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山文化产业的形成、传播、推广、发展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但在传播过程中,仍会出现制约花山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通过国家、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各类资源的整合,以及全社会通力合作,最终实现文化传播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在此阐述了推广以花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对花山文化的具体内涵做进一步解释。
高职院校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理论与实际完美融合
高职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学”与“练”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对专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和传统文化相一致,不仅拥有完善的理论系统,还有诸如“琴、棋、书、画”等实操性的项目。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契机。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办学、教学过程,为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助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全面提升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文化素养、道德底线,对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助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延续民族命脉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视为己任,作为民族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坚定不移地传承传统文化。在日常课程内容中融入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学习与理解,充分吸收其中的思想精髓、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严格恪守道德底线、富有责任感。高职院校的同学以其性格活泼、思维跳跃等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各种各样的形式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精神、民族命脉得到延续。
培养学生民族大义、家国情怀
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专业技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传承的巨大人文财富,其中蕴含对世间万物自然规律的客观认识,还包含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它代表了民族精神、民族命脉、民族根本。通过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与专业课程有效联动,对培养学生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具有极大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对民族、对社会、对国家更具有认同感。
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高职院校在办学、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更能让全校师生在思想上、观念上、行动上形成统一,减少矛盾分歧,从而协调一致、共同发展,这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前提。在这样氛围下学习、生活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带动身边其他人,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人与人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局面。
花山文化的概念
花山文化的定义
花山文化是由左江一带的自然山水、壮族的人文景观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下所形成的,集中体现壮族人民独具特色、延绵不绝、持续发展的民族精神。它以花山岩壁画为实物载体,将岩壁画作、自然风光、风俗文化整合,由众多先祖共同创作而来。岩壁画内容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活动,以及其他重大活动等内容,展示了古人对当时所处年代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花山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价值
1.弘扬“广西精神”等民族精神
花山岩壁画生动、形象地刻画了2000多年前壮族的先祖们生产、生活的热闹景象。岩壁画中蕴含多种元素,有人物、动物、工具、刀剑等;创作的场景各不相同,有作物丰收的场景,也有狩猎的场景。难以想象,当时壮族的先祖们如何在陡峭的悬崖之上完成这样伟大的画作,对壮族先祖们无比敬佩,他们勤劳勇敢、智慧过人、不畏艰难,这与新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广西精神”高度一致。在漫长的民族发展长河中,这样的民族精神延绵不绝、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同样要以壮族先祖为榜样,弘扬“广西精神”,弘扬民族精神。
2.培育健全人格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脉,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重要的精神支柱,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纵观几千年历史,中华民族虽饱经磨难,但民族精神却始终得以延续,这是我们民族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让他们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建立有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让自己的孩子们理性认识民族精神与外来文化的区别,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3.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向往
花山文化中推崇“和”的思想,壮族先祖们2000多年前就希望能过上和平、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生活,这些从岩壁画的内容可以得到充分印证。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表达了壮族先祖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这与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从古至今,始终热爱和平,向往和谐。
4.正向引导学生的教育内容
花山文化蕴含大量的历史知识,为高职院校开展历史人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花山岩壁画成为最好的“老师”。壮族文化最重要的三个特点分别为花山岩壁画、谷物(荞麦和水稻)、铜鼓文化,深挖花山文化的历史内涵,将内容融入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领悟民族精神。此外,在道德层面,花山岩壁画为学生提供积极正向的引导,鼓励学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勤劳勇敢、不畏艰难,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同时,帮助学生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传播与袭扰,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
对花山文化产业的思考
高职院校在对花山文化深入研究与开发的同时,要思考花山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策略,大力助推花山文化产业发展。花山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除了对花山文化的推广起积极促进作用外,还可促进经济发展,二者协调、同步进行,实现经济、文化双丰收。借助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为代表的花山文化成功申遗这一契机,深度发掘花山文化资源中的文化内涵,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文化主题产业。具体形式可参考以下五种,分别为利用文化优势开发旅游产业、设立以花山文化为主题的网红打卡点、花山文化文艺作品巡演、花山文化周边文创产品的推广、区域内特色民俗文化的开发。
利用文化优势开发旅游产业
