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榆林市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18 阅读(347)

摘 要 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首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全保障。为增强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探讨气候变化对当地森林防火工作的影响,分析榆林市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防火宣传教育、从严控制火源、加强专业防火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 气候变化;森林防火;陕西省榆林市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76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邻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接甘肃省、宁夏,北靠内蒙古;总面积4.29万km2,居陕西省各市之首。榆林市地貌以黄土丘陵、梁状低山为主,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仅400 mm,森林资源分布广阔,但易遭受干旱、高温、强风等极端天气的侵袭[1]。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榆林市森林火灾频发,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在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全面分析榆林市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对于降低森林火灾风险、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现状

榆林市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干旱、火险等级高,历来是全国重点森林防火区域之一。近年来,榆林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先后建立了49处森林防火检查站、21处火险监测站、4处火险因子采集站,引进了14套视频监控系统,提高了火情监测能力;同时对34个取水点和水窖进行了维修,新建33座水窖,新建和扩建15个物资储备库,配备了多种防火装备,为一线防火工作提供了物资保障[2]。然而,由于区域范围广阔、环境条件恶劣,榆林市防火力量及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频繁出现,林区火险程度逐年攀升,防火工作形势严峻,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提高防控能力。

2 气候变化对榆林市森林防火工作的影响

2.1 气温上升

近年来,榆林市年平均气温升高,直接导致林区干旱化程度加剧,使得可燃物的含水量降低,从而增加了火灾的发生风险。一旦发生火情,高温会加速火势蔓延,增加扑救难度。同时,温度上升会干扰林木的生长发育,降低林分抗逆性,进而加剧森林火灾的破坏程度。此外,气温上升会引发其他一系列问题,如林木蒸腾作用加剧、地表水源减少等,进一步增加火灾风险。例如,2021年7月,榆林市连续15 d日最高气温超过35 ℃,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对林区生态与防火工作造成了极大压力。

2.2 降水减少

降水减少加剧了榆林市森林的干旱化程度,增加了林区的火灾风险。近年来,榆林市年降水量持续下降,且降水集中度加强。目前,榆林市年降水量仅为300~500 mm,比气候常年值减少20%~30%,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其余时段几乎处于无雨干旱状态。持续的降水缺失,使得林区土壤湿度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匮乏[3]。林木及地被植被由于长期缺水,活力逐渐下降,枯枝落叶增多,林区蓄积了大量易燃物质。一旦遇到高温少雨的天气,极易引发火灾。此外,降水减少使得林区防火供水变得更为困难。长期干旱导致林区水源枯竭,给林火扑救带来极大的不便。

2.3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近年来,榆林市强对流天气、干旱、热浪、大风及沙尘暴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这些极端天气不仅使林区环境干热,还影响了对火灾发生情况的监测。例如,2021年3月,榆林市出现沙尘暴天气,造成多处林区的视频监控系统瘫痪,当地一处山火在数小时内未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置,给当地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3 存在的问题

3.1 防火宣传教育不足

榆林市人口密集,林区周边村落分布广泛,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防火的重视程度不足,当地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识淡薄,阻碍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尽管林业主管部门已经多次组织防火宣教活动,但效果并不理想。1)宣传教育的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榆林市对森林火灾防范知识的宣传主要依赖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等传统手段,难以激发居民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宣传内容陈旧,未及时反映防火新形势,也未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难以引发居民的共鸣。2)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有限。主要集中在重点林区及人口密集区,而偏僻的农村社区往往被忽视,导致大部分林区周边的居民未能有效接受防火教育。

3.2 火源管控不足

火源管控在榆林市的森林防火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前的工作开展力度仍显不足。榆林市林区广阔,火源分布广泛,且监管力量薄弱,很多火源未能纳入有效的管控范围。在自然火源方面,由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的频繁出现,林区可燃物自燃现象频发,但由于缺乏专业队伍和先进的监测设备,这些隐患往往难以第一时间被发现和排除。在人为火源方面,由于部分林区临近城镇村落,周边居民上坟祭祀、燃放烟花爆竹等活动带来的火种,往往会无意间进入林区;而林内经营管理人员生产用火不慎等,也是常见的火源。此外,近年来,随着林区游客数量剧增,一些不文明行为如随意丢弃烟蒂等时常发生,给火源管控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榆林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火源管控机制。虽然出台了一些防火条例,但细则标准尚不明确,加之宣传执行力度不足,导致管控效果大打折扣。

