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书创作 智趣交融

known 发布于 2025-09-10 阅读(402)

翻翻书是立体书的一个细化分类,一般指在书籍内部运用“翻盖”机关的读物。现着重研究翻翻书的创作逻辑和创作理念,从翻翻书的主要呈现形式——“翻盖”机关入手,探讨该机关的三个设计标准,并据此提出在内容创作过程中,“翻盖”机关的三种主要运用方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挖掘“翻盖”机关适合表现的内容题材,并针对市场上翻翻书创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翻翻书的概念界定

立体书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国家,英文名为“pop-up book”,直译为“弹起式立体书”。在我国,儿童立体书现泛指以儿童为主要受众,打破传统纸质图书的平面呈现形式,采用三维立体形式呈现内容,以达到互动阅读效果的书籍。市面上常见的“玩具书”“机关书”“剧场书”“拉拉书”“翻翻书”等,都可看作是立体书的细化分类。

本文聚焦的对象即是立体书下“翻翻书”(flap book)这一品类。从概念上讲,翻翻书一般指在书籍内部运用“翻盖”机关的读物。读者在阅读书籍时,可以通过触发“翻盖”机关,获取立体的观感效果,实现趣味性的阅读互动效果。而当读者合上书籍时,整本书籍的外观又与普通书籍无异。

进入21世纪,“乐乐趣”作为我国第一个专注做翻翻书的图书品牌,首次将翻翻书这一图书品类推向市场。早期的翻翻书主要通过引进形式出版,内容多为少儿科普百科类。后来,为满足市场需求,“乐乐趣”又推出了《揭秘汉字》《揭秘古诗词》《揭秘二十四节气》等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的翻翻书。与此同时,很多出版社也紧随其后,更多的创作者开始学习这种全新的呈现方式,使得翻翻书成为儿童图书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品类。

本文旨在探究翻翻书的创作逻辑和创作理念,针对翻翻书的主要呈现形式——“翻盖”机关,探讨其设计标准以及在内容创作过程中的运用方法;挖掘“翻盖”机关适合表现的内容题材;针对市场上翻翻书在创作上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翻盖”机关的设计标准探讨

翻翻书的核心特征在于通过“翻盖”机关,使读者获得互动阅读的体验。那么,“翻盖”在何时用、如何用,才能收到预期中甚至超出预期的效果呢?市面上的翻翻书中,不乏为“翻”而“翻”的所谓“翻盖”,而一个合格的“翻盖”,应达到什么标准呢?

笔者认为,衡量一个“翻盖”是否合格的核心标准,就在于它呈现的效果是否具有立体性、整体性和互动性,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翻翻书的核心魅力。

立体性指的是“翻盖”呈现的效果,应是平面所无法呈现的效果,每个“翻盖”的设计,势必应实现由二维到三维的升级、突破平面图书的界限。例如,《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农场》一书,翻开农场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大门里面的奶牛,这是很典型的二维到三维的升级做法,这种里外两层的结构是平面插画无法达到的。立体性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视觉冲击力,还能增强内容的呈现力度,让抽象的概念得以直观展现。

整体性指的是“翻盖”机关不应对页面呈现的整体效果造成破坏,无论“翻盖”机关是否开启,页面的内容都应该是完整的、流畅的,不因“翻盖”机关的开关而发生割裂。这对“翻盖”机关的设计和印装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翻盖”内与“翻盖”外的内容,都应该与页面其他内容实现完美的衔接。

互动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于物理层面,“翻盖”机关需由读者亲手将其翻开,进而探索和发现机关中隐藏的内容,这是由“翻盖”机关鼓励读者动手操作的特性所决定的。第二个方面在于内容设计层面,当读者决定翻开“翻盖”时,“翻盖”内所呈现的内容,与“翻盖”外的内容应有逻辑上的关联,如内外关系、时间前后关系、解释说明关系等,实现内容的互动性。内容上的互动性会引导读者进行下意识的逻辑推理,提升阅读的参与度和读者思考的深度。

“翻盖”机关在内容创作中的主要运用方式

在上述三条标准的指导下,“翻盖”机关在内容创作中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供选择和发挥。

