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发党校图书馆的“隐藏”功能,便于助力当地公共文化体系与旅游要素的深度结合,进而增强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厚度,扩大党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党校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方面存在场所“封闭式”开放、缺乏文旅融合意识以及缺乏复合馆员等不足,但也具备操作空间大、红色资源丰富、专业教师充足、现场观摩模式成熟、能够提供红色信息服务等优势。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党校图书馆可以扩大开放范围,实现场馆利用最大化;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旅融合发展主题;加强与文旅部门合作,强化宣传引导工作;创新阅读推广空间,打造文旅融合特色;树立党校图书馆品牌,开发文创产品;提升馆员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文旅讲解人才,从而为党校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提供借鉴。
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馆、书店等文化场所增强旅游休闲功能[1]。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要增强文化内容的鉴赏性,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结构优化。党校图书馆作为专业图书馆,在空间规模、红色文献资源、党史党建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特定优势。例如,市级党校图书馆空间虽远不如同级公共图书馆,但特藏书库展示区、多媒体区等其他休闲区可以作为小型文化场所。大力开发党校图书馆的“隐藏”功能,提高党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在不影响党校日常运行的前提下,扩大党校图书馆开放范围。积极加入旅游文化板块,助力当地公共文化体系与旅游要素的深度结合,借助旅游最大化发挥文化教育功能,赋予旅游文化更加深刻的内涵,同时可以增强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厚度,扩大党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相关概念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也就是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是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及其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及整合重组,进而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和过程。学者冯学钢认为文旅融合是将体制和机制进行有效对接,以科学的方式重新配置文化与旅游资源,用新发展和新商业模式共同构建交融型生态系统和创新体系,从而创造性地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潜能释放,促进文化和旅游同频共振[2]。
党校图书馆
党校图书馆是由党校建立并管理的图书馆,是服务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术性机构,是集中收藏、整理党史党建相关文献资料的资源中心,是提供阅览、参考咨询的知识服务保障部门。
党校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现实不足
场所“封闭式”开放
党校作为党组织培训教育党员干部的学校,具有院校和党政机关双重性质。针对其院校性质来说,党校通常有固定的培训对象,这使得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尤其对于基层党校图书馆来说,读者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图书馆空间、资源等利用率都偏低。整个图书馆场所只针对培训学员和校内教职工开放,属于“封闭式”开放场所,这局限了图书馆的公共文化功能,削弱了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能力,也不利于党校图书馆的文旅融合。
缺乏文旅融合意识
党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也可以助力当地文旅融合发展。但当前环境下,很多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意识尚处于萌发阶段[3],甚至尚未意识到党校图书馆与文旅融合可以相关联,严重缺少主动性和能动性。党校图书馆作为专业图书馆,更多地局限在单位业务中,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尚有脱节,更难深刻认识其自身也可以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平台。同时,党校图书馆缺乏和文旅部门的协同合作意识,使得党校图书馆游离在“文化+旅游”模式深入融合的边缘。
缺乏复合型馆员
党校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党校图书馆,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空间规模的限制性,馆员人数较少,其专业技能也更多针对传统图书馆服务。另外,党校图书馆中馆员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真正具备图情专业背景的馆员较少,这也导致党校图书馆难以与社会文化发展潮流保持同步,总是处于落后甚至停滞状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党校图书馆员缺乏文旅融合机制培训,缺乏文旅融合服务理念[4],复合型馆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校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发展。
党校图书馆助力文旅融合的优势
操作空间大,可改造文旅板块
“空间再造”是图书馆创新服务功能的重要方式,党校图书馆也一直对现有空间资源的开发再造进行探索,以此创新服务能力[5]。德州市委党校在教学楼内新设休闲阅览室,图书馆提供书刊,教研室老师推荐书目;菏泽市委党校在学员公寓楼一楼设立书吧,房间内摆放时政、党史等社科类图书;泰安市委党校图书馆设置“珍贵图书”专区,这表明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可操性很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党校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特色改造某一区域为文旅板块,或者利用空余面积打造文旅板块。
红色资源丰富,专业教师充足
党校图书馆是集中收藏、整理党史党建相关文献资料的信息资源中心,红色馆藏资源丰富,可开展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例如,山东省委党校图书和文化馆开展专题化高仿本制,以数字化带动文创化,深入推进馆藏红色文献开发利用工作[6]。党校图书馆的红色文献资源是指引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党校图书馆的红色资源多带有当地历史文化,都能成为助力当地红色文旅发展的重要元素。另外,无论是党史党建还是文化艺术等,党校都有绝对专业的教师,可以为红色文化讲解、文旅板块设计等提供指导和建议,更加有助于当地文旅融合发展。
