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与国家A级景区深度融合,旨在通过独特的“宁博式”创新和实践,探索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加强文旅产品的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现从宁波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及特色品牌优势着手,阐述宁波博物馆的开放运行实践,探讨宁波博物馆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做法,以及宁波博物馆和国家A级景区深度融合的探索。
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承担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职责,也是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宁波博物馆和国家A级景区的深度融合,是宁波市在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宁波博物馆作为宁波市的文化名片,与国家A级景区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观众的文化体验,还能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下面将详细分析宁波博物馆与国家A级景区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宁波博物馆基本情况综述
基本情况及特色品牌优势
自2008年12月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宁波博物馆始终秉持“大资源观”和“百姓博物馆”理念,积极探索具有宁博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十余年来,平均每年接待观众超百万,成为宁波乃至全国一道靓丽的文旅风景线。
1.资源优势
从地理位置来看,宁波博物馆坐落于宁波市南部商务区,距离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仅需15分钟车程,距离杭甬高速大朱家进出口仅4km,周围设置了公交站、地铁站,能够直抵宁波市中心,交通便利;宁波博物馆建筑比较独特,为首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新乡土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其将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形式、现代建筑工艺相结合,彰显了博物馆本身为展品的理念;馆内藏品丰富,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青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7万余件,较好地反映了宁波市的历史文脉与艺术特色。
2.特色项目
在陈列展览方面,宁波博物馆依托主题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位一体的展陈体系,每年推出临时展览10—20个,已形成五大展陈系列,做到“大展不断,小展常有,有展常新,凡展必精”;在社教活动方面,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特征以及馆内文化资源,开发了“东方讲坛”“青少年探索体验”“暑期夏令营”“流动博物馆”“海丝亲历记”等多个活动项目,形成常驻品牌活动、年度特色活动、重要节点活动、公益服务活动四大系列,做到全年龄覆盖、全人群覆盖、全内容覆盖,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人文课堂、历史宣讲、非遗体验、艺术展演、文创市集、读书会、导赏直播等各类活动;在文创开发方面,通过举办设计大赛、开展馆企馆际馆校合作等模式,推出四大系列多个产品类别,依托互联网、实体店、代销点、展示区等渠道建立“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的全覆盖销售网络,形成开发成果丰富化、开发模式灵活化、开发理念多元化、销售渠道复合化、推广方式多样化的文创工作新局面。
3.品牌服务
在志愿服务方面,宁波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主要以高校青年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小小志愿者为主体,服务岗位涵盖咨询服务、后勤保障、讲解接待、联络宣传、活动组织、媒体设计等方面,主导推出地方历史文化志愿宣讲团、“童韵学史——宁波博物馆小小文博人”公益活动等品牌活动,打造了“宁萌黄”志愿服务品牌;在讲解方面,推出日日免费讲解,坚持开馆期间由本馆讲解员和讲解志愿者为观众提供两场线下免费讲解服务;在公众意见调查方面,构建常态化观众意见调查机制,开展观众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观众的基本特征、参观行为、满意度等并编写观众调查报告,深入了解观众的想法和诉求,为开放服务精准发力提供依据。
宁波博物馆的开放运行实践
宁波博物馆在开放运行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旨在提高服务的均等化、便捷化、普惠化水平,全力打造文明有礼、安全有序的“城市会客厅”。
1.始终坚持驱动创新
立足自身公益属性,严格遵守文博机构与旅游景区的规律特点,以社会效益为先,探索新方法,运用新技术,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将两馆合并作为重要契机,选拔优秀领导干部和优秀人才,加快构建与公共服务功能、事业发展需求相符的人才队伍。其次,发挥博物馆和学校平台优势,和本地区小学、中学、大学共同建设第二课堂实践基地、文化实践基地等,通过双赢互惠达到资源共享,促使文化遗产和学校教育紧密相连,形成公众非正式与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最后,积极推行“文博直播”和“数字展览”等线上服务,拓宽文化供给辐射面,使用“云上博物馆”实现“闭馆但不闭展”,积极开发预约、导览、自动售票系统等信息化项目,便于游客参观,提升景区运营效率。
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健全服务设施,进一步提高硬件设施。先后改造公共区域和标识导览系统等,打造便民和利民的参观环境。实施无障碍改造工程,为残障人士打造无障碍博物馆空间;除此以外,设计开发教育活动微信小程序,观众可在小程序浏览活动信息并报名,增加观众黏性;注重软硬兼备,在优化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升服务品质,编印下发《宁波博物院开放服务“百问百答”》,实现有问能答;大力拓展馆民沟通渠道,拉近馆民距离,推出轨道交通“文博专列”,通过馆藏文物图文资料的展示和现场宣讲活动打造了一个流动的公共文化空间,让公众轻松读懂宁波;策划举办“市民公益服务日”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社区、学校、福利院、文化单位等进行合作,以残障人士、留守儿童、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士等特殊群体为对象开展活动,让“文化惠民”不仅有“面”的普遍性,更有“点”的深入性。
3.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夯实“人防”,经常性开展安全培训、消防训练,与管辖区域内的消防、公安部门联动,健全突发事故处理方案,提高博物馆全体人员的安全与自护能力。同时,加强物业安保的监督和考核,落实安全责任,加强进出馆人员、车辆安全检查;强化“技防”,发挥技术防范作用,实施全域化布控、全天候监测、动态化预警,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完善“物防”,定期检查、保养、购置安保和消防器材,及时消除物防隐患,提高物防能力。对消防、反恐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同时,对于节假日客流量不断增加的情况,新增了功能强大的X射线探测仪器。
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的特色做法
提升参观体验
在宁波博物馆院区实行夜间延时开放并策划配套活动,为不同的观众提供服务。合理优化云服务、云展览等数字化便民系统。推出个性化文创产品,如文创小鲨鱼玩偶、文创冰激凌等,得到较好的销量。同时,积极组织讲解员、志愿者参加省级以上的比赛。
发挥先行探路作用
加强与商业、文化、旅游等不同业态的结合,主办“文化场馆藏品库建设及数字化转型专题座谈会”,协办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第七届中国(宁波)大黄鱼文化节等,做足做好“博物馆+”文章。
办好展览活动
