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现以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为例,提出高校图书馆构建场馆育人机制,搭建场馆育人平台,融合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新兴信息技术等建议,以期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相关研究与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图书馆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其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育人路径,完善场馆育人功能。这对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
第一,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图书馆是高校的知识中心,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重任。高校图书馆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第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让思政课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提供形式多样的育人素材,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第三,支持科研活动。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学术成果鉴定、学位论文质量检测等工作可以帮助学生端正科研态度,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高校图书馆组织的科研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第四,推进全民阅读。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中心,应当结合自身优势,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发挥自身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推进全民阅读,开展读书会、分享会等,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定期举办阅读交流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
综上,高校图书馆通过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支持科研活动以及推进全民阅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搭建场馆育人平台
高校图书馆可以搭建不同类型的育人平台供师生使用,具体如下。
党建教育平台
高校图书馆通过提供专业的党建学习资源、设立党建学习空间、组织党建主题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可以搭建完善的党建教育平台。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通过收集和提供专业的党建学习资源,为师生的党建学习提供理论支持;设立专门的党建学习空间,为师生的党建学习打造良好的环境;组织各种党建主题活动,包括党员教育培训、相关学术讲座等,为师生的党建学习提供更多机会;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等,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中心,在党建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师生的党建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高校图书馆是新时代“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2]。
服装纺织特色教育平台
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针对武汉纺织大学的特色专业,如纺织、设计类专业,建立了与学科有关的数据资源平台,致力于为师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纺织面料实物大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等联合国家纺织面料馆收集、整理和编撰出版,是国内涵盖纺织实物及理论的权威专业手册。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特别购买此套全书,将其作为教师现场教学的辅助工具。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获取面料的详细信息,随时随地深入学习面料知识。其次,配合教师的现场教学,学生可以迅速掌握各类面料知识,从而真正区分面料、认识面料,避免进入社会后进行二次培训。
书香校园文化平台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在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以“读书月、毕业季、新生季”为主线,围绕红色文化服务空间、诵读比赛、21天阅读打卡赛、知识竞赛、书评影评大赛、书目推荐、专题书展、艺术设计展览、读书会等开展阅读推广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阅读推广活动,促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场馆育人机制
在具体实践中,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构建场馆育人机制。
“读书月”育人活动
为弘扬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阅读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月”活动,包括《复兴文库》专题书展,“学习二十大”图片展,图书馆电子资源推介展,艺术与阅读美育展览——中国书斋文化艺术展、中国历代经典读书图解读,“悦读纺大 阅览天下”——100本书单推荐,趣味活动“知书”达礼——书名猜猜乐等。举办“读书月”育人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还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加强高校良好学风建设。黄秀英提出,未来,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系列化阅读推广活动提升活动影响力,打造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品牌,逐步实现品牌价值的延伸,真正将“三全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
“信息检索”类教学活动
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检索”类教学活动,建立信息育人机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检索相关内容,如信息资源检索的手段、类型及原理,各种电子书及网络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方法和技巧等;开设实践操作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检索工具和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技巧,提高其信息检索能力;开设线上课程、举办相关讲座、开展信息检索教学活动,以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总之,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检索”类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加强与高校其他部门的合作,进而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影响力。
信息素养培训讲座
黄宇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素养嵌入教育教学研究》一文中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即大学生在信息生态中理解与认知庞大复杂信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加工与处理信息,以科学、安全、正确、有效的手段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利用的综合能力。”[4]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积极举办信息素养培训讲座,着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一,邀请知名中外文数据库的专家学者为学生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精细化服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据库平台的使用技巧,包括文献检索技巧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开展关于数据库检索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例如,通过介绍和展示课题实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从而在实际使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组织网络信息检索培训,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特种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等资源,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信息分析与个人信息管理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个人信息资源,了解如何利用数据库进行信息分析,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培训讲座的举办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化社会更好地应对挑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术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建设与完善“沉浸式”育人平台
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设备与图书馆服务的结合可以使高校图书馆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完善“沉浸式”育人平台是其充分发挥场馆育人作用的重要方式。
第一,利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利用VR技术和AR技术模拟真实世界的各种场景,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利用VR技术和AR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二,引入交互式多媒体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可以收集和展示多样化的交互式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料,使得学生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更新和优化多媒体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三,组织学术研讨会和讲座是高校图书馆推动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和讲座,邀请学科专家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第四,建立学习小组和讨论室是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和互动交流平台的重要措施。首先,学习小组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场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自由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学习问题,分享学习资料。其次,讨论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深入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就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和讨论室,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综上,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完善“沉浸式”育人平台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构建育人效果评价机制
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构建育人效果评价机制,对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可以全面收集学生的阅读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解决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育人效果。
其次,通过定期对高校图书馆育人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同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有利于提高其服务质量。此外,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再次,积极引进新技术,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例如,高校图书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最后,加强与师生的沟通和互动,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提高服务质量。例如,通过设置读者意见箱、开展读书座谈会、组织图书推荐活动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高校图书馆的育人效果。
总之,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构建育人效果评价机制,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高校图书馆的育人效果,为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高校图书馆构建育人效果评价机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场馆育人的作用,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多措并举,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构建场馆育人新机制,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