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基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与管理方式难以全面满足社会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资源。因此,我国基层图书馆在发展期间,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化资源,并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有序管理,使群众能够在线上线下等多平台查询、搜集、浏览、下载所需的文化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
基层图书馆是我国教育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的汇聚地,涵盖了历史、社会、人文、地理等多领域的知识,是社会文明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对我国文化传承以及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基层图书馆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开展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优化图书资源的配置,提高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基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及管理的背景
大数据时代下,文献信息网络化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超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一定帮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基层图书馆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跨区域、跨类型的文献资源,实现全面收集与整理,促进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有效管理,使全国的图书馆能被视为一个协同运作的信息机构、一个有机整体,进而发挥基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为社会群众提供知识上的帮助,满足社会群众的文献资源需求。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是指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媒体中的图像、文字和声音经过合理压缩、有效梳理后,将其转变为数字资源,使群众能够在各类线上平台搜索、浏览、下载、存储、分享等。图书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整合、搜集知识的储藏库,是未来社会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因此,新时代下,基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需要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全面搜集并高效储存高价值的多媒体信息,如图像、文本、语音、影像、软件和科学数据等,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知识的增值。在此背景下,基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作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部分,是广大群众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基层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后续管理工作,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基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及管理现状
条件不足,认识不够全面
现今,我国基层图书馆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其中,支持力度不足、相关工作人员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是主要问题。一是基层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与财政层面对其支持力度不足,导致馆内文献资源较少且利用程度较低,出现大量图书资源浪费的现象,使图书馆在后续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难以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二是在基层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人员对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了解与认知不足,阻碍了基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相关政策、财政支持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基层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较多阻碍,未能更加明确基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路径,导致数字化资源管理工作难以进行。
资源稀缺,系统有待完善
基层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与地市级图书馆最大的区别在于馆内对信息化发展的标准要求较低,缺乏对多媒体信息及相关数据的全面处理,导致基层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图文以及超文本方面的检索系统并不完善,无法推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也难以高效整合相关资源。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及更加健全的网络体系作为支撑,以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遵循正确的实践路径,保障各项环节的落实效果。然而,现今我国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并未形成系统的网络体系,难以促进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更无法针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阻碍了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
馆藏较少,专业人才缺乏
大数据时代下,基层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主要分为文本类馆藏资源和电子信息类馆藏资源。现今,书籍资源成本较高,分享条件较为有限。因此,多数基层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纸质书籍的数量和类型并未有较大提升。通过对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多数基层图书馆在对馆藏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因特色馆藏资源数量较为有限,无法推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发展。此外,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有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撑,保证资源建设路径的有序性、可行性以及全面性。然而,现今基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文化背景与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缺乏专业的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人才,难以保障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基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及管理的要点
在基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深入剖析建设方式、建设理念、管理框架等关键要素,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硬件设施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构建需要一套先进的服务器与构建健全的网络系统,进而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完成对数字化资源的搜集、整理、分类、梳理、存储等各项工作。因此,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配备各种数字化设备,如扫描仪、数字相机等。
二是纸质资源数字化。数字化图书馆在发展期间的要点、重点都聚焦于数字化资源层面。因此,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扫描、OCR识别、音频转码、视频转码等方式,将纸质资源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与管理。
三是数字化资源管理。在基层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图书馆内的整体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有序分类。在此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数字化资源管理体系,使其能够准确标注各类资源的数量、类型及其应用情况等,确保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群众对数字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是数字化资源服务。基层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群众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数字化资源服务的开展情况,引入检索、浏览、下载、复制等各类功能,满足群众的知识需求。
