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是指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艺术馆是指研究和指导群众业余艺术活动,收集和整理民间艺术遗产,辅导群众业余艺术创作,培训文化馆的业务干部及群众文艺骨干的群众文化艺术事业机构。新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要以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引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走向规范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首先阐述群众文化艺术馆的概念,其次分析新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馆提高工作质量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新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馆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推进群众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群众文化艺术馆的概念
群众文化艺术馆是指国家设立的省、地、市一级的群众文化艺术事业机构。群众文化艺术馆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指导群众业余艺术活动,收集和整理民间艺术遗产,辅导群众业余艺术创作,培训文化馆的业务干部及群众文艺骨干。群众文化艺术馆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意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职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艺术馆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文化朝着更积极、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新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馆提高工作质量的必要性
坚定文化自信
新时代下,我国的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大众的文化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群众文化艺术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工作质效,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大众文化素养提供助力。
促进文化繁荣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艺术馆应满足新时代下的群众文化需求,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落脚点”,让“旧”文化在新环境中焕发新生机、新活力。例如,群众文化艺术馆可以鼓励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的融合发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向上发展的内生力量。这不仅有助于促进文化繁荣,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群众文化创新发展
群众文化艺术馆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指导群众业余艺术活动,收集和整理民间艺术遗产,辅导群众业余艺术创作,培训文化馆的业务干部及群众文艺骨干。群众文化艺术馆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社会发展。新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馆应充分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创新,提高工作质量,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新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馆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策略
充分考虑群众文化需求
新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馆不仅要深刻认识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习俗存在差异性,还应兼顾个体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的不同需求,确保文化服务能够贴近群众、深入人心。群众文化艺术馆应充分把握群众文化多样性的特点,深入挖掘群众文化的内涵,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群众的关注。
在实际工作中,群众文化艺术馆应做好对群众文化需求、兴趣爱好的调研工作,确保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综合素养。同时,深度挖掘并合理利用本地特色文化,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这有助于群众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在此过程中,群众文化艺术馆既要传承和弘扬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传统文化,也要注重其与群众文化的融合。通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让群众文化艺术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平衡地方文化和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群众文化是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刻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要想推动群众文化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群众文化艺术馆就必须平衡地方文化和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精准把握地方文化的主要特点。将地方文化与群众文化结合起来,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例如,定期举办文化节、文化展览以及艺术表演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地方文化,使他们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地方文化独特的魅力。
其次,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将传统文化以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如“文化+民族”“文化+生活”“文化+教育”等,激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最后,将群众文化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群众文化的了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扩大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推动群众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重视文化差异
群众文化艺术馆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主阵地,是在人民群众中传播先进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活动的文化事业单位。群众文化艺术馆要想提高工作质量,就必须重视文化差异,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一方面,群众文化艺术馆在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时,应选取更贴近群众生活的活动形式,适当降低参与门槛,吸引更多群众。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群众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群众文化艺术馆在宣传推广群众文化时,应确保内容能够被群众轻松理解、深入领会。例如,在组织下乡艺术巡演时,群众文化艺术馆不仅要让群众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更要通过生动的表演和解说,让群众深刻体悟艺术巡演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群众文化艺术馆应始终站在群众的视角,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社会发展的新面貌。因此,在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时,群众文化艺术馆应明确活动主题、内容和目的,帮助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文化,让文化真正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把握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新时代下,作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主阵地的群众文化艺术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了提高工作质量,群众文化艺术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精准把握文化多样性的特点。群众文化艺术馆作为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必须密切关注文化发展趋势,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将其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例如,开办现代舞与传统舞的综合学习体验班、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演唱班等,让群众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群众文化艺术馆还可以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增进群众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精准把握群众的文化需求。新时代下,群众对文化艺术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体验。因此,群众文化艺术馆必须创新服务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服务。例如,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文化服务平台、智能文化数字场馆等。通过精准把握群众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艺术馆可以为其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最后,为群众提供展示平台。群众文化来源于群众,又服务于群众。群众文化艺术馆不仅要重视文化传播,更要为群众提供展示平台。群众文化艺术馆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教育和培训活动,可以帮助群众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群众文化艺术馆还可以通过公益服务活动、文化主题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等,为群众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其对文化的理解。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群众文化艺术馆应准确把握文化多样性的特点,精准把握群众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引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走向规范化
为全面推进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上海市出台并实施了《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上海市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在此背景下,上海市群众文化艺术馆通过开展公益艺术培训、市民艺术大课堂、市民艺术夜校、数字文化馆云课堂等一系列艺术培训活动,有力推动了群众文化的传播和创新。这种面向全民的文化宣传和推广工作能够有效提升群众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水平。
上海市群众文化艺术馆大规模开展和系统化指导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同时也为上海市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馆既要让群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也要让群众自愿接受培训和指导,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群众文化艺术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将音乐、书法、戏曲等领域的艺术家召集起来,通过开展艺术培训、文化宣传、主题活动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专业指导,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质量,推动群众文化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加强资源整合,打造特色文化活动也是群众文化艺术馆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群众文化艺术馆可以依托文化产业提高群众文化影响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推广模式,加强文化交流,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群众性、多样性和时代性,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促进群众文化水平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艺术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意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职责。新时代下,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群众文化艺术馆应迎合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创新,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质量。群众文化艺术馆要立足于群众需求,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群众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群众文化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