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镜头在电影中的作用巨大且功能较多,它不仅能够扩展镜头的视野,增强画面的动感和空间立体感,还有利于展示动作的场面和规模。“运动”通过展示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加强画面的逼真性和可信度,揭示画面形象间的有机联系,创造生动的主观视觉感,并通过画面中视觉元素的内在联系形成强化、对比、悬念、寓意等多种表现效果,形成视觉节奏和韵律,赋予画面独特的情绪氛围。不仅如此,“运动”还是影片风格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
电影运动镜头是一门综合、特殊的语言系统,从表现功能来看,摄影机运动的美学意义丰富而复杂、深刻而微妙,它不仅可以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寓意和象征,为镜头创造一种语言,完善电影的叙事表意功能,而且可以使观众跟随摄影机进入画面,随着画面角度和距离的变换,形成千变万化的方位和视角,制作出动感、动势,营造节奏、韵律,从而获得其他任何艺术无法企及的审美效果。
运动镜头对于表现人物心理情绪和心理感受具有特殊的效果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运动镜头对于表现人物的某种心理,或让观众产生任何心理感受是有规可循的。但同时,由于创作者个人的艺术观念和特点,加之电影摄影借助摄影器材与辅助工具的发展及升级,电影摄影造型语言中的“运动”相比其他造型语言,变化最为多样,更难以把握。
运动镜头的创作规律
电影中的情感表现,对创作者和观众都至关重要。观众评价电影成功与否,需考虑电影对自身的情感触动程度,而创作者则需展现其情感表现力。每部电影都包含特定的情感,如悲伤、感怀、阴郁或热情,镜头的运动方式、方向、速度和幅度均会影响情感表达效果。例如,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晃动的手持运动镜头对登陆场面的慌乱与士兵紧张的心理进行了刻画;电影《甜蜜蜜》中,通过升降旋转的镜头描绘了男女主人公再见面时的情绪变化;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利用缓慢和摇动的镜头表现了安迪喝啤酒时的惬意与满足。由此可见,“运动”对于情绪表达的重要性。
运动是情绪、情感最为强烈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特征。运动镜头是创造和渲染画面情绪的最好形式。当然,情绪的决定因素不仅由“运动”所决定,但“运动”最为直接也最具表现力。
基于情绪表达作用和运动镜头处理画面情绪表达方式上的相似性,以下对运动镜头的规律作出简单梳理。
使用运动镜头制造紧张气氛
运动镜头在呈现人物心理和情感方面发挥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些类型电影的常用手段。例如,惊悚片与恐怖片中通常利用移动镜头营造紧张氛围,模拟“偷窥”视觉和行为轨迹,增加悬念,并利用室内布局的横向与纵向以及空间,镜头移动呼应“偷窥”视觉,凸显紧张气氛。惊悚片与恐怖片常用此手法,在利用移动运动镜头制造与渲染紧张气氛的同时,结合音乐,紧抓观众心理。例如,电影《后天》运用了移动运动镜头营造紧张氛围,如表现三人在货轮中寻找药品和利用电脑特效制作的饿狼追踪情节。画面呈现纵向的狭长阴暗空间中,以低角度缓缓向前推进,创造冲突前的紧张氛围。在冲突发生后,角色在船舱中的纵向运动方向,配以紧张的音乐,制造了紧张的情绪氛围和戏剧冲突。
以上可知,即便是不同类型的电影,也会在气氛紧张的段落使用移动运动镜头营造和渲染紧张的情绪与氛围。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在渲染相同的紧张情绪与气氛的情节中,使用移动运动镜头制造紧张气氛是运动镜头的创作规律之一。
使用手持运动镜头凸显人物心理
电影《洛杉矶之战》中,以手持运动拍摄的方式贯穿始终,营造了电子游戏般的“晕眩感”。影片在讲述外星入侵者降临后对地球进行破坏而部队接受任务的情节时,在被压缩的画面中,人物近景在手持运动镜头的画面表现下,配合给予不同人物的面部细节镜头,凸显面对外来入侵者和不利战况时,部队成员在心理上的忐忑不安与未知的紧张。影片展现部队成员与外星入侵者展开第一次正面对峙时,手持运动镜头剧烈晃动,并且此段落没有给反面人物“外星人”任何镜头,就是为了在子弹横飞、四处爆炸的情况下凸显不同人物面对攻击时的心理状态,即面对强大敌人时的慌张和不知所措。影片采用手持运动镜头展现人物内心,整体影像风格统一,类似段落在影片中大量存在。
