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夏玉米是山东省宁津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当地种植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为进一步提高宁津县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从科学选种、选地整地、适时播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夏玉米;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山东省宁津县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19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粮、饲用粮需求不断增加,玉米消费需求也不断上升。山东省宁津县地处华北平原,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为玉米栽培提供了有利条件。宁津县政府也将玉米作为“吨半粮”计划的重要作物。然而,宁津县出现一些特殊气候如干燥、高温等,导致夏玉米在栽培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情况,如玉米结实性差、授粉不良、籽粒偏小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引起大幅减产,造成严重损失。加强对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利于提升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笔者现将宁津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宁津县夏玉米栽培现状
1.1 栽培情况
夏玉米是山东省宁津县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该县夏玉米种植面积约4.67万hm2,每667 m2产量在650~750 kg,基本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宁津县夏玉米品种有良星四号、郑单958、中农大787、登海605及奥科大668等,其中主栽品种良星四号是宁津县良种公司育种,具有株型半紧凑、株高、抗倒伏能力强、稳产性好、果穗较大及籽粒外观品质好等优势,且对青枯病等多种玉米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见图1)。
1.2 面临的问题
1)玉米产量增长缓慢。近年来,宁津县夏玉米每667 m2产量在650~750 kg,虽然基本满足“吨半粮”政策的要求,但产量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2)极端气候增加。近年来,山东省旱情严重,高温天气多,导致夏玉米花粉活力降低、花丝授粉能力减弱,影响玉米产量。3)病虫害加重。秸秆还田是增强土地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举措,但连年秸秆还田导致病菌、害虫积累,危害性进一步增加,如玉米茎腐病、玉米螟等病虫害频发。
2 宁津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针对夏玉米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唯有持续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才能有效克服。现总结宁津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2.1 科学选种
科学选种是确保夏玉米高产栽培的第一步。受气候因素影响,宁津县易发生高温、干旱灾害,因此在品种选择方面要选择抗病、抗逆、早熟、高产的品种,如先玉355、良星四号等[1]。在选种时,要从正规种子公司购买种子,确保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纯度在98%以上,净度在99%以上,含水量在13%以下,且籽粒饱满、大小均匀、无破损、无霉变[2]。选种后进入包衣环节,先将种子晾晒2~3 d,然后用辛硫磷乳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拌种,以预防根腐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等病害,以及蚜虫、蓟马、灰飞虱等虫害[3]。
2.2 选地整地
宁津县夏玉米一般在小麦收获后灭茬抢墒播种[4]。在播种前,需要机械破碎田内的杂草、麦茬,但不翻耕、旋耕土地,其作用是消除杂草、麦茬等对播种机排种孔的堵塞,保障栽培株数足量;方便农事操作,如检查播种质量等;破坏残留害虫的生存环境,减轻苗期虫害;改善化学除草效果,减少漏喷;加快麦茬腐烂,改善土壤肥力[5]。在整地时,施足基肥。一般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2 000 kg、磷酸二氧化物
7.5 kg、钾素5.5 kg。如果气候干燥、降水不足,可在麦收前浇灌麦黄水,在麦收后抢墒播种。
2.3 适时播种
1)播种时间。宁津县夏玉米播种时间一般是6月中旬,不超过6月底,尽量早播,以充分利用光、热、水等资源。2)播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玉米品种确定播种密度,土壤肥力高、耐密植的品种每667 m2种植密度为4 800~5 000株,土壤肥力稍低、不耐密植的品种每667 m2种植密度为4 500~4 800株。在播种时,采用宽窄行播种,窄行距40 cm、宽行距80 cm,株距视播种密度而定。这种播种方式有利于优化田间小气候,同时利于开展农事操作[6]。3)播种深度。夏玉米播种深度一般为3~4 cm,墒情良好的黏土地块可适当浅播(2~3 cm),砂质疏松壤土可适当深播(4~5 cm)。此外,在播种时要选择优良器械和熟练机手,确保一播全苗。4)播后管理工作。播种后,在干旱时适当重压,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不进行镇压,同时要有专人检查播种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播种后需要及时浇蒙头水,避免出现芽干问题。近年来山东省夏季旱情尤为严重,因此在播种后做好灌溉管理尤为重要,农业有关部门需要协调各相关主体及时准备灌溉用水,满足灌溉需求。同时,旱情会加快地块内水分蒸发,因此干旱时要及时补灌,可视情况间隔10~15 d再次补灌。
2.4 科学施肥
夏玉米对氮肥、磷肥、钾肥的需求量较多,其中以氮肥最多,钾肥次之,磷肥最少。因此,针对夏玉米主要施用氮肥,配合施用磷肥和钾肥[7]。在夏玉米1~6叶的苗期,施肥量约占总施肥量的10%。夏玉米7~16叶的拔节期至开花期是雌雄穗形成的主要时期,植株对养分需求量较多,施肥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在夏玉米17叶后期,植株对养分的吸收速度减慢,施肥量约占总施肥量的30%。
2.5 加强田间管理
夏玉米是高产作物,生长速度快。为确保夏玉米稳产高产,需科学开展田间管理工作[8]。
2.5.1 苗期(出苗—拔节)管理
苗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壮苗、增叶,时间通常为30~50 d。此时需要实施高质量的田间管理,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夏玉米丰产奠定基础。苗期夏玉米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而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因此,种植户要重点做好雨天排水工作,改善土壤的通气性能。