围绕促进人类文明互鉴、表达宁波城市历史、凸显宋韵文化、探索自然奥秘等主题,举办各类原创和引进展览。“庆元·元代的宁波”展入选2023年度文博行业100个热门展览。面向青少年、成人、“银发族”等各年龄段人群,推出线上线下活动,包括民艺表演、非遗体验、文创市集、实景解谜、研学营、读书会、游园会、city walk等。“在宁波·遇见大运河”系列课程入选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博物馆精品研学资源推荐手册。
宁波博物馆和国家A级景区深度融合的探索
优化空间布局
在宁波博物馆和国家A级景区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优化空间布局是一个重要环节。宁波市通过合理规划与设计,把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城市特色相融合,创造了既能展示地方文化又具备旅游吸引力的空间布局。首先,基于地方特征的空间布局。宁波博物馆的建筑整体俯瞰如一艘船,仰视如起伏的山峦,在外观设计上大量运用了宁波旧城改造中积累下来的旧砖瓦、陶片,形成了24米高的“瓦片墙”。同时,用毛竹制成特殊模板的清水混凝土墙作为装饰,突出江南民居的特色。这一结构打造了开放的公共空间,也给游客提供了非常舒适的参观环境。其次,融合博物馆和城市建设。宁波市大力推进博物馆建设和城市建设融合发展,致力于构建具备现代化滨海城市一流博物馆之城。通过对博物馆体系的研究,建立了一级博物馆引领、区县博物馆健全、各类博物馆多元并举的全域博物馆生态格局,以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博物馆。再次,提高博物馆数量和层级。在浙江省各地级市中,宁波市的博物馆数量排名第一,这为其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物质基础。宁波博物馆藏品数量7万余件,表明其在文化资源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给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内容支撑。最后,展现地域特色文化。宁波市有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其展示特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博物馆可以充分传达人文主题,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体验宁波市独特的地域文化。此外,博物馆与A级景区协同发展。宁波市有很多的A级景区,这些景区分布为宁波博物馆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空间与更多选择。博物馆和国家A级景区在空间布局上的融合,可以实现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互补,吸引游客的同时,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提升服务品质
宁波博物馆和国家A级景区融合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需要增强文化展示的互动性。通过积极引进虚拟现实技术等,让展览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定期开展讲座与教育体验等活动,增加游客对宁波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兴趣。第二,优化环境设施,保证宁波博物馆内外的清洁、照明、安全等基础设施完善,给游客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提供多语种的导览服务,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需求,加强外国游客的参观体验。第三,开拓国际合作。与各国博物馆与文化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举办联合展览和多元文化活动,拓展服务视野;吸引国际艺术家、学者积极参加宁波博物馆的文化项目,提升服务的国际化水平。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宁波博物馆不但可以提高服务质量,还可以和国家A级景区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打造高质量文化旅游体验。这种融合实践,可以提高宁波市的城市形象,推动文旅繁荣发展。
创新文旅产品
深度开发以宁波博物馆藏品、建筑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丰富旅游消费内容,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满足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和正当的旅游消费需求。一则,需要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宁博艺术品商品是博物馆展品、陈列的延伸,秉承结合艺术与时尚,融合历史与现实的艺术品位,给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文化购物体验。宁波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涵盖了地域文化、萌系列等,这部分产品主要是以实用性为核心,将生活化需求作为重要导向,把文化赋值在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之上,让文化创意融入生活的各个角落。二则,赋予文化内涵。通过拟人化的形式赋予文物新的生命。例如,原始兽文具系列套件,其原型是宁波博物馆藏品东周水波纹原始瓷兽面鼎,既展示了宁波的地域文化,又增添了产品的趣味性与教育意义。文创产品设计结合宁波的历史文化,促使游客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增加对宁波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三则,市场定位精准。创新文旅产品需要考虑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要,既要有适合儿童的“萌”系列产品,也要有满足成年人收藏与实用性需求的高端产品。除此以外,还需要拓展市场覆盖范围,采用多渠道销售模式。
加强宣传推广
加强宣传推广是实现文旅资源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需要借助数字化平台,通过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如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网站等,定期发布展览信息、文化项目、教育活动等,吸引公众参与;积极开发虚拟应用,让无法到现场的游客也可以在线上欣赏博物馆的展览,开拓宣传渠道。积极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围绕传统节日或者是纪念日,举办特色文化活动,配合举办临时特别展览,增加博物馆和景区的文化吸引力;与不同的文化机构、旅游景区合作,举办联合活动,如博物馆之夜、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周等,扩大宣传效果;与主流媒体合作,通过不同形式,扩大博物馆和国家A级景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借助户外广告、互联网广告等,进行形象宣传与品牌推广,吸引游客;积极组建专业的宣传团队,扩大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志愿者资源提高宣传的社会性与广泛性。
总之,宁波博物馆和国家A级景区深度融合的实践充分展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成功模式。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服务品质、开发文旅产品等措施,宁波博物馆不仅增强了自身的文化吸引力,也给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这种深度融合的实践不但有利于保护与传承地方文化遗产,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未来,宁波博物馆将继续探索与国家A级景区融合的新途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深化软硬件建设,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发展能级,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在推动地方文化和旅游产业可持续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宁波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