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盲文图书编辑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449)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1700多万视力残疾人要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实现无障碍交流,学习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满足视力残疾人学习英语的需求,须加大英语盲文纸质书的编辑出版力度。市面上大部分英文书稿都可以出版盲文版,盲文书稿的编辑工作与普通书稿大体相同。但是在实际出版过程中,面对版面复杂、形式多样的英语书稿,盲文编辑需要通过特定的编辑加工方法,将其转换为适宜盲文出版印刷、符合盲人阅读习惯的呈现形式。现以“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为例,探讨英语盲文编辑工作及编辑过程中要做的特殊处理。

盲文及英语盲文基础知识

盲文又称点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专供盲人摸读书写的文字。盲文是一种拼音文字,由6个点组成,左侧从上至下为1、2、3点,右侧从上至下为4、5、6点。这六个点的一个方块称为“方”,是盲文的基本单位。如图所示。

最早出现的盲文是1517年西班牙人弗兰西斯格·路克斯(Francesco Lucas)发明的,他利用木板来刻字母,根据刻出的字母来摸读,亦称“字母型”盲文。后来又出现以线条形式表示字母的“月型”盲文。“字母型”盲文和“月型”盲文,只解决了摸读问题。直至1824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Louls Braille)创造了以简单的凸点代替拉丁字母的盲文体系,即“布莱尔”体系(此种盲文结构简单、易于摸读、便于书写,解决了盲文摸读和书写两大难题),国际上通用的盲文才正式诞生。

1952年,教育部盲哑教育处黄乃等人参照布莱尔盲文体系,在“心目克明”盲字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实行分词连写的盲文方案,成为“新盲字方案”,又称“现行盲文”。该方案借鉴布莱尔六点制盲字结构,采用汉语拼音制,含声母、韵母、声调和标点符号。2015年底,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了《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了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018年,《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同意正式发布,将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自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方案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盲文教育和盲文出版事业的发展,为视障者无障碍信息交流提供了保障。

目前,国内现行的英语盲文方案(点字方式)来自英语国家,基本英语盲文方案为一级盲文和二级盲文(三级盲文和1½级盲文未在国内流通,UEB目前在国外推行不久,还未强制要求大范围使用)。一级盲文亦称一级点字,即英语字母盲文,就是把单词的每个字母对应成相应的盲文点位。26个英文字母对应不同的盲文点位,如,a“(1点)”、b“(12点)”、y“(13456点)”。二级盲文亦称二级点字,即英语简写盲文,它是把一些常用的部分词、整体词、开头字母和末尾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简写、缩写。例如,“yourselves”一级盲文是“”(10方),在二级盲文中“your”简写为“”,“selves”缩写为“”,所以“yourselves”的二级盲文是“”(4方)。显而易见,一级盲文按字母摸读,可以快速掌握英语字母特点,不需要专门培训就可以自学掌握,适用于初学者。二级盲文不仅摸读速度比较快,而且印刷成本、纸张等存储空间也都节省很多。为培养盲文使用者英语思维、提高英语运用水平、早日实现国际信息无障碍交流,我国《盲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明确要求,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盲文一级点字,从七年级开始逐渐渗透、学习和运用英语盲文二级点字。

英语盲文图书编辑中初审的关注点

英语盲文图书选题稿源主要来自正规出版物和部分作者投稿,确定盲文图书选题有以下基本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即满足盲人文化需求;二是精品性原则,即书稿思想导向正确、内容科学;三是价值性原则,即要充分考虑作品对盲人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四是经济性原则,即要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盲文编辑要从这些原则出发,筛选书稿信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选题申报。经过编辑和相关负责人共同讨论,部门和社选题大会充分论证,各方意见一致后,列入盲文图书出版选题计划。

选题通过后开始初审工作。盲文编辑人员拿到通过选题的书稿后,需要对书稿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书稿的价值及质量作整体评估,检查体例是否合乎盲文出版要求、结构是否完整合理、版面数是否合乎盲文出版规定等。因不同书稿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盲文编辑需要针对这些不同,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案,为后续的编辑加工做好准备。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一套畅销英语品牌读物,内容为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简写,词汇量逐级加大,语言难易程度适中,整体结构完善。盲文编辑人员在初审时,主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1.测算最终呈现的字数

测算字数是为盲文图书的分册作准备,由于盲文图书特殊的工艺和装订方式,如果书稿字数超过70千字,盲文图书就要分成几个分册。编辑通过扣除插图、空白页、空行、页眉、页脚等所占字数,测算“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字数都在规定的单册范围之内,盲文版保持原书稿的单本出版形式。

2.设计盲文封面和封底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为丛书名,顶格排在封面第一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后,丛书名居中排在第三行),之后依次空行另起居中排每册的主书名、作者信息,倒数第三行排出版者信息。封底需体现原出版者和盲文版本的一些必要信息(后期依据盲文版面字数可能会作调整)。

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式

英语盲文的出版是把正规的英语读物,按英语盲文的特点和盲人摸读习惯,译成盲文、制作盲文图书,推向盲文读者,实现信息传播的社会活动。盲文图书的编辑加工过程是盲文出版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除了要做明文书编辑所做的工作外,还要从盲人阅读的实际出发,做一些特定的编辑工作。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作为系列图书,每册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盲文编辑需要根据内容和版式的不同,运用不同的编辑加工方法,让每册都能成为盲文读者摸得清、读得懂的书籍。