现场观摩学习模式成熟,经验丰富
在党校的培训教学中,现场教学是党员教育的重要方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让学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学员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党的理论和政策,提升党性修养和执政能力。这种学习模式与文旅融合中的参观模式非常相似,而党校的每一期培训班几乎都会进行现场教学活动,因此具备非常丰富的现场观摩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套用在党校图书馆与“旅游”要素的结合中,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进而助力党校图书馆的文旅融合。
可提供红色信息服务,助力文旅深度融合
党校图书馆红色文献众多,挖掘、传播红色文化,发挥党校“红色熔炉”作用,是党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党校图书馆在对当地红色文化的收集、整理、保存与利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对收集和整理好的当地红色文化进行整合,借助网站、数据库、公众号等平台,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和创新性利用。通过红色文化资源推广,为当地旅游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助力本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推进当地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党校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策略
加大党校图书馆开放范围,实现场馆利用最大化
党校图书馆要想做到文旅融合发展,必须开放“大门”,扩大党校图书馆开放范围,使场所利用率最大化。例如,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和沂蒙干部学院同校区),服务对象不仅局限于本校教职工和学员,也对社会大众积极开放,从而扩大了知名度[7]。而对于普通的单一党校来说,介于其特殊性,无法完全开放场所,可以在不影响党校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以自身特色为中心,结合当地文旅部门或红色景区开辟文旅专线,用户可以直达党校图书馆的文旅专区,沉浸式体验校区红色文化。
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旅融合发展主题
党校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较多,可以与公共图书馆一起开展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助力当地红色旅游文献系统的建设,挖掘当地红色文旅主题。充分利用党校平台,借助党校主体班培训等有利条件,打通党校内外部文献资源服务平台,让社会大众也可以使用党校的优质信息资源[8]。党校图书馆也可以针对本馆的馆藏特色,结合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借助名人史料和地方文献资料,开辟专门的红色文献专栏专区。这一区域不仅可以对校内教职工和学员开放,也可以积极向社会人员开放,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交互式沟通,增强党校图书馆的红色教育能力,提升党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扩大党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加强与文旅部门的合作,强化宣传引导工作
党校图书馆可以与当地文旅部门相结合,如与地方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景区等合作,承担部分红色文献资源的开发整理,从而实现党校图书馆党史文献资源与地方文旅资源建设的同步更新。同时,党校图书馆可以与相关文旅部门、旅游机构和媒体合作,建立红色文献资源宣传机制,可以开展专题展览、专题阅读推广,举办讲座、学习班和研讨会,制作记录短片等,展现红色文献资源的历史意义和特定价值,激发社会大众亲身感受和积极参与的情绪,引导他们走进党校图书馆。
创新阅读推广空间,打造文旅融合特色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图书馆+景区”阅读推广模式[9]。这一形式依托城市文化和景区特色,让阅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党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党校结构和规模进行借鉴,创新阅读推广模式。例如,菏泽市委党校新校区,除教学楼、科研楼等办公用楼外,还有标准操场、室内体育馆、游泳馆、中央景区等娱乐场地。类似这种结构的中型党校可以在操场、景区等处积极设立24小时智能借阅柜,使得读者能够自助完成阅览、借还服务,不必拘泥于图书馆,从而创新阅读推广空间,打造党校图书馆文旅融合风格。
树立党校图书馆品牌,开发文创产品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要素,“购”则是旅游的重要环节。购物本身是一种乐趣,而饱含地方特色的产品又能加深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充满纪念意义的产品也能持续地推广宣传旅游地。党校图书馆可以开发具有本馆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树立党校图书馆品牌,这可以起到激发游客兴趣、提升图书馆品牌、树立良好旅游形象的作用。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已推出十余款文创产品,包括以名家画作为主题的冰箱贴、晴雨伞、镇尺等[10]。另外,也可以着眼于地方特色,将具有本土烙印的旅游资源、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图书馆文创设计,如西咸党校育才书局在文创展示区展示茯茶等精美产品。
提升馆员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文旅讲解人才
党校图书馆要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馆员对文旅融合的认识,逐渐培养一批熟悉地方文化与旅游文化的专业人才。党校图书馆要鼓励馆员结合当下社会环境,更新信息服务理念,了解当地文旅发展规划和当地特色文献资源,开发促进当地文旅融合的红色文献资源,提升自身文旅素养,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作用。另外,党校拥有党建、党史等专业教师,可以发展教师,使其成为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学科馆员”,充分利用党校人才资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党校图书馆要抓住文化潮流,紧跟公共文化体系的发展进程,结合自身特色,不断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党校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