五是数字化资源推广。在基层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文献资源,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体现图书馆的特点。同时,基层图书馆也应积极引导社会群众通过数字化资源满足其知识需求。因此,基层图书馆应积极开展数字化资源的推广活动,有利于提升社会群众对数字化资源的了解,提高数字化资源的使用率。
基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及管理的实践措施
丰富图书馆数字资源,打造阅读品牌
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收集并整合了多样化的文献资源,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格外丰富。因此,将其数字化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在开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尤其是针对知识产权产品市场等复杂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与版权人签订许可协议,确定文献资源的使用范围。因此,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系统性、整体性、特色化”原则,不断丰富图书馆内的数字资源并打造阅读品牌。同时,要结合群众需求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规划,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向,保证工作的具体性与有序性。
以东营市河口区图书馆为例,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群众的需求,提供了海量的线上数字资源服务,主要包括电子书、有声图书,音频故事、知识视频、连环画、国学资源等。通过引进多样化的图书馆数字资源,能够有效吸引社会群众的关注,为广大读者提供无边界、无限制的高质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挥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有效价值。此外,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图书馆的发展理念、馆藏资源等因素合理分析,通过打造阅读品牌,大力推动广大群众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活动。例如,图书馆通常会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开展不同主题且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并通过线上平台,如网站、官网等进行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借此培养小读者的沟通能力、阅读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等。当地图书馆还准备了一千余本“悦读小护照”,为参与活动的小读者进行发放,旨在提高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小读者在日常休息时间主动进行阅读并分享感悟。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通过打造“儿童阅读”这一阅读品牌,既增加了社会群众对于图书馆的关注度,也有效培养了当地儿童的阅读习惯。
创新图书馆发展方式,增设多样活动
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领导与工作人员不仅要关注前期的建设工作,还应针对数字化资源对社会群众的服务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社会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探讨,以此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增值并增强社会群众对于数字资源的了解与应用。首先,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应转变个人认知,认识到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合理运用多种渠道与平台,整合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并将其进行推广与宣传,引导更多的社会群众使用数字化平台进行阅读,借阅数字化资源。最后,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应结合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及其需求,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使其能够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有效应用数字化资源。
基于以上理念,东营市河口区图书馆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作出以下努力。一是做好基础业务工作,完善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各项功能。河口区图书馆共有注册读者29106名,流通人数为60798人,图书流通数量为44147册次。同时,为了满足社会群众的需求,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更新报刊信息,定期清理书库,并做好防虫、防火、防潮等工作。二是设计多样化的读者活动,持续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现已开展了“书香过大年”“红火闹元宵”等系列文化活动,策划了多种手工环保活动,如写对联、剪窗花、年味电影、新年故事会、志愿服务等,让广大群众能够不断学习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三是打造了“有声书墙”,全面创新阅读新模式。在图书馆内、社区内打造了10处听书空间,广大群众可以通过二维码“扫码听书”,内容涵盖党建、儿童文学、科普、小说、中国文学、国外名著等多领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阅读服务。
开展图书馆宣传工作,转变集体观念
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要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既需要提高图书馆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同也要将数字资源真正利用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价值和功能。因此,图书馆应全面开展宣传工作,转变集体观念,使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工作。
首先,应提高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一是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促进数字化资源建设。二是引导馆内原有工作人员进行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其次,应积极寻求新的突破点,利用多平台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众进行阅读,发挥数字资源的应用价值,促进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河口区图书馆为提高社会群众对数字化资源的了解与认识,成立了“黄河口家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依托现有资源与技术,大力支持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同时,还加强了对馆内数字化资源的宣传与报道,引领了“全民阅读”的潮流。充分借助河口区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及时发布、更新图书馆的各类信息,并为读者提供书目检索、图书续借、新书推荐、活动预告等多项功能性服务,满足读者需求,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
完善数字化阅读机制,提高推广效果
基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时代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数字化水平;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管理模式以及资源建设方法的创新,增加图书的阅读人数,保证整体的推广效果。因此,应根据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完善数字化阅读机制,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活动。
首先,在完善阅读机制期间,图书馆相关人员可以引入数字化阅读平台,以提高读者阅读的便捷性,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其次,可以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读书会、讲座以及展览等各类活动,使读者能够明确图书馆现阶段的整体发展理念及主要变化情况,也能够使读者了解到新颖的数字化资源,提升读者对于数字化阅读的认知及接受程度。最后,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建立数字化阅读社群,吸引更多读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数字化阅读推广机制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不断调整以及不断细化的工作,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社会群众的实际需求、读者提出的建议及其想法,及时调整阅读机制、丰富阅读内容及阅读途径,提高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推广效果,保障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在基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图书馆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认知,加强自身对于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基层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也应不断丰富馆内数字资源,打造阅读品牌;创新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开展多样化活动,并大力推动图书馆的宣传工作,转变集体观念,提升社会群众对数字化资源的了解、认识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