2.5.2 穗期(拔节—抽雄)管理
穗期管理要兼顾夏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增加功能叶、壮秆,促穗分化。其中,拔节期是夏玉米的重要生长转折点,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雌雄穗分化形成。穗期是夏玉米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应保障有充足的氮肥、水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要重点关注外界不利因素,如病虫草害、药害、干旱、洪涝、土壤养分不足等,以免造成夏玉米穗行数成对减少。
2.5.3 花粒期(抽雄—成熟)管理
夏玉米抽雄、散粉时,植株叶片均已展开,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此阶段的管理目标为保叶防早衰,促进灌浆,任务为确保夏玉米无病虫害、不缺水、不缺肥,以及田间不积水等。同时,种植户应注意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实现果穗粒多、粒质量大,达到丰产。
2.6 防灾减灾
在夏玉米生长后期,灾害性天气的危害依旧不容小觑。1)涝灾。在夏玉米生长后期,植株对淹水的敏感度减弱,但也不能长期泡在水中,否则会降低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在发生涝灾后,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然后追施氮肥,如每667 m2可施用尿素5.0~7.5 kg;
也可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如可喷施2%~3%尿素和0.1%~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2)高温天气。在抽雄吐丝期遭遇高温天气,田间水分会大量蒸发,夏玉米花粉活力减弱,花丝抽出困难,授粉不良,此时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措施[9]。3)冰雹。在夏津县,冰雹灾害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重大损失。针对冰雹尚无有效预防措施,一般是在夏玉米根部施速效氮肥,帮助植株在灾后快速恢复。一旦发生冰雹,农业部门要及时组织夏玉米种植户进行灾情评估和补救。
2.7 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是夏玉米种植中令种植户颇为头痛的问题,现就宁津县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1)玉米叶斑病。玉米叶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病斑呈长梭形,黄褐色或黑褐色,多从植株下部开始发病并向上部蔓延,严重时导致叶片出现枯焦的情况。针对玉米叶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及时收集病株残体烧毁,杜绝病菌越冬[10]。
2)玉米青枯病。玉米青枯病是多种茎基腐病的统称,又名“暴死病”,患病植株变灰绿色,快速干枯下垂,呈枯黄色或黄褐色,果穗倒挂、籽粒灌浆不足。针对玉米青枯病,可在大喇叭口期,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3)玉米螟。玉米螟又称箭秆虫、玉米钻心虫,幼虫蛀茎可破坏茎秆组织,导致植株养分传输受阻、发育不良,严重时遇风折断。建议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在玉米螟化蛹期,每667 m2投放1.5万只赤眼蜂。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667 m2用5%甲维盐20 g和5%氯虫苯甲酰胺20 mL,兑水60~80 kg喷雾防治玉米螟,每隔7~10 d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
4)蚜虫。蚜虫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变得红紫,失去光合功能,影响夏玉米产量。针对蚜虫,可用50%抗蚜威3 000倍液、50%敌敌畏1 000倍液喷洒防治,每隔7~10 d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
2.8 适时收获
种植户应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前提下适当晚收夏玉米,以延长灌浆期,提高籽粒品质。如果过早采收,可能因为夏玉米籽粒灌浆不完全而出现千粒重降低的问题。在以往,夏玉米种植户多通过观察籽粒黑色层的形成来判断夏玉米是否进入成熟期,但冰雹侵袭、病害、霜冻等不良因素会导致这一现象提前。判断夏玉米成熟的标准为植株的中下层有淡黄色叶片枯萎,包叶变成黄白色且干燥、脆弱,籽粒变得坚硬、有光泽。此外,可根据夏玉米生长周期来计算成熟期。在夏玉米叶鞘变得枯黄后,延后10 d再收割,此时收割能获取较高的产量。收获的夏玉米置于通风向阳处晾干,避免籽粒发霉变质。而后,应尽快进行脱离和烘干作业,将籽粒含水率降为14%以下。
3 结语
为实现夏玉米高产,必须坚持做到“良种+良法”,并且在种植实践中综合考虑气候、病虫害等多种因素,通过综合采取科学选种、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多种技术措施共同推进实现夏玉米高产种植,促进种植户增收,助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新利.商丘市夏玉米早播增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4(4):145-146.
[2] 孙春兰.冀中地区夏玉米高效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4(2):22-23.
[3] 张敏.夏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1):21-23.
[4] 田宏建,郑雪宁.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与减损技术探析[J].南方农机,2024,55(5):62-64.
[5] 张艳超.夏玉米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措施与途径[J].中国农机装备,2024(1):70-72.
[6] 魏振国.夏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J].黑龙江粮食,2024(3):57-59.
[7] 王玉霞,施雪艳,陈东义.夏玉米绿色生产化肥减量化集成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2024(1):28-29.
[8] 李松,赵中强.夏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管理[J].农家科技,2024(6):40-42.
[9] 陈鹏.南阳市夏玉米品种高温适应性及栽培技术创新试验研究[J].乡村科技,2024,15(1):81-83.
[10] 朱永峰,殷波.夏玉米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知识,2024(5):24-25.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