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方言IP插画设计方法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9-07 阅读(205)

摘" 要:随着人口的频繁流动以及普通话的广泛普及,温州方言的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有效地对温州方言进行传承与保护,发扬温州传统文化,本文提出了一种温州方言IP插画设计方法。首先,在对温州方言以及文化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喜闻乐见的创意图形和视觉符号来表现温州方言特色。其次,将温州地域中的地理风貌、人文风俗等特征融入到插画的文字、图形和色彩设计过程中。最后,结合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及新的观念和视角来进行作品设计,将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该设计方法能够对温州方言的语境进行视觉化呈现,让读者以“看见”其中含义的形式来感受温州方言,达到吸引大众关注和了解温州方言和文化的目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使再设计后的形象既能够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又能够体现温州民俗特色。由此提高了插画的关注度,提升了文化传承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温州方言;IP插画设计;文化传承与保护

一、引言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方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1]。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方言生生不息,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是地方文明的活化石。在当前时代,随着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员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为了帮助人们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相互交往,国家也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大众沟通变得便捷的同时,区域观念逐渐被模糊,区域文化在渐渐被同化,方言也逐渐被边缘化。不可否认,方言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正在逐渐消失,方言传承与保护,也就变得刻不容缓[2]。最近几年,国家也在逐渐加大对方言的保护力度,在2016年颁发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计划》文件中,指出五项重点工程,明确指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各民族、各地域以及民间生活用语的语言信息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要关注的主要内容[3]。

温州方言简称瓯语,是南部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保留了大量的吴语古音。其发音与古闽语、古楚语、古江东语等方言语言有较高关联性,温州地域在孕育温州方言的同时,也孕育出与温州方言有较高关联性的南戏戏曲,另外温州方言对这一时期的元曲、小说等作品内容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在研究相关作品时也需要对温州方言有了解,该方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平面设计语言,重新构建温州方言的视觉语义,通过对温州方言语境语义的深入挖掘探索,提取其语义符号,展示其文化基因,让温州方言在视觉上能够呈现即传统又创新的特征,让读者感受到温州方言所绽放的语言文化魅力。

二、温州方言语言特点及研究概况

(一)温州方言的语言特点

温州方言发音体系完善,有35个发音声母和8个发音声调。温州方言的语句构成较为奇特,很多异音异型字为冷僻字组合而成,部分文字的语义和发音与普通话相比较截然不同,有的文字仅声母与普通话相似,有的文字仅韵母与普通话相似,有的文字声韵母都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因此,温州方言和普通话有着全然不同的发音体系。但是,温州话保留着较多古汉语词汇,日常用语简练扼要、直言不讳,显得凝练、灵动富有韵味。例如,当道路上需要行人避让,普通话为“请让一下”,而温州方言会说“侬!侬!”的叠词,用“我空搓”表示没事找事多此一举的含义。因此,温州方言在晦涩复杂之中,又夹杂着温州人的乐观豁达的精神。在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基础上,我们对温州话以及温州民俗文化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后期的作品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二)温州方言研究概况

在20世纪初期,国内语言研究学者在对方言的探索研究过程中,使用了现代汉语学的研究方法,在田野考察中,针对方言语义、语音、语韵、历史语言、历史地理、民俗文化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在温州方言传承与保护方面,更多侧重于围绕语音、语调、语法的特点展开相关研究。例如,《温州方言名量词研究》作者对温州方言系统量词进行研究,同时介绍了方言量词的语法特点。《瓯语隐喻研究》作者对瓯语的隐喻的内部构成成分做了详细分析。在地方方言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当代学者也逐渐在从纯粹文字性的信息表述转向了图形化的视觉呈现方式,例如《民俗文化“北京话”当代插画创作与研究》作者将北京民俗文化借用视觉传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温州方言视觉设计方面,尚未开展研究。

三、温州方言插画切入点分析

(一)从方言语义角度设计

对于每个设计对象,可以从几个层次进行切入设计:第一层为直观,一般指它直接呈现的形式物像;第二层为语义,一般指其象征意义;第三层为功能,指的是其功能意义。因此,直观、语义、功能等特征在图形设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设计对象的语义、功能等特征由其所处文化背景所决定,同样,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直观、语义、功能等特征才能被认知和理解。因此文字设计和图形设计都要表现出相应语义及其文化背景特色。

语义是图形化发掘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想很好地表现当地方言特色,对于方言的语义理解就至关重要。设计过程中采用大众可观可懂的方式来呈现语义语境,例如,在作品《酒酴喃》图形创意设计过程中,通过将IP形象动态姿势调整为醉酒的姿态,来形象地表现“酒酴喃”所描述的醉酒特征。画面中元素通过怪诞的、重复的、视错觉手法和视觉形象塑造醉酒的文化语义。作品通过创新表现形式,使得温州方言的方言语义跃然纸上,整体形式即传统又创新。

(二)从谐音转换角度设计

谐音转换法主要是将方言转化为与其相同或相近的字词,产生音同义异的效果,进而凸显其趣味性,拓展或重塑方言本身的内涵。由于方言本身没有一套系统文本对应,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采用谐音对其语义进行翻译,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能给读者带来更为亲切和容易理解的感受,也符合读者的理解习惯。此设计中的文字发音部分运用了谐音的设计手法,使作品整体显得趣味可爱、生动准确,提高了可读性。

