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转译的福州脱胎漆器IP形象设计

known 发布于 2025-09-07 阅读(498)

摘" 要:福州脱胎漆器作为独特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福州脱胎漆器有待于运用现代设计方法重新焕发新生。而IP形象通过与现代设计元素和流行文化相结合,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兴趣,扩大传播渠道。但在设计文化IP形象时,需要避免出现文化内涵缺失的情况。“文化转译”打造IP形象的方法,能够深度挖掘福州脱胎漆器的文化主题,保留文化内核。运用文化转译的方法探索福州脱胎漆器IP形象的设计路径,有利于深入挖掘福州脱胎漆器文化符号,结合当代用户需求、审美观念和时代特征,完成福州脱胎漆器文化的设计转化,生成福州脱胎漆器IP角色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和文创设计。

关键词:福州脱胎漆器;文化转译;IP形象

福州脱胎漆器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如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福州当地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逐渐形成了拥有鲜明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工艺所呈现的形式已经难以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契合,福州脱胎漆器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当今信息繁杂的时代,品牌化是一种有效的推广和传播文化的手段[1]。而IP视觉形象是IP在品牌化和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潜力的品牌符号,能够通过各种媒介渠道传达至消费者[2]。但文化IP形象在设计时往往面临文化内涵的缺失,精神意味不足地问题。将语言学中的文化转译方法引入设计学,能够在实现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同时,精准地提取文化内核,完整地保留文化内涵。本研究将运用文化转译的方法,深入分析福州脱胎漆器符号,提炼文化元素、转化视觉符号、设计具体案例,打造独特的文化IP。运用现代设计将福州脱胎漆器转化为当代人们易于接受与感知的形式,让福州脱胎漆器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和形态进入人们的视野,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一、福州脱胎漆器文化符号解析

任何一种文化都由直接呈现的表层文化、通过物质及行为而展现精神形态的中层文化以及体现价值观的深层文化构成,所以对文化的解析应是多层次、多维度的[3]。

(一)表层符号解析

从造型、纹样与色彩等视觉要素可以解析表层符号。由于福州宗教文化繁盛,福州脱胎漆器早期作品多为佛教和神话人物的脱胎雕像,被用于信仰供奉。福州脱胎漆器纹样大致分为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纹样多蕴含着吉祥寓意。福州脱胎漆器在色彩的运用上有着独特的寓意,福州人制作漆器尤爱金漆和朱漆,这与福州民俗息息相关。福州人有烧纸钱祭拜祖先的习俗,祭祀中所用的纸钱以金银箔纸制成,象征财富。福州人还有在门缝里夹金银箔纸的习俗,寓意金银多到从门缝溢出,基于金成为福州脱胎漆器重要的装饰色彩。福州尤其是红色盘、盒、梳等,在节日庆祝或拜神祭祖仪式中,寓意吉祥如意。

(二)中层符号解析

从使用功能方面能够解析中层符号。传统福州脱胎漆器受当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影响,反应了福州人的民俗文化,福州人的婚嫁、丧葬都有使用漆器的习俗。妇女临产时,会用朱漆髹涂的接生盆,盆上描绘竹纹、牡丹花、莲花等吉祥纹样[4]。朱漆有辟邪之意,使用朱漆盆有“平安”“富贵”的寓意。婚嫁时,福州人会备上好妆奁作嫁妆,这些漆器纹样主要为鸳鸯戏水、麒麟送子等图案,祝愿新人能够百年好合[5]。丧葬时,福州有“做七”的习俗,即福州人会在棺材上涂漆,福州富人棺材至少要上七道漆,人死后每七天就要一“祭”,称“做过七”[6]。福州人通过福州脱胎漆器所展现出对祈求保佑、驱邪平安对追求。

(三)深层符号解析

1.“吉祥纳福”的精神文化

福州脱胎漆器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即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吉祥”是中国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福州脱胎漆器在造型、纹样和色彩上都遵循这一表现形式。如牡丹纹样代表富贵,莲花纹样寓意吉祥,金鱼纹意为吉祥如意。色彩上多用金色寓意财富、朱红寓意吉祥,在节日或祭祖时,会将各式供品放在红色漆盘内。福州脱胎漆器在功能上也与“吉祥纳福”的精神文化密切联系,在福州的祭拜祖先、庆祝寿诞、拜亲会友、婚丧嫁娶等重大节日都会用到漆器。

