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蔺花灯 人工智能显身手

known 发布于 2025-09-10 阅读(344)

摘要: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融合现代科技,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古蔺花灯作为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古蔺花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在简单阐述古蔺花灯历史背景与艺术形态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古蔺花灯活态传承遇到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人工智能在解决传承困境过程中的应用措施,旨在为后续传承人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手段和虚拟场景逐渐被应用,人工智能在国学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为国学文化的延续、传播和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性。古蔺花灯,这一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当地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其传承与发展遭遇了诸多挑战。值得欣慰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为文化传承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古蔺花灯的历史背景与艺术形态

古蔺花灯的历史背景

古蔺花灯是一项源自唐宋时期、流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植根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及其周边三省交界的赤水河中游地区。据《古蔺县志》记载,清代中叶,古蔺花灯已盛行于民间,成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初二至十八,村寨的各路灯棚便会走街串巷,以“耍花灯,贺新年”的形式,说唱吉祥,传递祝福,展现山区人民的淳朴情感与生活态度。古蔺花灯的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既包含贺年祝福、赞勤斥懒等寓意深刻的内容,又以山区男女之间的纯朴爱情故事为主线,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其表演风格独特,以“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为特点,展现了古蔺人民的热情与活力。历经数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古蔺花灯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表演形式和元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许多民间艺人和花灯爱好者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这一艺术形式代代相传,使其得以延续至今。2014年11月11日,古蔺花灯成功申报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在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如今,古蔺花灯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纽带,为传承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古蔺花灯的艺术形态

1.独特的表演形式

古蔺花灯以其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成了当地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表演中,一男一女(男称“唐二”,女称“幺妹”,其中幺妹这一角色通常由男子扮演,即“童子扮幺妹”)与一位丑角携手共舞,共同演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他们手持折扇灯、荷花灯等精美灯具,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欢乐与祥和的世界。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展现了古蔺花灯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让观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这种表演形式不仅在当地深受欢迎,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赏,成了古蔺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2.精致的服饰与化妆

在古蔺花灯的表演中,服饰与化妆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表演者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每一件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既体现了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精美与华丽。幺妹梳着云髻,髻围插花,佩戴着银耳环、银手镯等饰品,穿着粉红色绣花大襟上衣和绣花长裙,端庄而优雅,宛如一位古代的大家闺秀。化妆方面则注重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细腻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这种精致的服饰与化妆,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真实、生动的视觉体验,也进一步提升了古蔺花灯的艺术价值。

3.丰富的表演内容与道具

古蔺花灯的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反映社会公德的内容,如“贺年祝福”“赞勤斥懒”,通过生动的表演形式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也有表现山区男女之间纯朴爱情的故事情节,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舞蹈动作,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同时,在表演过程中,会用到多种道具,如折扇、蒲扇、拂尘、方巾、牌灯等,这些道具不仅丰富了表演的形式和内容,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受。灯光则起到了烘托氛围的作用,通过灯光的变换和闪烁,表演更加生动、形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古蔺花灯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观者在欣赏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蔺花灯活态传承中的困境

传承人老龄化与队伍缩减:传统技艺面临断层

古蔺花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活态传承的首要困境便是传承人老龄化与队伍缩减,这一困境的根源深植于社会变迁与年轻一代的文化选择之中,源于社会变迁与年轻一代文化偏好的转变。首先,在全球化浪潮下,年轻一代热衷于现代文化,如流行音乐、电影等,对古蔺花灯等传统艺术兴趣寥寥,导致技艺传承断层。其次,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巨大,年轻一代面临就业、购房、子女教育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使得他们难以将全部精力投入花灯技艺的学习与传承。再次,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他们不仅要承担技艺传承的重任,还要面对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压力,这使得他们在传承过程中力不从心,难以将全部精力投入花灯技艺的传授。最后,由于古蔺花灯表演队伍数量的减少,从过去的多个乡镇活跃的花灯队伍到现在仅有少数乡镇仍有完整的灯棚,这使得花灯技艺的传承更加困难。

传播范围受限与文化认知度低:传统艺术难以广泛传播

传播范围受限与文化认知度对古蔺花灯活态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其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古蔺花灯在活态传承中确实面临传播范围受限与文化认知度低的困境,这一问题的根源复杂且深远。第一,地域限制是古蔺花灯难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地域性极强的传统艺术形式,古蔺花灯主要分布在川南地区,这种局限性使得其难以跨越地域界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第二,文化认知度的不足也是制约古蔺花灯传播的关键因素。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对于古蔺花灯这样的传统艺术形式,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兴趣,这进一步限制了古蔺花灯的传播范围。第三,缺乏有效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也是导致古蔺花灯文化认知度低的重要原因。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古蔺花灯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新兴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导致其难以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种传播渠道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古蔺花灯的传播效果,更可能使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被遗忘的风险。

