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古代熏香风俗由来已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演化出众多不同造型、不同使用方式的熏香用具。长柄香炉是中国古代熏香用具中,出现历史较早,使用较广泛,制作较精美,延续时间较长的一类。文章通过对实物与图像资料的对比,分析了长柄香炉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样貌以及可能的联系,并进一步分析了早期中国长柄香炉设计的本土设计创意来源。
关键词:早期中国;长柄香炉;造型来源;设计创意
中国古代熏香风俗由来已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演化出众多不同造型、不同使用方式的熏香用具。长柄香炉是中国古代熏香用具中,出现历史较早,使用较广泛,制作较精美,延续时间较长的一类。但与“博山炉”相较而言,学术界对长柄香炉的研究较为匮乏。目前对长柄香炉的研究多集中于溯源,多运用图像、实物资料或文献资料的扒梳、对比论证,认为长柄香炉可能起源于近东,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原佛教信众行香礼佛的重要器具。本文将在众多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物与图像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长柄香炉的造型分析,进一步探究其起源、发展的其他可能,进而分析其设计创意来源。
一、早期西域遗存中的长柄香炉与中国长柄香炉之关系
现存已知最早的青铜长柄香炉是公元前6世纪出土于土耳其吕底亚王国末代君主克罗伊斯(前560~前546年)陵墓的狮子柄铜香炉(如图1)。该器“为青铜铸造,有梯级锥形炉盖,炉身连接手柄,并用狮形支架连接香斗与炉盖,通长62.5、高10.9厘米”[1]64。
随后熏香习俗流传至欧亚草原和中亚犍陀罗佛教寺院,并影响了当地行香器具的设计制作。目前所知犍陀罗佛寺最早的行香手炉是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博物馆收藏的出土于公元前1世纪锡尔卡普的环首柄手炉(如图2)。该器“红铜铸造,炉身呈折沿三足盘式,口沿宽平,炉柄与炉盘相接,柄末端由铆钉嵌入环首”[1]65。该种造型形式的长柄香炉,中原地区迄今没有发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两件6世纪龙首柄香炉(如图3),器形相似,皆有炉盖,盖与炉身相连,可向上翻起,炉柄与香斗口沿相接,皆为青铜铸造。第一件长达43.5厘米,器型较长,行香时需双手持炉。第二件相对较小,长约22.9厘米,单手应该可以把持。该种造型结构的香炉,在大约5世纪的中国西秦佛教壁画中虽出现类似图像(如图4),但形制上还存在较大差异,也未曾发现实物资料。随着佛教东传,熏香礼佛习俗逐渐浸润中原信众,长柄香炉作为礼佛的重要道具,也逐渐影响到中原长柄香炉的制作。
印度本土的长柄香炉,发现于阿旃陀石窟第26窟(开凿于6世纪前期)一尊比丘浮雕上(如图5)。通过比丘浮雕手持的长柄香炉图像,可观察到香斗无折沿,手柄与香斗底部相接,造型上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9世纪印度手炉相似(如图6),与犍陀罗手炉柄接在香斗口沿不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3窟南壁的供养天人,其双手所执长柄香炉(如图7)在高圈足底座、圆形手柄、手柄与香斗的连接位置等均有相似之处,但整体造型又不完全相似。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早期西域长柄香炉,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均有使用,但多有不同。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经过不同的通道,西域长柄香炉逐步影响到中原。但是从考古实物资料来看,这种影响多限于香炉局部设计,并没有与西域长柄香炉完全一致的实物或图像出现。反观中原内地的长柄香炉,类型更多样,流行的时代更早。因此,笔者认为中国长柄香炉来源于西域的说法并不可靠。
二、早期中国造型多样化的柄香炉
中国本土的熏香风俗,由来已久,主要用于满足净化空气环境、防治疾病、驱逐蚊虫等生活需求。熏燃的香料不同,所用器具造型也不相同,因此,中国古代香炉造型繁多。带柄香炉在两汉时期已被广泛制作和使用,造型丰富,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来看,柄的形制及长短多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直柄香炉、曲柄香炉两大类。
直柄香炉,多平底,斜腹壁,口折缘平边,上有镂空盖子,呈博山状,口沿处与长柄相接,柄前端三分之一处有一锥形支钉。盖与炉在柄端有一活钮相连,可以自由开合。西安博物院收藏的汉代飞鸟带柄香炉(如图8)即直柄香炉的代表。此类香炉一直沿用至东晋,如镇江东晋10号墓出土一件带柄香炉,炉柄尾部饰龙首。
曲柄香炉,可以分为长曲柄香炉和短曲柄香炉两类。
长曲柄香炉多由三矮足、浅盘腹、半球形或博山形镂空盖组成,盖上或有圆环形钮,“浅盘腹内有一小锥,用于插香料,盘外侧有一长柄,或向上、向下呈现一定的曲度,便于手持,有的还另配有足下承盘。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汉晚期墓中出土的一件(如图9),上有球形镂空子母口盖,浅炉盘,盘侧为一向上曲斜手柄,另一侧为一环钮,方便开启。盘下有三足”[2]。另有河南巩义东汉墓中出土的两件(如图10),造型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持柄的前端由斜直变为斜直后向下弯曲,炉下另附有承盘。此类带柄熏炉,造型与两汉时期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