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省建设助力江苏音乐对外交流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391)

摘要:现旨在研究在文化强省建设的视域下,江苏音乐在对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通过对江苏音乐的梳理、对其艺术特色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深入挖掘江苏音乐在对外交流中的作用。江苏各地区的音乐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在江苏省对国际、国内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实践出发,结合文化强省建设的理念,从理论研究、创新形式、运营模式以及方式方法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江苏音乐的优势,从而在对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江苏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最终形成传承与发展共存的生态模式,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文化强省是江苏省近年来发展的主要战略,其原因在于江苏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对于音乐文化来说,江苏各地的传统音乐、非遗项目更是数不胜数。例如,我们熟知的昆曲正是起源于江苏,苏州评弹、江南丝竹、高邮民歌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音乐文化在江苏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对于省外的音乐爱好者、音乐专业人士来说,江苏的音乐文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吸引力。正是这种吸引力与群众基础,赋予了江苏音乐对外交流的属性。近年来,江苏省在保护与发展这些传统音乐的同时,还大力发展音乐艺术产业,积极举办各类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文化促进对外交流,这对推动江苏的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自媒体的发展使“音乐+旅游”模式成为各省市争相效仿的模式,江苏以创新、原创的优势成为千军万马中走过独木桥的少数之一。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江苏举办营业性演出达2342场次,其中,5000人以上规模大型演出活动12场次(万人以上11场次),观众总人数达到8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48.45%,演出票房同比增长50.63%,带动文旅消费5.62亿元。与此同时,各类音乐论坛、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也在稳步进行。遍地开花的音乐交流活动除了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对于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强省建设视域下江苏音乐对外交流的重要性

在文化强省建设视域下,江苏音乐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一,江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的音乐形式,展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其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音乐的曲调、演奏方式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江苏音乐在演奏技法上注重细腻和柔美,以琴、笛、鼓等传统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表现了江苏地域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韵味。江苏音乐代表了江苏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魅力。通过对外交流,可以让更多国内群众、国际友人了解和欣赏江苏音乐的美妙之处,加深其对江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音乐文化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产物,但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就可以形成相关的音乐产业,从而成为地区的特色产业,如青岛的啤酒节、淄博的烧烤等。相比啤酒节、烧烤,音乐文化更为厚重,音乐活动往往能吸引不同年龄、背景和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减少社会隔阂,增强社区内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总之,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也是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关键要素。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文化认同和国际交流,并能有效地为当地经济带来显著发展。例如,江苏省近年来举办的音乐节、音乐会以及各类音乐交流论坛,吸引了大量游客和音乐爱好者,除了可观的收益之外,也为江苏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相关产业,如旅游业、餐饮业的发展。此外,音乐鼓励创新和创造,是创意经济的核心部分。它不仅限于传统音乐,还包括现代音乐制作、数字媒体和音效设计等新兴领域,这些都是文化强省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各省发展音乐文化的案例可以看出,很多省份往往将重点集中在发展传统音乐的方向上,而忽视了对外交流的重要性,这也导致形成了“闭门造车”的模式,使得很多优秀的传统音乐无法“走出去”。相比以上模式,江苏省更注重交流的重要性,除了大力发展本地传统音乐外,还大力引进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节、音乐会、互联网宣传等形式使本地音乐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所以,在文化强省建设进程中,江苏音乐在对外交流中承担着传播文化的使命,有助于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通过地区间、国际间音乐文化的互动和交流,江苏音乐可以实现跨文化融合,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满足不同群体对音乐的需求,为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作出贡献。此外,江苏音乐对外交流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通过与国际音乐界的交流合作,可以提升江苏音乐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文化产品的输出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江苏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所以,在文化强省建设视域下,江苏音乐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深化对外交流,能够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国际文化合作,进而提升江苏文化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对于推动江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江苏音乐文化的特点与特色

