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社会老龄人口不断增多,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老年人,尤其是失智老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是巨大的。现如今老年失智症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应用有针对性的、全面设计的照护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失智症病情的发展。鉴于失智照护空间环境评价过程的复杂性,本文以专业环境评估量表(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otocol,PEAP)为理论指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失智照护空间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失智照护空间环境评价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探讨失智老人照护空间的设计研究,总结不足与经验,进而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失智老人提供更加适宜舒适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失智;照护空间;PEAP量表;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国家项目培育专项课题“认知补偿视角下的失智照护空间健康色彩图谱构建研究”(LJ112410146033)研究成果。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8亿,其中失智、失能老年人数大约有4400万人。失智症也称痴呆症,患者会出现认知力下降、语言功能减退、幻想、抑郁等症状,严重者会丧失自理能力[1]。调查表明,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延缓失智老人的病情发展,构建良好的失智老人照护空间设计体系是完善失智老人养老体系的重要举措。为了不断迎合失智老人的身心特点以及照护需求,发达国家的失智照护设施发生了许多转变,且国外学者针对失智老人照护环境的评估已研发出多套评估量表。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针对专业失智照护环境的研究还需不断完善。本文旨在评估我国失智照护单元,借鉴国外专业环境评估量表对我国失智照护单元进行研究,探讨现存环境的不足,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失智老人照护空间的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一、"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PEAP专业环境评估量表
美国Wisconsin大学的Weisman教授于1996年组织了医学、护理、环境心理学和建筑学领域的学者,开发了PEAP量表,旨在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品质和行动安定性。2001年,劳顿进一步细化了失智老人的环境需求,并据此完善了PEAP量表[2]。该量表包含8个维度:提供安全性与安全感、加强感知觉与时空导向、支持身体机能发挥、促进社交活动、确保私密性、提供自我选择的机会、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支持生活延续性。PEAP量表为评估护理机构提供了基于失智老人身心需求的专业方法,并强调空间、社交环境与护理策略的结合,该量表已被日本和台湾引进并广泛使用。
(二) 研究方法
1.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具体评价过程如下:首先,确定评价因素:确定评价对象的各个影响因素,可以是评价指标或者评价准则。
其次,构建因素集合评价等级:将评价因素集合表示为,其中代表第个评价因素。评价等级集,例如 “优”“良”“中”“差”等。再次,构建评价矩阵:根据专家打分或数据收集,构建单因素评价矩阵,其中表示因素对等级的隶属度。
最后,确定权重向量 W并进行模糊合成:,其中表示因素的权重。将权重集与评价矩阵进行模糊合成,得到综合评价向量,计算公式为:,其中j=1,2,...,n。根据综合评价向量B中的隶属度,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的评价等级。
2. 优序图法构建因素集和评价因素集
优序图法计算简便且易于理解,用来确定本研究评价指标的权重。首先,根据台湾版PEAP环境评价量表确定因素集K={提供安全性与安全感,加强感知觉与时空导向,支持身体机能发挥,促进社交活动,确保私密性,提供自我选择的机会,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支持生活延续性};对各因素的定性评语集V={不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1,2,3,4}。因素集中的8个维度中共包含54个子因素。优序图权重表构建方式为:计算出各分析项的平均值,接着利用平均值大小进行两两对比;平均值相对更大时计为1分,相对更小时计为0分,平均值完全相等时计为0.5分;平均值越大代表重要性越高,权重也会越高。
二、 失智照护单元调研案例评价分析
(一)案例调研
案例H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四方台(如图1),成立于2020年12月,为民办机构,总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共分5层。设有床位400张,有单人间、双标间、高级双人间,家庭式套房等,目前接收自理、半护、全护、特护、专护老人。
(二)问卷数据收集
首先将因素集及评价因素集做成问卷形式发放,收回相关领域专家及专业照护人员有效问卷11份。其次,对该案例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3],该问卷以失智照护单元使用者、失智老人家属和参与调研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64份,问卷有效率达80%,其中电子问卷41份,占64%,纸质问卷23份,占36%。问卷均采用LiKert四分制评分,按照机构内环境质量好坏进行评价{差,一般,良,优}={1,2,3,4}。
(三)调研结果分析
对失智照护单元空间质量评价要素按其权重进行排序,可以看出,支持身体机能发挥>确保私密性>促进社交活动>提供安全性与安全感>提供自我选择的机会>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加强感知觉与时空导向>支持生活延续性。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在K1提供安全性与安全感维度中,K1-2为得分最高,K1-6得分相对较低,有相关研究表示过于简单的走廊布局更容易加剧患者认知能力的下降,所以走廊的设计不应过于简单,也不宜过于复杂难以识别方向[4]。在K2加强感知觉与时空导向维度中,K2-1得分最高,K2-2得分相对较低。该机构内公共厕所靠近活动空间,但是每层只有一个,可能无法满足其他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在K3支持身体机能发挥维度中,K3-8得分最高,K3-9得分最低。调研过程中未闻到气味。活动空间内张贴老人的手工作品或画作,可能会有抽象的形式,在K4促进社交活动维度中,K4-4得分最高[5],K4-1得分较低。该机构内的护士站和公共空间位于走廊中心位置,且面向一端走廊,这就导致无法轻易观察到位于另一端的房间。在K5确保私密性维度中,K5-7得分最高,K5-6得分相对较低[6],不同程度失智老人的活动能力不尽相同,多数老人难以坚持曾经的兴趣专长。在K6提供自我选择的机会维度中,K6-5得分最高,K6-6得分相对较低,该机构内为方便管理老人日常生活,制定适应大多数老人的相关活动日程,可能无法完全配合部分老人的意愿。在K7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维度中,K7-2得分最高,K7-5得分相对较低,该机构内老人多在各自房间内用餐,餐厅多用于工作人员使用。在K8支持生活延续维度中,K8-3得分最高,K8-1得分相对较低。调研中发现,走廊中设置有开敞的活动区或休息区,但是缺乏私密的等候室。
