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使相关人员在对地级市进行决策和研究时有权威、精准的数据作支撑,现调查了我国中部地区6省各地级市统计局网站发布的统计年鉴情况,发现了部分问题,从而提出六条建议,使统计数据更有效地用之于民,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帮助。
本文提出的统计年鉴网络化是指国家或地方统计局网站统一上传统计年鉴供人们查看和下载的做法。目前,国家统计局网站上传《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局上传本省统计年鉴的机制基本上已经完善,但各地市级相关工作却不尽如人意。笔者在知网中以“年鉴网络化”为主题进行搜索得到15篇文章,大多指的是网络化编纂,只有3篇涉及的网络化概念与本文相符,但其并非谈论地市级统计年鉴;同时,这些文章的发表时间为2002—2019年,也较为久远。笔者就此针对我国中部地区6省地级市所发布的统计年鉴情况作了相关调研。
调研对象概述
目前,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共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共有293个地级市[1]。笔者选取了我国中部地区6省作为研究对象,这6省分别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2],它们分别拥有的地级市数为11个、16个、11个、17个、12个、13个[3],共计80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各地市统计年鉴网络化现状及问题
笔者从2023年9月11日到2023年9月23日分别进入这6省的80个地级市统计局网站查看各市所上传的统计年鉴,调查内容为各市是否上传了本市的统计年鉴、2022年统计年鉴的更新时间、上传的统计年鉴年份数、查询路径及需点击次数、统计年鉴的格式五个指标。为保护各地市的隐私,本文以省份1、省份2……省份6表示,并打乱了各省的顺序。经调查,我国中部地区6省各地市统计年鉴网络化现状及问题如下。
省际比较
在所调研的6个省份中,有2个省份即省份3和省份5所有地市统计局网站都上传了本市的统计年鉴,占比100%,且省份5除了地市发布外,还集中在该省的统计局官网发布了各地市多年的统计年鉴,看上去一目了然,笔者认为可以推广;其余4个省份上传了统计年鉴的地市占比分别为,省份1为82.35%、省份2为0%、省份4为54.55%、省份6为53.85%。这说明省份3和省份5各地市在达到便民要求的做法上非常重视,其他几个省份则对隐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同时也体现了各省之间统计年鉴网络化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较为严重。
各地市统计年鉴发布情况的比较
在80个地级市统计局网站中公布并上传了本市统计年鉴的有55个(其中包括在本市统计局、本省统计局、本市政府网站公布的各市统计年鉴),这表明大多数地市对统计年鉴公布工作非常重视,积极响应了国家政府信息公开为常态、强化便民服务的要求[4]。根据201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于对数据的保护,没有发布并上传统计年鉴的25个地市可依申请公开或在“互动交流”栏目中进行“网上咨询”,通过填写申请表,上传给统计部门或到现场申请,也可获得统计年鉴的数据。总之,获得地市统计年鉴的方法不一,程度不一。
各地市统计年鉴更新速度的比较
从更新速度上看,55个上传了统计年鉴的网站中,除了2个地市外,其他53个都更新到了2022年,总体上看更新及时。笔者统计了2022年统计年鉴的上传时间,共有50个地市显示了上传时间,其中有8个地市于2022年11—12月发布,有31个地市于2023年1—3月份发布,有7个地市于2023年4—6月份发布,有4个地市于2023年7—9月份发布,总体上看更新得比较及时;从省份上看,省份5除了在各市统计局发布外,还统一在本省统计局网站上发布,在省统计局网站上发布的时间都为2023年2月份,更新得较及时;省份4最早的发布时间为2023年1月,最迟的发布时间为2023年6月,时间段较为集中,但最早和最迟发布时间都稍晚;省份1最早的为2022年11月,最迟的为2023年7月,最早的很及时,发布时间跨度稍大;省份3最早的为2022年11月,最迟的为2023年9月,最早的很及时,时间跨度较大;省份6最早的为2022年12月,最迟的为2023年9月,最早的较及时,时间跨度也较大。纵观所有上传的统计年鉴,各地市发布统计年鉴的时间差比较大,这可能对研究多个城市最新年份指标的科研人员造成困扰。
各地市统计年鉴数量的比较
在发布了统计年鉴的55个地级市中统计年鉴的年份数量差距较大,上传5个年份以下的有5个地市,5—10年(不包括10年)的有12个地市;10—15年(不包括15年)的有20个,15—20年(不包括20年)的有2个;20年及以上的有16个。科研人员往往研究某个区域内各地市5年、10年、15年甚至20年及以上的数据,网站上这种不平衡则阻碍了他们前行的步伐,甚至使研究搁浅。从每个省的统计年鉴数量看,可见下表。
从表可知,省份3和省份5上传统计年鉴的数量相对较多,省份3中20个及以上年份占比较大,为62.5%,这对科研工作非常有利;省份5的所有地市上传统计年鉴都在10—15个年份范围内,这对研究该省5年、10年数据的科研人员也是比较有利的;省份1、4、6上传年份则较少且比较分散,省份2所有地市都没有上传该市的统计年鉴,研究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查询路径的比较
从查询路径上看,55个地市中有22个地市的网站只需点击一次即可进入“统计年鉴”栏目,有的“统计年鉴”栏目被放在网站首页的顶部标题栏,有的在首页中部“统计数据”栏目下可直接看到“统计年鉴”栏目;有34个地市的网站需点击首页的“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后才可以看到“统计年鉴”栏目,需要点击两次;有15个地市的网站需要点击3次进入“统计年鉴”页面,其路径为首页顶部的“统计数据”——“更多”——“统计年鉴”,或首页中部“资料下载”——“更多”——“统计年鉴”。总的来说,进入路径都比较简单、快捷。需要说明的是,有的网站进入路径不止一种方法。美中不足的是有5个地市的统计年鉴和统计月报或月度统计指标混合放在了一起,查找起来不太方便,有三个地市的统计年鉴个别年份按章排列在网页上,每章一个文件,这使得文件较烦冗,还有的统计年鉴查找路径较为隐蔽,不容易被发现。
统计年鉴格式的比较
从统计年鉴的格式上看,共有以下几种。一是光盘格式(可html和excel相互转换,html格式下可下载具体的表格),共有4个地市,其中一个地市前几年是这种格式,后几年为pdf格式;二是rar或zip格式,下载后为具体的excel表,共有16个地市,其中有10个地市前几年为excel格式,后几年为pdf格式或相反;三是rar或zip格式,解压后为pdf格式,共有6个地市;四是直接为pdf文件,共有42个地市;五是chm、ceb格式文件,共有3个地市。由此可见,pdf格式的统计年鉴占大多数,但在研究多个地市多个指标时,这种格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无法进行编辑。受科研人员欢迎的反而是下载后可编辑的excel格式。另外,笔者发现某些年份的统计年鉴在打开压缩文件后表格没有名称,只有如1—1、1—2等的序号或顺序混乱;有的统计年鉴内容不全或部分页面倒置等。
