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共赴“诗词之约”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427)

摘要:诗词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和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如何在阅读推广中传承和弘扬好诗词文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以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诗词之约”阅读推广项目为例,对公共图书馆诗词阅读推广的做法、经验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开展诗词阅读推广提供参考借鉴。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法律、文件相继颁布实施,公共图书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公共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主力军,在涵养城市文化,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广州市立足诗词文化底蕴与基础,全力打造“诗词之都”,争创“中国诗歌之城”。越秀区结合广州市打造“诗词之都”的工作部署,推进“诗词之区”建设。为此,立足越秀区诗词文化底蕴,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开展了“诗词之约”阅读推广项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越秀诗词故事,引导广大读者沉浸式赏诗词之美、享诗意生活、传文化基因、强文化自信。该项目被评为广东图书馆学会2021年阅读推广示范项目。

具体分析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诗词之约”阅读推广项目立足越秀区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通过资源建设、场景搭建等,构建“诗词之约”品牌活动矩阵,引导广大读者读诗词、学诗词、赏诗词,在诗词阅读中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截至2024年,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诗词之约”阅读推广项目已连续开展4年。

融合本土特色,讲好本土诗词故事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除了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的职能,对文献信息利用和传播也是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广州市越秀区是广州建城两千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诗词之风盛行。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深挖城市本土文化,根植城市历史,依托越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启动“诗词之约”阅读推广项目,在分馆开展“一街一诗词”活动,梳理并收集各分馆所在街道与历史风物、人文景观等有关的好诗佳词,如人民分馆的《海珠石》、黄花岗分馆的《黄花岗》等,通过赏(赏析诗词)、读(趣味诵读)、说(分享心得),加大对本土诗词的普及与推广,把本土诗词读透,激发本土文化活力;举办“竹枝词里读越秀”活动,发动越秀区18条街道的阅读推广人根据各街的历史文化,创作展现越秀历史风物、人文景观的18首原创竹枝词,并邀请粤语讲古传承人彭嘉志,及其学生共同进行精彩演绎,录制成推广视频,在鼓励诗词创作的同时,加大对本土诗词和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此外,“诗词之约”阅读推广项目还精选“越秀杯”全国诗词大赛的丰硕成果——《诗享越秀》诗集内部分作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吟诵、制作宣传片等形式,宣传、推广越秀的好诗好词,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古越今秀”的历史风貌,进一步讲好越秀诗词故事。

打造阵地,建设特色诗词文化空间

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主阵地作用,越秀区图书馆在总馆、街道分馆、新型阅读空间等处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诗书房”“诗空间”“诗书角”特色文化空间。以诗词为主题,在数字馆、展厅、专题研究室、休闲阅览区等打造特色诗词文化空间,为诗词名家、诗词爱好者、市民读者进行诗词听赏,以及诗词观赏、诗词研究、诗词创作、诗词诵读、诗词交流等,提供空间资源、馆藏资源。2023年4月,越秀区图书馆与广州市工人文化宫合作共建第一个“诗空间”示范点——诗空间·广府学宫,空间内设置了优雅舒适的座椅和清雅悦目的鲜花盆栽,展出广东岭南诗社顾问、广州诗社名誉社长连登的诗词著作与诗词书法作品,营造浓厚的诗词阅读氛围,让读者在花香中读诗词、在诗词中闻花香,感受最文艺的阅读。2024年3月,越秀区图书馆开展了“最美诗词文化空间”评选活动,评选环境优美、诗词气氛浓郁、活动丰富、受读者喜爱的诗词主题服务空间,以及阅览室、主题馆,发挥诗词文化空间的示范作用,提升诗词文化空间服务质量。同时,提高诗词文化空间的知名度,让市民知道身边的诗词阅读空间,从而吸引市民走进诗词文化空间。