展示内部结构

这是“翻盖”机关运用最多的方式之一,即模仿现实中的立体结构,借“翻盖”机关内外两层的结构,展示所描述对象内外不同的图像。如上文所述,“翻盖”外是农场大门,“翻盖”内是农场的奶牛,翻开“翻盖”的过程,就是打开大门的过程。除打开大门外,还可以打开墙壁、打开背包、打开岩层、打开舱体、打开机械……“翻盖”内外呼应的特性,为阅读增加了可一一比对的乐趣。

内容解释或延伸

这是“翻盖”机关在知识科普类读物中较为常用的方式,“翻盖”外仅放置知识点的简单概念,而“翻盖”内的内容,通常是对“翻盖”外内容的解释、补充或延伸。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整个页面内容精简、条理清晰,不至于被过大的信息量挤占版面。读者不翻开“翻盖”机关时,可以欣赏阅读难度较低、整体性较强的整个页面;而翻开“翻盖”机关后,则可以感受知识拓展的快乐。例如,《揭秘海洋》一书就大量运用了这种方式,“翻盖”外是海象的图像,“翻盖”内则是对海象形态、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补充和介绍。

呈现不同场景和状态

平面插图需要用“一小时前”“一小时后”两张插图表现时间的变迁,但“翻盖”机关可以把这两张图叠在一起,呈现同一场景在不同时间下的状态,让读者在直观的比较中,体会互动阅读的乐趣。当图书内容需要呈现两个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可能性时,同样可以借助“翻盖”机关,以达到更好的呈现效果。例如,《妙趣科学·分享、友爱与帮助》一书就大量运用这种方式,通过展现“翻盖”机关内外两个不同的场景,佐证作者想表达的主题——“翻盖”外是小女孩不小心碰洒杯子的场景,“翻盖”内是几个小伙伴一起帮忙收拾残局的场景,于是“在别人发生意外时提供帮助”的文字内容就很有说服力了。

以上是“翻盖”机关在内容创作过程中,主要的几种运用方式。在实际创作时,这三种方式可自由组合使用,以达到立体性、整体性、互动性的阅读效果。

“翻盖”机关适合表现的主要题材探讨

知识科普类题材

知识科普类题材是最适宜采用“翻盖”机关制作的题材,上文所述的三种运用方式都可以在此类书中得到体现。这类题材的内容为非虚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科普、人文科普、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等。这些题材往往都会涉及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结构,适合采用“翻盖”机关展示内部结构;需要读者记忆所学的知识,适合采用“翻盖”机关直观地展示知识点;需要用有趣的方式激发读者思考,培养读者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适合采用“翻盖”机关呈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正是因为知识科普类题材与“翻盖”机关的高度适配,“揭秘”系列翻翻书的市场表现才会极为亮眼,甚至一度让“揭秘”系列与翻翻书划上了等号。在近些年,与传统文化知识相结合的《揭秘故宫》《揭秘四大发明》《揭秘长江黄河》等也应归入此类,其市场反馈和口碑同样十分良好。

成长教育类题材

成长教育类题材也较为适宜采用“翻盖”机关进行制作,这类题材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励志、情绪认知、生活习惯、社交技能等,除涉及一部分知识点的普及外,更需要大量例证论证理论,因此,采用“翻盖”机关展现知识点和呈现不同场景非常必要。市面上此类图书有《情绪是什么?》《0—3岁行为养成翻翻书》《礼仪培养换装翻翻书:这种场合我该穿什么》《妙趣科学:分享、友爱与帮助》《妙趣科学:高兴、生气与害怕》等。这类题材整体品类数量不是很多,但因其采用有趣的方式鼓励孩子养成好习惯,击中部分家长的痛点,市场反馈较好。

儿童文学类题材

儿童文学类题材也可采用“翻盖”机关进行制作,但其使用较为局限,主要用于呈现场景的转变,推动故事的发展;偶尔也会用于展示物品或房屋等的内部结构。少儿文学属于虚构类题材,“翻盖”机关可以给读者带来更直观的视觉冲击,带来沉浸式阅读的体验和互动阅读的乐趣。目前,市面上这类图书有《大师经典翻翻书 橡树林的故事》《揭秘童话翻翻书》等。与上述知识科普、成长教育两种题材相比,市场上儿童文学类题材的翻翻书数量是最少的;但与普通平面书籍相比,“翻盖”机关运用得宜确实会优化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翻盖”机关适合表达的题材较为多样,关键是怎样把“翻盖”机关运用得恰到好处,最大化地发挥其优势。那么,目前市面动销的翻翻书,对“翻盖”机关的运用能够达到立体性、整体性、互动性的标准吗?其内容制作方面又有什么不足?该如何改进呢?

