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水产养殖业是推动云南省罗平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促进罗平县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给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论述了罗平县水产养殖业概况,分析其在环保政策、技术推广、产品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及提高水产品附加值等对策。
关键词 绿色生态;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云南省罗平县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3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追求渔业产品高品质的消费者人越来越多[1]。淡水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传统的淡水养殖方式虽然能够保证水产品质,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2]。在该背景下,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绿色生态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采用环保、可持续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升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3]。绿色生态水产养殖还通过优化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再利用。此外,通过养殖多种水生生物,可形成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如鱼、虾、贝类和藻类的共生养殖。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4]。近年来,云南省罗平县在推进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因此,笔者深入探究罗平县生态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当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罗平县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概况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东高原,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越条件。罗平县总面积3 018 km2,主要河流8条,总流域面积2 933 km2,水资源总量为24.18亿m3,有水域面积0.66余万hm2,其中水库面积0.53万hm2,池坝塘
0.02万hm2,河沟0.11万hm2。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态农业理念的推广,罗平县积极推进水产养殖业的绿色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
罗平县坚持走现代化、设施化、高端化、高品质的发展道路,统筹推进高端冷水鱼、大宗淡水鱼、特色水产品增量提质、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云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优质冷水鱼养殖、加工、休闲观光基地。深入实施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等“五大行动”,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截至2023年,罗平县实现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0.16万hm2以上,产量超过0.83万t。其中,稻鱼共生、循环水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逐步推广,大水面生态养殖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60%以上。罗平县以适宜水域为重点区域,主推鲟鱼、鳟鱼等品种。同时,加强珍稀濒危土著鱼保护。主推草鱼、鲤、鲢、鳙、鲫鱼等品种,稳定池塘养殖、建设高品质水产品供应基地,以电站库区和灌溉水库为重点、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以水稻种植集中区域为重点,拓展稻渔综合种养,提升水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有序推进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漂浮式“跑道养鱼”养殖、圆池(桶)养殖、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等集约化、高密度、精细化设施渔业发展。
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罗平县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如循环水养殖、稻鱼共生等。应用生态养殖技术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环境污染。例如,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水体循环利用,减少了废水排放,保护了水资源。罗平县在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总的来说,罗平县的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罗平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推动了当地水产品市场的繁荣。
2 罗平县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罗平县在发展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1)养殖废水排放。许多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氨氮、磷、悬浮物、有机物。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理设施,部分养殖场直接将废水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还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构成威胁。2)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鱼粪、残饵和死鱼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些废弃物堆积在养殖场周围,易滋生病菌和害虫,污染土壤和水源。3)为了防治鱼病,部分养殖户大量使用抗生素、杀虫剂和消毒剂[5]。这些化学药品在使用过程中易残留在水体和鱼体内,造成水体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4)饲料污染。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户往往使用高蛋白饲料,这些饲料在水中分解后会产生大量有机物,高浓度的有机物不仅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还会导致厌氧环境的形成,产生有害气体如硫化氢和甲烷,进一步污染水体。
2.2 资源利用效率低
罗平县水产养殖业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存在显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水资源浪费。许多养殖场采用开放式水体养殖,频繁换水以保持水质。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还增加了养殖成本。此外,部分养殖场缺乏有效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导致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低。2)饲料利用率低。养殖过程中,饲料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生态环境。传统养殖模式下,饲料投喂量往往过多,导致饲料浪费严重。未被鱼类摄食的饲料沉积在水底,分解后增加了水体的有机负荷,进一步恶化水质。3)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许多养殖场的设备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养殖技术。例如,缺乏自动化投饵设备和水质监控系统,导致养殖管理效率低下。此外,部分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池塘防渗漏措施不到位,导致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3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罗平县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1)养殖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养殖户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培训和科学指导,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应对各种问题。例如,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养殖效益和产品品质。2)病害防治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的病害防治知识和技术,一些养殖户在面对鱼病时往往采取不科学的处理方法。这不仅导致病害频发,还可能引发大规模的鱼类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6]。3)缺乏管理经验。养殖管理经验的不足也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未能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环境变化进行合理调整。例如,未能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控制养殖密度和监测水质,导致养殖效益不高。4)信息获取渠道有限。许多养殖户获取新技术和信息的渠道有限,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经验和口口相传。缺乏与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的有效沟通,导致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
