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与数字技术激发承德夜间旅游新活力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336)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夜间旅游经济的背景下,承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促进多元文化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成为推动自身全季夜间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基于此,现对承德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明确当前夜间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并提出使用光雕投影技术、数字营销以及智能导览等创新发展路径,旨在提高承德夜间旅游知名度,促进全季夜间旅游发展,为其他城市提供一定借鉴。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靠辽蒙,南邻京津,旧称“热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塞外名城。承德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木兰围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避暑山庄、普陀宗乘之庙、普宁寺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夜间旅游逐渐兴起,受到游客青睐。承德市作为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如何在多元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发挥全季夜间旅游的优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承德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截至2024年1月,承德市共有55家A级旅游景区,3A级及以上景区总数达到43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26家,特别是以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胜,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游览。据《承德市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8271.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实现旅游收入1055.67亿元,增长22%。然而,在2020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承德市游客接待量下降64.8%,缩减至2800.1万人次;旅游收入也大幅下降71%,缩减至300亿元。这种变化凸显出承德市“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旅游模式的弊端。

为此,承德市积极调整旅游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夜间旅游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着力培育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市场,推出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夜间旅游项目。以“避暑山庄之夜”为文化主题,承德市成功打造了“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产业旅游园区,并结合地形地貌,精心策划莲花山古风景区夜间灯光秀。此外,承德市还依托历史文化,建成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承德鼎盛文化产业园和碧峰门民俗文化街,进一步丰富夜间旅游产品的内涵。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承德市积极推行夜间免费开放体育馆等公共场馆的举措,引导居民改变夜间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夜间旅游活动。而针对夜间休闲需求,承德市建成二仙居饮食娱乐休闲街区等特色区域,有效填补了承德夜间旅游项目的空白。

多元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承德全季夜间旅游模式

文化型夜间旅游项目

随着夜间经济的迅猛增长,沉浸式文化型夜游已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焦点。其中,结合多元文化与数字技术的创新夜游模式,已成为广大游客较为喜爱的旅游项目之一。特色文化作为核心驱动力,为承德夜间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地方文化赋能,承德夜游项目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例如,双滦区元宝山鼎盛文化产业园的大型户外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以承德人文元素为创作基础,借取康熙盛世的历史脉络与皇家文化元素,让观众在高科技声光电舞台效果的感染下穿越百年历史时空,真实体验木兰秋狝、修建避暑山庄、巡视江南、收复国土等壮观场景,呈现无与伦比的沉浸式视效。

观光型夜间旅游项目

观光型夜间旅游项目是指积极运用3D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为游客带来更加生动、逼真的观光体验,包括夜间城市观光、景区夜游、灯光秀等旅游项目,利用夜晚独特的氛围与光影效果,为游客提供与日间截然不同的观光体验。例如,承德迎水坝公园利用3D互动投影技术,展现鱼儿在“陆地”上游动的景观,给市民及游客带来充满童趣的体验。同时,承德通过对山水文化、避暑山庄皇家文化、外八庙佛家文化,以及承德地理区位、风土人情、城市定位等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确定了“水为核心、山为轮廓、临水则活、近山则静、随地就势”的城市照明规划定位,将武烈河“一河两岸”确定为核心亮化景观带,以此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景区型夜间旅游项目

景区型夜游项目充分利用园区的旅游资源,如自然景观、文化遗址等,通过灯光、多媒体投影等技术手段进行夜间景观的打造,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项目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通过灯光秀、互动投影、全息互动等方式,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例如,承德金龙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是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河北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地处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周边、承德市母亲河武烈河畔,与避暑山庄一路之隔,与丹霞地貌奇观磬锤峰、罗汉山隔河相望。该街区总面积16.8万平方米,具有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与皇家园林和山水环境浑然一体,具有鲜明的皇家文化、承德民俗文化特色。金龙购物广场依托“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地位,以“两街一场一院”为核心,进行改建、扩建及新建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的全面升级。通过地上康熙大街、地下一层金街、购物广场以及舞台剧院的全方位、系统化业态升级,突出特色主题定位,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多元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承德全季夜间旅游发展创新路径