利用新媒体,线上线下“比翼齐飞”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诗词之约”阅读推广项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读者随时随地都能参与诗词阅读推广活动,尽享诗词之美。线下,越秀区图书馆联合100多个分馆、新型阅读空间、小书虫阅读馆,通过诗词朗诵、诗词共读、诗词主题展览、诗词创意展示等方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同时,送活动进分馆、社区、学校,引导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开展诗词主题阅读,接受诗词文化的滋养,为社区居民、学校师生打通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诗词阅读就在“家门口”。线上,越秀区图书馆依托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掌上越图App等平台,提供9万余册诗词主题电子图书和视频、音频等,供读者在线阅览。通过开展线上诗词问答比赛、诗词主题图书推荐、诗词主题宣传视频、诗词主题展览等活动,吸引读者参与诗词阅读,建成“诗词里的越秀”特色数据库,让市民随时随地享受诗词之乐。线上直播的方式让读者无论身处何方,都能通过网络参与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诗词之约”阅读推广项目的诗词盛宴,如“云赏诗词会 悦读广府情”直播活动暨“诗词之约”项目启动仪式的直播,点击量更是超过100万次,广大市民同享诗词之美、阅读之乐。

“牵手”科技,让诗词“潮”起来

当科技与传统文化碰撞,数字技术发展为文化插上“智慧”翅膀,为读者实现更加丰富的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也能“妙趣横生”。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诗词之约”阅读推广项目通过与科技“牵手”,利用视频、声音、文字、AR、VR等多元载体,让经典的诗词拥有更丰富的展示空间和平台,以丰富的渠道和方式推动诗词融入生活,引导市民深入古诗词的世界。推出全国首款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图书馆智能问答机器人“小越”,为读者提供AI写诗、诗词问题解答等服务,受到小读者的热捧。线上诗词大会让天南地北的诗词爱好者进行“诗词大PK”,品古典诗词之美、会古典诗词之趣、共享诗词之乐。

借音乐力量,歌阅读之美

在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中,三千年的诗韵犹如星河般灿烂夺目。中国古诗词历来有“入乐歌唱”的传统,《尚书·虞书》早有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星海音乐学院作为专业学府,拥有大量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越秀区图书馆与星海音乐学院开展合作,希望通过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以更大众化的形式传承并弘扬,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春夜诗韵 月色书香”诗词之夜活动中,星海音乐学院的专业表演者和诗以歌,让古典诗词穿越千年,与现代的流行时尚“执手”,助力经典从流传走向流行。而“诗享越秀美 唱响青春歌”——“诗词青春说”阅读分享会,更是把浪漫的古典诗词和美妙的爵士乐创新融合,让中国古诗词因新的音乐律动而更加鲜活,也让音乐在与古诗词的碰撞中擦出别样“火花”。

节日为笔,诗词作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习俗活动丰富多彩,蕴含着人们深厚的情感与信仰。在传统节日中,古诗词往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诗词歌赋既是古人表达情感的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牵动着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催发了无数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通过古诗词与古人“对话”,了解诗人笔下的节日习俗,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越秀区图书馆结合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选取《元日》《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节日诗词名篇,通过相关节日诗词荐读、诗词好书推荐,让读者可以在诗词中了解传统节日、在传统节日里品读诗词,深入了解诗词的文化内涵,深感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促进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秀区图书馆依托自身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专业特长,活动精选与节气相关的诗词、视频、音频等,精心制作“诗享二十四节气”系列原创视频,通过生动、优美的视频,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节气的美丽画卷,欣赏节气与诗词碰撞之美,在诗词里感受二十四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学习传统文化,系列原创视频还被“学习强国”平台录用和展播。

经验总结

诗词阅读推广常态化开展

推进“诗词之都”“诗词之区”建设,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培养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诗词阅读、创作兴趣方面的引领作用,需紧紧围绕诗词主题,常态化开展诗词阅读推广活动,促进诗词阅读成为常态化阅读,有效推动诗词文化的普及推广,以文化“软实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用诗词文化为城市发展赋能,丰富城市精神内涵。

