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桃产业是山西省汾阳市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是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核桃产业农户经营性投入尤为重要和迫切。为促进核桃种植户增加投入,带动当地核桃产业进一步发展,结合实际分析汾阳市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种植户市场预期较低、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意识薄弱、种植户对技术服务满意度低等问题,提出强化品牌营销,提高种植户市场预期;实施政策引导,鼓励种植户扩大规模;优化技术服务,提升核桃栽培管理水平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核桃产业;经营性投入;山西省汾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C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4.026
核桃产业是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1]。山西省核桃主要栽植在太行山、吕梁山及中条山的浅山丘陵区。据统计,2022年山西省核桃种植面积超过46.67万hm2,是当地许多县(市、区)的支柱产业,也是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汾阳市是山西省重要的核桃生产基地之一,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合核桃生长,并且具有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汾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基于此,笔者以汾阳市核桃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户经营性投入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一系列建议,引导其增加经营性投入,进而推动山西省核桃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1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
汾阳市坐落于山西省腹地偏西之处,紧邻太原盆地西部边缘与吕梁山东部山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6′~112°00′、北纬37°08′~37°29′,东部和北部与文水县毗邻,东南部则与平遥县和介休市接壤,西南部为孝义市,西部与中阳县和离石区紧密相连。汾阳市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自然地形可以分为山地、丘陵、平原3个部分,各部分面积均占1/3左右。
1.2气候与土壤
汾阳市冬季漫长且干燥寒冷,降雪稀少;春季多风且干旱,回暖迅速;夏季高温湿润,雨水充沛;秋季天气晴朗,气候宜人。汾阳市中部和西南部沟壑纵横属黄土丘陵区,东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平原地区,西北和西南部为丘陵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涵盖棕壤、褐土及草甸土3种。汾阳市自然条件与核桃适生条件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汾阳市适合种植核桃。
1.3社会经济
汾阳市隶属山西省吕梁市,辖9镇2乡5个街道、262个建制村、38个社区,总人口42.5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6万人。全县总面积1179km2,其中耕地面积4.44万hm2。2022年,汾阳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264.7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8.8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5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5.6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3.9∶60.0∶36.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个、5.4个、
2.1个百分点。2022年,汾阳市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0.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25亿元。
1.4投资收益情况
汾阳市核桃产业单位面积的投入包括种子、肥料、灌溉、农药及人工管理等费用,单位面积的收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种植的核桃品种、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及管理水平等。2023年,汾阳市每667m2核桃种植投入在1900元左右,政府每667m2提供补贴100元。
汾阳市每667m2核桃产量约为230kg(干果),每千克核桃价格以16元计算,因此每667m2收益约为3680元,除去投入费用1900元,再加上政府补贴100元,每667m2核桃种植的净收益大概在1780元。核桃的寿命较长,一棵核桃树能够生长40年以上,因此可以产生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2农户经营性投入行为分析
农业投入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农户占95%以上的特点,农户作为直接的生产主体与最终的受益者,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农业产业的稳健发展,关键在于积极鼓励农户增加对农业劳动、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农户经营性投入水平是衡量其整体投入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是反映其日常管理积极性与产业参与度的重要依据[2]。农户作为经营主体,在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农户的经营性投入进行探究。
3存在的问题
3.1种植户市场预期较低
汾阳市核桃种植户对市场动态、价格走势、消费者需求等关键信息了解不足,导致他们对市场前景的判断缺乏依据。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有限性,种植户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3]。部分种植户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目前的市场相对稳定,缺乏开拓新市场的勇气和动力。部分种植户满足于当前的销售渠道和价格水平,不愿意尝试新的市场机会或调整种植结构;部分种植户担心市场波动带来风险,如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等,因此对市场前景持悲观态度。由于核桃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如季节性、周期性等,种植户更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4]。此外,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预期收益往往与投入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市场前景的期望降低。此外,政府政策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种植户难以从政策中获得有效的支持和帮助[5]。