依托地域文化,融合光雕投影技术

从目前承德夜间旅游的发展情况来看,已基本实现景区、灯光的融合发展,但在整体上仍以普通的灯光效果烘托为主,缺少先进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如金龙休闲街区主要以静态灯光渲染为主。另外,在文化融合上,主要借助各大景点的文化底蕴或借助实景演艺节目展现文化特色,对于部分不了解承德文化的游客而言,难以进行深入了解。鉴于此,在多元文化与数字融合的背景下,承德市夜间旅游可借助光雕刻技术,将地域文化利用光影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给游客,从而促进承德市全季夜间旅游经济的发展。

以承德双塔山为例,目前双塔山旅游景点夜间旅游以静态灯光展示为主,在多元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承德市可利用光雕投影技术,将“双头峰的来历”和“乾隆登峰”等民间传说投射到山体上。此类民间传说、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是承德人民以当地实际景物为依托,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形成,反映了双塔山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表达了承德人民对理想、对生活的观点,对美与丑、善与恶的看法,是承德深厚文化积淀的体现。还可以将民间传说改编成动画短片,利用光雕投影技术,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光影的形式投射到双塔山的山体上,在山体表面呈现逼真的图像和动画效果。通过编程和控制,可以实现图像的动态变化和交互效果,使游客在观赏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双塔山夜间旅游的吸引力,还能够加深游客对承德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为承德的夜间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考虑季节变化,设计文旅融合品牌

承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景观,但从全季夜间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重视其四季分明的特点。目前,在夏季夜游资源的开发上,承德已经取得一定成就,“鼎盛王朝·康熙大典”“金龙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项目的建设,已取得良好的反响。但是,承德冬季气候偏冷,并不适合长时间夜间游玩,这对承德全季夜间旅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承德的文化不只有皇家文化,同时也包含蒙古草原文化,其中木兰围场、丰宁坝上草原均为承德开展冬季夜间旅游提供了场地。鉴于此,承德可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推出冰雪灯光节、温泉夜游等冬季夜间旅游项目。承德可以借鉴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科尔沁冰雪那达慕等冬季旅游项目的成功经验,借助激光投影、3D立体成像等现代数字技术,将当地文化元素以光影的形式投射到冰雪之上,形成冰雪画卷。通过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让游客在观赏冰雪灯光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新奇与刺激。

另外,承德境内温泉资源富集,现有地热井(泉)25眼,出水温度最高达98℃,富含氟、偏硅酸、氡、锶、锂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属优质珍稀温泉。承德可依托境内温泉资源,打造冰雪温泉夜游项目,引导学生体会“早霜满地池水清,一气涓涓惬胜情”的意境。

依托数字营销,强化夜游产品推广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地理界限在信息传播领域被显著削弱,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迅速获取并分享信息。特别是数字化短视频媒体等平台的兴起,极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宽了信息的覆盖范围,使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高效、便捷。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城市夜间旅游产品的推广不能再采取传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被动策略,而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营销手段,探索“以美酒迎八方宾客”的主动推广路径。

第一,承德市可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综合性的夜间旅游线上平台。该平台需集成多个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攻略发布、景点详细介绍、实时门票预订、智能酒店预订等,以实现游客旅游需求的一站式服务。通过该线上旅游平台,在为游客提供便捷旅游服务的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第二,为确保游客能够获取最新、最全面的旅游信息,平台内容需定期更新。更新的内容可以为旅游资讯、特色景点介绍、互动旅游体验等。同时,利用平台的游客留言板功能,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市内夜间旅游景点进行合理优化,推荐合适的旅游线路和活动,提升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夜间旅游体验。第三,可以与主流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建立深度合作,通过发布旅游攻略、特色景点视频、优惠活动信息等,扩大承德夜间旅游在年轻用户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四,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客户端(App)的广泛用户基础和高效传播能力,开展多样化的线上宣传活动,如话题挑战、互动直播、线上问答等,提高承德夜间旅游的品牌曝光度和用户参与度。

