日发展成为东巴祈福、歌舞演艺、商贸集市三位一体的多民族共同参与、当地人与游客共同参与的盛会。近些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许多地方活动在线上进行同步直播,丰富了文化场景的形式,提高了地区与节日的知名度,提升了丽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对于大部分游客而言,仍然不清楚、不了解这些特色活动,更不会深入参与。
3.特色花会、笔会
每到春节与十一期间,丽江古城都会隆重布置,上万盆盆栽将古城街道装饰一新,营造出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丽江古城的菊花节值得一提。2023年的菊花节展出了70余种,35000余盆菊花,分布在古城的街头巷尾。同时,举办了第三届“国风盛典”,其中又构建了菊花仙子国风大赛、国风舞蹈大赛、国风音乐会、街区主题快闪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场景,给游客带来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
除了花会,丽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丽江书画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丽江市委员会等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笔会,以文会友,切磋交流。最盛大的笔会是阳历七八月举办的仲夏笔会与农历九月初九举办的重阳笔会。各类笔会的文化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参与者主要限于内部人员。
4.演艺晚会
(1)音乐晚会
丽江雪山音乐节于2002年8月首次举办,在束河古镇附近的雪山艺术小镇举行,邀请国内外知名音乐家与纳西族知名音乐家共同参与演出。音乐节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音乐爱好者不远万里奔赴丽江,每年的音乐节均引起不错的反响。
在每年的12月31日跨年夜,大研古城玉河广场会举行大型跨年音乐会。邀请知名歌手、丽江各行各业代表与游客一起狂欢跨年。近年,除了去现场观看,还可以在线上观看同步直播。
笔者曾在2023年7月参加“丽江束河古镇音乐节暨电音光影秀”,舞台豪华,音效震撼,乐队尽心,对外免费开放。可惜因为当时全国的旅游业尚未恢复、活动举办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主办方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人流量并不大。
除了现代音乐节,值得一提的还有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古乐。纳西古乐保留了诸多唐宋元朝时期的曲牌曲调,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主要特点有三,即音乐古老、乐器古老、演奏者年老。纳西古乐一度濒临失传,后在宣科先生的多年努力下,让纳西古乐引起国内外业界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除大研古城,在丽江的白沙古镇、玉水寨等地也有多场纳西古乐的演出。
图2 大研古城的纳西古乐演出(作者自摄)
(2)歌舞表演
除节假日演出,丽江最盛大的歌舞演出有两场,即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与黄巧灵导演的《丽江千古情》。两大演出均制作精良,华丽的大型实景、高科技的完美配合、知名导演的导演制作加上实力演员的倾情演出,给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场景体验,让观众身临其境,深切感受丽江的自然美、历史美、人文美。
丽江古城文化场景发展建议
政府继续扶持文化部落,加强宣传力度
自2020年起,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和丽江古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都会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文化院落的筹建、运营和管理。每个文化院落每年的后期维护费用达40万左右。在春节、世界遗产日等重大节假日,古城内会举行大型的文化院落有奖打卡活动,向广大游客宣传文化院落,在活动中引导游客积极寻找打卡点的同时,让游客走进文化院落。届时,古城管理局还会联系多家媒体进行直播,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古城的文化院落。
2017年,丽江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对民族文化传承活动、特色工艺品和文创产品品牌、技艺、手工艺人等项目进行一定的房租减免、政策扶持。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对文化部落的扶持和鼓励力度。政府应主动邀请国内外文化名人前来丽江古城增设文化院落或名人工作室、参加笔会或艺术节,持续加大资金、管理等投入力度,继续增设高质量、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场景。曾经火热、影响巨大,但是现在停办消失的节假日,如三月物资交流会、七月骡马交流会,可以在专家的指导进行复原,并结合时代特征,改进或增设新的场景内容,增加文化内涵。
同时,利用网络直播等宣传形式,提高古城内文化院落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在产生文化效益、口碑效益的同时,也能产生经济效益,将“好手艺”经营成“好生意”,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反哺文化场景的建设与发展。
扩大丽江旅游建设圈,增设古城外围文化场景
《丽江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从更高层次、更宏大视野高水平规划丽江文化旅游发展,聚焦“全域、生态、文化”三个关键词。规划将“全域”放在了首位,不仅关注丽江城区,还将古城之外的县域城乡纳入统筹,实现丽江全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除了丽江古城,城区之外的众多乡镇村都有自己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应加大丽江古城之外的乡镇村旅游宣传,做好文化场景建设,在节假日可引导游客分流,实现古城内外共赢发展。以节假日的文化场景建设为例,目前,丽江泸沽湖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丽江永胜县的三川荷花节、丽江华坪县的芒果文化节均取得不错的成绩,可在试点之外大力推广。
运用场景理论建设丽江古城的文化场景,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目前,丽江古城已经意识到建设文化场景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已建成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对外免费的文化场景,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改进。
通过持续扶持建设沉浸式体验的文化场景,提升丽江古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调整古城的业态,用文化的厚度稀释商业的浓度,把千篇一律的古城街道变成千姿百态的文化业态,实现挖掘、保护和传承丽江的传统文化,让丽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而不是商业名城。将丽江此前“用保护世界遗产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转变为“用丽江文化场景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反哺丽江”的文化保护与发展。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课题“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建设”(项目编号:2021xk03)。
(作者单位: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