目前,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新兴热门产业,国家、各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宣传和发展旅游产业。现在市场上主要的旅游形式以生态游为主,依托山水景色、自然风光、季节变化特点打造旅游线路,而以文化体验、风俗人情等为主题的文化产业游线路并不多。国内热门景点发展、更新慢,而游客游玩需求日益提高,因此,利用文化产业优势深度开发旅游产业,既可推广花山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又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设立以花山文化为主题的“网红”打卡点
类似于花山文化等极具特点的传统文化,以其所在区域的代表性内容为基础,在特定的场地或区域设立“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同时,在打卡点内,设置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了解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思想境界,陶冶情操。
花山文化文艺作品巡演
利用花山文化的特色,编排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影视节目,为前来观光、打卡的朋友进行表演。通过歌剧、话剧、舞蹈、电影、电视剧等形式的巡演,为花山文化产业的推广提供强有力的卖点。发掘民俗文化内涵,通过艺术手段进行创作、加工,融合花山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为世界各地的朋友呈现一场民俗、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产业盛宴。
花山文化周边文创产品的推广
旅游产业的开发应是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但不可忽略的是以花山文化内容为主题的特色周边文创产品开发。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受到中外运动员、观众、网友的一致好评,更有新闻报道,负责制作加工“冰墩墩”的工厂连续24小时生产制作不停歇。由此,可以看出周边文创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在推广文化产业的同时,达成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周边文创产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区域内特色民俗文化的开发
我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都传承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区域内相关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并配合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输出,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文化开发与保护并举
以花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开发与保护应同步进行,相较于其他产业,文化产业本身具有脆弱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文化环境及其他方面的保护工作,实现产业开发与文化保护并举,促进良性发展。
以花山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播价值
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高度开放,在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以花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机会同外国优秀文化进行交流、碰撞,多样化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不断促进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爱上中国,并越来越喜欢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搭建,有利于花山文化及其他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形成文化品牌,传承民族精神
花山文化及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有利于树立民族文化品牌、传承民族精神。借助文化品牌价值,实现经济效益与产业效益的双丰收。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更加认可花山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主动传承民族精神的意愿更为强烈。
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文化交流
加大对花山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传播1FJQ8qjW6eYrYyHKRBdwep4Vv9ssunYrMnElsoJZGJg=力度,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政治环境优势,不遗余力地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加强地区、周边相互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文化交流、文化融合、产业交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充分体现了民族自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以及经济的发展;外来优秀文化“引进来”,可以通过文化相互间的对比,了解自身文化在传承中的局限,更好地与世界接轨。
限制花山文化传承的原因
对花山文化缺乏认知
当今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很少有人了解花山文化的概念及内涵,对于花山文化的教育价值利用更是少之又少。有调查结果显示,将近85%的学生对花山文化不怎么了解。这说明学生对其缺乏认知,高职院校并未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花山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没有老师在授课时将花山文化内容带入,更没有相关的宣传海报、主题活动,在认知渠道上,学生们想要了解花山文化的机会少之又少。感兴趣的同学仅能通过网络、报刊等了解。
受地域限制、传播媒介限制
部分人认为,花山文化是广西壮族人民的文化,与其他人并不相关,花山文化的传承应在当地进行。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花山文化代表的同样是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反映的也是民族精神,不应以地域为限制条件,制约花山文化的传承。同时,相关媒体对花山文化的传播、介绍并不常见,导致其他地区的民众不了解花山文化。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将高职院校作为花山文化传承的主战场
高职院校可以作为花山文化传承的主战场、主阵地。高职院校学生因为性格、成绩上的差异,对文化的认同程度也不尽相同,要求其自主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通过在学校内设置课程,将花山文化等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办学、教学,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文化所带来的灵魂的洗礼。除了设置课程以外,还有很多方式能够传播花山文化,如主题演讲、社团公益活动、举办花山文化以及其他传统文化的文化节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花山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还可以与其他高职院校或高等院校开展关于花山文化的交流活动,通过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交流,扩宽学生的眼界。
充分利用自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文化传播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利用自媒体等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点击播放量高等特点,高效、真实、客观地传播花山文化及其他传统文化。鼓励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个人自媒体账号讲出对花山文化的理解、感悟。同时,学生可以与专业人员在网络上真诚、友好地沟通,真正做到信息共享,有效传播。还可组织线下见面会,实现花山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
花山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播有助于树立民族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自强不息、持续发展。坚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9年度广西城市职业大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研究——以花山文化传承为例”(编号:GXCVUJG2019B019)。
(作者单位:广西城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