2.4 水产品附加值较低
罗平县水产品附加值较低的问题同样制约着该地区生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1)产品单一。罗平县的水产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常见的鱼类品种,如鲤鱼、草鱼等。这些品种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难以形成稳定的高附加值产品。缺乏特色和高端产品,使养殖户难以通过产品差异化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2)深加工能力不足。目前,罗平县水产养殖业的产品以鲜活鱼类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如鱼片、鱼丸、鱼罐头等,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还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罗平县的水产养殖业在深加工领域发展滞后,未能充分挖掘产品的潜在价值。3)品牌建设意识薄弱。罗平县的水产养殖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许多养殖户和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未能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附加值。4)市场渠道有限。罗平县水产养殖业的市场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批发市场和零售渠道,缺乏与电商平台和现代物流体系的有效对接,限制了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和销售量。
3 罗平县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养殖废水处理。建设和完善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技术,将养殖废水中的氨氮、磷等污染物降解并回收利用,防止废水直接排放入水体。2)固体废弃物管理。建立集中收集和处理系统,将鱼粪、残饵和死鱼等固体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或制成有机肥,减少环境污染并实现资源再利用。3)减少化学药品使用。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使用益生菌、生物制剂等替代抗生素、杀虫剂和消毒剂,并建立严格的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确保水体和食品安全。4)优化饲料配方。研发和推广低污染饲料,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有机物的产生。同时,采用科学投喂方法,避免过量投喂,减少饲料浪费和
水体污染。
3.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建立水循环利用系统。推广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建设高效的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换水频次,从而降低水资源浪费和养殖成本。2)优化饲料投喂管理。采用科学的饲料投喂方法,如自动化投饵设备和精准投喂技术,避免过量投喂。定期监测饲料利用情况,调整投喂策略,减少饲料浪费和水体污染。3)升级基础设施和设备。改进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池塘防渗漏措施,防止水资源浪费。引进现代化养殖设备,如水质监控系统和自动化投饵设备,提高养殖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
3.3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1)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组织定期的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指导活动,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养殖户提供系统的养殖技术培训,尤其是水质管理和饲料投喂等关键环节。2)提高病害防治能力。建立专业的病害防治服务队伍,提供科学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方案,普及鱼病防治知识,减少病害频发的风险。3)优化养殖管理。推广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法,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环境变化,提供个性化的管理建议,如调整饲料配方、控制养殖密度和定期监测水质,确保养殖效益最大化。4)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加强与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如技术讲座、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等,及时传递最新的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
3.4 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1)产品多样化。引进和培育高附加值的水产品种,如鲟鱼、鳜鱼等,开发特种水产,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特色水产品的培育和推广,打造差异化产品。2)发展深加工。投资引进先进的水产加工技术和设备,建设鱼片、鱼丸、鱼罐头等深加工生产线。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延长产品保质期,增加产品附加值。3)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意识,推进品牌化运营。通过注册商标、开展品牌宣传、参加展会等方式,提升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4)拓宽市场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和现代物流体系,拓宽销售渠道。开展线上营销,通过社交媒体和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市场覆盖面。建立农产品直销点和合作社,打通产销链条,增加产品销量。
4 结语
罗平县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对策,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促进产品多样化、推动深加工发展、加强品牌建设及市场渠道拓宽将是关键举措。这些措施不仅能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市场的拓展,有助于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通过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罗平县有望成为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的典范,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启军,吴梦梦.技术进步对中国渔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23,41(3):1-11.
[2] 吕东芹.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2024(8):160-162.
[3] 崔利锋,李明爽,张龙,等.现代设施水产养殖发展潜力研究[J].中国水产,2024(2):25-34.
[4] 操建华,桑霏儿.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理论、模式及评价方法思考[J].生态经济,2020,36(8):
101-106.
[5] 张平,彭建森,赵越,等.水产养殖抗菌药物防治鱼病的规范使用[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3):
77-79.
[6] 李居安.水产养殖中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J].农村科学实验,2024(2):159-161.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