2.“祈求幸福”的宗教信仰

福州脱胎漆器能够得到发展的原因之一便是福州人的宗教信仰。福州人对宗教十分追崇,常组织各种宗教活动,而作为宗教信仰的主要载体,佛像和神像的制作自然也少不了,衍生出了大量的脱胎神像。宗教信仰增加了漆器造像的需求,促进了脱胎佛像的发展,脱胎造像也成了福州脱胎漆器的主要制作题材,就此推动了福州脱胎漆器的发展。福州脱胎漆器文化符号解析详见表1。

二、福州脱胎漆器文化转译的思路

“转译”源于语言学,是指一种文字通过媒介语被翻译为另一种文字的特殊翻译行为[7]。在设计中,文化转译是指重构传统文化价值的过程,是利用设计解释传统文化信息的过程。设计学领域将文化转译理论共分为理论、实践和路径研究三部分,即对转译方法的讨论;对理论研究的设计与应用;以及对文化层次归类、分级,建立文化转译模型[8]。

(一)福州脱胎漆器文化转译思路推演

福州脱胎漆器文化转译共分为三步。首先从表层、中层和深层解析福州脱胎漆器文化符号,由浅入深地挖掘福州脱胎漆器的文化主题。接着,将得出的文化主题根据情感化设计三层次进行转译,找寻文化IP的设计要素。最后,对设计要素进行IP形象设计,形成可供人们理解、感知的视觉符号语言,重新建立福州脱胎漆器与时代的联系(如图1)。从以上对福州脱胎漆器文化符号的解析可以看出,福州脱胎漆器蕴含着丰富的吉祥行为,展现出福州人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追求。因此,将福州脱胎漆器文化IP定义为“祈福”主题。

(二)基于本能层视觉元素的转译

本能层是指人们对事物产生的第一感受,具体包括产品的造型、材质、色彩等视觉元素。本能层的转译是将福州脱胎漆器表层符号转译为IP形象的外形。首先围绕“祈福主题”筛选合适的吉祥纹样或造型,并从中选择易于拟人化的视觉元素,排除抽象的视觉元素,确定IP形象造型。接着将选中的视觉元素进行简化、解构、重构,对视觉元素再设计。最后围绕角色定位进行色彩、服装、表情的设计表现,构建福州脱胎漆器“祈福”IP形象。

(三)基于行为层行为习惯的转译

行为层与使用的愉悦感和效率有关,强调设计的功能性和可用性。目前,传统工艺文化的实用价值在不断减弱,但它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意义却不断增强[9]。行为层的转译以福州脱胎漆器以使用方式和使用习惯为基础,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出发,通过重新定位产品功能,让福州脱胎漆器文化重新走进人们生活中,激起用户联想,完成行为层转译。IP形象行为层转译将根据“祈福”主题,拓展设计IP衍生品,使衍生品设计符合“祈福”行为,让消费者在使用衍生产品时能够联想到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引起用户共鸣。

(四)基于反思层文化精神的转译

反思层的转译是将精神内涵、人文思想、价值观念融入IP形象。福州脱胎漆器IP反思层是对祈福观念的转译。IP形象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可以通过赋予人格精神的方式,将精神传达给用户。IP形象人格化是将拟人化的IP角色作为传统工艺文化的形象代言进行解读和传播,把传统文化那种沉重、严肃和不近人情的感觉减弱并消除,从而快速地在感情上建立起联系[10]。福州脱胎漆器IP人格化需要赋予其正面、积极的性格、行为和价值观等,给用户展示出积极乐观的精神形象。

三、福州脱胎漆器文化 IP 形象设计

(一)基于本能层的福州脱胎漆器IP形象视觉设计

通过上文对福州脱胎漆器文化符号的筛选,在整体造型上将选取佛造像元素,一方面,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就是在制作佛像的“夹纻”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脱胎漆器也因宗教的影响得到发展,制作出大量脱胎造像;另一方面,福州人对佛像的崇拜是福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佛像有着很强的“祈福”色彩。在色彩上以金色为主,金色代表着财富,它赋予了漆器富裕的象征,因此福州对金箔有着特殊喜好。

