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展览推动人文艺术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探索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9-07 阅读(338)

摘" 要:课外展览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推动人文艺术类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发展有显著作用。课外展览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优秀艺术作品的机会,融合新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感。课外展览是人才培养的展示实践平台,能够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专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外展览;人文艺术类学生;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双创背景下公共艺术教学研究与实践”;第二批“河南省美育浸润计划”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人文艺术类学生课外展览开设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一)开设背景

1.教育政策的推动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中提出,到2027年实现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目标。这表明政府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政策的推动为人文艺术类学生的课外展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人文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人文艺术教育日渐重要,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课外展览作为人文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践创作的平台。近年来,高校人文艺术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学生艺术素质普遍得到提升,这种普及趋势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展览中,展示其艺术成果。学校的人文艺术教育加快发展,积极探索人文艺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的途径与方式。课外展览正是这种改革的具体体现,它促进了人文艺术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3.社会文化需求的变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日益提高,大众对人文艺术作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人文艺术类学生的课外展览,为公众提供了接触和欣赏新兴文创作品的机会,文创市场的发展为人文艺术类专业学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二)研究意义

首先,增强学生自信和心理素质。课外展览能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作品和才华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通过展览,学生可以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参与展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包括作品的创作、布展、与观众交流等,这些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

其次,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课外展览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创作作品,这种创新精神是艺术创作的核心,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同学们能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组织一次成功的展览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从策划、宣传到布展,每一个环节都考验学生的组织能力,这些经验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是非常宝贵的。

最后,传承文化艺术和美育价值。课外展览是艺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展览,学生可以展示中国文化的各种传统形式,使观众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课外展览作为一种美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提升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能够在美育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将课外展览融入" " " " " " " " " " " " " " " " "人文艺术类学生专业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内容设计

展览主题策划要结合课程与兴趣,根据人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和兴趣点,确定展览的主题。主题确定要突出专业特色,确保展览主题能够充分展示人文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如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在作品征集与筛选、展示时,可以通过学院公告、班级通知、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参展作品,并组织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委会,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评审,在评审过程中做到公正、客观地评选,也可以通过悬挂、摆放、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增强观赏性,增强展会的互动性。

(二)实施方法

1.教学与展览相结合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展览规划、作品创作和展示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传授专业知识技能,鼓励学生自行参与展览企划、布置展览、自媒体传播等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现场绘画与表演

在展览期间设置现场绘画和相关演示区域,让学生或艺术家进行现场创作和展示,能够增强体验感,增加展览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并通过现场绘画和表演吸引观众参与,促进观众与艺术作品的互动交流。

3.分组辅导与项目教学

结合展览主题和学生特点进行分组教学,完善分工协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创作和完成作品[1],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水平。还要拓展受众群体,邀请相关负责老师和工作人员参与展览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具有认可性的资历,力争将展览办成开放式的公共艺术展览,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前来欣赏和参观。

(三)实践效果检验

课外展览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艺术环境,使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学习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从而有效提升了专业能力[2]。课外展览为人文艺术类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接触多元艺术作品和前沿艺术思潮的平台,在展览中,学生能够目睹来自不同背景、风格各异的艺术创作,这无疑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这种多元的艺术冲击能够打破学生固有的认知模式,促使他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艺术的可能性。接触多样化的艺术作品和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们在创作中尝试新的方法和手段。与艺术行业的近距离接触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但是,同样有部分学生反映参与课外展览的机会不够均衡,建议学校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确保更多学生受益。有些展览与课程内容的结合不够紧密,建议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加强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艺术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唱响,也不是单纯的只在实验室中完成,这也从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体现了参展或策展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效果检验,证明将课外展览融入人文艺术类专业实践,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在实践效果检验中,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部分学生在展览中过于注重形式和表面效果,而忽视作品的内涵和深度,还有些学生在面对观众质疑和批评时,缺乏正确的心态和应对。因此,在未来的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艺术素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引导他们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注重作品品质和思想性,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界反馈。把课外展览作为师生艺术实践的媒介,因为艺术品呈现于外的形式、图像、质地、颜色等要素,是人们自然把这些细节当作艺术家传情达意的工具,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3]。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实践方案,充分发挥课外展览在人文艺术类专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四)相关案例毕业设计展

毕业设计在课外展览中有重要作用。首先,毕业设计是展示教学成果的窗口:通过展览毕业设计作品,能够让外界直观看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等诸多方面。其次,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不同的毕业设计可能涉及不同的研究方向、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在展览中可以激发观展者之间的讨论,为学生、教师和专业人士提供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

再者,有利于提升学校和学生的知名度: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在课外展览中能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包括企业、其他学术机构等,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也为学生个人未来的学术深造、就业等增添光彩。而且毕业设计对学生非常重要:一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它要求学生整合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如理工科学生要运用理论公式进行计算、设计模型,文科学生则要结合理论观点撰写深度研究报告,以此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二是提升专业技能,像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提升绘图、建模等专业软件的使用能力。三是培养研究能力,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这有助于他们学会如何开展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当代艺术史都是展览史,将课外展览融入人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它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专业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多可能。艺术院校和教育者应充分重视并积极推动这一实践形式,为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持[4]。

三、课外展览有利于提升人文艺术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

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关键,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课外展览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外培养活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课外展览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对学生的质疑意识、创新兴趣以及创新情感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愈发显得重要,培养技术性人才是当今教育培养的重中之重。首先,课外展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如科技展、艺术展、手绘展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平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探索。为了举办展览,学生需要深入思考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探索改进,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也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在创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外展览中介绍自己的创作作品,讲解创作思路,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建立自信,敢想敢做,敢思敢论。其次,课外展览需要学生在创作中积极合作、团队沟通,更好地激发团队精神,使团队成员相互学习、交流知识。课外展览是创作者的有效交流平台,在展览中会涉及诸多学科知识、众多表现技巧,为创作者沟通交流、相互学习提供机会。最后,课外展览也使得创作者与专家评委、观众等现场交流,通过他们的反馈了解自身作品的不足并得到指导建议,为下次创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创新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课外展览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对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有积极作用,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就业状况,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课外活动在培育学生艺术素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开展课外展览,努力为人文艺术类学生搭建起一个融合美育浸润的实践舞台,学生们能够充分施展自身的天赋与潜力。在课外展览过程中,将美育浸润与优秀文化展示有机融合,让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提升,更在审美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通过不断参与课外展览活动,学生们在课外展览中感受到了艺术与美的交融,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美的元素,调动学习自身专业的积极性,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课外展览不单是人文艺术类学生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对其他医科农科专业学生起到美育浸润的作用。持续优化课外展览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美育浸润融合,加强与社会文化研究院所和美育机构的合作交流,引入更多元的美育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体验,课外展览将成为美育浸润融合的重要阵地,培养出更多兼具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的杰出艺术人才,为人文艺术教育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在当今时代,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文艺术类学生至关重要。课外展览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课外展览在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实践技能、拓宽视野以及促进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是美育浸润的重要载体。

课外展览的推动作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加强与展览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观和实践机会;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展览,并将展览内容与教学相结合;学生自身则需主动利用课外展览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展望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课外展览必将在推动人文艺术类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课外展览将成为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摇篮,为艺术教育的繁荣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刘婷婷.拓展艺术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艺术素养[J].北方音乐,2017(8):171.

[2]付蓉.当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两种理念的思考与建构[J].美术大观,2009(4):156-157.

[3]张愉,谢均.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4]李晓熠.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课外科技活动视角[D].杭州:中国计量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邱华蓉,河南科技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木卡代斯·赛甫丁,河南科技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石心怡,河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当代美育。

标签:  课外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