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弘扬安徽楚文化,文章将叙事性设计应用于安徽楚文化博物馆IP形象设计,指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IP设计的困境,论述将叙事性设计引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IP设计之中的优势,通过分析楚文化博物馆叙事资源,提出IP叙事性设计策略,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叙事IP产品体验。叙事性设计为博物馆IP形象设计提供新的实践路径参考,从而促进博物馆IP设计的发展。优秀的博物馆文化故事注入现代IP形象之中,焕发出安徽楚文化新的活力。
关键词:叙事性设计;楚文化博物馆;IP形象叙事;叙事资源
文化部在《关于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博物馆作为传承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场所,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当前各家博物馆都纷纷推出IP形象,博物馆IP形象作为博物馆的代言人,可以将博物馆的文化和历史以更生动、更易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公众。此外博物馆IP形象在教育推广、市场营销、衍生品开发等多个纬度对博物馆发展均有增益。笔者期望以叙事性设计入手的思路能为解决现状提供借鉴参考。
一、安徽楚文化博物馆IP形象设计现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国家文物局也做出要重点打造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牌[1]的指示。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新华·文化产业IP指数报告(2022)》提出:IP形象是助力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打造中国特色文化符号的有效路径[2]。目前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品牌识别度不高:博物馆IP产业发展参差不齐,存在角色定位模糊、形象风格局限单薄等问题[3]。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仅有一个博物馆的品牌LOGO,缺乏具有文化底蕴和辨识度的IP形象,导致品牌资产不完善,这不仅影响了博物馆自身品牌的传播,也对其在文化教育和旅游推广方面形成阻力。
(二)文化资源未充分挖掘: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文物资源没有得到系统地梳理和开发,导致对安徽地区楚文化缺乏整体的认识,难以设计出蕴含楚文化内涵的IP形象以及开发出与IP形象相关的文创产品,也就吸引不了不同年龄层和兴趣爱好的消费者。
(三)文化传播的局限性:博物馆的文物和展览活动虽然能够向公众传递楚文化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但缺乏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IP形象,难以激发年轻人对楚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阻碍了文化的快速传播和弘扬。
鉴于以上现状,设计者只有从楚文化博物馆的自身资源出发,系统全面地深入挖掘楚文化,结合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将文化精神内涵注入IP形象设定之中,并设计丰富有趣的展现形式,才能为博物馆IP形象的设计极大赋能,才能在丰富参观者体验的同时提高楚文化传播效果。
二、博物馆IP形象叙事性设计概念
(一)叙事学与叙事设计
叙事行为和听故事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孩童总嚷着要听故事才能入睡[4]。我们既是聆听者也是讲述者。叙事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俄国的托多洛夫发表的《十日谈的文法》中首次提出了叙事学(Narratology)这一名词。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演变,叙事性设计是叙事思维和设计学交叉融合的结果,叙事思维丰富了设计学体系理论,也为设计实践拓宽了新的边界。
(二)博物馆IP形象与叙事性设计
博物馆 IP 形象,就是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在品牌化发展过程中,以品牌机构为主体,创建品牌独特性视觉识别符号或品牌代言角色形象的设计。如故宫博物院的“壮壮”和“美美”就是以龙和凤作为IP形象。此外也可以对博物馆内的藏品进行抽象化设计,如三星堆博物馆的IP形象显然是来源于三星堆青铜面具。
