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现分析数智化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及其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探讨其潜在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公共图书馆数智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指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遥感技术、网络通信等软硬件技术平台支撑下,生成一个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的感觉世界,让用户通过虚拟技术场景,在现实环境中获得真实交互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感知性、交互性、沉浸感等特点,用户可以通过穿戴设备,在虚拟现实世界体验最真实的感受,在虚拟现实技术所营造的现实场景中全程参与和实现个人意愿表达,通过系列行为指令的输入触发相关虚拟现实应用模块,得到环境最真实的反馈[1]。虚拟现实技术涉及众多学科,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教育、军事、娱乐等行业中的表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各行各业对虚拟现实技术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虚拟现实技术已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2]。
虚拟现实技术对图书馆行业造成的影响
图书馆服务空间的优化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图书馆能够构建虚拟数据库,实现馆藏资源的虚拟化。这不仅仅是对图书、期刊等传统资源的数字化,还包括了对实体资源的虚拟化模型构建,如建筑、艺术品等三维模型的摆设和布置。这种虚拟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图书馆的物理空间,降低图书馆实体空间的压力以及能耗[3]。通过数字存储和网络传递,读者无需亲自到馆,即可通过网络访问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实现远程学习和研究,打破传统图书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空间与距离的突破。
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传统图书馆受限于物理空间,是以图书馆建筑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而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虚拟的图书馆空间使读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访问图书馆资源,这大幅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图书馆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如虚拟讲座、虚拟展览等,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另一方面,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从繁重的机械化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一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大大降低图书馆的人力成本,也能辅助馆员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高效的互动服务。图书馆正从传统的服务模式走向开放、融合、智能化一体服务模式。
图书馆人才队伍的调整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为了使虚拟现实技术更好地与图书馆的各项业务相结合,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也应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图书馆需进行人才结构优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并定期组织培训。与此同时,图书馆应注重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适应数智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提速
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涉及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管理模式、服务创新等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而虚拟现实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也将为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结合物联网技术,图书馆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结合大数据技术,图书馆可以分析读者行为和需求,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对于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将起到大力推动作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前景
智能化的阅读导览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图书馆的3D虚拟模型,为读者提供虚拟的导览服务。读者佩戴虚拟现实头盔或眼镜,通过系统手势或语音控制进行导航,可以直观地看到图书馆的内部布局、馆藏分布、活动展出等。系统可以根据读者的位置提供个性化的导航指引,如指示检索到的书籍位置、空余的阅览座位或洗手间的方位等。这种实时的定位与导览功能将大幅减少读者在图书馆内盲目寻找方位的时间,让读者在不熟悉图书馆环境的情况下,预先了解图书馆的大致布局、图书的馆藏状态和服务设施等,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咨询模式,这一智能化导览形式提高了读者的阅览效率。
个性化的阅读推荐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目前,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都已实现了线上检索,读者只需输入图书书名或作者等关键词,即可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中查找到相关信息,但这需以读者主动提供检索信息为前提。而公共图书馆相较于其他专业图书馆,其读者不仅包括有学术需求的专业人群,还包括很多普通的老年读者、青少年读者等。老年读者相对而言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他们主要以休闲娱乐阅读为主。公共图书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大数据,可以对读者的历史检索、借阅记录等信息进行分析,在了解读者阅读偏好和借阅习惯的前提下,为读者推荐相关书籍。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根据当前热门话题,结合馆内的展览讲座等活动为读者进行阅读推荐。这种个性化的阅读推荐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也能够进一步优化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配置,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阅读推广的作用。
