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专栏提升专业报纸影响力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292)

李芳

摘要:媒体的融合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以内容建设为出发点,加快形成高品质内容生产机制,始终是媒体融合的根本。《中国禁毒报》需要发挥阵地优势,调动优势资源,聚焦禁毒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打造品牌专栏,连续提供专业内容矩阵,并实施“一体策划,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策略,以获得积极成效。

自2014年创刊以来,《中国禁毒报》努力发挥禁毒专业报的职责和角色作用,围绕国家禁毒工作大政方针和各级禁毒部门的中心工作,致力于发挥党在禁毒宣传方面的“喉舌”作用,做党的禁毒政策的传播者、禁毒风云的记录者、禁毒事业的推动者。

为适应媒体传播的变化趋势,《中国禁毒报》于2020年进行了专业化改版,优化版面结构,进一步突出其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除了新闻、经验、图片等常规版面外,《中国禁毒报》还设置了法治、社工、戒毒、视点、识毒等专业版面,打造禁毒专业报道生产线。这为《中国禁毒报》的专业报道搭建了一个大舞台,而镶嵌其中的一系列专栏文章着力为读者提供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优质内容,展现了《中国禁毒报》独特的魅力。

优化版面结构,明确专栏定位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同时,禁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化程度很高,涉及法学、医学、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作为全国唯一一份禁毒专业报纸,《中国禁毒报》承载着服务禁毒工作大局,持续加强禁毒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讲好中国禁毒故事,传播中国禁毒主张的使命和责任。

在改版实践中,《中国禁毒报》坚持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谋篇布局,确立了“两版并行”思路。其中,常规版面聚焦全面工作,对禁毒领域的新闻资讯、先进经验、典型人物进行持续报道,动态反映禁毒工作进程。

专业版面深耕细分领域,包括禁毒法治、戒毒帮教、药物滥用防治等,对禁毒工作推进进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纵深解读,指导实践,为禁毒工作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禁毒报》为周报,专业版面与常规版面交替刊出。为了使这些断续的版面与读者建立起不断续的联系[1],一方面,编辑部实行主编负责制,版面风格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设立固定栏目的方式,使内容具有整合性。在长期的实践中,专业版面的栏目设置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常设栏目与专栏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格局。

法治版的常设栏目有以案说法、法律解读、理论视窗、实务探讨等。其内容包括对最新出台的禁毒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等进行解读,对法学理论问题进行剖析,针对实务中出现的争议、困惑等展开深入探讨以及对已决案件进行法理解读,延展警示教育意义。

视点版的常设栏目有释疑解惑、实践思考、国际观察等。其内容包括对禁毒工作难点问题进行剖析,就同类实践进行梳理以及对国际前沿禁毒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

戒毒版常设栏目有实务研究、一线传真等。其内容包括对戒毒实务作总结梳理和深入思考,对戒毒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社工版常设栏目有案例分析、机构实践、督导诊断室等。其内容包括记述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过程,反映社工机构在机构建设、人才培育、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邀请督导对一线社工遇到的实务困惑给予应对策略指导。

净土版常设栏目有缉毒一线、帮教故事、警察生活、见字识毒等。其是以文学作品形式记录禁毒风云、普及禁毒知识。

此外,青少年版、识毒版和科技版则以专题形式报道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理念和实践,毒品特征和危害及禁毒前沿科技。

丰富的版面形态和常设栏目为专栏的成长提供了丰厚土壤。常设栏目是在同一宗旨下集合了具有共同特征的文章,有一定的包容性。而专栏侧重于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深入探讨,邀请一位或多位特定作者撰稿,内容风格较为统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深度。可以说,专栏是集策划、制作于一体的“设计师原创作品”,专栏编辑和专栏作者是共同的设计师,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当固定栏目所关注的领域出现了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开专栏的时机就成熟了。例如,新型毒品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禁毒工作实践碰到难点、疑点时如何寻找法律依据,青少年禁毒社会工作怎么开展等。以一份专业报纸的视角来看,它们都是形成专栏作品的源头活水。专栏的定位就是对一个话题进行深挖细掘,纵横织网,搭建立体维度,不仅需要梳理问题、提炼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入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加强组织策划,打造品牌专栏

整体而言,专栏设置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根据特定话题开设,内容和形式则因应话题特征确定。具体的专栏不仅具有连续性,且具有精深的特点。因此,专栏的开设必须经过前期深入的策划和细致的计划制定。

专栏策划需要找准着眼点和切入口,撰稿计划要关注整体逻辑性和临时变化的应对。笔者以《中国禁毒报》改版以来的重点专栏为例,对专栏策划思路和约稿策略做以下阐述。

聚焦重点,指导实践

一直以来,青少年禁毒工作备受关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是青少年禁毒工作的重要策略。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始施行。这对青少年禁毒社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推动青少年禁毒社会工作进入新阶段。

如何结合两部法律的规定,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禁毒帮扶和预防教育?《中国禁毒报》在社工版开设专栏,邀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费梅苹教授,围绕青少年禁毒社会工作的意义、原则和主要内容,针对涉毒青少年的服务以及家庭、学校等不同场域的服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策略和路径指引。