保护与传承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保护与传承机制对古蔺花灯的活态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古蔺花灯在活态传承中却面临一个显著困境,即保护与传承机制不健全。这一困境的根源深植于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之中。其一,资金支持的缺乏是制约古蔺花灯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因素。由于资金短缺,许多保护措施和传承活动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导致古蔺花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其二,保护机制的不完善也是一大障碍。现有的保护机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无法为古蔺花灯的传承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法律法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失,使古蔺花灯的传承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撑。其三,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古蔺花灯的传统传承方式——口传心授和师徒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优势,需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传承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人工智能在古蔺花灯活态传承中的应用措施

利用AI技术辅助传承人培养与技艺传承

1.智能教学系统,身临其境学花灯

开发基于AI的智能教学系统,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可以为古蔺花灯的传承人及学习者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在VR环境中,学习者可以穿戴专业设备,让自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古蔺花灯表演现场,从舞台布景到灯光效果,再到演员的服饰与动作,都能得到高度还原和细致展现。同时,AR技术能在真实环境中叠加虚拟元素,如动态的光影效果、交互式的动作指导等,使学习者在互动中掌握花灯表演的关键技艺。另外,智能教学系统还能根据学习者的个人能力和兴趣,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通过AI算法分析学习数据,智能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保证每个学习者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掌握花灯技艺。

2.技艺分析与评估,科学指导促提升

利用AI技术对古蔺花灯的表演技艺进行深度分析和评估,可以为传承人及学习者提供科学、客观的反馈和改进建议。通过AI技术,可以对表演中的动作、节奏、表情等关键要素进行精准捕捉和量化分析,生成详细的技艺评估报告。这些报告不仅能够帮助传承人更准确地把握技艺要点,指导年轻一代的学习,还能为表演者提供个性化的改进建议,如调整动作幅度、优化节奏掌控等。另外,AI技术还可以对多个表演版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表演者的优劣差异,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通过这些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古蔺花灯的传承人及学习者能够不断精进技艺,推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拓宽传播渠道与提高文化认知度

1.智能推荐与分发,精准触达年轻用户

在拓宽古蔺花灯传播渠道的过程中,智能推荐与分发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AI技术的智能推荐算法,深入分析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数据,精准推送古蔺花灯的相关内容。这包括但不限于表演视频、文化介绍、幕后制作花絮等,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提高古蔺花灯的曝光率和传播效果。同时,积极与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热门渠道合作,将古蔺花灯的精彩瞬间和深厚文化底蕴呈现给更多年轻用户。通过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结合平台的算法优势和用户基础,有效吸引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和参与,为古蔺花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虚拟现实体验,沉浸式感受花灯魅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古蔺花灯的文化认知度,可以利用VR技术创建虚拟现实体验场景。让用户只需佩戴VR设备,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蔺花灯的独特魅力。在虚拟场景中,用户可以近距离观赏花灯的精美制作,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可以设计互动环节,让用户能够参与到花灯的制作和表演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不仅能够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另外,还可以将这种体验方式应用于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场所,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古蔺花灯的魅力,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完善保护与传承机制

1.智能监测与管理,确保活动安全高效

在完善古蔺花灯保护与传承机制的过程中,智能监测与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AI技术对古蔺花灯的表演活动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开发了专门的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表演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活动安排、人员调配、票务管理等。通过智能算法,系统能够自动优化活动流程,减少人为错误和疏漏,提高活动效率。同时,可以利用AI技术对表演场所进行智能监控和预警。通过安装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场所内的安全状况,如人流密度、火灾隐患等,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预警,确保活动的安全进行。另外,智能管理系统还能够对表演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传承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实施保护和传承工作。

2.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科学规划传承路径

为了更科学地规划和实施古蔺花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利用AI技术对古蔺花灯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观众数量、喜好、反馈等,它们能够反映古蔺花灯在市场上的表现和受众的需求。通过AI算法,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趋势。这些信息不仅能够帮助传承人、管理者了解古蔺花灯的市场状况和受众需求,还能够为他们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他们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和传承策略。例如,通过分析观众的喜好和反馈,可以调整古蔺花灯的表演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通过分析观众数量和时间分布,可以优化表演活动的安排和宣传策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这些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够更好地推动古蔺花灯的传承与发展。

古蔺花灯作为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其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传承人老龄化、传播范围受限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古蔺花灯的活态传承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加速了非遗文化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传承和发展,同时让更多人全面了解和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以后,人们应当继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古蔺花灯保护与传承中的更多应用场景,不断完善相关机制,使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重点团队)“基于AR、VR、MR技术的凉山非遗艺术数字化传承研究”(2023011);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网络文化中心”“巴蜀文化赋能工科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研究”(WLWH24-35)。

标签:  古蔺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