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探讨佤族文化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为出发点,梳理海报设计中的民族性特色,从两个角度剖析佤族文化元素在海报设计的运用价值,并重点探索海报设计中佤族文化元素的具体应用路径,包括色彩语言、图形纹样、动态元素和情感氛围四个层面,最后展望了佤族文化海报在未来的广阔前景。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设计师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海报作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佤族文化;海报设计;应用;创新
一、海报设计中的民族性
海报是视觉传达艺术的重要形式,承载着信息传递的实质功能。在海报设计中,民族性这一概念是指通过设计,匠心独运地将某一民族的文化精髓、艺术韵味以及价值理念融入海报作品之中,使之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视觉语言传播以其无远弗届的力量跨越了地域与文化的界限[1],促进了全球审美观念的交流,但似乎也让全世界的审美日渐一致。在这一趋势之下,保持并彰显民族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让海报在众多作品中鱼跃而出,成为吸引眼球的亮点,更能让海报作品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坚守文化根脉,展现出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精神风貌[2]。
然而,民族文化中的符号作为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瑰宝,具有跨越时代的稳定性与普遍性,它们不仅仅是某一特定时期的产物,还是民族记忆与情感的载体,聚时代性、继承性和借鉴性于一身。因此,在海报设计中,如何活用民族文化符号,深化民族性在海报设计中的体现,无疑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文化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字、服饰装饰、生活习惯、节日庆典、宗教信仰以及丰富的文学艺术和工艺技艺。所以将佤族文化的独特元素作为创作源泉,追溯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将其巧妙地融入海报设计之中并创新性地传达出来,便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符号的活化利用,同时也是一次对海报民族性深度探索的艺术实践。
二、佤族文化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价值分析
作为视觉传播媒介的海报,其传播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是不可低估的。海报设计中糅合佤族文化元素,并创新性地进行诠释和重构,以生动再现佤族特有的文化脉络,如民族史诗、传统节日以及艺术形式等,能够有效地促进佤族文化的现代化改造和繁荣发展,加强民族成员之间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文化认同以及文化自豪感。在商业海报设计的广阔舞台上,对蕴涵独特美学、寓意丰富的佤族文化符号的商业潜能的挖掘,能够塑造犹如磁石般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品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还可以独树一帜,赢得消费者较高的认可度。
作为承载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佤族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神秘莫测的民族神话《司岗里》、古朴多彩的沧源岩画、苍劲激昂的木鼓舞、灵动飘逸的甩发舞,无一不彰显着佤族文化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美学价值。这些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为海报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与可能。通过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创意融合,我们可以创作出承载传统精髓的同时又焕发出时代活力的海报作品,打破传统设计的界限,赋予海报前所未有的辨识度与记忆点[4],并且使海报成为链接佤族文化前世今生的桥梁,让观者在领略美的同时,更能深切感受到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三、佤族文化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路径分析
(一)色彩语言的延续调整
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界限直击人心,是色彩作为视觉艺术领域灵魂元素的力量之所在。在古老而富有生机的佤族民族文化中,色彩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和深度,而这些色彩之间形成的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将佤族人民的生存空间装点得光彩夺目,而且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文化符号和民族情感。色彩的运用能够呈现出丰富而细腻的艺术情感,创作中每一抹色彩的选择与搭配都是对佤族色彩语言的一次深度解读和再创造。在运用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对这些色彩的文化基因进行精准提炼,还要巧妙地加以延续和调整,以适应现代审美和信息传播的需求。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延续调整并不等于临摹复制,而是要灵活地根据海报的主题思想和所要传达的情感氛围,注意画面中色彩的分布、对比以及使用佤族色彩语言时的呼应关系,通过精心布置,在突出主题、引导观众视线流动的同时,使色彩在海报纸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佤族文化海报设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这种对色彩的精细把控。