2021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禁毒社会工作是基层治理的重要领域,针对如何落实好“五社联动”,解决现实中的难题,《中国禁毒报》邀请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齐芳教授撰写专栏稿件,就“五社联动”视角下的个案服务、项目服务、绩效评估、赋能引领等作出策略分析。

以上两个专栏均结合禁毒重点工作展开,由于青少年禁毒社会工作相比于“五社联动”禁毒社会工作的开展时间更长、经验更多,因此,前者选择从微观方面切入,旨在细致指引实务工作,后者则从宏观方面切入,旨在覆盖主要领域,提出总体策略。二者的着眼点都是以理论分析为背景,深入指导实践。

聚焦难点,深度剖析

我国坚持厉行禁毒方针,在禁毒法的统领下形成了刑事立法、行政立法和社会立法相互配合的禁毒立法格局,囊括了刑法、禁毒法、药品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如何体系化地理解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在不断变化的现实和错综复杂的场景下,准确开展执法、司法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禁毒报》在视点版开设“释疑解惑”专栏,邀请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褚宸舸教授围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横向解读,聚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力求从根本上化解疑难。专栏开设以来,对戒毒措施的责任主体、戒毒措施的衔接等作出深入剖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针对如何把药学和禁毒学结合起来,让基层工作者对晦涩的专业概念、深奥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也让普通公众从中受益,从而增强防毒、拒毒的能力,《中国禁毒报》在净土版开设“见字识毒”栏目,邀请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司法系周立民教授撰写《“XXX”的由来》系列稿件,从文字角度入手解构毒品知识,梳理具有毒品属性的麻精药品的研发、临床应用和滥用状况,全方位、深层次揭示毒品危害,划清药品与毒品之间的界限,警示公众切莫逾越法律红线。

《中国禁毒报》改版后开设的专栏还有“红色禁毒史话”“戒毒新语”“心理空间”等,这些专栏在主题、内容和形式上都各具特色,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服务。

搭建分众平台,多元精准传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经历了发展的巅峰时期。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如何顺应潮流,实现转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中国禁毒报》在运用专栏深耕内容创作的同时,还注重通过覆盖多平台的新媒体矩阵将其呈现给目标读者,从而实现优质内容的多元化、精准化传播。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巨大机遇。《中国禁毒报》也不例外,其迅速运用新媒体技术布局报(《中国禁毒报》)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学习强国号)融合的禁毒知识分享平台。其中,专栏内容在报纸刊发后,通过适应微信公众号和学习强国的特性进行再次生成,面向不同受众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例如,“释疑解惑”专栏将报纸上《如何理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执行主体》《如何理解强制性戒毒措施》的文章标题改为《谁才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主体》《强制性戒毒措施怎么用》后在微信公众号传播,强调语言的通俗性和亲和力,使得入木三分的专业内容焕发出新活力,更加贴近读者;“见字识毒”专栏将报纸上《西泮类药物名称的由来》《“纳呋拉啡”的由来》的文章题目改为《大名鼎鼎的“安定”是怎么来的》《新列管药“纳呋拉啡”的由来》在微信公众号推广,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借助网络强大的传播功效,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学习强国上,大部分专栏文章只做微小调整,保持专栏原有风格,但受众范围更广,实现了禁毒专业内容的“破圈”传播。

“释疑解惑一系列文章填补了我对法律知识的空白,见字识毒上的文章让我对原本模糊的一些名词术语有了清晰认识。”类似的读者反馈证明专栏成为备受读者期待的“保留项目”。

与此同时,专栏内容的广泛传播,也调动了专栏作者的积极性,使得报纸与专家型作者之间的黏性更强。褚宸舸在文中写道,“年终回顾中,我也想到一些意犹未尽的话题。新时代中国毒品之治的法治保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所以我对禁毒法治的解读也将继续开展,欢迎读者继续关注”。周立民表示,“专栏文章被搜狐、网易、中国禁毒在线和各地禁毒官微转发,获得更广泛的传播,这让我颇感欣慰”。

2023年开展的《中国禁毒报》调查问卷显示,71.62%的读者对禁毒各领域专题的内容最感兴趣。专栏作为专题板块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认可,逐渐探索出一条模式化路径,但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专栏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品牌、提升报刊影响力。如果专栏稿件年发文比例较低,则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也不利于打造品牌;而专栏稿件年发文比例过高,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如创新难度增大、年投入经费增加等[3]。因此,对于如何把握专栏的周期、规模,如何进一步增强专栏的协调性和整合性以及如何打造明星专栏生产线等问题,《中国禁毒报》将需要继续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作者单位:中国禁毒报)

[1]梁衡.总编手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郭文青.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运用[J].文化产业,2023(01):1-3.

[3]姜鑫,陈汐敏.我国学术期刊专题/专栏建设情况、困难及对策——基于编辑部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11):1520-1530.

标签:  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