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建设视野下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生策略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275)

摘要: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在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教育引导和信息服务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空间再生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中传承与应用传统文化的途径,实现文化传承与建设。首先,探讨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发展概况;其次,分析传统文化在图书馆空间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及空间再生策略,包括策划文化展演活动、经营文创品牌、建立文明公约。

在2023年9月15日,中国图书馆年会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强调“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1]。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中心,需要践行当代图书馆专业精神,即文化传承和守正创新。在数字化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着阵地服务与师生需求变化的挑战,传统空间和功能面临严峻考验。另一方面,文化对高校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通过文化工作坊活动、创新创业、一站式社区服务等方式,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促进学生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中,传承与应用传统文化,促进图书馆空间与文化再生至关重要。现以文化传承与建设为视角,通过探索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发展概况,分析传统文化在图书馆空间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图书馆文化传承及空间再生策略,以实现高校图书馆教育和文化价值的再发现。

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概述

空间指物体存在、运动的场所,即三维区域。空间设计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核心的理想空间的营造,它与视觉传达、环境艺术、空间再生、地域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引领有关。高校图书馆是为在校师生提供图书阅读服务的场所,其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种类多、数量足的图书展示要求,还要满足师生阅读、文化、教学、休闲、社交等非物质需求。国外图书馆空间设计始于18世纪末,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图书馆空间设计流行复古主义风格,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导。此后,图书馆空间设计不仅强调环境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更多考虑地域文化与精神文化,注重文化传承与建设,兼顾现代主义和人文主义。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再生问题,从空间需求、发展、规划、模型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部分研究着眼于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强调空间再生在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空间形态的多元化

图书馆用户对空间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图书馆空间形态向多元化转变[2]。图书馆边界逐渐弱化,出现更多开放空间,其空间布局灵活多变,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活动。首先,一些大型高校图书馆以共享空间、流动空间、不规则空间为新单元,通过空间再造嵌入到原馆舍当中,具体以上升、下沉、交错、穿插等方式进行组织变化,划出形态各异、互相连通的功能空间。其次,通过调整书架的排列和桌椅的布局,适应不同的读者活动。例如,东莞图书馆“巴别塔”用书装饰旋转楼梯,充分展示了图书馆空间、阅读与技术的融合。最后,为了使师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体验,高校图书馆在视觉环境中寻求创新,通过改变家具设施、色彩标识、人造景观和照明采光,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形态。未来,随着师生对高校图书馆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空间形态将更加多元化。

空间设施的数字化

未来图书馆的空间设施中将融入更多的数字化元素。图书馆空间设施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其对数字化时代的适应和创新,致力于利用数字化工具、智能家居、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更高效、便捷的智慧图书馆空间。目前,图书馆空间设施数字化创新有以下三个重点领域。一是创新空间设计手法,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简化艺术创作流程,应用数字化工具丰富环境艺术表现形态[3];二是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利用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和各种新兴技术,如智能家居、智能检索系统、虚拟导览、数字展示屏等,提升用户体验和信息服务效率;三是搭建虚拟阅读空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集数字资源获取与利用、知识共享、在线阅读以及交流学习等服务于一体的图书馆服务空间。例如,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将引领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图书馆服务走向世界潮流。

空间环境的低碳化

以低碳方式践行图书馆环保理念。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越来越多人追求低碳化生活,在这种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应顺应社会的发展,使用环保材料,寻找节能、绿色、高效的能源推动绿色发展,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在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文化传承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文化特色凸显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高校图书馆的整体风格要让读者直观地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面貌,同时通过空间设计的美学重塑,让新空间诉说老故事。通过近距离欣赏传统文化中的工艺技术、色彩运用、图腾纹样、汉字线条等,师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第二,以人为本原则。空间设计的本质在于对以人为核心的理想空间的营造,它与视觉传达、环境艺术、空间再生、地域文化、精神文化引领有关。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时,不仅要体现设计师的创作风格,而且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注重设计的个性化和整体性。个性化要求设计师凭借自身阅历和对文化的独特理解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空间作品,整体性要求所创造的作品符合师生的需求。

第三,历史导向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只有按照历史导向原则,引导学生追溯文化起源,让他们客观地认识文化发展和走向,体会到高校图书馆赓续历史文脉、教化育人的功能,滋养学生心灵,培养文化自信。

基于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过程中,除了遵循文化传承与建设的原则,还要遵循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原则。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发展的趋势背后是用户对图书馆空间需求发生了转变。因此,设计师要遵循空间发展过程中的再生原则和用户使用图书馆的方便性原则进行空间设计。一是空间再生原则。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空间发展存在同质化设计的瓶颈,只有通过空间再造、服务助推转型、文化空间建设等新手段,才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空间再生。二是方便性原则。高校图书馆是为在校师生提供图书阅读服务的场所,如果图书馆不能便捷办理图书阅览、借还、荐购、捐赠等业务,那么它将在与实体书店竞争中失去用户信任。因此,只有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才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空间服务与校园生活融合。

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及空间再生策略

策划文化展演活动

策划文化展演活动是高校图书馆促进文化传承及空间再生的重要方面。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通常在每年的4月23日,即“世界读书日”期间,活动时间长达一个月。文化展演活动形式多样,具体以音乐、舞蹈、戏剧、画展、综合演艺等活动为主,举办地点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受场地规模的限制,参演活动的学生人数尽量控制在二级学院内,也可以安排各专业、班级轮流参演。以“中国传统服饰舞台剧”和“书香校园绘画展”为例,介绍如何运用空间再生的方法策划高校图书馆文化展演活动。

