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认知,这一现实世界交往双方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要因,在虚拟交互语境中重获释义。现以数字时尚传播形式之一——短视频为例,基于真实性定义的多维语境特质,以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析出受众对时尚设计类短视频的六个真实性认知维度。以此为数字时尚传播过程中多场域、多形式的传播内容,对传受主体间交互关系的影响机制的建立提供研究基础,亦对时尚设计类短视频在AI领域的创作提供设计参考。
随着技术的革新,媒介内容的传播实现了自下而上的模式革新,个体的媒介化生存形态盛行。数字传播内容逐渐成为个体在虚拟场域中社交互动与关系建立的参考依据。短视频作为数字内容传播的主要形式,也是内容传受主体在数字虚拟语境中建立交互关系的主要渠道。截至2023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人。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因短视频传播的快速性与广泛性,众时尚设计类个体传播者、品牌均选择其作为其个人或品牌传播的主要载体。
“被关注”是数字媒介语境中一切信息形式的第一生存要务。在短视频中,受众对信息自发的关注、点赞、收藏与评论行为,成为传播者被关注的主要行为表征。以此交互行为的发生,传授者间的准社会交互关系得以构建。在数字时尚传播语境中,内容的有用性、独创性与创意性对传受主体间准社会交互行为关系形成的影响获学者关注。然而,促成接受者对传播主体更紧密准社会交互关系形成的影响要素——内容的真实性认知,在数字时尚传播领域鲜少获得实证研究。真实性作为品牌差异化运营的核心叙事策略,对传受者间关系建立的影响研究多聚焦于内容对消费行为与品牌态度的影响。其中,事物的客观真伪属性或是道德层面是真实性认知定义的主要研究维度。真实性多维语境的意涵特质对线上关系构建影响的实证研究还有待深入。此外,数字媒介中图文信息对受众真实性认知构建的影响获得了一定探讨,但短视频动态影像的受众真实性认知还存在不足。
综上,本文以时尚设计类短视频为例,结合中西方有关真实性及真实性认知的理论研究基础,从客观性、建构性、存在主义的真实性认知视角定义真实性。通过访谈、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析出数字时尚传播中受众对传播内容的真实性认知维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虚拟语境中受众真实性认知的理论多维性和应用性。
理论研究基础
时尚设计类短视频
本文研究的时尚设计类短视频是指具有时尚设计、艺术设计,以及创意设计理念、元素、风格特质的竖屏动态影像内容,视频时长不超过15分钟。这类视频通常由掌握时尚设计、艺术绘画创作、平面设计、多媒体创意设计、手作等时尚设计技艺与专业背景的创作者完成。他们是具有各自独立设计人格和独特创作风格与品位的创意人群。
真实性与真实性认知
一个实体的真实性意涵可以包括“可靠性、独创性、真诚、天然、真实、纯粹、纯洁、事实性”。艺术家的“单纯”可以被认知为真实性。研究基于真实性在多维语境中给予个体不同的认知维度,溯源中西方学者对真实性定义及认知的研究(如表1)。
“真与伪—原始、原创”“真与诚—真诚、不妄”“存在主义—自我真实性”“名与实—真实性的构建性”,实现真实性历史溯源的基础释义。现代中西方学者延续先前学者的研究脉络,以三个向度,客观性、构建性及存在性的各自侧重,从不同领域实践真实性多维意涵的应用。客观主义视角的研究主要基于人们对实体外在客观线索属性的判断。人之主观认知构建属性的附加,诸如人们基于个体思想、内在心理层面对实体真实性的认知和感觉等,形成了真实性意涵认知的构建主义研究脉络。而基于存在主义“自我真实性”探究的真实性认知,学者将其定义为“一种无中介的体验——真诚、天真、原创、真实和自然(unaffected),不同于策略性和实用主义的自我表现”。
短视频中的真实性认知
短视频因其动态的信息传播特质,较之静态的图文表达,其形式本身就给予了受众更为直观和丰富的“视觉真实性”。但随着媒介社交属性附之商业效应的日益影响,传播者基于庞大受众累积获得的资本增收,使得原本个体坦率、无策略性的真实性表达,逐渐转变为战略性的真实性表达管理。线上传播内容对大众的认知影响更多以一种“表演生态”的形式和目的实现,即“策略性的或计算的”真实性。如同拟剧理论中提到的有关个体自我呈现的前后台理论,个体自我的印象管理、社会互动和情绪控制的精细策略,都在自我真实性的表达管理中体现,而受众以内容消费者的身份实现对传者真实劳动的认知和构建。
