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运行评估办法》是我国博物馆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现回顾在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四川省三级博物馆中革命类纪念馆的评估实践,分析和思考其在“服务产出”板块相关指标的一些问题,就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出建议措施。
博物馆运行评估是实现对博物馆的动态分级管理,引导博物馆明确定位方向、提升办馆水平的重要方法。加强评估结果运用,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是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于2023年1月启动,评估周期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按照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开展2019—2021年度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的通知》及相关要求,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对全省符合参评条件的7家二级博物馆、18家三级博物馆进行评估。根据中国博物馆协会2024年1月公布的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2019—2021年度)二、三级博物馆评估结果,四川省25家受评博物馆中,有4家二级馆评为优秀等级,其余21家二、三级馆为合格等级。
革命类纪念馆总体运行情况
截至2024年初,四川省共有定级博物馆56家,其中革命类纪念馆有一级博物3家,二级博物馆2家,三级博物馆10家。本次参评二、三级博物馆中,7家二级博物馆中无革命类纪念馆,18家三级博物馆中有6家革命类纪念馆,它们分别是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陈毅纪念馆。
在18家三级博物馆中,6家革命类纪念馆的总分排名见表1,反映的是博物馆在2019—2021年度的总体运行状况及运行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估方式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类,包括规范管理、服务产出、社会评价三个一级指标,涵盖了博物馆组织管理、藏品管理、开发管理、安全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览、教育服务、文化传播、观众反馈、社会影响10项二级指标。在18家三级博物馆中,革命类纪念馆中有3家排名在前三分之一阵营,有2家在第二个三分之一行列,有1家在后三分之一队伍。在18家三级博物馆中,革命类纪念馆运行状况总体比历史文化类、综合地志类、考古遗址类博物馆要好。统计结果表明,除个别博物馆外,革命类纪念馆的运行水平在四川省三级博物馆整体中的排名比较靠前。
博物馆运行评估的三个一级指标中,“服务产出”指标是对博物馆主要业务功能效率和质量的评估,权重为55%,下设“科学研究”“陈列展览”“教育服务”“文化传播”四个二级指标。革命类纪念馆在四川省三级博物馆中的排名见表2。
“服务产出”指标下的四个二级指标中“科学研究”与“陈列展览”的革命类纪念馆排名位于四川省三级博物馆的中后位,“教育服务”“文化传播”的排名情况略好,说明革命类纪念馆在科学研究与陈列展览方面的运行质量有待提高,博物馆在服务产出方面的工作差距较大。特别是“陈列展览”指标中,革命类纪念馆只有2家在前三分之一排名队伍,有1家在第二个三分之一行列,有3家在后三分之一,与总分排名情况基本颠倒,其原因值得思考。
革命类纪念馆的“服务产出”项三级指标在四川省三级博物馆中的排名如表3。
“科学研究”指标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博物馆在科学研究、学术研究方面的综合实力,开展科研活动和取得成果的总体水平,以及为馆外和各类院所、机构、社会团体和研究者提供服务的情况;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科研产出”“科研服务”和“科学研究定量指标”。在这个板块中,革命类纪念馆中除1到2家外其他几家基本都排在全省的前二分之一,说明革命类纪念馆比较重视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在“陈列展览”板块,情况刚好相反,除了“基本陈列”部分稍好,“临时展览”“陈列展览定量指标”两项排名中革命类纪念馆占据了四川省整体后二分之一的大部分位置,可见在2019—2021年度的评估周期内,革命类纪念馆在策划、举办临时展览数量和质量水平等方面的工作没有同级别的其他类型博物馆开展得好。“教育服务”板块中,“讲解接待”“教育活动”“社会教育定量指标”方面革命类纪念馆基本排在全省前二分之一行列,说明在为公众提供讲解导览、利用博物馆资源对青少年群体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主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以及开展馆校合作等方面,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革命类纪念馆总体水平位于四川省三级博物馆的前列。但同时,在“公益鉴定”指标上,只有3家进入了全省前二分之一行列,甚至有2家未开展此项工作,说明在本项指标上,革命类纪念馆离运行评估的要求还有差距。“文化传播”板块中,“馆际协作”排名有2家进入全省三级馆前二分一行列,剩下4家均排在后二分之一的比较靠后位置,6家革命类纪念馆均无开展“国际交流”方面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类纪念馆在开展馆际合作、协同交流等文化交流活动上的欠缺,又因题材类型等原因,未能与国外博物馆、文化机构开展文化、学术等交流活动。此外,在“数字传播”“文创经营”“文化传播定量指标”三项排名上可以看出,在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与融媒体合作创新数字化体验产品与服务、开发文创产品及文创品牌上,革命类纪念馆除少数1、2家落后于全省三级博物馆平均水平外,其他都处在全省前列。
