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县杧果栽培技术要点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370)

摘 要 杧果产业是广西田东县的支柱产业、强县富民产业。为提高杧果产量和品质,促进田东县杧果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助力当地农民增收,结合田东县实际,从良种选择、繁殖技术、施肥、灌溉、除草、疏枝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简要总结杧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杧果;栽培技术;广西田东县

中图分类号:S667.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06

杧果作为热带水果之王,凭借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田东县位于我国广西西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杧果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田东县杧果外形美观、色泽诱人、肉质甜美、香味独特,是杧果中的佼佼者。2011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田东香芒”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当前,田东县杧果产业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对此,必须加强创新,积极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提升杧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升田东县杧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并促进整个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田东县杧果种植区位条件优势

田东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 ℃,无霜期300~330 d,为杧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度条件,有利于杧果植株蓄积光合产物和进行花芽分化。尤其是在夏季,田东县平均气温在25 ℃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温度较高且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为实现杧果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田东县年降水量达1 172.3 mm,且分布较为均匀,为杧果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有利于促进杧果植株根系发育和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杧果果实的产量和品质[1]。

田东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为杧果根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田东县土壤的养分含量较高,这主要得益于早期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活动。水稻种植过程中稻田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残渣逐渐转化为有机质,丰富了土壤养分。土壤检测数据显示,田东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在2%以上,全氮、全磷、全钾等养分含量也均高于一般土壤,为杧果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田东县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土壤多为酸性土壤,有利于杧果植株吸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对提高杧果果实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田东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河流有右江、响水河、龙须河等,总长度达277 km,为杧果种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可以利用灌溉系统将河流中的水资源及时输送到杧果园,确保杧果植株正常生长。

2 良种选择

杧果的产量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种,因此在选择品种时,需要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且果实品质上乘、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种。田东县常见的杧果品种主要如下。

桂热82号(桂七芒果),果形独特,呈S形,果皮青绿色,成熟后转为绿黄色,果肉乳黄色,香气浓郁,口感细腻,甜度高且多汁,单果质量在200~350 g。

根据田东县的实际种植情况,桂热82号667 m2产量在2 000~2 500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8%~

22%,总糖含量约为15%,维生素C含量也相对较高。

台农一号,果实扁圆形,果皮为鲜艳的橙黄色,果肉同样是橙黄色,口感细腻,甜度适中,纤维含量低,单果质量在150~250 g。田东县台农一号667 m2产量稳定在1 800~2 200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6%~19%,且市场反馈较好,消费者评价较高。台农一号不仅抗旱能力强,还具有一定的耐涝性,对杧果常见病害也有较好的抵抗力。

金煌杧,果实长椭圆形,果皮橙黄色,果肉颜色从橙黄色渐变为橙红色,口感细滑且多汁,甜度非常高,单果质量在400~800 g。田东县金煌杧667 m2产量在2 000~2 800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20%以上。同时,金煌杧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种植时仍需要注意对常见病害的防治[2]。

3 繁殖

3.1 种子法

种子法是杧果繁殖中最传统的方法,基本操作为选择健康、成熟的杧果,取出种子,清洗干净后晾干。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在田东县,采用种子法繁殖的杧果苗一般需要在苗圃中培育1~2年,待苗木生长健壮后方可移栽。在适宜的条件下,杧果种子的发芽率在80%以上,且采用种子法培育的杧果苗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采用种子法时,需要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在肥力较高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而在肥力较低的地块,则应适当减少种植密度。田东县实际种植时常用行距为5~6 m、株距为4~5 m,既能确保杧果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可以选择等行距种植或宽窄行种植,等行距种植适用于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的地块,宽窄行种植则适用于地势起伏较大或土壤肥力不均的地块。

3.2 嫁接法

在田东县,杧果适宜的嫁接时间是春季和秋季,最佳时间为3—4月和8—10月,此时杧果生长速度较快,嫁接后易成活。目前,田东县果农主要采用的嫁接方法有补片芽接、切接和腹接等,其中切接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而被广泛使用。采用切接法时,先在砧木上选择适当位置进行截断,再在截断面一侧切出切口,接着选取合适的接穗,在其基部削出与砧木上切口相应的斜面,最后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用塑料薄膜带缠紧密封。

3.3 枝条扦插法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具有饱满芽眼的1年生或2年生嫩枝作为扦插材料,枝条的直径最好在1.0~1.5 cm,长度为25~30 cm。剪取枝条后立即去除下部叶片,保留上部2~3片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枝条的基部应切成斜面,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生根。将基质装入扦插容器中并浇水,待基质稍干后进行扦插。将处理好的枝条插入基质中,深度为枝条长度的1/3~1/2,之后压实基质。扦插后应立即浇透水,并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湿。之后根据基质干湿情况适时浇水[3]。

4 田间管理

4.1 施肥

从种子萌发或嫁接成活后到开花结果前为杧果植株幼苗期,该时期植株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树冠逐渐形成、根系不断扩展。为了促进杧果根系的快速生长和树冠的形成,应以施用氮肥为主,配合适量磷肥,每年施肥3~4次,每次每株可施用尿素0.1~0.2 kg、过磷酸钙0.2~0.3 kg,且可以根据土壤情况适当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初果期为杧果开始结果到盛果期之前的阶段,此时杧果既进行营养生长,又进行生殖生长,因此该时期施肥时应兼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要。在春季萌芽前施一次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株可施用腐熟农家肥10.0~20.0 kg,配合复合肥0.5~1.0 kg;在果实膨大期,需要追施钾肥和磷肥,每株可施用硫酸钾0.3~0.5 kg、过磷酸钙0.5~1.0 kg。此外,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如硼砂、硫酸锌等,有助于提高果实品质。