就设计实践来说,在表现佤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的海报中,以红色为主色调是再合适不过了,它既能瞬间点燃观众的视觉神经,又能传达出佤族文化中所蕴含的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而黑色作为神秘与力量的象征,可作为辅助色或点缀色,与红色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既庄重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此外,设计师还可运用色彩切割、重组与渐变等多种现代设计手法,打破佤族传统色彩的固有框架,创造出丰富多变的色彩效果,既能加强海报整体呈现的张力,又能让观众感受到佤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概括来说,在设计佤族文化海报时,我们要运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表现手法,将佤族特有的文化内涵通过色彩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深入了解佤族色彩语言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创新。
(二)图形纹样的现代演绎
作为这个古老民族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的视觉载体,佤族图形纹样的丰富性与深度远超表面所见。主要包括:传统服饰、织锦、木雕等手工艺品中蕴含的纹样,如几何纹样(菱形、波浪纹等)、动植物纹样(牛头纹、鸟纹等);岩画中栩栩如生的图案,包括远古佤族人紧张刺激的围猎、翩翩起舞的欢快庆典,以及英勇无畏的战争等场景画面;民族图腾,诸如威严的牛头图腾、象征丰收与繁衍的葫芦图腾等。这些图形纹样不仅仅是画面的记录,更是佤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深刻反映,是佤族文化的精髓所在。现代演绎则是帮助这些图形纹样挣脱传统媒介的局限,以更加鲜活、多元的姿态跨越时空界限,融入海报设计的广阔天地。在设计的实践中,首先应注重的是整体构思与协调统一,确保传统图形纹样与海报主题相互呼应,能够形成别具一格的视觉语言,让观者在初次邂逅时便能感受到其中的浓厚文化氛围。其次需要遵循现代设计理念,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不同设计风格与佤族图形的跨界融合,对佤族图形纹样的关键要素进行提炼与重构,使其在不失原有韵味的基础上,更加简洁明快,易于被现代观众所接受理解。
在海报主视觉设计上,可以将佤族图腾,牛、葫芦等通过重复、排列、组合等手法变形重构,简化为主要视觉设计中线条流畅、造型独特的图形,既保留图腾的辨识度,又赋予它现代的科技感,在视觉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可以将传统图形图案与扁平化设计风格的清新色彩与简洁造型相结合,或借鉴剪纸艺术的精细剪影与镂空效果,或汲取民族国潮风格的复古韵味,甚至探索出2.5D风格的立体层次感。多种风格的跨界尝试,让佤族的图形图案在海报设计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韵味与生命力。海报设计中对佤族图形纹样进行现代演绎的实践,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有文化自信的展现,启迪我们需要以更加多元开放的姿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和谐共生,将佤族文化的精髓带向世界舞台。
(三)动态元素的视觉转化
佤族动态文化元素在海报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这些动态文化元素根植于佤族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悠扬动人的音乐旋律与激情四溢的舞蹈之中。从视觉表现的维度来看,佤族文化的动态元素——那些生动鲜活的场景、节奏鲜明的动作与情感充沛的旋律,原本活跃于三维世界的立体空间内,具有复杂多变的形态与流动不息的生命力,而海报从根本上来说是设计师们在二维平面空间上进行创造的艺术形式,所以,使这些动态性元素跨越维度界限,从鲜活的三维世界巧妙融入二维平面之中,是海报设计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和挑战[5]。这需要综合考虑各环节的协调性、统一性,巧妙地运用平面设计的语言,如图形、文字、色彩、排版等来传达信息和情感。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对其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的深刻理解与再创造。在转化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精准捕捉并提炼出佤族动态文化中的核心所在,运用创新思维,将这些动态瞬间定格为静态画面。其次需要运用形状的抽象化处理与重构,以及线条的流畅与内在张力的展现来创新视觉符号。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动态构图与空间层次的构建,引导观者的视线在二维平面上自由穿梭,将三维的动感与生命力凝聚于方寸之间,实现跨越维度的视觉转化。
譬如,设计者可以提取甩发舞中长发飘舞、木鼓舞中激烈击鼓等具有代表性的佤族舞蹈动作或姿态,通过形体的变形、组合、排列来模拟舞蹈的动感和节奏感,引领观者的视线自然流转;再利用线条的粗细、曲直、方向等变化,模拟出舞蹈的运动轨迹和力量感,使观者仿佛置身于热情奔放的佤族舞蹈现场。在表现佤族音乐的欢快热烈时,鲜艳的红、黄、蓝等对比鲜明的色彩搭配也可以被大胆采用:以跳跃的色块与和谐的色调为基础,将强烈的色彩对比与有力的图形切割相结合,辅以有节奏感的排版布局,使海报产生视觉的交响效应,带领观者感受佤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此外,海报设计也可以与音乐的起伏变化相结合,设计波浪形或螺旋形的动感图案或纹理来进一步强化节奏与旋律的视觉表现,以视觉的震撼与力量来使海报成为一篇无声的乐章。将佤族动态文化元素运用在海报上的创新设计,会使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动态美在二维平面上绽放出新的光彩,为海报作品赋予无限的创意和表现空间,让佤族文化的生命力在其中得到延续和传承。
