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景泰蓝视觉元素在现代社会传播中的联系,突破传统应用载体的禁锢。引入符号学理论中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中的语构、语义、语用三维度,分析景泰蓝外显视觉符号中造型特征、纹样运用以及色彩搭配,梳理其中蕴藏的审美价值、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再通过符号沿用、转换和延伸方法对景泰蓝视觉元素进行再设计,最后结合包装形式赋予功能意义。拓宽景泰蓝视觉元素在现代传播中的创新设计路径,为相关传统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产品包装;视觉设计;景泰蓝;符号学;设计方法
景泰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金属工艺品,其纹饰、色彩、造型中呈现的视觉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仍在现代社会的艺术设计中发挥巨大作用。然而当代社会对景泰蓝的大多数认知仍然停留在工艺美术产品上,景泰蓝的现代化创作缺少在其他应用领域的突破,导致景泰蓝文化符号在日常生活领域中的脱节,并且在传播和发展道路上受到限制。与包装设计的融合是现代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趋势之一,但当下的包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往往同质化严重,出现大量借鉴热门文化或不顾应用场景对文化元素的照搬照抄,丢失文化自身的内涵和意义,并且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力。现代包装设计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应用,需要从“形”挖掘其“意”,传达更深层次的文化信息和精神理念[1]。因此,本文基于符号学理论,引入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帮助梳理其中“形”和“意”的符号关系,针对景泰蓝视觉元素进行分析研究,获得符合当下传播价值的传统文化包装设计策略。
一、景泰蓝的符号学解读
符号是人类社会中用于认识事物和传达信息的编码工具。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将语言符号中符号内容称为“能指”,将其相对应的符号形式称为“所指”,通过主体在符号传播过程中对符号附加内容从而传达信息[2]。莫里斯将符号对象划分为三个维度:“符号媒介”“符号意义”“符号指称对象或主体”,并分别属于语义学、语用学和语构学的研究对象。
如今民族或者国家文化以符号形式不断渗透进应用设计中,借助设计创新等方法,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设计产品中进行文化赋值。这不仅增强品牌产品自身符号的识别性,帮助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商品社会中获得推广效果,还帮助使用者坚定民族文化信念,提升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及文化符号的持续发展能力[3]。符号本身是一个将物理形式和文化意义结合在一起的整体。在景泰蓝的符号语境中,每件作品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对象,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利用符号学理论将景泰蓝视觉元素转化为包装设计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框架,这种理论框架不仅有助于提升人们对景泰蓝文化深度的认识,帮助设计师理解传统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同时引导观众接收、理解符号与文化产品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推广文化符号内涵。
由此,本研究基于符号学中莫里斯符号学理论,从语构层面、语义层面及语用层面对景泰蓝器物造型、装饰纹样、色彩搭配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与解读(如图1)。
二、景泰蓝的符号学分析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以铜为胎,胎体表面满饰金银丝线花纹图案,然后把珐琅质的彩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由于器物的釉料颜色主要以蓝色为主,又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故被称为“景泰蓝”。造型、纹饰、色彩是构成景泰蓝主要的视觉元素,也是景泰蓝文化在符号传播的能指要素。
