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童阅读需求的不断变化,多样化的艺术语言、新颖的互动方式等涌现出来,不断推动少儿阅读发展。公共图书馆是儿童开展阅读活动的重要场地,绘本讲读是最适合与儿童一起开启阅读之旅的阅读推广方式之一。现阐述音乐对儿童绘本讲读的意义,探索音乐在公共图书馆绘本讲读各环节中的运用。
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的责任。儿童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对象,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家庭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日渐将公共图书馆作为儿童的重要阅读阵地,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及阅读推广,在书香氛围中陪伴儿童开启阅读之旅。对此,公共图书馆理应着力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儿童成为终身阅读者。
与成人阅读不同,儿童主要通过自主读图与听成人讲读的方式理解阅读材料。因此,在公共图书馆,尤其是针对儿童开展的阅读推广中,绘本讲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形式。绘本讲读的核心内容是由公共图书馆馆员向儿童声情并茂地讲述有趣的绘本。研究表明,成人与儿童分享故事的过程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听故事是儿童必备的“阅读准备”,当他们的听故事经历足够丰富时,就会更加渴望独立的阅读,从而更好地过渡到自然阅读中,体会到愉悦感和成就感。当儿童在故事当中感受到乐趣时,他们会更愿意学习如何正式阅读。
通俗来讲,绘本讲读在公共图书馆中通常以“故事会”的形式呈现。如何以儿童为本,基于实践,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开展绘本讲读活动,优化儿童的阅读体验,提升儿童对图书的理解程度与喜爱程度,成为公共图书馆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儿童绘本阅读活动中,可以关注对音乐的选择,合理运用音乐元素,采纳音乐与绘本相结合的互动形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对绘本阅读的意义
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种子》中提到,“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在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时,公共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讲读绘本,将阅读的种子播撒进儿童的心田。3—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早期阅读,不在于理解的深刻性,而在于让儿童体验并学习感性知识,感受阅读的快乐。绘本无疑是最适合儿童早期阅读的图书类型。公共图书馆开展绘本讲读由来已久,一个世纪以来,绘本讲读已成为儿童阅读推广中最普遍、最有效、最具吸引力的活动形式。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选择合适的音乐能够提升儿童的阅读体验。“话语尽而音乐始”,有时候,音乐所能表达的情感要比语言更为强烈,当语言“言之不足”时,音乐可以超越语言的限制,触动心灵,引发共鸣。音乐与绘本一样,都能带给儿童心灵的愉悦,二者的有机结合,更能触动儿童的感官,为其带来更加新奇的体验。绘本中的文字和图画相辅相成,但有时图画与文字相结合都无法将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完整地呈现出来,此时就需要音乐的助力,以填补语言的缝隙,与图画交融,给儿童带来更好的体验,音乐元素的加入,对儿童阅读推广来说具有重要的正向意义。
唤醒儿童的审美情感
音乐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能唤起儿童对美的感知,更是儿童实现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儿童欣赏绘本画面,进行文字阅读的过程中,音乐可以激活他们的感官,让他们从内心去理解绘本的艺术之美。传统的绘本阅读可以让儿童感受文字之美与图画之美,有了音乐的加成,他们就可以体验更深层次的意境之美。
刺激儿童的感官体验
对儿童来说,获取不同的感官信息会对大脑中枢产生不同的刺激,学前阶段是人大脑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早期阅读可以促进儿童的感官发展,3—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以感官体验为主,这一阶段,儿童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快速提高,不同音质和音量的声音能够诱发儿童的不同反应,对儿童的情绪产生影响。
提升儿童的阅读代入感
音乐具有不可替代性,儿童生来就具备辨别音符和旋律的能力。音乐对儿童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其与绘本相结合能够使阅读更富有艺术感。将音乐应用在故事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强互动效果。有调研显示:儿童如果会唱一首与故事相关的歌,在听到故事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哼唱出歌曲。这说明儿童可以将故事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并进行自主思考。
增强儿童的创造能力
绘本的内容多源自儿童的生活经验,而音乐也是一种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绘本与音乐在生活描绘与情感表达层面是共通的,使得儿童可以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更加真切地理解生活、了解世界。音乐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使儿童的想象力更加丰富。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形象性,这种形象性可以为儿童的理解和感受插上自由的翅膀。
音乐在绘本讲读各环节中的运用
公共图书馆的绘本讲读活动流程通常分为预热环节、开场环节、阅读主体环节、延伸环节等,工作人员可以依照绘本讲读活动的流程,将音乐融入故事中。
预热环节:铺垫氛围,放松心情