江苏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地方音乐的鲜明的本土性不同,江苏音乐除融合了吴、越、楚等地的音乐文化外,还吸收了大量其他省份、地区的音乐文化。例如,百戏之师的昆曲正是海纳百川的典范,从而诠释了音乐文化的包容性与交流性。具体来说,江苏音乐的特点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江苏音乐的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多数的音乐文化产生于历代江苏人民的生活之中,其反映的内容也均为生活中的场景。例如,江南丝竹正是以民俗活动为基础形成的艺术形式;苏北大鼓,其形式类似于说书,是一种加入了乐器的传统曲艺,苏北大鼓的曲目多为英雄人物的赞颂以及民间的生活故事。从江苏音乐的举例中可以看出,这些民间音乐的产生并非所谓的专业人士发明的,而是劳动人民根据自身的生活体会逐渐形成的,从而充分体现了江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次,江苏音乐在风格形式上也展现了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温柔、细腻是江苏音乐区别于北方音乐的标志性特点。例如,在传统的江南丝竹演奏中,乐器以弦乐为主,柔和、婉转的曲调表达了江南水乡的柔美风情和文化内涵;而在地方戏曲表演中,通过古老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这些传承百年、千年的音乐艺术展现了江苏地区独有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这些地域特色的展现,使江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标识和文化特征,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和认可。

最后,无论是民歌还是器乐,江苏音乐都注重音色的变化和情感的传达。例如,在江南丝竹中,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技法各具特色,共同营造典雅、宁静的音乐氛围;江苏民歌中的《茉莉花》,以其清新脱俗、婉转动听的旋律著称,歌曲使用传统的五声音阶,通过赞美茉莉花,传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纯洁爱情的向往,乐声中既有委婉温柔也有刚劲激昂,情感层次分明且细腻,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特征。此外,江苏音乐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地区和民族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开放包容的音乐文化特色。总之,江苏音乐文化的特点与特色在于其民间性、抒情性、多样性和包容性,这些特点使江苏音乐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

文化强省建设视域下江苏音乐对外交流策略研究

加深理论研究,制定科学方案

文化强省视域下,要想通过音乐文化的对外交流促进省、市的发展,需要制订科学的方案。通过过往的案例可以看出,部分省市在举办音乐会或演唱会时,没有完备的前期工作和应急预案,当音乐会因各种原因无法如期举办时,城市往往需要承担巨大的损失与负面影响。所以,在活动举办前期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定制科学的活动举办方案,将种种因素和突发事件考虑在内。同时,一个科学的方案包含了很多因素,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音乐活动的举办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人们欣赏音乐需要放松的心情和舒适的环境,尤其是用于对外交流的音乐活动,最佳的举办时间应选择周末或假期,因为活动的参与者需要提前到达活动的举办地,周末或假期能够最大化地保证参与的人数,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安排在工作日,也需要在茶余饭后的晚间举办。与此同时,在举办各类音乐活动时要形成统一战线,注意合理的安排和宣传,

其次,音乐活动的举办需要选择适合的地点。这里提到的“适合”并非场地足够大,或者环境足够好。举办音乐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外交流,而交流则涉及很多方面,并不仅限于音乐。换句话说,举办活动的地点,除了音乐交流以外,还应该具备其他形式的交流,如旅游、购物、美食以及其他文化活动,这样,参与者才能在最短的时间与距离内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

最后,音乐活动的举办主要在于活动的内容。众所周知,不同的内容适合不同的群体,而鉴于江苏音乐种类、题材众多,在举办各类音乐活动时更需要精心筛选,使活动的举办达到最大化的收益。例如,可以将风格活泼、形式新颖的表演汇总成演出或音乐会的形式,安排在户外或景区这些外来人群众多的地点举办,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参与;而一些传统音乐、戏曲类等中老年人青睐的内容则可以安排在室内,形成专项的音乐会或演出。总而言之,规划或方案的制订需要符合省、市的实际情况,苏州作为音乐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最主要的方向在于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而非开发新的资源,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调配利用,使效益达到最大化。