(一)景泰蓝视觉符号语构分析
1.景泰蓝造型符号语构分析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并且使用材料较为稀有昂贵。制作一件景泰蓝需要经过设计、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磨光、镀金等工艺进行反复烧制和打磨。在图纸上设计出器物造型后,工匠根据图纸首先是制作铜胎;铜胎是景泰蓝的基底,要求用铜板制作出相应的形状和图案,用丝条在铜胎上粘嵌出图案丝之后需要进行切割和打磨,再将其一根根逐步粘嵌在铜胎上;下一步将珐琅填充到铜胎的缝隙中,然后进行烧制。在烧制过程中,珐琅会逐渐凝固。最后将烧制完成后的珐琅进行打磨和抛光,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景泰蓝器物造型。胎体造型是影响景泰蓝整体视觉观感的关键因素,从功能上分类,景泰蓝可分为宫廷陈设器、生活实用器、宫廷典章用品、宗教及祭祀用器以及文房用具;造型种类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仿器皿类,以对先前的青铜器、陶瓷、瓷器作品为参照基础进行造型仿制;第二种是动物或植物造型;第三种则是结合产品造型,基本为生活实用品[4],景泰蓝的主要器型特征如表1所示。
2.景泰蓝纹饰符号语构分析
景泰蓝文化艺术价值集中体现在其纹饰符号中,主要纹饰类型分为五大类:动物类纹饰、植物类纹饰、自然景物类纹饰、吉祥纹饰、锦地纹饰。景泰蓝纹饰构成主要分为主体纹饰、底纹饰和辅助纹饰。
景泰蓝中主体纹饰基本以独立的动物、植物或山水石景等自然物象呈现。主要植物类纹饰有莲纹、宝相纹、菊花纹、葡萄纹、葫芦藤纹、梅花纹等,植物纹中又以缠枝莲纹最具代表性,缠枝莲纹是以莲花纹为主体,周围缠绕蔓草,叶子花卉点缀空缺的纹样,构图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的纹饰图案[5]。动物类纹饰以饕餮纹、龙纹、凤纹、狮戏纹、蝙蝠纹等为主。主体纹饰组合使用,形成具有寓意或谐音的“吉祥纹饰”,具有寓意的吉祥纹饰有八吉祥、暗八仙、国色天香、玉堂富贵等,使用“假托”“转喻”或“拟人”“拟物”修辞手法来传达情感。谐音借音的吉祥纹饰例如福寿双全、喜上眉梢、一路连科、鹿鹤同春等,利用中华语言文化的象征意味赋予纹饰符号特殊意义。
景泰蓝中的底纹是以缠枝莲纹、葡萄纹等花卉主体纹饰延伸的排列紧密的枝叶纹样,之后出现了被称作“锦地纹饰”的装饰底纹。主要锦地纹饰类型有云头锦、回字锦、钱币锦、卍字锦、龟背锦、冰裂纹、团花锦、鱼鳞锦、螺旋锦、百花锦等。辅助纹饰则是用于衬托主体纹饰,丰富画面和加强主题,主要辅助纹饰如回形纹、蕉叶纹、古钱纹、几何纹、折枝纹、蟠螭纹、菊花纹、金弦纹、连珠纹等,景泰蓝主要纹饰种类如表2所示。景泰蓝纹饰符号传承且延续了历代工艺美术纹饰符号构成,还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产生新的纹饰样式。
3.景泰蓝色彩符号语构分析
景泰蓝色彩丰富,受中国传统色彩影响,大体配色基本以红、白、绿、黄、黑等色为主,利用丰富多彩的颜色以及金属色呈现出精致夺目的视觉效果。
在釉色色相上,主要包括蓝色、白色、黄色、绿色、红色等,不同色相都是通过特定的化学成分和烧制工艺来实现的。景泰蓝色彩以二蓝(湖蓝)为主色调,釉色占比比例较高,其次为绿色调,红、白、黄、黑等色调,占比远小于蓝、绿色调;在釉色彩度上,中彩度釉色占比较大,其次是低彩度,高彩度与低彩度占比接近;在釉色黑度上,由于鲜艳釉色需要明亮和清晰来展示,由此低黑度应用占比较大,中黑度占比仅次于低黑度,高黑度占比最小[6]。
从色彩研究中可以看出明清景泰蓝色彩使用上偏向于艳丽但不夸张,以透亮且沉稳的蓝色为主色调且大面积使用,其他颜色作为辅助色小而密地点缀,增强色彩的变化与层次。不同类型的景泰蓝通过对色彩彩度和黑度比例进行调整,以此呈现不同的风格调性。
(二)景泰蓝的设计符号学语义分析
1.景泰蓝造型符号语义分析
器物外形的轮廓线条是影响视觉感受的直接因素,线条的流度、曲度、段落感都直接影响了人的视觉感官,在脑海里留下特定的意义感受。例如具有S型曲线的器物带给人优雅婉转的视觉感受,线条段落转角较大,直线较多的器物就带给人坚毅稳重的视觉感受。在景泰蓝的器物轮廓中,由于器物材质较为坚硬,无法做到较小的流线回转,使凹凸线角成为景泰蓝外观线条的重要视觉元素。凹线向内收缩,给人疏远紧缩的视觉感受;凸线向外膨胀,给人大气磅礴的视觉感受。从视觉上获取的不同感受导致人们会主观地赋予不同形态器物相应的价值意义,以明代景泰蓝为例,明代君主崇古重视礼制,礼器用于承载“伦理纲常”的价值观念,因此明代景泰蓝中部分器物形态模仿传统陶瓷礼器,反映了时代所围绕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规范以及古代文人对抽象哲学关系的探讨。
2.景泰蓝纹饰符号语义分析