(三)从民俗文化角度设计

在温州地域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沉积下来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宝藏,例如温州拥有众多项各级非遗项目,包括温州蓝夹缬、温州莲花、永嘉花鼓、土陶、米塑、提线木偶戏等。这些多样性的历史文化财富体现了温州人的聪明才智和丰富创造力,呈现了一种特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凝聚力[4]。在插画设计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民俗形象对其进行平面化处理,提炼主要形象特征加以艺术手法处理,能够让再设计后的形象既符合当代的审美需求,又可以体现温州民俗特色。

四、温州方言插画设计方法分析

(一)温州方言插画中的字体设计

文字之所以美妙动听富有含义,主要因为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它表达的含义,文字承载着记录思想、传达内容的作用,属于视觉符号的范畴。在插画字体设计过程中,对字体的创意设计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对字体造型结构进行设计,而是需要结合文字的表现内容进行创意设计,从而表现出插画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情感价值。例如,《天津四大神兽》提取了神兽视觉元素进行艺术处理,再融合进方言字体设计中。温州方言视觉化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可以结合温州传统文化、词汇意象对方言文字进行设计,从而使字体的造型和表现力能够契合温州方言特色,在阅读时唤起读者意象[5]。

(二)温州方言插画中的图形设计

插画中的图形能够向读者传递特定的思想与情感信息,人们常把插画中图形定义为对文字的放大、释义、装饰、提高、扩展。对于该插画作品,图形除了对文字进行释义,更是对主旨进行提高和扩展。作品根据温州的地理特征、人文风俗提取关键词,进行头脑风暴,提炼出作品的主题内容。对于图形里的装饰性元素,采用错位拼贴的设计方式,突破了传统插画的常规性设计手法,让作品能够以一种更新颖的传播方式来呈现温州方言内涵,以此提升温州方言传承与保护的有效性。

(三)温州方言视觉化色彩设计探索

色彩设计依附于图形与文字,色彩的使用目的是传达主题思想。经研究,一个物体引起人们注意,80%是因为其色彩特征,其次是其他元素。设计中的色彩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除了要考虑读者生理上的色彩体验感受,还要考虑其心理上的色彩联想感受。色彩的三种属性为色相、明度以及纯度,通过色彩心理学的分析,色彩可以代表某种情感,对人们的心理情感产生重要影响。色彩对人的影响或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在设计场景插画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方言的语义内涵的情感因素,色彩的选择上提取温州民俗民间的色彩风格,最终画面使用明快的色彩风格,同色系中点缀撞色搭配,从而展现温州方言的趣味性,赋予方言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五、温州方言IP插画作品实例研究

作品从设计学科的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用户调研,运用创意思维,选取温州方言中较为典型的趣味的方言词汇,结合方言语义进行图文创意设计,提炼了温州民俗图形与色彩,将温州地域中的地理风貌、人文风俗等特征融入到插画的文字、图形和色彩设计过程中,构建温州IP设计形象。作品通过明快的色彩和怪诞的元素去表达极具风格的设计形式,画面元素运用错位拼贴等设计手法,从而展现温州方言的趣味性,突破了传统插画的常规性设计手法。

(一)IP插画人物形象的设计

设计作品塑造了以“玉小玖”为原型的IP人物形象。“YU JIU”是温州的方言发音,“玉小玖”对应“温小州”。该形象具有阳光、潮流、自强、积极向上的特点,展现了快乐温州的主题。她们的面部表情欢快,飘逸长发在耳旁摇曳,非常符合温州方言神韵灵动的特征,与当今时代倡导的群众精神样貌,以及本文希望传达民俗文化的内核价值观不谋而合,能够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二)IP插画主题词汇提取

地域方言是其文化人文精神与历史的汇集,也是我们需要逐步掌握的重要部分。通过调研温州方言、温州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对其查阅整理后,结合调查问卷相关结果,提取出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温州方言代表性词汇进行视觉化设计,例如乖小孩、傻乎乎、酒鬼、没事找事等,具体如表1所示。

(三)IP插画设计

在插画草图设计过程中,将收集到的视觉元素进行创意设计,恰当地表现了所选取的温州方言词汇含义。同时,设计过程中,结合了温州方言特有的文化背景与情感元素,整个画面的风格围绕温州人豁达潇洒的生活方式、厚重的人文文化精神面貌展开设计。各主题对应的详细画面如图1所示。

为了表达“酒酴喃”的主题,画面围绕“酒酴喃”的语义进行创作。首先,对“玉小玖”IP人物形象进行了人物动势调整,表现了人物醉酒的场景。其次通过蜡烛、酒杯、人脸等图形的重复、错位的处理方式,来展示喝酒后的朦胧状态。为了体现温州方言的特色,插画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孟菲斯的设计风格,将对立的不同元素,例如蜡烛与人,进行拼接和碰撞,有效地表达了“酒酴喃”的主题。在色彩选择方面,结合了温州民俗文化的色彩风格,最终画面呈现出一种明快的风格,从而展现温州方言的趣味性。