现代化的博物馆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展示,而是逐渐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5]。以往的博物馆IP设计往往以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为主题,观者与博物馆之间缺乏文化链接,忽略了博物馆文化与观者之间需要的恰当叙述方式。叙事性设计从叙事资源梳理出发,结合叙事设计,设计师通过设定叙事主题确定博物馆文化与观者的连接方向,并将叙事资源融合成丰富的IP形象的内涵。多种叙事维度的产品丰富观者与博物馆文化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容易引发观者共鸣,强化知识型体验。
三、叙事性设计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IP形象设计中的优势
(一)增加楚文化博物馆IP内涵
博物馆文物本身就有很强的叙事属性,设计师将楚文化中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哲学思想等元素融入到IP形象的创造中,不仅赋予了IP形象以独特的个性和背景,也重构了楚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设计师还能通过叙事性设计利用IP形象叙述文物本身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公众对楚文化价值和精神的理解,提升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例如,三星堆盲盒IP,以三星堆青铜文物为原型打造,糅合了古蜀文化的历史底蕴,同时采用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潮玩风格,赋予其新时代审美的形式,给用户带来历史与潮流融合的独特情感体验。
(二)丰富公众对于楚文化的体验
叙事性设计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公众对楚文化认知基础上的情感体验。在提升用户参与度方面,通过故事情境的创建,用户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博物馆的文化体验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对博物馆的兴趣;在创造情感连接方面,叙事性设计通过情感化的故事讲述,可以与用户建立情感上的联系,使用户对楚文化产生更深的情感共鸣和个人投入;在增强用户体验的多感官性方面,叙事性设计还可以结合声音、触觉等多感官体验,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如湖北博物馆推出亲子AR实景解谜剧本游戏《楚王室盗宝案》,将博物馆历史文化与AR游戏相结合来丰富用户体验,让游客在参与趣味游戏中,与博物馆文化产生深度情感链接。
(三)促进楚文化IP形象的传播
具有强烈叙事性的IP形象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和记忆。在增强品牌形象方面,独特的叙事IP形象可以作为博物馆的品牌标识,增强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识别度;在开发衍生产品上,基于叙事性设计的IP形象可以开发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如图书、动画、游戏等,进一步扩大楚文化的影响力;在提高社交媒体互动上,具有故事性的IP形象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产生话题和互动,有助于提升博物馆在网络空间的活跃度和影响力。甘肃博物馆IP马踏飞燕就是这方面的表率,它以丑萌搞怪的形象爆火出圈,吸引全网热议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博物馆的知名度。
四、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现有叙事资源分析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位于安徽寿县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内。公元前223年楚国在此为都,度过了其800年王朝最后的19年。寿县成为楚文化的积淀地,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博物馆内共收藏涉楚文物700余件,是安徽地区楚文化资源的宝库,蕴含着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物质叙事资源
楚文化博物馆物质叙事资源包括馆内藏品资源和楚文化遗址资源。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位于安徽寿县国家考古公园遗址内,建筑设计彰显楚人“四方筑城”“荆楚高台”建筑理念。“瓮城”“方城”“斗城”的建筑布局,呼应当地寿州古城,将楚风楚韵与现代建筑巧妙结合。馆内安徽楚文化陈列主要包括立国江汉、东进江淮、徙都寿春、楚韵悠长四个单元,包括青铜、玉器、金银、漆器兵器等700余件。楚文化遗址资源包括寿州古城墙、淝水古战场、李三孤堆考古现场等历史遗迹。通过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的抽象提炼来设计IP形象,在保留历史文物和遗址特点的同时也蕴含了这些物质资源自带的叙事性,在赋予他们新的时代面貌的同时也赋予了物质叙事资源新的叙事演绎。梳理物质叙事资源的同时也应当注意挖掘物质资源相联系的文化故事,有利于更深一步地了解物质资源的价值。