电影《大空头》中,故事内容信息量大,讲述节奏也较快。同时,电影以纪录片的方式讲述故事,影像风格统一,展示了在变化的大环境下,各阶层不同人物的内心状态。影片在展现主人公之一的银行证券交易人员贾瑞德讲述房贷证券构成时,通过手持运动镜头,不稳定拍摄其近景,之后从上到下“摇”到他的助手放在会议桌上的积木模型,再次迅速“摇”到主人公贾瑞德的近景。整个运动过程随着主人公讲话的重点而进行,人为痕迹明显,目的是为了让摄影机有意识地跟随内容而运动。而景别固定后,镜头依然左右微微晃动。同时,此段落中的其余拍摄主人公的运动镜头也与之前一样,镜头中的人物“失焦”、景别固定后镜头的再次运动,即使用“推”或“拉”进行微调等。
《洛杉矶之战》《谍影重重5》《大空头》是三部不同类型的影片,在所有凸显人物心理的段落中都使用了手持运动镜头,且整体影像风格统一。尽管类型不同,但使用手持运动镜头凸显人物心理却成了三部影片的共性。由此,三部电影中,手持运动镜头成为一种创作规律。
使用升拉运动镜头升华情感
《飞鹰艾迪》是一部典型的传记类型片,讲述了一个跳台滑雪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故事。影片开场部分,当少年艾迪发现滑雪是自己参加奥运会的机会时,广角镜头由艾迪的背后“升”起,配以节奏感极强的旋律,将艾迪对参加奥运会的兴奋之情进行释放。当艾迪来到冬奥会训练营,第一次亲眼看见跳台滑雪的训练跑道时,广角镜头首先从低角度的跑道下方“升”起,配以节奏感极强的旋律,边升边俯拍,从跑道上方滑下的运动员,再剪辑回艾迪的表情镜头,展现艾迪看到此情此景的震撼之情。影片高潮部分,当艾迪登上90米高台时,镜头从画面中央的跑道下方“升”起,匀速旋转上升至跳台顶端,配以激动人心的旋律,将突破自我的体育精神进行渲染。整部影片每次运用“升”的运动镜头,都在通过艾迪抒发奥运会的体育精神,能让观众对始终追求梦想的小人物产生感动之情,升华电影的情感内涵。
《猩球崛起3》是系列科幻电影的续作,讲述主人公凯撒——一只会说话的高智商大猩猩带领种族与人类博弈的故事。全片由于大量特效的应用,使得画面在摄影上乏善可陈,值得一提的镜头是影片结局时,当凯撒带领自己的种族来到新家园,镜头从画面中央的底部“升”起,展示了依山傍水的景象,配以辽远抒情的音乐,传达了该种族冲破种种坎坷终究迎来希望的心情。而当凯撒死去,叠化领袖死去的画面,镜头俯角度再次“升”起,最后“摇”上至天空,配以宏大的音乐,抒发了生命的生生不息,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侏罗纪世界》是系列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的重启之作。影片开场部分,当格雷推开房间窗户时,镜头从人物背后低角度迅速“升”起,匀速推向影片“侏罗纪世界”的主场景,由于系列电影主题曲的伴奏,使该镜头对观众引发的集体回忆情感远大于镜头本身所拍摄的内容。当主人公欧文拒绝将恐龙应用于军事用途后,镜头在全景画面下高角度俯拍恐龙饲养场,略升后迅速向后“拉”开,在展示场景所处的环境时,配以悬疑感的音乐,将一种阴谋带来的不安感铺展开。影片结局部分,当主人公一行目送恐龙离去,面对眼前残破的景象时,镜头在略含高角度俯拍全景画面中央缓慢“升”起,直到整个画面变成大全景,配以辽远感的旋律,抒发了危机结束后的宁静平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感,以及自身与动物的牵绊之情。
《飞鹰艾迪》《猩球崛起3》《侏罗纪世界》是三部不同类型的电影,但相同的是三部影片空间环境广阔且主题宏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电影拥有广阔的环境空间时,除环境造型自身带来的辽阔旷远感之外,为了将人物情感在环境中进行彰显,也为了提升电影整体的情感内涵,从而传达深远的主题思想,在利用不同的空间大小和方向时使用升、拉的运动镜头也是运动镜头的规律之一。
通过实例分析以及梳理,可以得出在一些类型片或一些表达相同情绪和心理时使用运动镜头的规律。由此,我们在电影的创作和研究中便可以应用这些创作规律与方法。一是在恐怖片或制造恐惧与紧张气氛和情绪的桥段中,使用移动运动镜头;二是在冒险片、动作片、战争片或凸显人物内心不安状态及变化的桥段中,使用晃动感明显的手持运动镜头;三是在科幻片等或舒缓情绪与升华主题情感内涵的桥段中,使用升、拉的运动镜头。