“唐杯萨”的方言主题,通常在说一个人不靠谱、不着调的情况下使用。画面中通过沉迷于睡眠的“玉小玖”IP人物形象来表现不靠谱的方言含义。画面中采用了大量的几何图形作为装饰性元素,并通过转移图形重心以及使图形位置偏离画面中心的设计手法,来体现不靠谱的语义内涵,画面整体呈现明快、靓丽、怪诞、潮流的设计风格。在作品排版上,画面元素随机排列,搭配跳跃的色彩,构建出灵活多变的图式,彰显前卫新颖的设计视角,使得作品中方言语义的内涵,表现的灵活生动,妙趣横生。

“悟空搓”的主题,来源于“我空搓”的谐音,画面中通过“玉小玖”IP人物形象做了很多毫无意义的事情来展现没事找事,多此一举的含义。插画色彩上不受表现对象固有色的局限,采用明快、强烈、高对比的颜色,用色大胆自由,有很强的装饰性。

“西囊麦”通常指隔壁家的乖小孩,此幅插画创造的是学霸“玉小玖”,人物服饰提取了传统民俗服饰的形象特征,经再次创新设计达到画面效果,画面中通过一系列学习用品、奖杯奖牌等具象图形生动地传达着乖小孩的视觉语义,唤起众多读者的情感上的共鸣。同时画面中多元的造型元素,灵活多变的版式构图,极具感染力的色彩,将读者最大程度的带入乖小孩的词语情感体验中。

“哎头宝儿”指傻乎乎的人,插画中采用夸张的手法,用IP人物“玉小玖”呆呆的坐在那颗蓝紫色星球上,来表示傻乎乎的含义,画面中塑造的一系列变形拟人的呆萌形象,也充分的映射了此方言主题。在设计过程中,对元素进行了拟人化处理,通过与现实相悖的造型元素和正常元素相结合的形式,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达到了较为前卫荒诞的艺术效果。这使整体插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尤其作品中既有真实存在的元素又有奇幻荒诞的幻想空间,突出了温州方言词语内涵的文化思想。

为了表达“佝偻儿”的主题,画面围绕“佝偻儿”的语义进行创作。首先,对“玉小玖”IP人物面部表情做了动态调整,表现了花痴的心理活动。其次通过插画中部分视觉元素采用重构的手法,来展现因幻想异性而精神失常的视觉语义,也结合了拟人的手法,与现实不符又与现实相结合的奇妙效果,充满着奇妙的幻想空间,展现温州方言的趣味性。

“赖仑咔”指小混混,画面中IP形象玉小玖化身两个小混混的形象,动作契合小混混的语义,生动有趣,画面中采用符合主题的荒诞具象图形元素,来展现方言含义。大胆的用色处理,丰富的画面构图,同色系中点缀撞色搭配,都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视觉审美喜好。

“叠工喃”指打工人,画面选取了主人公玉小玖坐公交车上班工作的场景。画面中依旧以方言语义为出发点来展现方言主题,采用了沙漏、电脑程序、打工人心情等元素,运用了错位重复拼贴等方式,将打工人的日常展示出来,展示出温州人的美好品质以及温州方言朴素的特点。

六、结语

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普及,各民族各地区的沟通变得越来越便捷,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区域文化在渐渐被同化,方言也逐渐被边缘化。温州方言的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有效地对温州方言进行传承与保护,发扬传统温州文化,本文研究了一种温州方言IP插画设计方法,致力于以插画的形式来表现温州方言特色,吸引大众关注和了解温州方言和文化。在对温州方言以及文化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温州地域中的地理风貌、人文风俗等特征融入到插画的文字、图形和色彩设计过程中。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方法,将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使作品既能够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又能够体现温州民俗特色,由此提高了插画的关注度,提升了文化传承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本文研究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文化传承价值,通过对温州方言的特色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提炼方言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使再设计后的形象既能够符合当代的审美需求,又能够体现温州民俗特色,由此提高了文化传承的便捷性和有效性,让温州方言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也给其他方言的研究与传承提供了参考。其次是社会价值,以趣味性、多样化的形式去表现温州方言特色,让温州方言具有时代活力,由此以一种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去接触和了解温州方言,进而对温州方言产生喜爱,最后有效引导大众由熟悉温州语言到了解温州乃至浙江这一方水土,形成新的审美、新的印象。最后是经济价值,根据本文研究成果,开发相关延展文创产品,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温州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敏.汉语方言小称基本类型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1:10-16.

[2]施伟伟,陈中桐.语言接触视域下龙港方言程度副词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15-18.

[3]王利.山西晋语区新老派方言词汇分布范围的差异比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9-17.

[4]杨晔,朱晨,谈毅.方言能力、语言环境与城市移民创业行为[J].社会,2019(1):211-236.

[5]王莉宁,康健侨.中国方言文化保护的现状与思考[J].语言战略研究,2022(4):76-85.

作者简介:栾雪阳,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UI设计。

编辑:王欢欢

标签:  温州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