(二)文化叙事资源
楚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资源,包括历史成语和历史典故。楚国在安徽寿县度过了其王朝最后的19年,寿县成为楚文化的积淀地。楚国曾经是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有“亡秦必楚”之称,“四面楚歌”“墨守成规”“和氏璧”等典故都来源于楚国。除此之外,楚庄王、屈原、黄歇、孙叔敖等历史名人都出自楚国。楚国的典故和历史名人不仅反映了楚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还体现了楚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智慧。通过系统梳理历史文化叙事资源,不仅可以构建叙事脚本,也可以设计相应的历史人物IP。设计师既能拉近历史文化与参观者的距离,又能以叙事性设计的手法叙说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的故事。我们在梳理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总结归纳文化资源背后的精神内涵,归纳楚文化精神也利于梳理和分类楚文化叙事资源。
(三)精神叙事资源
通过归纳梳理文化资源,楚国精神文化资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融合精神、崇武卫疆强军爱国精神、灵韵飞动的浪漫主义精神。楚文化历经八百年,其中孕育和滋养楚国人民的文化精神才是楚国文明的支柱,也是值得弘扬的精神宝库。楚国精神文化资源为设计取材提供了广阔的选材范围,这些楚文化精神融入IP设计之中才能赋予IP形象灵魂,脱离IP浮于表面的现状。设计师将富有楚文化精神的IP形象,置于历史故事场景之中,使IP的文化精神更加符合叙事语境;将IP形象置于现代生活场景之中,鼓励人们以楚文化精神智慧地面对生活,同时还赋予了楚文化精神新的时代意义。此外,楚文化精神资源与物质资源也存在对应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物质资源的存在印证了楚文化的精神,同样楚文化精神存在于物质资源之中。
笔者从物质叙事资源入手,扩展文化叙事资源,归纳精神叙事资源,又在物质资源中印证精神资源。三者关系层层递进,又相互关联。理清资源内部细节和资源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楚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叙事性设计策略才能更好地展现楚文化的魅力,更深层次地传播楚文化,带给观者深度的知识体验。
五、安徽楚文化博物馆IP形象叙事性设计策略
(一)楚文化博物馆IP形象叙事的资源梳理
对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叙事资源进行细致全面的梳理,可以帮助设计师更清晰地理清物质叙事资源、文化叙事资源、精神叙事资源三者的内容。物质资源可以按照楚文化博物馆文物和历史遗址两部分进行表格化梳理,包含实物照片、背景信息、尺寸和地理位置等信息,同时绘制相应的视觉化符号为设计IP形象提供基本素材库。对于文化资源的搜集和整理主要包括典故和人物两部分,搜集时应当包含来源与背景、文化价值、地域特色、教育价值、创新应用五个方面。创新应用是指传统故事如何与当下生活产生联系,以便与目标人群共情。精神叙事资源按照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融合精神、崇武卫疆强军爱国精神、灵韵飞动的浪漫主义精神四个方向搜集相关故事背景、历史人物、文献来源和相关文物等。
通过分类梳理,设计师对楚文化资源有了更宏观的把握,更加方便研究楚文化博物馆的物质、文化、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有利于下一步叙事资源的融合,摆脱以往IP形象设计浮于表面、脱离文化内涵的现状。
(二)楚文化博物馆IP形象叙事的设计融合
通过上文对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叙事资源的梳理,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交叉的关系。文章将三者的交叉处作为叙事主题,以叙事主题为方向对各部分资源进行提炼融合。物质叙事资源有较为直接的视觉形象,可以选择适合的载体进行符号提取。作为IP形象的不同部分,如IP主体、IP服饰、IP装饰、IP背景等视觉化材料,文化叙事资源可以作为IP叙事的故事主体,撰写脚本以符合IP人物形象设定的场景,抑或是重写故事架构,满足不同目标人群的需要。精神叙事资源则可以作为IP形象的基本人物设定,设计IP的动作、性格、语言特色、使IP形象不再简单空洞,而是成为具有人格魅力的楚文化博物馆代言人。
文章将具有物质文化的IP形象赋予精神文化的内核,置于文化典故的叙事故事和脚本之中(如图2),设计符合叙事主题的人物形象、服饰、道具、动作、场景等,以此形成楚文化博物馆叙事资源融合的叙事性IP形象。
(三)楚文化博物馆IP叙事的纬度
楚文化博物馆IP叙事包含两个维度:一方面是叙事性IP形象本身,另一方面是IP形象结合叙事脚本进行新的叙事化演绎。