这些规律可以在现实电影创作中起积极作用,尤其对于还在不断学习与探索电影拍摄技巧的人而言,具有指导作用。但这些规律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前提,一是类型电影;二是创作意图在不同类型片中的目的相同。
运动镜头的创作规律在影像中的表现
在电影史上,会将一部分叙事影片分成不同类型加以研究和归纳总结。例如,恐怖片、战争片、动作片、灾难片、科幻片、歌舞片等,种类繁多。在电影创作中,也习惯把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影片分为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创作手法和形式,突出不同类型片的各自特点。不同类型电影之间无绝对界限,不同手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片,有时不同类型片共用创作规律和法则。而约翰·福特所言:“钉死摄影机,去依靠剪接。”这种说法未免太过偏执。
运动镜头的创作规律与类型电影的关联
运动镜头规律与类型电影的制作模式紧密相关,类型电影特征导致主题情节相似甚至雷同,体现了重复和可预见性。在一些类型片中,运动镜头规律与观众心理契合,如恐怖片、惊悚片营造心理恐怖;动作片、战争片使用手持运动镜头表现人物心理;科幻片、冒险片运用升降运动镜头强化人物情感。
当代类型电影通过利用其他类型电影的元素和规律,深入剖析观众的心理特点,创作规范艺术产品,迎合大众审美与期待。对于不同题材、体裁以及不同类型的影片,找到最适合其表现的造型形式,画面能更生动有力,也能更恰当地突出某种类型片的风格。
运动镜头的创作规律在类型电影中的应用
电影《荒野猎人》中,运动镜头结合广角、长镜头和手持运动的特点,将主人公的心理情绪凸显得尤为明显。影片在讲述主人公休·格拉斯由于自己受伤无法行动,眼看儿子被人所杀,凶手近在眼前自己却无能为力时,以一个运动长镜头拍摄而成:在倾斜的画面中,广角镜头下的他占据大部分画面,人物表情狰狞,眼球突出,其表情由愤怒到悲伤间的转变由手持运动镜头完成,悲愤又无奈的心理状态,手持运动镜头下的画面由倾斜变为水平,最后仰拍人物眼中随风舞动的树林,人物心理变化一直不间断展现在观众眼前,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之后,影片讲述主人公休·格拉斯通过艰难爬行找到了儿子,并依偎在已经冰冷的孩子胸前,为他低唱歌谣。手持运动长镜头长达一分半钟,一直追随主人公的运动姿态和人物的面部表情,不曾中断。视觉感染力强化了人物内心的悲鸣,令观众感同身受。
《荒野猎人》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曾凭借电影《鸟人》荣获第87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卢贝兹基在《荒野猎人》中秉承自己一贯的长镜头风格。同时,运用手持运动镜头,在广角镜头下的阴冷灰暗的丛林,雾霭氤氲、水汽朦胧的环境中,将无言的人物情绪的转变和内心世界的爆发在镜头中刻意却又不失自然地进行表现。
运动镜头规律在电影创作中有积极作用,尤其对学习拍摄技巧者有指导作用。规律因素包括人物关系、运动方向、空间大小和其他造型元素的组合,不同的运用方式会带来不同效果,使得运动镜头多样化。
运动镜头的变化和发展是电影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镜头的使用和表现方式也是电影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镜头的规律可以在现实电影创作中起到积极作用,尤其对于还在不断学习与摸索电影拍摄技巧的人而言,具有指导作用。当然,运动镜头的规律并非一成不变,它仅仅是运动镜头在电影创作中使用的方式之一。
运动镜头的使用丰富多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多样的表达作用。当代电影由于技术的进步,运动镜头的手段和表现方式已经不限于通过摄影机或拍摄手段来表现,运动镜头的呈现更加千变万化。因此,我们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不应墨守成规,也不应“照猫画虎”,而应在电影本质的基础上,以多种运动镜头的手段和表现手法创作电影,使之更生动有力、更具品质。
(作者单位: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