思考与建议措施
截至2024年5月,四川省417家备案博物馆中,革命类纪念馆有132家,占四川省备案博物馆总量的31.65%。
革命类纪念馆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展示革命文化和精神的场所,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考察其运行状况,可以从侧面了解四川省革命类纪念馆的运营现状,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为其他未定级的革命类纪念馆提供示范。
第一,革命类纪念馆在四川省三级博物馆(2019—2021年度)中总体运行水平较高,红四方面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陈毅纪念馆分别位于第一位和第三位,其他大部分馆都能进入整体前三分之二行列。
第二,在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中,第二部分“服务产出”占比权重最大,达到了55%。科学研究是博物馆各项业务的基础和依托,是贯穿博物馆业务工作全链条和全过程的需要。从博物馆的藏品征集保护到价值挖掘,再到公众教育、开放服务、文创产品开发等,都要以研究为基础。此次参评的6家革命类纪念馆都是位于四川省三、四级地市州的中小博物馆,面对中小博物馆人力、财力、物力的困境,科研产出和服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专业人才和研究经费的匮乏,另外,编制上的限制导致人手不足,博物馆工作人员忙于处理基本日常工作,无暇顾及和提升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对此,建议革命类纪念馆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本地社科联、党史办等单位开展合作,弥补自身专业人才的劣势,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物内涵,进行相关学术研究、承担科研项目、举办学术活动等,提升科研成果的产出能力和科研服务能力。
第三,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在二级指标“陈列展览”项下,参评的6家革命类纪念馆不论是“基本陈列”“临时展览”还是“陈列展览定量指标”,三项三级指标中排位都处于四川省三级博物馆的中后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类纪念馆陈列展示数量、质量不高的现状。革命类纪念馆要充分以本地革命史实为主,立足革命历史、文物资源和本馆展陈条件,对基本陈列进行整体改陈与局部提升、拓展展示内容,增强陈列展览辐射力、影响力;同时,要结合各馆主题、馆藏特色等积极开展馆际合作,以“引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的模式,通过联合办展、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等多种形式,拓展交流合作的渠道和平台,打造更多的临时展览。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教育作为博物馆的核心职能之一,是联系历史与现实、科学文化与社会公众、博物馆与社会三个层面的桥梁与纽带。革命类纪念馆要立足党史,深入研究、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深耕红色文化,提炼红色精神,把四川的红色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形象,真正体现文物的教育价值。一方面,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和强化讲解队伍的专业素质,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优化,包括免费讲解、团队预约讲解、专家导览、智慧导览等讲解服务。另一方面,深入加强馆校合作,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内涵,赓续英烈精神,守护红色记忆。
第五,革命类纪念馆要积极通过展览交流、联合办展、学术研讨等方式开展馆际协作,实施“博物馆+”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红色资源文化优势,加强数字化产品应用与融媒体平台合作,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如云展览、云讲解、云课程等。文创研发要严守文物安全底线,凸显红色文化底蕴和自身特色,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文创产品作为纪念馆社会教育延伸的平台,不断创新产品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红色文化传播链条得到更广延伸。
(作者单位:四川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