作为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工艺美术,其中的纹饰符号同样象征着当权者的身份地位,表达统治阶级的价值诉求。景泰蓝采用的纹饰符号以装饰图案形式展现了时代下皇权阶级普遍的精神追求,其内涵基本围绕权力威严、吉祥如意、健康长寿、美好富贵、多子多福和品质高尚等进行创造。龙纹和凤纹是最典型的围绕权力威严纹样,自阶级社会发展开端,龙就以祥瑞高贵的生物形象受到崇拜,代表了统治者无上的特殊身份。“言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景泰蓝纹饰运用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明代景泰蓝纹饰中大量运用的缠枝莲纹代表了美好吉庆、生生不息的涵义。吉祥纹饰符号则来源于古时人们对美好的希冀,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传播内涵,吉祥纹饰具体采用了同音不同字的做法,将语言符号转换为图形符号来传达相应的情感,如“平”与瓶同音,传达平安如意的期许,“八”与“发”的音调接近,传达发财的愿景。中国吉祥符号文化自古代起一直延续至今,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仍然影响着现代人们对汉字词语的使用和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3.景泰蓝色彩符号语义分析
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传达视觉上的意义,还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由于景泰蓝具有传统工艺美术的属性,所以其色彩语义与中国传统色内涵有着共同点。
在中国文化中,蓝色与长寿和健康相关联,在景泰蓝用色含义中象征着宁静、智慧和忠诚;红色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色,象征着幸运、喜庆和繁荣;黄色曾是中国帝王的专用色,象征着权力和尊贵,黄色的使用往往与贵重、尊敬和权威有关;绿色通常与自然、生命和平安相关联,象征新生、和谐与平衡;在很多文化中,白色象征着纯洁和无瑕,但有时也与哀悼相关联。黑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稳重和坚强。在景泰蓝作品中,黑色可以用来增强其他颜色的对比,增加视觉深度和层次感;金色象征着财富、豪华和高贵,在景泰蓝中,金色经常被用来装饰高价值的物品,增加其奢华感和艺术价值。
(三)景泰蓝视觉符号语用分析
莫里斯的语用学则集中体现了实用主义思想,突出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景泰蓝在皇家宫廷常作为日用品、陈设品、礼祭器等,通常通过华美的外观来增添空间氛围。而作为古代工艺美术集大成者,古代景泰蓝在造物思想上扮演满足物质精神需要的角色,由此符号学语用紧密围绕器物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展开。
景泰蓝复杂华丽的外观强调了这类工艺美术对于器物的艺术性。景泰蓝大多作观赏器物使用,具有装饰美化的实际功能,例如镂空香炉、落地屏风、鼻烟壶等造价高昂却仅作为装饰摆件,直接原因是皇室阶层不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对于器物的追求超越物质层面,在生活用品上也更关注身体精神的满足和愉悦,或满足其他特殊场景情绪的要求,例如宗教寺庙的礼祭品等[7]。景泰蓝的功能性体现在使用关系上给观赏者带来了地位、身份上的满足和认同,皇家阶层通过装饰图案来实现自身愿景和期许,其符号内容与直观的民间艺术相比更具有文学性,传达信息过程中面向少数人群阶层。即使景泰蓝拥有众多应用属性,却因皇室限制了其在与民间传播,导致其脱离了与实际社会的联系。
三、景泰蓝视觉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融合研究
景泰蓝的产品包装设计重点是将造型线条、纹饰图案及色彩搭配进行改变、重构,再结合产品包装背景、文化、属性等功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和品牌传播的创新设计。以下是基于符号学相关理论,以景泰蓝的设计元素符号为主题,梳理的产品包装设计方法解析思路如图2所示。
(一)景泰蓝视觉符号的产品包装设计融合策略
1.视觉符号转变
景泰蓝的产品包装设计方法,在语构上针对视觉符号的使用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复制、仿制、组合等方法,将景泰蓝造型形态、色彩搭配、纹样形态等提取到的符号内容不作处理或稍作符合当下时代审美变化,延用到现今的工艺品或者文化产品载体中。第二种是通过对提取到的符号内容进行解构、重构、融合等方法,用设计手法使符号形态发生改变,使景泰蓝的视觉组成产生创新改变,再将重构后的元素转移到其他文化载体上或直接用于视觉展示。图3为2019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福禄寿禧》景泰蓝系列手账,主题“福禄寿喜”作为吉祥符号位于产品中央,主要纹饰采用了明清景泰蓝纹饰中的植物类纹饰,将藤蔓、卷草等纹样元素打乱重构包围主体纹饰。色彩搭配上采用了红色、湖蓝色、黄色、藏蓝色、绿色以及邻近色进行组合,利用立体UV烫压打造出雕版形制,视觉效果上完美复现了景泰蓝的华美精致。手账以吉祥文字福禄寿禧为主题,将景泰蓝中对美好期望的符号形式同样呈现在手账外观及包装设计中,具有装饰价值的同时具有文化价值。