3.3 专业队伍薄弱

在榆林市,专业森林防火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整体实力较为薄弱,难以适应日益严峻的防火形势需求。当前,榆林市当地专职防火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现有防火人员普遍年龄偏大,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一旦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很难满足长期高强度作业的需求。由于培训投入不足,大多数防火人员仅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对现代化防火装备的操作使用一窍不通,缺乏系统的防火理论知识储备,应急处置能力有限[4]。部分人员对基本的消防常识了解不多,难以担当起保护森林的重任。同时,榆林市在防火队伍的管理上存在明显的不足,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后勤保障不足,极大影响了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地处偏远、财力有限等因素,榆林市林火监测、通信指挥、物资储备等配套设施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严重影响了防火救援的时效性和整体效能。1)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滞后。目前,榆林市仅有49处森林防火检查站、21处火险监测站、14套视频监控系统。这些设施在数量和覆盖范围上远不能满足需求,大面积的林区仍处于“视野盲区”。现有设备较为陈旧落后,精度和可靠性较低,难以及时发现并确认林火位置。2)指挥通信设施存在短板。林区通信讯号差、网络覆盖率低,很多地区处于通信“空白区”,一旦发生火情极易出现指令传达滞后的问题。3)缺乏统一高效的指挥调度平台。榆林市不同部门职能交叉冲突,协同联动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防火救援的整体效果。4)防火装备和物资储备严重不足。榆林市仅有4个物资储备库和33座水窖,储备的铲火工具、运输车辆等明显无法满足需求,一旦发生重大火情,很可能出现救援力量不足、物资短缺的被动局面。

4 对策

4.1 强化防火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森林防火意识是榆林市森林防火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宣传的形式和途径应当与时俱进,迎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宣传内容要紧密结合榆林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展示其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等,设计出具有辨识度和亲和力的主题宣传品,以更好地引起人们的共鸣。在扩大宣传覆盖面的同时,注重分众化和精准化。因地制宜细化宣传对象,根据林区管护人员、周边居民、游客等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宣传计划和教育方案。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可通过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直观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对于年轻一代,则可利用线上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引导,以更好地吸引他们的关注和参与。同时,加大宣传教育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法规体系,明确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有力的法治威慑,森林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当通力协作,共同落实宣传计划,形成合力,切实提升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4.2 从严控制火源

火源管控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榆林市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火源管控体系,以强化各类火源的监管和处置工作。1)加大对自然火源的监测力度。充分利用遥感、视频等现代化手段,及时发现林区内的高温点等风险区域,并第一时间实施管控。对于一些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次生火源,如大风造成的线路短路等,需要提前预判,并采取应对措施。2)严格管控人为火源。榆林市应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执法,对违规燃放烟花爆竹、野外生火等行为严惩不贷,重点加强对林区重点防火区域和防火期的人为活动管控,对进林人员进行严格审核,对特种作业如爆破施工给予严格监管[5]。3)建立完善的火源巡查机制。榆林市应组建专业化的林火督察队伍,加大对林区内外的日常巡查和季节性专项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火源隐患。同时,建立长效的火源动态监测体系,将火源管控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4.3 加强专业防火队伍建设

除了扩大队伍规模、优化人员配置,榆林市还应从制度和机制层面深化改革,以全面提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1)建立科学合理的招录和培养机制。在招录方面,应适当放宽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防火队伍,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加大对防火队员的培训力度,针对性开展各类理论和实操培训,使队员熟练掌握现代化装备操作、先进扑火策略等专业知识技能。此外,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森林防火工作的多元化需求。2)完善人员编制制度,明确队伍职责权限和发展路径。健全薪酬福利保障机制,为队员提供良好待遇。并探索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设置科学、客观的考核指标,对防火队员的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评估,实现优胜劣汰。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动协作,建立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统一高效的指挥调度体系。

4.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榆林市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持续推进监测预警、通信指挥、物资保障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升级。1)扩大监测站点的覆盖范围和密度,尤其要加强对重点防火区域的监控布局,真正做到全天候、无死角监测。同时,更新换代老旧的监测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可靠性,为发现和确认火情提供精准依据。2)不断完善林区通信网络建设,消除盲区和漏洞,确保各级指挥机构与一线扑火队伍的高效联系。同时,统一构建现代化的指挥调度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信息,实现统一高效的指挥协调,提高指挥效率。3)提升物资装备保障能力。完善各类消防物资的储备库和调配体系,确保所需装备、工具、物资及时高效到位。重点是要加大汽车、直升机等扑救装备的配备力度,提高远距离转运和空中作业能力。

5 结语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加强榆林市森林防火工作意义重大。面对日益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榆林市应全面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防火意识;严格管控各类火源,从根源上降低火灾风险;打造专业正规的消防队伍,提升快速高效扑救能力;持续完善监测预警、通信指挥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防火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只有采取全方位的举措,统筹兼顾各环节,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护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艳平,张伟,刘浩,等.气候变化对森林草原火灾的影响[J].中国消防,2023(S1):106-108.

[2] 陈威.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3,14(5):98-100.

[3] 李燕.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3(2):105-106.

[4] 申世永.榆林市森林草原灭火体系存在问题与建议[J].林业建设,2022(3):36-39.

[5] 薛雄飞.陕北地区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技术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4):101-102.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榆林市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