IP形象本身来自于物质叙事或文化叙事资源的提炼,可能是博物馆文物或是历史人物的抽象化,导致IP形象自身含有叙事性。例如,以尚武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将人物楚庄王和文物青铜剑相结合,设计出楚王手持青铜剑的IP形象,并将其置于在马车上指挥士兵冲锋陷阵的场景中;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为主题,将人物鄂君启与文物金节相结合,设计手持金节的外贸大臣的IP,配以站立船头递交金节作为免税通行证的场景。不同的IP形象对应不同的楚文化精神内涵和馆藏文物,受众在观看设计时能充分感受不同的楚文化精神和文物的独特魅力。将具有叙事性的精神文化和文物相结合,巧妙合理地融合成具有叙事性的IP,能使叙事性IP形象在提升IP受众的同时传播楚文化精神内涵、提高博物馆藏品的知名度。
IP形象结合多种叙事性脚本进行演绎构成另一个叙事维度。叙事性脚本的选择有历史故事叙事、现代延伸叙事、古今融合叙事三种方式。历史故事叙事是在文化叙事资源中原有历史故事或者典故的基础上结合叙事性IP的特点编写叙事脚本。如前文提到的楚王形象可以结合“亡秦必楚”的故事编写脚本,将楚王的IP形象代入到历史故事之中,设计相关故事插画,抑或是以IP形象讲述青铜剑历史故事的解说动画,都是以IP形象视觉化语言来叙述历史故事,同时丰富了IP形象的叙事维度和叙事性。现代延伸叙事将IP形象的特点和精神与当下年轻人生活相结合,将优秀的楚文化精神运用在现代生活中,带给年轻人启示和鼓励。如将尚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当下健身热潮相结合,以楚王IP形象为主体,编写楚王在现代如何健身的脚本,设计楚文化系列的健身周边,将楚文化融入现代健身之中,扩展了楚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同时延展了尚武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叙事场景、拉近了消费者与IP之间的距离。古今融合叙事以历史故事为叙事的基本场景,对历史故事进行改编,重新构建出符合当下生活的叙事脚本,赋予IP形象年轻化的语言。如以开放融合精神为核心,设计出手持金节的外贸大臣的形象,将外贸大臣押运货物的故事与当下年轻人喜爱旅游打卡的特点相结合,重新编写叙事脚本,以年轻人的视角来叙述历史外贸故事,更加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设计师将叙事性设计与IP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为博物馆IP面临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通过理清叙事资源的内在联系,设计师能更加全面地认识楚文化。笔者参考双钻模型利用叙事性设计,将楚文化叙事资源与IP形象设计融合(如图3),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形象设定单薄的问题。同时可以结合实物和虚拟产品,丰富博物馆产品的体验,加深观者的印象。此外,叙事性设计还能够依托博物馆文化和IP构建属于博物馆的叙事空间,为以后的叙事设计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博物馆文化是多层次的复合体,其背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博物馆IP形象叙事性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叙事性设计表达,设计师需要深入挖掘博物馆文化,在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寻求博物馆IP的价值所在,从而吸引广大消费者参观游览,并创造出更高的博物馆IP附加价值。笔者将叙事理论引入楚文化博物馆IP设计,以楚文化博物馆自身叙事资源为基础,这种方式能够为博物馆IP设计的实践提供全新的视角。线上线下媒介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了IP宣传渠道,也强化了IP成为博物馆文化代言人的功能,赓续楚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赋予古老的楚文化新的活力,满足人民的文化自信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周承君,何章强,袁诗群.文创产品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1):3-6.
[2]王德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与路径[J].人文天下,2020(Z1):3-11.
[3]刘月蕊,贾诗敏,赵蔚.多维度衍生视角下博物馆角色IP设计开发研究[J].包装工程,2020(16):254-259.
[4]狄野.视觉叙事中的图像建构与传播[J].装饰,2015(2):130-131.
[5]李红超,王昕宇,李维钰.基于文化元素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2(2):325-332.
作者简介:
夏立秋,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品牌设计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设计与文化传播。
黄颖宜,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品牌与文创、情感化设计、数字媒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