2.语义活化延伸
结合当代包装形式,从所指层面对景泰蓝设计符号的研究,深入提取造型符号、纹饰符号、色彩符号,再对文化内涵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挖掘是需要研讨的问题。所以对景泰蓝的视觉语构梳理整合后,再从象征意义、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中蕴含的内容通过语义转换和语义融合两个方式对景泰蓝语义进行活化延伸。
景泰蓝器物语义反映了古时代的社会思想和价值取向。因此,对于景泰蓝符号在包装设计的语义转换,首先是要符合现代价值体系,景泰蓝传统语义中对于身份阶级和封建制度的意义内涵对于当下具有开放、平等思潮的大众是不相符的。对于语义的转换需要摒弃旧思想体系,将传统封建的内涵通过联系其他符号或载体转变为蕴含新语义的符号元素,以此来创造具有新语义的产品。包装设计还可以通过结合现代流行趋势,围绕当下人们追求的概念、产品等进行语义的附加来实现语义转换,例如当下对IP形象及潮流玩具的追求,可以将景泰蓝相关语义附加在本无寓意的现代艺术收藏品之中,实现承接载体的转换,以此来满足大众审美的消费需求。
从语义融合层面可以突破原图案纹饰的语构限制,在不破坏原符号可读性的基础上融入设计者对符号语义的解读,借此表达出设计者想要传递的想法或情感,从而进一步延伸语义。将产品包装中的传递符号提升至具有更高层次的内涵,与符号接收者产生精神共鸣,影响消费者情绪从而产生购买欲望。例如图4所示的APEC国礼景泰蓝四海升平,在传统景泰蓝的造型纹饰上融入了长城、天坛、APEC会场和APEC标志,利用特殊事件背景和地域场景,表达出创作者古今融合、借古喻今的思想,融合中国的传统与现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产品包装设计中对符号语义的活化衍生需要结合文化意境,打造文化实用场景。结合产品品牌形象,以视觉感受为主,其他感官功能为辅,帮助加深大脑对符号内容的接收,从而加强消费者认知中产品品牌与文化符号的关联程度。
3.符号载体连接
景泰蓝所表现的纹饰、色彩、造型中的抽象元素,都需要载体才能呈现,载体承接的价值也就是产品价值。对产品价值的判断基本从产品自身的实用价值和产品能提供的情绪价值中得出。使用价值表现为产品能否满足实际使用功能;情绪价值则表现为产品是否能愉悦身心,不仅是使用时的舒适感受,还能够给人视觉上的美学享受和象征价值,从精神上带给人愉悦感。将符号能动地与包装外观和功能相结合,不仅在视觉上传递产品文化符号,在使用产品时的包装创意功能很大程度上能够加深产品的符号印象。例如图5所示为贵州茅台集团推出的茅乡馆藏景泰蓝酱香型白酒包装,包装融入了景泰蓝常见的纹饰和符号意义,从思想内涵、情感传达和审美需求影响受众,以传统景泰蓝工艺和最具影响力的景泰蓝设计师的包装设计来加深产品定位,同时与传统茅台酒包装相比融入独特的设计元素,强化产品视觉感染力并且带给受众独特的使用情感与审美需求。茅台酒产品与景泰蓝符号元素的融合,帮助景泰蓝增强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也使符号以现代需要的载体形式获得进行传播。
产品包装将传统文化中代表性的文化图像符号与品牌产品进行连接,同时将产品价值以图形符号的方式进行直观且便于记忆的方式在社会中传播。产品包装与传统文化图形的融合,一方面使产品自身获得额外附加值;另一方面使传统文化符号获得了全新载体,融入现实生活中便于传承和创新发展。
(二)景泰蓝视觉符号的产品包装设计融合实践
由于传统景泰蓝文化符号在传播过程中面向小部分权势群体,在现代化应用转变中更应该贴近日常生活和大众群体。对于景泰蓝视觉元素包装设计的应用载体选择上,应选择社会覆盖率较多,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价值的产品。香烟是现代社会中作为全球广泛分销的一类商品,近年来香烟市场规模增大,香烟包装对于品牌包装设计需求日益增加。香烟包装设计元素往往从传统文化视觉元素中提取,通过在包装上的图形文字、工艺材质、包装结构等进行独特化设计,突出产品自身特点,以此体现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符合语义活化延伸中提出的将有意义的符号附加在本无寓意的现代产品之中,景泰蓝与香烟产品的融合逻辑如图6所示。
1.景泰蓝视觉符号在香烟包装中的语构设计
景泰蓝视觉符号元素在香烟包装中的语构设计提取清乾隆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缠枝宝相花罐》中的植物类纹饰,对其中部分纹饰图案进行沿用和重构,如图7所示。主体纹饰上直接提取沿用景泰蓝经典纹饰缠枝莲纹和宝相花纹,周围装饰性纹饰进行局部选取,再将其旋转、重组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对纹饰的转换首先采用线条勾勒和简化纹样形态,其次对构图形式和纹饰元素摆放位置再设计,使整体形态呈现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对纹样色彩的提取和搭配以景泰蓝基础色蓝色为主要色调,使用蓝绿色及其邻近色用于丰富色彩体系,明黄色为底色和边缘色彩加强与主色的对比,突出包装中心,大红色和白色用于点缀与过渡,使包装整体呈现繁多复杂的视觉效果。最后,包装主视觉整体采用了对称式构图,将纹样元素重组后构建成主图形外部框架。图8为香烟普通包装和礼盒包装的展开图。