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数字化阅读体验。读者可以通过佩戴VR装置进入虚拟的阅读空间,身临其境般感受书籍的魅力。对于公共图书馆中珍藏的历史文献,则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读者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举办虚拟艺术展览,让读者在虚拟空间中欣赏艺术品,甚至可以“走进”一幅画,感受艺术的细节。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社交空间中,读者之间能交流互动,分享阅读和观展心得。这种阅读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更具阅读趣味。
无障碍的阅读环境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残障人士或行动不便的读者提供无障碍的阅读环境。通过虚拟现实头盔和手柄等设备,这类读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移动、阅览书籍,享受与其他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实现与图书的“零距离”沟通。这不仅提高了这类读者的阅读效率,为其提供了更加舒适和私密的阅读空间,还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实例
大学图书馆的VR服务
大学图书馆在虚拟现实技术上的应用较早于公共图书馆,且应用更广泛、效果更显著。
美国大学的图书馆VR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很多大学图书馆已率先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了虚拟图书馆,建立了VR工作室、3D扫描实验室等用于教学和研究。俄克拉荷马大学图书馆是图书馆行业VR研究和教学应用的先驱,它与大学技术部门合作建立创新中心,深入开发新兴技术实践平台,提供创新服务。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上不仅限于学习和研究,还提供了多种娱乐和休闲项目,用户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参与图书知识竞赛、阅读分享会等活动[4]。
我国的大学图书馆也在积极探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北京大学图书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校园内的多个图书馆进行三维重建,用户可以通过VR设备实现线上校园漫游;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发了VR阅读应用,该应用模拟了真实的阅读环境,用户可以在虚拟阅览室中翻阅书籍,也可以与其他读者进行阅读互动与分享[5][6]。福建开放大学图书馆利用VR技术创建虚拟现实文献,使珍贵的历史文献得以更好地向读者展示。
中国国家图书馆《永乐大典》VR全景文化典籍项目
中国国家图书馆早在2008年就通过3D建模技术,推出了国内第一套可交互的虚拟数字图书馆系统[7],创建了虚拟现实体验区,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人机交互实时漫游。而《永乐大典》VR项目更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古籍文献阅读服务相结合的创新尝试。这个项目通过“时空重构”和微观叙事,首次采用5G和VR技术的结合,集成8K全景视频拍摄等技术手段,将书本中的文字及场景进行立体化展示,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生命,为读者提供了深入和全面的古籍阅读体验[8]。
上海图书馆东馆“红色VR骑行”项目
上海图书馆东馆推出的“红色VR骑行”项目正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的互动展览,它根据上海图书馆馆藏的红色文献,整理出了1000多个红色景点,并设计了多条红色路线[9]。读者可以通过头显或大屏进行互动展示,以动感单车骑行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骑行路线,并在骑行过程中通过屏幕上的街道实景、建筑景点信息以及语音讲解,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和文化。
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技术设备和成本问题
虚拟现实技术自20世纪提出至今,一直处于应用试验阶段,研发和成本问题仍然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虚拟现实技术的引进需要技术基础设施的支持,图书馆需要有足够的预算购买和安装必要的VR设备,包括VR头显、定位追踪系统、手柄控制器等,并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程序的运行[10]。另外,在提供远程VR服务时,还需确保有足够的网络带宽支持数据传输。而公共图书馆很少有足够的经费投入自主建设或购买,因此,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仍未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
读者的舒适度及数据安全
公共图书馆在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时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读者的体验感。公共图书馆在设置VR体验区时,应根据不同年龄层读者的身体条件和安全需求设计不同的体验区域。例如,面向未成年读者的VR体验区应确保内容有教育性、非暴力且适合其年龄段,并且建议未成年读者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指导下进行VR体验操作。公共图书馆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中还需考虑读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图书馆应制订相应的隐私保护政策,同时采取技术措施保护数据安全,以确保读者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露,避免对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11]。公共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安全舒适且充满乐趣的VR体验环境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专业团队的管理和维护
公共图书馆在引进新兴技术打造虚拟现实数字图书馆时,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也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进行内容的管理和读者的维护。工作人员需熟练地操作设备,解答读者疑问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同时,工作人员需定期更新VR内容,保障资源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以保证服务的吸引力与时效性。此外,公共图书馆应建立VR内容的审核机制,以确保馆内所提供的VR内容都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读者使用VR设备前,工作人员应询问其是否有心脏病、癫痫等可能不适合使用VR的健康问题。对于那些长时间使用VR的读者,工作人员也应及时提醒他们休息,避免出现晕动症和视觉疲劳等健康风险[12]。
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图书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数字资源的创建整合,到提供沉浸式的阅读和学习体验,VR技术已在图书馆行业中取得了多样化的应用。不少图书馆已率先尝试通过VR技术改变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和改善读者的阅读体验。而公共图书馆则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经费投入,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推动下,实现服务形式的创新和服务内容的拓展。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智慧型图书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运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公共图书馆也将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