开发智能导览,实现旅游资源贯通

承德夜间景点多集中于双桥区的武烈河沿线,特别是避暑山庄周边的观光带和双滦区的鼎盛夜游街区。然而,各景点尚未明确其特色定位,规模化、集聚化、特色化的消费模式尚未形成。此外,景点间距离较远,且公共交通线路稀疏,运营时间难以满足游客夜间的出行需求,特色夜游线路尚待构建。同时,周边地区旅游业态单一,服务设施尚不完善,无法为游客带来卓越的夜游体验。目前,虽然承德已经开辟了“历史文化探寻之旅”“温泉康养度假之旅”“燕山山水揽胜之旅”“醉美草原畅享之旅”“夜游承德游购之旅”“隐居田园休闲之旅”六条旅游精品路线,各路线特色突出,但仍无法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

基于此,承德可借鉴云南民族村的成功案例,借助数字技术手段,以本地夜间旅游资源为主,打造夜游体验主题,将零散的景点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可以围绕避暑山庄和鼎盛夜游街区,打造一条集历史、文化、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夜间旅游线路。该线路可从承德避暑山庄开始,途经普宁寺、鼎盛王朝实景演出,最后抵达二仙居夜市。具体流程为:承德避暑山庄夜游,欣赏皇家园林夜晚景观(19:00—20:30)——前往普宁寺,感受夜晚普宁寺的灯火辉煌、庄严肃穆(21:00—21:45)——欣赏《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实景演出(22:15—23:45)——前往二仙居夜市,品尝羊肉汤、杏仁茶、脆皮香辣虾等承德地道美食,购买特色纪念品(00:00—02:00)。同时,可以开发智能导览系统,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导览服务,通过智能导览引导游客便捷地游览各个景点,还能根据游客的兴趣和需求,推荐合适的旅游线路和活动,提升游客的夜游体验。例如,在游览上述夜游景点时,游客可通过智能导览系统,查询各景点的运营时间以及前往路线,并能够通过智能导览系统进行车辆预订,以此增强夜游体验。除此以外,承德市应加强与公共交通部门的合作,一方面,与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将司机端与智能导览系统接合,使司机能够在线接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出租车司机收入,还能够为游客节省等车时间,增强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可适当延长公交的运营时间,增设夜间专线,确保游客在夜间也能便捷地前往各个景点。也可以增设观光巴士,沿市区武烈河循环行驶,游客可乘坐该车观赏沿途夜晚景观,尽享山城醉人夜景。为增强游客体验,观光巴士上可配备车载多媒体,滚动播放承德知名景点。

构建政策环境,加快协调机制建设

在夜间旅游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其不仅涉及旅游业的单独增长,更是城市内部多行业、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的体现。特别是在多元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夜间文旅融合显得尤为关键。为此,需进一步强化跨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构建完善的政策环境与高效的协调机制。

首先,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实现数字化呈现。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丰富夜间文旅产品的内涵与品质,应深入挖掘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活化与呈现。第一,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对承德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系统梳理,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为夜间文旅产品的开发提供丰富素材。第二,数字化展示与互动体验。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将承德的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展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第三,政策引导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文化创意产业与夜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文旅产品,提升夜间文旅产业的品质和影响力。

其次,加强夜间文旅街区的规划与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文旅地标,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夜游体验。通过在夜间文旅街区常态化举办各类特色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艺术展览、美食节等,丰富夜间文旅业态,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加强夜间文旅街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如照明系统、导览系统、公共卫生间等,提升游客的舒适度。

最后,为确保夜间文旅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并制订长远战略规划。明确各方职责与任务,加强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推动夜间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根据承德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制订长远战略规划,明确夜间文旅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夜间文旅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通过多方面促进多元文化与数字技术的结合,能够促进承德全季夜间旅游的持续发展,并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承德市在持续发展夜间旅游的同时,应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夜间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此外,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协调机制,为夜间旅游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承德全季夜间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多元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体验创新”(项目编号:20243255)。

标签:  承德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