2.景泰蓝视觉符号在香烟包装中的语义语用设计
泰蓝视觉符号元素在香烟包装中的语义设计主要围绕两个层面:一是突出产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二是突出产品包装的情绪情感价值。
围绕景泰蓝香烟包装的社会使用价值,通过对景泰蓝器物语义的转换,将其附加在香烟产品包装上。香烟作为物品载体,抛弃使用意义之外在许多应用场合还具有社交意义。景泰蓝通过视觉元素语义代表了精致、优美的审美观念,通过器物自身语义代表了身份、高贵和特殊的价值取向。将视觉与器物语义融合进香烟产品包装中,一是奠定产品相较于其他竞品特殊的产品定位,帮助使用者展现特殊的审美品味,二是使香烟产品在社会交往中,传递出产品价值非凡的层次内涵。围绕景泰蓝香烟包装的情绪情感价值,视觉语义上采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沿用了景泰蓝纹饰符号中缠枝莲纹的寓意内涵,传达给使用者吉庆和生生不息的吉祥寓意。使用者在使用产品的情景中产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带给使用者愉悦感。
景泰蓝视觉符号元素在香烟包装中的语用设计主要从包装的材质和包装结构方面入手,围绕铜胎掐丝珐琅器物所带给人光泽、圆润的质感。包装色彩景泰蓝其独特的蓝色以及视觉上呈现的金属质感,整体呈现光滑、金属感,主视觉图案以凹凸印刷和烫金工艺突出视觉重点,使产品视觉上更加突出,利用美学价值提高吸引力。设计应用如图9和图10所示。包装结构上采用书本式的开合设计,增强产品使用时的仪式感。从材质和结构提升香烟包装的可把玩性,使产品包装融入当下使用语境,加强与使用者其他感官的连接,从而加深符号印象。景泰蓝视觉元素在香烟包装设计上的应用,第一可以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消费者群体,在市场上可以创建高端、奢侈的品牌形象,吸引那些重视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消费者。第二可以在竞争激烈的香烟市场中,通过独特的包装外形形成一种差异化的策略,帮助产品脱颖而出。在商品价值角度,利用景泰蓝丰富文化内涵的元素,增加品牌的文化资本,从而提升品牌价值,以创新和创意产业方式促进商品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发展;在社会价值角度,使消费者提升对这种传统工艺文化的认知,激发群体对背后文化的兴趣和探索,以及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交流和国际形象。
四、结语
基于符号学理论通过景泰蓝的视觉元素对其显性特征(能指)和隐形特征(所指)进行挖掘,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的语构、语义、语用维度梳理符号形态释义以及应用背景,分析其得出对景泰蓝相关产品包装的视觉设计可以转换其视觉构成形态,也可以通过对其深度内涵的转换和融合来创造符合现代社会价值的设计产物。再通过对景泰蓝符号内容进行包装设计实践,使符号融入现代日常生活的产品载体,实现符号关联与传播,也实现景泰蓝文化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例证了在符号学理论下对景泰蓝视觉元素进行提取、转换再应用于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可能性,也对今后的相关传统文化视觉元素的包装设计转化研究提供更多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李鹏斌.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4(8):18-20,25.
[2]刘智,吴琼.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应用研究[J].设计,2017(2):100-101.
[3]吴佳醍.基于设计符号学视角的传统图形探讨[J].设计,2020(20):126-128.
[4]于斌.景泰蓝器型造型艺术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20.
[5]吴双翼.明清时期景泰蓝纹饰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6]于曼纳.景泰蓝釉料的色彩运用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6.
[7]李慧婷.景泰蓝与我国早期搪瓷产品设计特点及成因分析[J].设计,2018(17):100-102.
作者简介:
陈依璇,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倪旭前,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