第一,结合“世界读书日”“越秀读书月”“南国书香节”“海丝文化节”等时间节点、文化盛事,组织开展诗词展演、诗词朗诵、诗词展览等系列诗词阅读推广活动,为广大读者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文化盛宴,使其在曼妙书香中徜徉,鉴赏诗词之美。第二,设立诗词阅读周,以诗为媒,通过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增强诗词阅读推广的仪式感,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中华诗词的文化内涵。第三,通过设立诗词图书专架、举办诗词主题展览等常规形式的活动,让广大读者日常也能参与诗词阅读推广活动,形成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的诗词阅读推广活动,有效引导市民接触诗词阅读,激发市民对诗词阅读的兴趣,以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广大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诗词文化熏陶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多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近年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2024年6月28日,16届74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实施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运营,以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图书馆依靠自身资源和力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通过跨界融合,整合多方资源,引导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多途径、多模式参与公共图书馆诗词推广服务供给,为诗词的阅读推广形成强大合力。

第一,加强馆校合作。开展诗词阅读推广活动进校园活动,让师生在校就能享受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感知诗词的魅力,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校园成为诗词阅读推广的阵地。第二,加强各单位的跨系统、跨部门协调联动。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提高诗词阅读推广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推进“诗词之区”建设强大合力。第三,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场地、人力、文化资源,为诗词推广的活动内容、形式注入新活力,让诗词推广更有新意、更富朝气。通过以区域总馆为龙头,引领专业性分馆、街道分馆、新型阅读空间、小书虫阅读馆等,联动其他公共文化机构、群团组织、学校、文化企业等,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词阅读推广活动,形成诗词阅读推广的强大合力。第四,吸引志愿组织、志愿者等参与诗词阅读推广工作,为读者提供诗词导读、诗词朗诵、诗词讲座等形式的诗词阅读推广服务,让志愿者成为诗词阅读推广的实践者、传播者。

借“新”丰富诗词推广活动

借助新技术和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影响力大、互动性好、个性化足的优势,开展诗词阅读推广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减少读者接受诗词阅读推广的障碍,提高读者接触诗词文化的频率,让诗词阅读推广活动更新颖、更精彩,促进诗词文化的推广、创新和发展。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小程序、抖音、网络直播平台等新媒介与新应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以更加丰富的渠道和方式开展阅读推广;利用AI、AR、VR等前沿技术丰富诗词推广的形式与内容,赋予经典诗词更丰富的展示空间,触动更多市民的文化感官;利用大数据技术向读者个性化推送诗词资源和诗词图书推荐,让读者享受个性化的图书资源,进一步提高读者的阅读率,推进诗词文化融入读者生活。新技术与诗词结合,让沉闷呆板和晦涩难懂的文字通过新颖、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更多读者接触、了解诗词文化提供了更好的途径,让读者切实体悟诗词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凝心聚力共建“诗词之区”“诗词之都”。

加大宣传,让诗词“广为人知”

除继续开展诗词阅读推广活动外,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诗词阅读,扩大诗词阅读“知名度”。例如,利用宣传栏、电子发布屏、宣传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让诗词文化走进大街小巷;在阅览区、阅览室、图书馆大厅等空间布置诗词阅读小景观,营造浓厚诗词阅读氛围;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对图书馆、诗词文化活动等进行宣传,扩大诗词阅读宣传范围。

此外,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新媒体具有快速性、广泛性、丰富性、互动性强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有效的宣传工具。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传播平台,进一步扩大诗词阅读影响力,不断丰富诗词阅读宣传内容和方式,引眼球,聚人气,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诗词文化的熏陶,激发读者诗词阅读兴趣。

通过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多种途径开展诗词阅读宣传。同时,读者可以通过转发诗词阅读活动的宣传链接、信息等,扩大活动影响力,读者除了是阅读推广的对象,也能成为诗词阅读推广的宣传人、推广者,让诗词阅读“广为人知”,让诗词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如何在阅读推广中传承和弘扬好诗词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馆人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诗词阅读推广形式与内容,以更丰富的渠道和方式推进诗词阅读融入生活,激发广大读者对诗词阅读的积极性,领略诗词的魅力,让更多人参与阅读推广,让阅读成为社会风尚,更让阅读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是2023年广州市图书馆学会科研课题“图书馆在诗词之都建设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以越秀区图书馆诗词之约阅读推广项目为例”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

标签:  诗词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