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市场经济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促使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且以往所采用的管理形式无法适应新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科技的持续发展,各行各业加大了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思想以及管理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方向。不仅推进了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还使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全面提升。所以,对处在新经济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创新和改革方法进行探讨,对公共图书馆高质量配置和运用各项资源以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经济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基本实现新常态。此时,各行各业需要解决和应对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怎样对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使得社会公众以及各行各业逐步提高了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引导和模范作用。
为了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保证各项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减少资源浪费。实际运营管理中,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的财务管理工作力度。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全面贯彻和落实公共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重视财务分析和监管工作,是当前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其既能够提高公共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时资金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能够使资金利用率实现全面提升。所以,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者需要统一、系统地调配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所需要的资金,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和资金利用效果。此时,财务管理工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得到充分展现,有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持续、稳定发展的进程。此外,公共图书馆实际开展运营管理工作时,不仅需要对自身的服务水平进行持续地强化,还应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系统,为后续图书馆的高效管理提供支持。在此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应明确自身职责,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强且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策略。通过开源节流,保证有限的资金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发挥无限的作用。从而使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不同读者的多元化阅读服务需求得到全面满足,使公共图书馆读者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公共图书馆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新经济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策略
内部管理工作环境的优化和完善
新经济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着手,对现有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进行全面的完善和优化,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效。在此过程中,既要转变传统的财务职能,又要对原有的财务管理文化进行重塑。首先,完善图书馆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强化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推动现代化发展。实际工作中,重新制订和优化人员编制,加强与专业院校合作,提高入职门槛,招聘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壮大财务管理队伍。同时,全面协调和完善组织关系,提升财务管理部门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完整性。其次,推进财务职能转型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提升财务管理效能。领导者需明确财务工作岗位职责,确保权责清晰、分工明确。在此基础上,结合政策改革财务职能,发挥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创造价值作用,提升财务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后,结合新财务管理制度与图书馆实际需求,转变传统落后的财务管理思想,保持思想先进性。同时与文化相结合,加强新型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管理水平。重视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增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重视。合力共建积极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图书馆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优化
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遵循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编制。同时,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角度,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进行持续地完善和优化,使图书馆内财务管理工作识别、分析、预防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持续增强。第一,落实常态化的预算信息管理制度。为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图书馆内各个部门的所有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与此同时,组建专门开展信息管理工作的小组,其成员主要为财务岗位人员和预算岗位人员。日常工作中,该小组主要负责对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此时,图书馆管理者需要针对相应的管理工作,构建常态化的管理制度,从而解决前期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的困难,保证预算编制的有效性,进而使预算编制内容的精确性和实效性得到全面保障。这不仅有利于预算编制工作效率的提升,又能够为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第二,推进预算编制程序化和规范化进程。相关人员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为保证其预算编制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需要同图书馆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日常管理工作需要相结合,并在政策、可靠、合理、完整和统一的“五项原则”基础上开展工作。并且,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保证编制流程的精细化,确保预算编制协调过程得到全面落实。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对所收集整理的数据信息进行反复、仔细地核算和对比,明确可能引发风险的指标,为后续制订完善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奠定基础。第三,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同预算管理之间的联系。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后,财务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之间需要协同合作,通过细化工作职责,对预算目标实施分层分解。在工作中,应对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和实时记录,及时了解预算编制执行的进度情况。从而保证图书馆内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监控,有助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和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调整