1.安排正文编排方式

为追求视觉上的整齐美观,明文“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的版式设计为偶数页通栏英文、奇数页双栏,第一栏为偶数页英文的汉文翻译,第二栏为对应英文的部分单词、词组或短语的注释。盲文书一面25行,一行30方,版面字数固定,字距及行距均不能随意调整。同时,盲文是触摸文字,读者一般是从左向右顺次摸读,因而盲文读者不能无障碍地兼顾分栏版面的阅读。盲文版需先排偶数页以章节为单位的英文,接下来另起,左齐写“译文”二字,再依次另起左齐排对应英文的汉文翻译和部分单词、词组或短语的注释。

2.处理文中词语注释

普通盲文书对于注释的处理方式是将之放在文后(节后、章后、书后),对于“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放在奇数页第二栏的没有注释号的注释,若只将词语放在文后,盲文读者在阅读完一段或几段后才能了解到注释词语的词意,想要在原文中找到该词语,就需重新阅读,这增加了阅读难度、影响了阅读速度。这种情况下,盲文编辑需要重新给词语加注释序号,采用⑴⑵或①②等注码样式,以上标形式排在词语后,盲文读者阅读到注码,便可追随注码,直接到文后阅读该词语的词意,避免回读的可能性。

3.处理文后练习格式

明文排版考虑到版面的充分利用和语法知识的架构,语法练习排版丰富多彩,对版面固定的盲文版来说可能无法实现,盲文编辑需要灵活运用删、调、改、写等编辑加工方法。例如,文后练习“1 Put together these beginnings and endings of sentences.Check your answers in Chapter 1.”此练习内文双栏排,第一栏是句首“1 It important to remember,”依次另起排到“6 The fog covered everything,”平行第二栏是句尾“7 when they saw him coming.”依次另起排到“12 when you spend too much.”

这里存在三个问题,一是“1”“1”明文是两种字体,表示的是两个题级,盲文数字没有字体之分,此处都为“(3456,1)”,盲文读者无法理解题级关系。二是盲文书一行30方,就是30个“”,如前文所说,句首1和句尾7的盲文总方数超过了30方,盲文无法与原书同模式地呈现在一行里。三是明文1—6是句首,7—12是句尾,盲文读者不能理解双栏次练习的整体架构,以致无法完成练习。

盲文编辑充分统筹后,一是统一字体区分题级,将题级“1”“1”改为“1”“(1)”的形式;二是将双栏改为单栏,并以“a”“b”两组来区分,左齐写“a”,并依次另起左齐排第一栏的句首,接着另起左齐写“b”,再依次另起左齐排第二栏的句尾;三是配合单栏,将题干改为“1 Group Sentence:Find the beginning from the a group,b group to find the end,and the combination of serial number written in the cross after the line.”并在题后加6个“____”,提示盲文读者此题应该有6组答案。

4.处理书中自带插图

一般情况下,对与正文内容息息相关的插图(手绘、照片),盲文编辑的处理方法是将图片场景描述成文字,按小贴士或注释的方式插入正文的适当位置。“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版本较多,在多个版本中,盲文编辑综合考虑,选择以文字为主的普通版本。即便如此,纵观整个系列,为体现版面的活泼灵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书稿中绘制了相应的插图。盲文版增加文字描述,会影响作品完整性,影响读者理解,盲文编辑对此做删除处理,并标明“全书同”字样,以提示录入和校对人员。

5.及时更正明文遗误

部分出版物中会存在编校质量差错,在盲文编辑过程中需对这些差错进行更正。例如,《爱情与金钱》中“dothing”更正为“clothing”,《象人》中“n,”,更正为“n.”,《猴瓜》中“问答”更正为“回答”。

常见问题处理路径

书稿经过编辑加工整理,之后就是发稿。盲文编辑遵循“齐、清、定”的发稿要求,并随附各种必备文件,逐级报送给复审和终审审定。审定合格后开始盲文录入、明盲对校、印制、发行。这些环节的工作量和图书出版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环节考虑是否周全,加工处理是否细致。因此,盲文编辑工作不仅必不可少,而且尤为重要。编者认为,在编辑英语盲文书稿中,盲文编辑需牢记以下几点。

第一,选题源头上要选正规优秀出版物及优质作者的来稿。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也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保证。盲文选用优秀出版物和优质作者的来稿,不仅可以保证作品质量,还能减少盲文编辑加工书稿的时间。盲文编辑需要深入图书和作者市场,优中选优,精益求精,形成独有的盲文选题筛选思路和方法。

第二,熟练地掌握英语并灵活运用英语盲文基本方案。掌握并灵活运用英语一级盲文和二级盲文,是做好英语盲文图书编辑工作的前提。一级盲文相对简单,自学便可学会,二级盲文简写规则比较复杂,部分词、整体词、开头字母、末尾字母的简写和词缩写的规则,需要多记忆、多运用。多翻看国外英语盲文图书,挖掘特殊情况下盲文方案实施细则,并运用于实际书稿的编辑过程。

第三,做好一般图书编辑加工的同时,盲文编辑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便于盲人摸读和理解上。盲文是触摸文字,盲人特有的摸读心理和摸读习惯,制约着他们不能一目十行,而只能是一个盲符一个盲符地感知和摸读。所以,对于多栏的版面、复杂的图形、零散的知识点,这些符形表象传入大脑后,不能完整呈现出来。对于盲文编辑而言,要熟悉盲人日常的摸读习惯,深度感知盲人摸读心理,必要时亲自去触摸盲文,让盲文点融入手指,在大脑中预设成盲文的框架来体会读者是否摸得清、读得懂。

英语盲文书编辑和译制难度比较大,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强大的盲文功底。盲文编辑应尽量攻克难关,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挥专业精神,让每一本铺满凸点的英语盲文书散发光芒。

标签:  盲文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