首先,对佛像进行拟人化处理,将肃穆的佛造像进行萌化。可爱萌化的IP形象能够拉近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时将人物形象的头部放大,身体缩小,头身比采用1∶1比例。其次,通过简化、解构、再创造文化符号,把握形象特点,塑造出易于识别的IP形象,使大众能快速记忆。再次,在五官设计上采用圆眼小鼻,脸颊加上腮红,通过大笑展现开心的情绪,突出人物可爱、乐观的形象。最后,为IP形象上色,整体色调以金黄色为主,明亮和浓烈,有很强的光明感(如图2)。

(二)基于行为层的福州脱胎漆器IP形象衍生品设计

根据行为层的转译思路,从节日祝福、民俗习惯等寓意吉祥的行为进行设计联想,设计出IP形象衍生品,如节日海报、节日贺卡、过年红包等。用IP衍生品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传递福州脱胎漆器文化蕴含的价值与精神。同时还设计了如文具套装、手机壳、盲盒、钥匙扣等IP衍生品,选取使用频率较高且经济实惠的载体,将传统福州脱胎漆器文化IP与当代生活结合,通过对产品的使用,让消费者在产品体验过程中,提高大众对于福州脱胎漆器的认知度,推动福州脱胎漆器的现代化传播,让福州脱胎漆器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图3)。

(三)基于反思层的福州脱胎漆器IP形象人格化设计

根据反思层的转译思路,赋予IP形象丰富多样的表情和“祈求幸福”的肢体行为来体现IP形象的人格特征。表情包具有符号传播的优势,表情形象IP的构建通常是先有形象主体与内容的设定,然后通过情境的多元演绎塑造形象的人格属性,表情包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感染性,能够与用户建立起更良好的情感联系[11]。“祈求幸福”是福州脱胎漆器文化反思层的具体体现,用户在使用表情包时,能够与IP形象的表情动作进行交流沟通,感受到IP形象积极乐观的人格和精神,从而赋予IP形象性格情绪。整体设计方案完成后,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传播,借助网络优势,促进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的碰撞,不断开发创新文化产品,使文化IP突破传播壁垒,实现跨界发展,促使消费者自发地感受福州脱胎漆器的价值与精神,感受它的独特性。而基于福州脱胎漆器IP形象的表情包设计祥见图4。

四、结语

福州脱胎漆器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构建福州脱胎漆器IP形象既要保留和传承出福州脱胎漆器的精神内涵,又要与时代结合。本研究运用文化转译的方法设计福州脱胎漆器IP形象,将福州脱胎漆器所具备的优质内容为以IP形象的方式展示给人们。借由IP传播福州脱胎漆器,帮助传统非遗文化以新的形式融入当代生活,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邓小凡,马振龙.新文创理念下非遗传承的IP形象设计开发与传播路径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3(10):88-91.

[2]罗哲辉,邝迎欣,刘语哲.消费文化视阈下农产品品牌IP视觉形象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4(6):434-443.

[3]姜楠.海派文化在上海老字号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转译与表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3.

[4]王心雨.论福州脱胎漆器的装饰艺术特征及成因[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8.

[5]张小燕,杨惠茗.福州与“漆”的不解之缘[N].福建日报,2022-6-28(12).

[6]陈磊.基于福州地域文化的脱胎漆器工艺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7]卢鹏,周若祁,刘燕辉.以“原型”从事“转译”——解析建筑节能技术影响建筑形态生成的机制[J].建筑学报,2007(3):72-74.

[8]吴海如,寇迪一,邹晨,等.基于文化转译视角的孟象汉体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2(22):434-442,456.

[9]姚芋伉,韩雨欣,林凯程等.绍兴箍桶工艺文化的IP价值与再造转化[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6):62-67.

[10]姚芋伉,韩雨欣,林凯程,胡志祥,林慧,陈淑芬,叶翠仙.绍兴箍桶工艺文化的IP价值与再造转化[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6):62-67.

[11]谢涛,路由.基于形象IP构建的网络表情符号视觉形态设计[J].包装工程,2019(24):133-138.

作者简介:

魏呈越,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小燕,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闽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计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福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福州外销漆器的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2024FZB16);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计创新研究中心2023年度开放课题“闽台漆艺设计研究”(KF-20-23116);福建理工大学2021年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XWK15)研究成果。

标签:  福州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