3.2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意识薄弱
种植户对核桃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需求了解不足,往往基于当前的市场状况或传统经验进行种植决策,导致其对扩大种植面积持保守态度,担心核桃价格波动大,市场不稳定,对扩大种植规模后的收益持怀疑态度[6]。在核桃种植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多种风险,如天气变化、病虫害、市场需求突然下降等,若扩大种植规模,一旦发生风险,损失会更为严重,因此种植户不愿冒险。此外,种植户扩大核桃种植面积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很多种植户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具备条件的种植户担心投资回报率不高或者资金链出现问题,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7]。还有一些种植户可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种植核桃只是家庭副业,习惯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和规模,对扩大种植面积持保守态度。
3.3种植户对技术服务满意度低
农业技术服务的满意度反映了核桃种植户对技术支持的重视程度及其对技术服务质量的认可程度。技术服务在种植户经营决策中起关键作用,其对提高核桃种植效益和确保该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汾阳市农业科技服务的供给方式比较落后,供给渠道单一,导致种植户难以及时获取所需的农业科技服务。政府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不足,缺乏多元化的供给模式[8]。农业科技服务的供给与种植户的实际需求存在错位,种植户无法从技术服务中获得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种植户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期望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差距,导致满意度降低。部分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限,无法为种植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影响种植户的生产效益,降低了种植户的满意度。
4对策建议
4.1强化品牌营销,提高种植户市场预期
就汾阳市核桃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要想提高种植户的市场预期,今后主要应在加工、营销环节上下功夫。1)加大对核桃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其核桃产品的加工水平,达到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的目的。2)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如农产品交易会、在线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提升汾阳市核桃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组织专业营销团队,细分目标市场,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定制推广策略,提高市场渗透率和消费者购买意愿。3)继续维护好“汾州核桃”的品牌形象,通过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在汾阳市召开的历史事件进行品牌推广,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高品质印象的核桃品牌,增强消费者对“汾州核桃”品牌的忠诚度和信任度[9]。
4.2实施政策引导,鼓励种植户扩大规模
引导种植户扩大种植面积,通过适度规模生产,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目的。1)通过宣传落实农用土地“三权”分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土地流转相关政策,鼓励种植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集中,让有意愿发展核桃产业的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以获取规模生产效益。2)积极引导种植户加入核桃种植加工相关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产前合作社统一购买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产中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实行标准化生产;产后统一加工销售,使种植户共享资源,提高生产效率[10]。3)政府可制定出台财政补贴政策,为达到一定种植规模的种植户在核桃苗木购买、肥料购买、机械更新等方面提供补贴,也可以给核桃种植大户提供低息贷款或贴息贷款,减轻种植户的资金压力,激发他们的投资热情。
4.3优化技术服务,提升核桃栽培管理水平
为提升核桃栽培管理水平,汾阳市应采取更为主动和全面的措施加强对核桃栽培管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1)组织汾阳市农业农村局、乡镇农科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成立研发小组,也可聘请省内外核桃产业领域的专家,针对核桃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攻关,并且将研究成果免费推广给种植户。2)利用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培训,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聘请相关教授专家为种植户授课,课堂讲解理论,田间传授操作技术,让种植户真正掌握核桃种植技术。3)在汾阳市核桃集中产区,可每个村培育3~5户科技示范户,让示范户率先试用新技术新方法,选择适当的时间召开现场观摩会,让核桃种植户和科技示范户直接沟通交流种植经验。
参考文献:
[1]王维东.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浅析庆城县核桃产业发展对策[J].现代农机,2022(2):19-20.
[2]陶梦欣.贵州省赫章县核桃产业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21.
[3]谭明交,祁春节.农户扩大产业规模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武陵山区千户猕猴桃产业样本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3,62(12):225-230.
[4]沈瑶.内江核桃产业发展中农户投入决策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5]高源.石家庄市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1(11):117-118.
[6]姚娟.商洛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7]杨丽祥.武定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4):176-180.
[8]乔永胜,樊新萍,武彦霞,等.山西核桃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3):337-340.
[9]李谦,沈西林,茶忠汪.云南省漾濞县核桃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计,2007(5):72-74.
[10]曹川川.临安山核桃区域品牌提升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