翻翻书内容制作方面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目前市面翻翻书在内容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致如下。

一是选题同质化严重。如上文所述,“翻盖”机关适合表现多样的题材,涵盖自然科普、人文历史、传统文化、成长教育、儿童文学等多个领域,完全可做到百花齐放,但目前的内容创作者却明显更加偏爱知识科普类题材,导致市场上“揭秘翻翻书”层出不穷,这就难免造成同类题材产品的高度同质化。

仅是《揭秘海洋》的翻翻书,自2018年来,就有十多个不同版本,且不少版本在内容上、画风上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缺乏亮点与新意。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面对众多相似产品时,往往难以辨别质量,一旦购买到内容和设计较为平庸的书籍,可能会对翻翻书这个品类产生怀疑和失望,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是内容打磨不足,形式“字典化”。因市场对翻翻书有较强烈的需求,为了追求出版效率和市场效益,部分原创翻翻书未经过充分的创作和反复的打磨即匆忙推向市场。这类翻翻书的创作者并未完全吃透“翻盖”机关的特点,也未能深入理解“翻盖”机关的潜力,导致其在创作过程中对“翻盖”机关的运用较为死板、生硬和单一。

具体来说,许多翻翻书中大量采取简易的外图内文形式,即在“翻盖”外展示图像,在“翻盖”内提供相应的名词解释或简短描述。这种形式虽然简单易懂,但缺乏深度和趣味性,也未达到上文所述的立体性、整体性、互动性几个标准,可以说是“为翻而翻”,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翻盖”机关因其多维空间的特殊性,上述几种方式的灵活组合运用可以让读者体会不一样的阅读趣味,如果只是用来制作“立体的字典”,未免太大材小用。这样的翻翻书,不仅不能激发读者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反而可能让读者感到乏味和失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一是注重多元化选题开发,鼓励本土原创。多元化选题开发是出版业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翻翻书而言,在合理利用好“翻盖”机关的基础上,可对不同题材进行多种尝试,充分挖掘“翻盖”机关的可能性;也可以开发系列图书,每个系列围绕一个主题,各自探讨不同的子话题,以增加图书选题的多样性;还可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如史学家、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等,以获得多元化的视角。

除此之外,出版机构应特别关注和挖掘具有本土特色和创新潜力的原创选题,尤其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主题出版等以往翻翻书较少涉及的方面。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创选题对出版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社会价值,还能增强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培养复合型的编创队伍,注重作品质量。要制作优质精品的翻翻书,使其在市场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充满创作热情、具有创意思维的编创队伍。相关从业者,包括内容创作者、插画师、设计师、编辑人员等。一方面,应跨越单一学科限制,培养宽广的知识视野和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需跟上技术高度发展的脚步,不断汲取新的工艺、技术知识,使其与传统形式相结合,反哺图书创作过程。

图书的质量是图书的灵魂,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出版人都应投入极大的细心、专注和专业技能,发挥匠人精神,耐心打磨作品,以确保图书在内容、设计、印刷等各个方面都达到最高标准。当然,耐心打磨意味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部分出版效率,但与精品图书所带来的巨大引领作用相比,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三是融入其他工艺,增强阅读趣味性。目前,市面上部分翻翻书虽仍用“翻翻书”之名,但在制作中除“翻盖”机关外,也开始添加其他工艺机关,如拉伸、镂空、转盘、折叠等,给读者带来了更多互动探索的乐趣,甚至会在书中加入绳子、布艺、磁铁、电源、镜子等元素,丰富图书的空间造型。工艺机关对创作者而言,是很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它让内容得以更好地呈现,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吸收书中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讲,工艺的升级和进步,赋予了翻翻书更多的可能性。因此,翻翻书创作者应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翻翻书的工艺进行创意性的更新,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并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另外,考虑到环境影响,“翻翻书”可以尽量使用可持续、可回收的材料制作,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这也是出版机构应考虑到的。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制作优质精品的翻翻书正当时。翻翻书定价较高,读者阅读的时间也有限,多出版更优质的作品,是每一个出版人的责任。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我们有理由相信,翻翻书将继续作为儿童阅读世界中一颗璀璨明珠,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标签:  机关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