新经济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想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全流程、全过程财务管理,实际开展工作时,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方向发展和转变的进程,为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所构建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内容应包括财务保障制度、财产管理制度、收支审批制度、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制度等,并且图书馆需要结合实际的管理需求,科学的对管理形式进行制订,使图书馆内部财务运行更规范。同时,对问责制度进行完善。在此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对财务部门内所设置的各个岗位进行明确,并划分各岗位的职责,从而最大限度避免可能发生的越权、越岗以及互相推脱责任的问题。而在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为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图书馆运行管理中所具有的价值,需要依据图书馆资产所具有的特殊性,构建合适的文化资产管理制度。其次,图书馆在调整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时,应对流程进行持续的规范和简化。实际工作中,应从整体角度着手,构建全过程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的联系,确保财务管理流程更具全面性,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此外,为保证财务管理流程实现全面覆盖,应对部分审批流程进行简化,全面落实财务管理工作,为财务价值和作用的全面发挥以及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重视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公共图书馆需要对各类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运用,并在构建图书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引入业财融合理念。进而建设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和沟通制度,确保其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满足图书馆的财务发展需要。这不仅有利于图书馆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组织内部之间沟通效率的全面提升,还能够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持续强化提供支持。第一,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打造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为保证图书馆内部能够快速实现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可直接向当地相关管理机构寻求技术支持。同时,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外包手段,对较为成熟的第三方系统加以引进。在此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运用到上述系统中,在完善系统的同时,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一体化平台构建。此时,既能够保证业财数据的统一性,又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精确性,为后续开展决策管理工作提供完整、高质量的数据支持。第二,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信息交流中嵌入业财融合的战略财务模块。该方式能够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顺利开展工作以及沟通交流提供途径,此时,图书馆原有的各组之间的壁垒问题得到充分解决。这不仅能够保证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还能够保证信息数据传递的时效性,为业财管理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注入推动力。既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增强,又能够使图书馆经营管理工作更具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涉及许多信息数据。而这些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关系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随着先进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既为相关人员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传递提供了便利,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数据泄露的风险。基于此,图书馆需要针对财务管理信息数据的运用和管理制订完善和规范的制度,确保相关信息管理平台操作的规范性,降低失误风险。与此同时,需要在信息管理平台中合理、科学地使用防火墙技术。这样便能够有效抵御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除此之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对各部门的信息进行调取时,应充分利用指纹识别、数字签名等安全防护技术手段,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降低可能给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损失风险。
加大图书馆内部审计工作力度
公共图书馆为更好地应对新经济市场发展形势,在实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并制订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使财务管控体系更加完整。首先,需要建立并完善图书馆内部的审计制度,进一步强化财务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发挥其监管力度。制订内部审计制度过程中,应依照新的审计政策和有关规定,保证内部审计制度调整的及时性。与此同时,充分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对现有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权力进行拓展,促使其在开展工作时,能够使自身的财务监督功能全面发挥出来。其次,系统、深入地开展内部审计评估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使图书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最后,重视专项审计调查工作,为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提供帮助。实际工作中,应对内部审计关口进行前移,并及早参与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图书馆在开展目标成本调查和计算等工作时,内部审计需要积极参与其中,确保实现监督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此外,还应重视事前把关、事中监管、事后评价,促使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全过程的监管,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步伐。
组建专业财务管理工作团队
专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团队能够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为图书馆应对新经济市场发展趋势提供人才支持。在此过程中,应根据当前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团队的人员情况,在招聘人才时,明确所需人才的专业性和业务能力,并不断提升聘用要求。借此为财务管理工作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使队伍的综合能力、综合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不仅如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校地合作”的方法,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和机会,确保其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角色”,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此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可以定期安排馆内的专业人员前往学校,组织开展针对学生的岗位培训,从而增加图书馆财务管理人才的储备。除此之外,针对图书馆内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其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思想。促使其始终保持先进性,更好地应对新经济时代市场发展变化趋势。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馆内现有的人员,还是高校学生,图书馆在组织培训时,应重视对职业道德理论思想、岗位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和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岗位意识得以有效增强,既避免了现有人员工作中“谋取私利”行为的发生,又为学生毕业后参与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新经济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导致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所以,公共图书馆需要从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着手,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全面的优化和完善,并依据时代发展趋势,创新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有效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工作中,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吸纳和人员的培养,还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助力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重视审计工作的全面贯彻和落实,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公共图书馆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财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