一是中国传统服饰舞台剧,以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多样性,传递服饰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为宗旨,通过空间设计与舞美效果,打造沉浸式观剧体验,让观众领略古代服饰风采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舞台剧举办地点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在空间设计方面,其以中国古典风格为主,舞台中央搭建不同朝代的人文景观,座椅、地毯、窗帘的颜色可采用朱红、琉璃黄、玉绿等深色系,营造出历史的厚重感,背景音乐可以参照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等民族乐器的乐谱,与剧情和服饰相呼应,提升整体艺术效果。

二是书香校园绘画展,以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推广阅读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为宗旨,通过图书馆视觉环境设计,打造视觉与文化的盛宴。绘画展为美术范畴,主要以国画、油画、书法、水彩、雕塑、版画、摄影等为主要展览类别,也可以布置少量的工艺类作品,如“美术设计”“应用美术”“美术工艺”等。由于绘画展参观较安静,故展厅可设在读者阅览区、休息区、自主学习中心的相邻区域,以吸引师生前来绘画展参观。总之,策划文化展演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展示师生艺术才华,提升校园文化氛围,体现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经营文创品牌

图书馆文创品牌致力于融合图书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空间设计理念,为读者提供“作品创作、好文阅读、买文创精品、游文创馆舍”的一站式服务。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中心、学生学习中心、教学支持中心的场景优势,营造有利于文化发展、艺术创造的书香环境,鼓励原创内容的生产,培育图书馆文化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作品创作。图书馆要鼓励广大师生进行创作,注重校园文化题材、专业技能的表达和文化知识的转化利用。例如,开展“我与图书馆”征文活动,通过分享读书心得和感想,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与书为友,在书籍的海洋里汲取养分,不断成长;开展“影评大赛”,观看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经典影视作品,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想象空间,撰写出具有文创价值的影视评论。

二是好文阅读。定期开展经典作品主题书展,如“大美中国行”“二十四节气”“中华经典名著”阅读活动,通过设计主题海报和文化标识,布设与主题相关的工艺美术品。同时,引入“围炉煮茶”、咖啡奶茶、甜点等,让读者收获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是买文创精品。这里强调的是文化的市场性和经济价值,并以此为切入点,将馆藏资源和历史文化进行适当的作品化、产品化、商品化生产。通过增设文创体验厅,邀请校内专家现场传授传统技艺,除提供与古籍相关的古法造纸、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古书装帧、碑拓体验、图章制刻,还可以提供染织、插花、烘焙、环保废弃物手工制作等项目供读者付费体验;同时,图书馆围绕图书封面、经典文献、历史图片等元素,开发图书文创产品,如文具、家居用品、配饰等纪念品供读者购买。另外,设立文创体验厅,设计专门的古籍书架和文创精品展架,书架、展架及内部陈设物以明清家具风格为主,色彩古朴厚重,引入自然采光,以空间环境衬托馆藏古籍的魅力。

四是游文创馆舍。旨在提升图书馆的品牌内涵,塑造其独特文化机构形象,实现校园文化资源品牌向文化创意空间品牌的转型,一方面,要以文化传承与建设为原则,完善空间规划,特别是图书馆主要过道的调整,如图书馆入口、服务前台、自助区、阅览区、书库区等空间节点,要凸显文化个性,将校史成果展示、办学历史发展时期的文化形态演化为动态的、现代的文化参与,强化历史导向为原则的空间体验开发;另一方面,融合数字化建设,包括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服务的提升,空间装饰色调以明度高且鲜艳的色彩为主,融入科幻设计元素,体验明快活跃的室内氛围,引进VR体验、虚拟拍照、球幕影院等设施设备,应用虚拟现实、投影拼接等技术塑造元宇宙空间,提升读者的体验感。

建立文明公约

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应遵循平等服务原则,维护图书馆的秩序,提升书香环境。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制定并实施“文明公约”,将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实践、文化交流相结合,强化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而建立文明公约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是阐明制定文明公约的目的和意义,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动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镌刻着文化发展的烙印,图书馆制定文明公约是文化传承的使命与责任;二是制定文明公约内容,图书馆应主动联系教师、学生共同制定文明公约的内容,其内容包括轻声说话、请勿占位、爱护书籍、请勿饮食、看完归位、贵物随身等,以规范读者的阅读行为,重塑图书馆文化机构形象;三是加强对文明公约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观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今,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朝着低碳化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旧馆改造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生态格局,尽可能引进自然采光,内部空间多采用原生态的建造材料,整体布局要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完善排水系统和生态植被景观,利用舒适的室内环境和景观环境强化图书馆场景育人功能,为读者自觉践行图书馆文明公约创造外部条件;四是加大对文明公约的宣传力度,在图书馆馆舍内设计各类文明公约的海报、标志和标识,还可以举办相关的知识讲座、研讨会和交流会等。通过这些讲座和外部环境创设,滋养读者心灵,培养文化自信,促进读者之间的文化交流,助力图书馆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未来,高校图书馆将继续扮演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建设者的角色深耕细作,不断探索和实践,助力新时代文化建设

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3年度课题资助项目“共生与再生视角下广州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GZGJ26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

[1]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EB/OL].(2023-09-16)[2024-05-06].https://www.lsc.org.cn/cns/contents/1676363541657/1703426584604184576.html.

[2]林艺.共生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启示[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09):57-62.

[3]数字化创新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N].中国文化报,2023-10-25(1).

标签:  图书馆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