儿童在踏入活动场地时,就进入了公共图书馆为其营造的阅读环境之中。对于初次进入这一空间的儿童来说,陌生的环境可能会让他们产生紧张、拘谨的情绪。这时,恰当的背景音乐可以让儿童放松心情,逐渐融入环境。背景音乐可以契合活动当天的时间节点或绘本主题;音乐风格可以是柔和的,也可以是轻松欢快的。比如,在开始新年故事会时,可以在预热环节播放《新年快乐》等乐曲,烘托新年的氛围。
开场环节:拉近距离,激活感知
在活动的开场环节,可以将音乐融入主讲人与儿童的互动中,比如,将儿童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歌词改编为“你好+儿童的昵称”,用这样的问候方式增强儿童的参与感,拉近他们与其他参与者及主讲人之间的距离,同时更好地活跃现场气氛。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感受到韵律,因此在热身环节,可以采用手指谣、奥尔夫音乐游戏、音乐节奏游戏等,激活儿童的听觉感知、语言感知和动作感知,为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环节:烘托主题,立体呈现
阅读环节是绘本讲读活动的主体环节。在这一环节,公共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音乐先导、背景音乐以及音效等,让扁平的故事变得立体。
1.音乐先导
公共图书馆馆员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为绘本讲述烘托气氛。主讲人可以让儿童先聆听一小段相关音乐,询问儿童听音乐的感受。如在讲读《当春天来临》时,可以播放儿歌《春晓》《春天在哪里》、钢琴曲《春之歌》等,通过音乐先导,在讲述故事之前奠定内容基调。在儿童倾听音乐时,音乐可以有效地发散其思维,给儿童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儿童更好地融入绘本讲读活动中。
2.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在儿童的感官体验中十分重要,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与主讲人的声音、故事画面相结合,会取得惊人的效果。音乐、文学、美术三种艺术形式之间相连、相通的情感因素、审美要素及表现手法,足以取得思想与形式相融合,讲读与感受相统一的效果。比如,在讲读绘本《跑跑镇》时,可以播放音乐《轻快的脚步》,增强故事性,让人期待小镇上可能发生的神奇故事。在讲述绘本《月亮,生日快乐》时,可以播放音乐《靠岸》,这支曲子舒缓轻盈,可以“带领”儿童“跟随”月亮、小熊一起翻过高山,越过小河,感受故事中的温馨友爱。
当故事出现情节转折时,音乐的作用将更为明显,其可以更直观地呈现故事的发展走向。比如,在讲读绘本《邻居》时,当讲述到两只兔子是一对好邻居时,可以使用轻快的背景音乐;当他们因为一系列琐事发生争执时,可以使用音色更厚重的音乐表达角色之间紧张的关系;当两只兔子遇到危险,被狐狸追赶时,可以使用节奏急促的音乐表现紧迫感;当一对邻居团结一心化解了危险,关系也变得更加亲近时,则可以再次使用舒缓欢快的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合理使用可以使故事的戏剧冲突变得分明,情节变得更有层次,呈现在儿童面前的将是一部微型情景剧,能增强其参与绘本讲读活动的沉浸感。
3.音效
音效的有效运用可以为绘本讲读“画龙点睛”。比如,风雨声、海浪声等环境音效,人物的脚步声、哭笑声、动作声等人物音效,动物叫声等动物音效,都可以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场景的立体感,引导儿童将文学语言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提升儿童对真实世界的认知水平,让儿童拥有更加直观的体验。
延伸活动:加深理解,发散思维
对儿童来说,阅读最重要的功能是带来快乐,而音乐对情绪会产生影响,所以非常适合运用在阅读活动的延伸环节。公共图书馆馆员在设计延伸活动时,可以基于儿童的特点,拓展表现形式,以此加深儿童对故事的理解。在延伸活动中添加音乐元素时,可以与故事内容相互映衬,或回顾故事感受,或延伸故事内容,使角色个性更加鲜明。比如,播放《拔萝卜》等歌曲,让儿童根据相关主题进行角色扮演和故事演绎,并让儿童在理解故事后进行自我表达,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对故事的感受力。
在延伸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儿童运用音乐进行创作。比如在《稀里哗啦下大雨》绘本阅读的延伸活动中,可以带领儿童用身体发出声音,在音律节奏中模拟不同的雨声,或者采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进行再创作,在创作时可以配合展现雨声的乐曲,激发儿童的感受力,帮助儿童进一步发散思维。
发展与融合:音画交融,演绎绘本
音乐不仅可以作为故事的铺垫、衬托和延伸,还可以直接用来“讲”故事,替代文字将故事“唱”出来。这样的融合对活动策划人与主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将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对话等编入朗朗上口的旋律中,让音乐与绘本和谐交融,从而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故事会”。
相较于自行创编,更有效的方式是合理利用现有的音乐互动绘本。随着绘本类出版物日益多样化,音乐互动绘本也愈发成熟,由专业的音乐创编团队为音乐互动绘本中的故事制作乐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绘本阅读的发展。比如《好神奇的小石头》,书中的小石头每次转身都会变成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事物,类似的情节内容重复呈现了十次。音乐互动绘本为这十次认知场景赋予了同一段旋律。该旋律易于儿童记忆,旋律起初可以由主讲人哼唱,再渐渐地引领儿童跟唱,在反复的音乐表达中,提升儿童对绘本的理解,提高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参与度。这样,儿童的角色也就不再只是接受者,而成了内容的输出者,从而实现了深层次“共读”,帮助儿童成长为独立的阅读者。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让儿童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而音乐在无形中提升了儿童阅读理解的深度。公共图书馆可以依照绘本讲读活动的流程,从预热环节、开场环节、主体环节、延伸环节等多个环节创新儿童阅读推广,带给儿童超越传统讲读的仪式感,用文字、图画、音乐为儿童编织出美妙的阅读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