以此,个体真实自我与策略性真实自我陈述的整合,以及个体私人与公共身份在线上文化展示过程中的协商,构成了真实性在数字媒介中多维意涵的界定基调。这种“工匠式”的真实性再造行为,实现了媒介用户对内容真实性认知机制的更新和重构。受众不再主要寻求对共同世界认知的准确性表述,而是转向探求一种包含内在自我认知的诚实表述。例如,原本客观真实性的认知特质之于纪录片叙事的重要影响,在短视频微纪录片的呈现中,转变成了一种对真实性叙事的体验感知。如同存在主义视角中,旅游者对真实性认知的追求表现,受众对真实性的认知更迭,在技术、时代对真实性呈现的发展历程中,抽象成了一种具有“娱乐”属性或是“表象审美享受”的感知追求。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排斥“舞台/表演真实性”,他们主要基于对信息源的自我认知和评价需求。
数字时尚传播中真实性认知维度的析出
基于真实性在不同语境中产生的多元意涵,本文以时尚设计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探究受众对该类传播内容产生的真实性认知特质,以此析出数字媒介中存在的真实性认知维度。
研究方法与结果
研究通过15位有过相关短视频观看体验或具有制作此类短视频经验的用户,2组受众的小组访谈,平台中相关短视频的评论,文献调研以及基于真实性基础定义与短视频内容观览的结合,导出62条与真实性认知相关的内容特质。以此为基础,研究通过对343名被试者进行问卷调研,获得有效问卷332份。删除平均值低于3的内容线索4条,最终对58个内容要素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KMO=0.971>0.9,巴特利特的球形度检验p<0.000,表明所有因子都适合因子分析。根据每个因子载荷大于0.4的标准,研究共导出8个主因子。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兼具定性与定量的研究特点,笔者对相关的因子组合进行了调整,共导出6个真实性认知维度:精巧性、专业性、交互性、可接近性、恒常性、体验性(如表2)。
时尚设计类短视频的受众真实性认知维度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及先行理论研究基础,受众对时尚设计类短视频的真实性认知维度分别从客观性认知视角、建构性认知视角以及存在主义认知视角被归类定义(如下图)。
研究结论和短视频设计分析
研究导出的受众之于时尚设计类短视频内容的6个真实性认知维度,在原有以西方为主导研究的情态下,增添了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研究诠释。以此提出基于功能、情感与意义三层次递进的内容设计建议。
受众对内容客观真实性的底层需求
“真切,真相,事实,权威,非伪造的,无争议的”的真实性客观性特质界定了受众对此类短视频专业性的真实性认知维度,主要表现为“过程性内容的真实展示”“作品或是个人在时尚艺术设计产业、行业中的权威性”“现实生活工作中的一些专业性指导内容”。以此,受众对内容客观真实性认知的底层需求,如何在展示客观过程、权威性内容的过程中,基于时尚艺术特有的艺术性、故事性表现手法,引发受众对内容专业真实性的认可和接受,可成为后续获得关注的设计参考。具体手法可从背景音乐、构图、色彩、叙事性等方面入手。
传受者间特定情感关系的形态构建
“不易被接近”是大众对拥有独立时尚设计背景内容创作者的普遍认知。而数字媒介基于技术可供性与传播自主性的特点,打破了这一群体被受众认知的刻板印象,也弥补了现实社会关系中传受者间可能存在的距离感。一种在现实社交关系中不易被大众所接触到的“真实性”个体获得释放和展现。以此,创作者可基于受众印象中“反差感”的考量,“无厘头、搞怪”构建平易近人的人设形象。内容传播中“通识性”“积极向上态度”的营造,构建受众对于可理解性、亲切感、平等关系及情感的真实性认知。
受众对内容意义价值的自我关联
真实性定义的第三个视角是基于内容对受众的内在关联性、个体的参与体验性的认知影响。研究发现受众主要是从内容的“自我提升”“体验参与”的认知层面进行真实性认知诠释。尼采的“我思故我在”,老庄文化中“真我”的意识思考被内容所激发。以此,传播内容的交互性特质、体验参与的导向,在具有视听全方位内容营造优势的动态影像中获得凸显。传播者应考虑如何基于内容的体验性真实感进行创作,增强个体自身价值同频关联感知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发展,在数字时尚传播领域中,短视频内容给予受众真实性认知的设计语言需要获得实证性的研究积累。以此研究为基础,为真实性认知内容在AI语境中多维呈现与设计表达的持续研究,提供辅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