盛果期是杧果大量结果的时期,此阶段植株生殖生长占据主导地位,果实产量和品质成为管理的重点。该时期杧果的养分需求达到高峰,特别是对钾和磷的需求显著增加,以支持果实的膨大和糖分的积累。在春季萌芽前施用基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每株可施用腐熟农家肥20.0~30.0 kg、复合肥1.0~2.0 kg,还可施硫酸钾0.5~1.0 kg。在采果后,应及时施用一次恢复肥,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帮助树体恢复。

4.2 灌溉

幼苗期杧果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小,但仍需要保持土壤湿润,每次灌溉量可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确定,一般控制在每株20~30 L,确保土壤湿度维持在60%~70%。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每隔

3~5 d灌溉一次,确保幼苗正常生长。

随着杧果的生长,其对水分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在生长期每次灌溉量可增加至每株40~60 L,以满足杧果生长所需的水分。通常,每隔5~7 d灌溉一次,确保土壤湿度维持在65%~75%。

开花期是杧果需水较多的时期,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落花。每次灌溉量可控制在每株30~50 L,保持土壤湿度在70%左右,每隔4~6 d灌溉一次,确保杧果正常开花结果。

果实膨大期是杧果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为了满足果实生长的需要,每次灌溉量可增加至每株60~80 L,使得土壤湿度维持在75%~80%,每隔3~5 d灌溉一次,从而满足果实膨大的水分需求[4]。

需要注意的是,在雨季或连续阴雨天气时,可减少或停止灌溉,以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烂根等问题;在干旱季节或高温天气时,应增加灌溉频率和灌溉量,以满足杧果生长的水分需求。

4.3 除草

在田东县,由于气候温暖湿润,杂草种类繁多且生长迅速。杧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杂草主要包括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以及部分阔叶杂草如蒲公英、苦苣菜等。杂草不仅会与杧果争夺养分和水分,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寄主,对杧果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田东县杧果园的杂草问题,手工除草是最为传统且环保的除草方式。定期组织工人进行手工拔除,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利用除草机械如旋耕机、中耕机等定期翻耕土壤,可以有效破坏杂草的根系,抑制其生长。机械除草效率较高,适用于大面积果园。但需要注意的是,机械操作时要避免损伤杧果的根系。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选择除草剂时,应根据杂草种类和杧果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药剂。例如,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以选用草甘膦等除草剂;对于阔叶杂草,则可以选择唑草酮等。使用化学除草剂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对杧果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4 疏枝修剪

在杧果生长过程中,枝条会不断增多,树冠逐渐密闭,不仅影响树体的通风透光,还会导致病虫害滋生,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因此需要剪掉细弱枝、病虫枝,保留健壮枝。杧果的修剪时间主要集中在采果后和春季萌芽前,田东县一般在8月底前完成采后修剪,以保证新梢能及时抽发并老熟。

修剪量直接影响杧果的生长和结果,通常每年应剪掉总枝条量的1/3左右,以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和树势平衡。对于长度超过30 cm的枝条,应进行短截处理,短截的位置一般在枝条的基部或中下部,具体根据枝条的生长情况和树冠的整体布局确定。短截可以刺激枝条基部隐芽的萌发,增加结果枝的数量。对于树冠内部过密的枝条,需要进行适当疏除,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内保留15~20根健壮枝条。此外,对于老枝和衰弱枝,应进行回缩更新,回缩的位置一般在枝条的中部或下部,以刺激新梢萌发,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5]。

4.5 病虫害防治

4.5.1 白粉病

白粉病是杧果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会对杧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该病害主要侵染花蕾、花朵及幼果,造成大量落花落果。防治该病时,可选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于杧果花期前、后各喷施一次;或者使用30%吡唑·氰霜唑悬浮剂1 500倍液,在杧果花期每隔10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4.5.2 炭疽病

炭疽病可为害杧果的叶片、枝条和果实,导致叶片枯黄、枝条枯死和果实腐烂。防治该病时,在杧果开花期和幼果期,使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每隔7~10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或者使用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在果实生长期每隔15 d喷施一次,可有效控制炭疽病。

4.5.3 横纹尾夜蛾

横纹尾夜蛾主要以幼虫为害杧果的叶片、嫩梢和花穗,造成嫩梢或花穗枯萎。在杧果嫩梢期和花蕾开放前,可使用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每隔10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以有效防治横纹尾夜蛾。

5 结语

田东县是我国优质杧果产地,杧果种植历史悠久。随着优质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当地杧果产量与品质能够得到双重提升,从而拉动当地农业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赵剑峰,刘六裕,玉花,等.百色市芒果高产优质种植管理技术探析[J].农家科技,2022(11):16-18.

[2] 罗文贤.山地芒果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15):55-57.

[3] 凌献玖,王美君,蒙彩梅,等.百色山地芒果采后管理技术[J].农家科技,2022(12):60-62.

[4] 潘丽娜,陆将.田东县芒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探析[J].南方农业,2023,17(12):7-9.

[5] 魏启亮.云南山地芒果高产优质种植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12(2):68-71.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田东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