(四)隶属度计算
使用SPSSPRO软件对数据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度计算,使用主因素突出型算子进行研究;首先由评价指标权重向量A,通过构建出54×4的权重判断矩阵R,最终进行分析得到4个评语集隶属度,分别为0.293、0.311、0.2、0.196,集合最大隶属度法则可以得到,该机构最终综合评价的结果为“较好(3)”(如表1)。
(五)小结
将失智照护空间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修正并运用在实际案例上,验证了其可行性。根据量表修正结果可知,专家认为在失智照护空间设计方面,支持身体机能发挥重要程度最高。实地调研结果以鞍山市H机构为例,该机构环境的最终评价为“较好”,表示整体环境基本符合评价要求,但还有改进的空间。其中“K7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维度的问题较为突出,其次为“K2加强感知觉与时空导向”。通过案例实践发现,失智症老人对于照护空间环境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安全需求,他们希望生活的空间环境可以给予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7]。并且要有足够的私人空间,注意维护自我尊严,公共空间的设计应体现亲切化、丰富性和趣味性,创造利于老人与同伴、家人交流和发挥自我特长的场所和环境[8]。
三、失智照护单元设计策略
(一)安全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通过对失智症病情的分析,失智老人的生活空间需要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同时也要兼顾一定的灵活性。而安全性的考虑不仅体现在使用防滑材料、设置足够的照明和紧急呼叫系统上,也体现在空间布局上。例如,设置开放式的活动空间,使得老年人能够很方便地看到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也可以随时监测到老人活动的动态。通过调研得知,美国案例设施鼓励失智老人自由使用小厨房等公共活动空间,针对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案例设施都尽可能通过多种灵活的方式减少各类风险因素,而非简单采取限制老年人活动的方式。例如,考虑到加热设备可能存在烫伤风险,部分设施在电磁炉等设备设置了电子锁,并将微波炉等设备插头保持拔掉状态,避免老人误用[9]。
(二)支持自我延续性与选择性
研究表明,充分利用老人尚存的身心机能可延缓失智症病情。尽管失智老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但仍旧保存一定程度的空间记忆和感知能力,可在设计中充分发挥老人的自主选择性以延续这种能力。例如,许多失智老人能够较好地识别他们视野范围内的空间,或者能够利用熟悉的标识来找到自己的房间。基于这一点,可通过精心规划空间布局和设置易于识别的标识物[10],来帮助失智老人自主选择和使用空间。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空间感知力,保留了其自主选择的机会,还能增强其空间掌控感,进而维持其整体能力。
(三) 社交性与隐私性并存
由于失智老人的注意力和语言能力减弱,过大的活动空间反而会引起失智老人的烦躁、焦虑情绪。因此,为促进失智老人的社交活动,机构中可设置小型且分散的休息交流空间。例如,在走廊尽头或转角等位置设置桌椅或休息区,该区域可稍作停留休息,同时也有助于社交活动的开展。配合一些勾起老人回忆的物品或摆设,也可为交流互动提供话题。与此同时也需注意隐私性的保护。例如,设置私密的小型交流室,通过窗帘、隔断或植物等设计元素,控制公共区域的视线,为老人提供视觉隐私等。
四、结语
随着我国对于失智老人这一群体的日益关注,失智老人的照护环境及设施设计将会更加专业化,但在目前来看还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对专业环境评估量表(PEAP)进行分析,从老人的需求出发,进行失智照护空间评估,从而总结出营造失智老人照护空间的设计策略,对于促进失智照护机构的人性化、高质量发展,提升失智老人的生活品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齐畅,李永昌.社会设计导向下的失智老人养老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19):116-118.
[2]周燕珉,李佳婧.失智老人护理机构疗愈性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8(2):67-73.
[3]侯可明.养老机构空间评价与优化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176-177.
[4]吴雨涵.基于多方需求的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22.
[5]李斌.环境行为理论和设计方法论[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1-6.
[6]农崟荷.失智症友好型养老设施空间环境评价及改造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8.
[7]高梦溪,洪再生,袁逸倩.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天津日间照料中心优化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412-417.
[8]张继娟,杨舒然.失智老人照护机构公共起居室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7):102-105
[9]李佳婧.“以人为中心的照护”理念下的认知症照料空间环境研究——以美国为例[J].建筑创作,2020(5):48-55.
[10]Wang Haining,Hou Keming,Kong Zhe,Guan Xi,Hu Songtao,Lu Mingli,Piao Xun,Qian Yuchong.“In-Between Area” Design Method: An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Indoor Public Spaces for Elderly Facilities Evaluated by STAI,HRV and EEG[J]. Buildings,2022(3):167-172.
作者简介:裴雨萌,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养建筑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汪江,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医养建筑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