加强内部创新,打造原创品牌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苏州拥有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资源,使得苏州在对外交流中无需开发新的资源,只需将现有的资源利用得当,就能在对外交流中起到良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苏州的许多音乐文化仍处于较为传统的模式,在审美、创新等诸多方面均无法和有着系统运营的热门音乐艺术形式相媲美,这也是当下苏州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各地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打造苏州专属的音乐品牌,如定期举办的音乐节、研讨会、非遗展或比赛等。通过官方运营使这些音乐文化“走出去”,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例如,苏州常熟地区的浒浦花鼓,这一传统的花鼓是常熟地区特有的音乐舞蹈艺术,该舞蹈常在渔船出海、返航以及乡间年节、满月祝寿等喜庆场合演出。浒浦花鼓作为当地人庆祝的舞蹈曾一度兴盛,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渔业的没落,加之新兴娱乐手段的引入,青年人对这一传统舞蹈已少有兴趣,浒浦花鼓也一度陷入了濒危的困局。近年来,随着非遗扶持力度的增大,相关部门邀请国家一级作家、研究馆员金曾豪以及著名音乐家、作曲家王金元对浒浦花鼓进行了创新,创新后的曲目采用了表演加演唱的形式,曲调简洁欢快,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以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引导移风易俗为主题,通过描绘放飞四盏鹞灯的故事,讲述了婚事新办、孝老爱亲、见义勇为、重义守信等文明风尚的故事。这使得浒浦花鼓入选了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活动,得到了进京演出的机会。从这一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不断地创新是迎合当代群众审美的唯一路径,只有得到更多的关注,才能使传统的音乐文化得到发展的机会。

注重内外兼修,营造循环模式

文化强省建设视域下,江苏音乐对外交流除了需要提升自身的质量之外,外部资源的引进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盲目地提升自身质量,不去睁开眼睛看外部的世界与环境,最终只能是“闭门造车”。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外交流的内涵在于通过交流得到对方的认可,同时应该通过交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改进自我,使自己更加优秀。与此同时,文化强省的最终目标也不是仅依靠本土文化就能够完成的任务,只有多元文化的汇聚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繁荣。苏州在开展对外交流的活动中,要注意不能局限于本土的音乐文化,我们要清楚的是,苏州很多传统音乐均是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例如,苏州最著名的昆曲艺术,正是融合了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等多地的唱腔特点,形成了昆曲独特的声腔。所以,在发展苏州本土音乐文化的同时,更要积极引进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让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在同一舞台上演出,互相取长补短,这样也能促使江苏的音乐文化更容易被其他地区所接受。

方法与时俱进,多元运营手段

运营是决定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理论基础丰富、科技腾飞发展的当下,音乐文化的运营手段更加趋于多元化,如何在繁多的方法中选择适合的方法尤为重要。许多观点认为,互联网中自媒体运营是当前热门的运营模式,这也导致了很多地区盲目选择自媒体运营当地音乐文化,但从实际效果可以看出,自媒体在音乐文化的对外交流中似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地区或个人因为运营不当导致其陷入舆论旋涡,为当地的形象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互联网或自媒体作为一种锦上添花的手段,还需要拥有过硬的质量或成熟的模式予以支撑。所以,对于江苏音乐对外交流的模式,现阶段仍需要以线下模式为主、线上模式为辅,通过多元化的运营,如旅游、学术、非遗等,不仅能扩展交流的领域,还能促进形成系统的对外交流模式,待到模式成熟,就能在互联网或自媒体中达到多点开花的效果,从而减少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江苏音乐的介绍与分析,详细论述了在文化强省的视域下,江苏音乐在对外交流方面的重要性。江苏音乐虽然在资源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更好地开展对外交流,仍需要系统的方案以及过硬的质量,当然多样化手段和科学运营也必不可少。当前环境下,江苏音乐已经逐渐走出江苏省,与其他产业也形成了稳固的发展模式,如旅游、学术等领域。在未来的研究中,仍需扩充江苏音乐与其他领域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挖掘江苏音乐在对外交流中的潜力与可能性。例如,与教育机构合作,将江苏音乐纳入教育课程,促进年轻群体对江苏音乐的了解和学习等。

标签:  音乐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