(四)情感氛围的沉浸营造
海报设计的精髓远不止于视觉的呈现,它同时也是一段让人心旷神怡、感同身受的心路历程。在此过程中,设计师化身为文化之桥,旨在带领观众穿越到特定的情感维度,通过匠心独运的设计,让每一次的凝视都成为与特定情感产生共鸣的深刻内心对话。优秀的佤族文化海报作品可以让观者一窥佤族文化的千姿百态,激发无限联想并沉浸在那些古灵精怪、历久弥新的韵味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设计之初就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索佤族文化:从悠久的历史脉络到虔诚的宗教信仰,从质朴的生活方式到绚烂多彩的服饰艺术,从激昂动人的音乐舞蹈到精湛绝伦的手工技艺,乃至佤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每一个细节都是弥足珍贵的构建情感共鸣的素材。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色彩、图案、场景等文化元素,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理解,才能被精确提炼为设计语言的基石,从而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营造出一种寓意深远的民族情感氛围[6]。
具体而言,可以将色彩与情感相结合,巧妙地运用佤族明快且充满活力的色彩语言。这样既能迅速抓住受众的眼球,又能将那些或热烈奔放、或神秘莫测的情感气息不经意地传达出来,让观者在色彩的海洋中感受到来自佤族文化的那份与众不同。佤族人崇尚自然且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我们可以把自然元素和情感结合在一起,通过细腻的笔法和精妙的构图,将巍峨的山川、潺潺的小河、茂密的森林等自然元素融会贯通,营造出一种超脱尘嚣、静谧而致远的自然气息,使观者对佤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有深刻的体会。设计师还可以将字体与情感相结合,选择富有民族韵味的字体,融入佤族谚语与歌谣等,来强化作品的文化辨识度,经过重新设计赋予文字生命力与故事性,将故事与情感交织于一起,引导观者走入一个佤族文化叙事的沉浸空间。整体来看,佤族文化的海报设计是一把钥匙,它能开启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它要求设计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审美洞察力,更要有一颗善于捕捉情感并表达情感的心,这样才能够创作出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佤族文化海报作品。
四、佤族文化海报前景展望
在全球化的浩瀚浪潮中,文化多样性与民族特色的璀璨光芒愈发耀眼,成为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探索方向与核心趋势。佤族文化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为海报设计领域开辟了一片充满创意与想象的空间,使得以佤族文化为主题的海报设计前景广阔,潜力无限。从外部环境上来说,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也在持续提升,为佤族文化主题海报设计的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同时,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带来了佤族文化主题海报呈现方式上的重大突破。人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感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的体验,技术也极大地扩展了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在今后的发展中,以佤族文化为主题的海报设计将会更多地关注创新与融合,不断突破传统设计理念的束缚,强化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勇于尝试新的设计手法与表现形式。这要求设计师从市场需求与商业运用出发,创作出既具有文化深度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作品,实现文化传承、数字化交互、社会关注度等多方面共赢。
参考文献:
[1]许骏.文化产品的媒介形象塑造[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8-11.
[2]杨光.论中国水墨画中的“留白”对平面设计的启示[D].开封:河南大学,2016:18-26.
[3]段雪松,杨娅.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研究——以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例[J].社会主义论坛,2023(7):43-44.
[4]郭闯.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塑料工艺理念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评《中国传统色》[J].塑料工业,2022(6):206.
[5]刘天骄.视觉叙事视角下动态海报的设计探析[J].美术观察,2024(2):158-159.
[6]毛德宝.设计色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36.
作者简介:
渠雪鑫,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曹夏源,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佤族沧源岩画图形符号的设计呈现与应用研究(TM-23236947)和2024年云南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项目:以文塑旅由旅兴民:品牌设计赋能沧源佤族自治县文旅融合发展(S202433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