地级市统计年鉴网络化的优化对策
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需要对多个地市指标进行对比,某些地市的数据缺失将会使研究不完美,或难以进行下去,这就需要各区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发展。要达到各区域并驾齐驱,离不开国家层面政策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国家统计部门除了对各省进行规划以外,还应进一步对各地市进行要求,既要捡西瓜,也不丢掉芝麻,形成一个既有树干、又有枝叶的参天大树。笔者认为可将全球、国家、省、地市、县的统计年鉴集中建立在一个网站,形成一个网络平台。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平台有国研网的统计数据库和统计资料库平台、EPS全球统计/分析平台、前瞻数据库等。这几个平台虽然也有地市级和县级的数据版块,但目前还没有基于地级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其原因如下。一是地级市统计年鉴数据集较庞大;二是有些地级市的统计年鉴没有公开发行;三是各地级市统计年鉴的章节内容不统一。针对这几点,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从国家层面进行规范和改进;另一方面,可在数据库内设置单独的地级市统计年鉴数据集版块,根据各地级市数据的特点增加相应的条目。同时,还要避免各数据平台的重复建设,以免造成资金的浪费。
缩短各省地市之间统计年鉴发布的时间差
建议优化数据收集流程,采用更高效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技术。例如,内蒙古采用从“文件柜”到“综合数据平台”再到统计年鉴的方法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5]。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统计部门之间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避免因协调不畅导致时间延误。提前规划准备,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方任务和职责。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统计分析技术和工具,加快结果的生成。简化审核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审核,提高效率。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实时监控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避免因此导致的返工和延误。增加人力和资源投入,强化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培育高技能人才。
在时间维度上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
如上文所述,一些省的各地市上传统计年鉴数量很少,依申请公开往往又不能及时获得数据,有些科研人员需要研究多个地市一年或多年的数据,而各地市之间上传的统计年鉴数量差较大,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故建议各地区优化数据存储和管理,建立高效的数据存储系统;加强跨部门合作,共享数据资源,扩大数据来源,尽可能多地上传统计年鉴,更加便利于民。
单独放在“统计年鉴”栏目内
大部分地市的统计年鉴单独放在了“统计年鉴”栏目内,且有3个地市的统计年鉴每5年中间用线条隔开,或用空行隔开,统计年鉴一目了然,笔者认为值得推广。但也有的地市的统计年鉴穿插在统计月报和统计公报之间,或该地市某一年的统计年鉴每章一个文件,而不是每年一个文件,使得“统计年鉴”栏目下的文件页数达到几十页甚至一二百页,查询起来不太方便。因此,建议统一将统计年鉴按年份顺序单独放在“统计年鉴”栏目,便于研究者查看和下载。这需要上级部门对各地市进行统一的要求。
进一步细化全国及各省数据开放条例
建议各地市上传的统计年鉴除了可机器读取的格式外,从政策上要求使用通用的标准,使用统一、唯一的标识符和数据标准,统一的打开格式,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在所调研的网站中,上传pdf格式统计年鉴的占了大多数,也许工作人员认为这样数据不容易被错改,但笔者认为光盘格式的html、excel比pdf格式使用起来较为方便,数据既不会被错改,又能节省科研人员整理表格的时间,也可使用较高质量的CSV、XML、JSON格式文件。
制作可编辑、可分析的数据库及可视化数据
目前,在收集某些省份所有地市的统计年鉴上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都比较困难,统计局与数据商或编程人员协作,制作可编辑、可分析的数据库及可视化数据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既减轻了统计工作者的工作量,又节省了科研人员的时间。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做法,既可查看《中国统计年鉴》,又可在数据库里搜索和下载数据,很便利;还可以参考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的做法,使表格可编辑。
统计年鉴是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素材,尤其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其查阅量一直居于工具书的前列[6],地级市统计年鉴也是如此。统计工作者在发布统计年鉴时应本着便民、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服务于民,相信地级市统计年鉴网络化会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好。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2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
[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1号)[EB/OL].(2019-05-15)[2024-03-1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86612.htm.
[5]郭雪佩.从“文件柜”到“综合数据平台”再到统计年鉴——记述内蒙古统计年鉴的创新性编辑方式[J].内蒙古统计,2020(05):63-64.
[6]叶礼奇.中国统计类年鉴发展报告[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