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究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落实。围绕开发与研究两个方面,分析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关键,力求以系统性的设计理念指导并推动文创产品的创新性研究,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下人们对文创产品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为文创产品开发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苏州博物馆近年文创产品的发展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将苏州园林艺术与现代庭院设计融为一体的创意山水园。曾有诗云:“蚕桑丝绢尊嫘祖,木石缇缃仰士儒。窗透斜阳方觉晚,展厅才看第三区。”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苏州博物馆悠长岁月的古色古香。“在博物馆贩卖美和时光”,苏州博物馆一直秉承着这样的观念,与来往的观众分享艺术与历史的美妙时刻。苏州博物馆文创部是全国文博机构中较早开始系统从事博物馆文创开发的团队。他们致力于从馆藏文物、场馆建筑、吴地历史及苏州风土中发掘文化元素,结合苏州丰富的传统技艺,创造出活化文物内涵、传承吴地风韵、代表苏工技艺、传达江南美学、促进文化交流的各类文化衍生品。这些文创产品涵盖文具、家居、服饰、首饰、食品等十大类目。
“互联网+”背景下苏博文创产品开发现状
以传统文化元素为载体
苏州博物馆文创组自2013年8月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从馆藏文物中提炼传统文化精髓和文化遗产元素。该团队致力于将这些元素与苏州的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打造出能够代表苏州工匠水平、传承吴地文化韵味的多样化文创产品。目前,他们正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致力于创新并推出既具有设计感、又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以期赢得更广泛受众的喜爱。苏州博物馆紧跟时代步伐,将文创产品的开发创新性地拓展到了食品领域,以馆内珍藏的标志性文物“秘色瓷莲花碗”作为设计灵感,匠心独运地将其转化为“国宝味道之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在设计过程中,精心挑选了与文物色彩相近的抹茶口味,旨在塑造独特而富有文化内涵的国宝味道。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消费者在购买和品尝的过程中体验视觉和味觉的享受,更在无形中与国宝级文物进行了一次亲密的互动。此款文创产品凭借独特的创意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荣获了2014年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优秀奖,充分展现了苏州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上的卓越成就。
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眼睛,承载着这座城市文化宣传的重要使命,苏州博物馆更是代表着苏州吴文化乃至整个江南地域文化。长久以来,苏州景区门口最畅销的商品是十元三条的“真丝手帕”和全国很多景区都见得到的“宫扇”,这些所谓的“旅游商品”艺术性较差,根本无法代表苏州文化,给苏州的文化传播不曾增色,反而还会减分。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创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也有了进步,人们对于文创产品的需求从实用性向艺术性、创意性、趣味性等方向转变。
为了让文创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苏州博物馆拓宽了产品研发思路,开发出《贝聿铭的建筑密码》创意3D立体书、“一团和气”文创礼盒、昆曲拼装八音盒等富有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独特献礼,这一系列产品的开发不仅拉近了高雅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也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设计师致力于将艺术设计与功能完美结合,将自身承载的深厚传统文化与实用性相融合。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更为生活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文化气息。无论是精致的文具,还是富有创意的家居装饰,都展现出设计师们对生活的深入洞察和对艺术品位的执着追求。
追求工匠精神
苏州博物馆以江南文化为核心展示内容,尤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及工艺品为长。通过讲述江南文化的丰富故事,传递苏式雅韵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展现了其独特而绚烂的文明,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江南文化的窗口。文创产品是文化与创意的结晶,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匠心独具的精神熠熠生辉,它们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展现着时代的风貌,触动着人们的心灵。而在这背后,是无数匠人倾注心血、精益求精的坚持与追求,而吴文化的工匠精神正是苏州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苏州博物馆将非遗缂丝技艺与“吴门四大家”的沈周画作相结合,以人们日常实用物品钱包等为载体,设计研发多款产品,突破以往缂丝常用作大幅书画、服饰作品的形式,让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美学中。文创产品的相关人员始终秉持匠人精神,对研发、设计、生产等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的把控与追求,致力于将每一件文创产品都打造得精美绝伦,追求更高品质的标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体现了其匠人精神。
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苏州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中,引入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得文创产品不仅富含苏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具备现代审美和科技感。文创产品和多媒体展示的结合让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游客可以“穿越”回古代苏州,亲身体验古代的生活场景和文化氛围,增强了参观的趣味性和沉浸感。为了增强与观众的线上互动,苏州博物馆还通过跨界融合新技术、新工艺、新媒体等手段创新设计出虚拟数字化的游戏产品,开发了多款小程序,如“国宝拼拼拼”“山水画DIY”“艺术屏风拼拼看”“明式家具拼装”等互动小游戏。其中“明式家具拼装”在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可以在线体验,通过游戏中的拼装组合,玩家既可以了解明式家具的结构和专业名称,还能了解相关文物的历史文化信息,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意义。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文创产品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体验感,让这些传统文化故事变得栩栩如生,穿越时空的界限,与观众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苏州博物馆的文化氛围,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这种互动体验的特性使得文创产品更具吸引力,能够引发用户的兴趣和共鸣。走进苏州博物馆,就像走进了一段历史的长河,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互联网+”背景下文创产品开发要点
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智慧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对现代设计思路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文创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文化特质,这是它与其他工业产品的主要区别。在设计文创产品时,苏州博物馆必须摒弃对文化的片面理解,避免创作出肤浅的设计。相反,应该全面、深入地探究文化元素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规律。对于文化的深入表达,应多关注其内在精神和本质。同时,需要深入挖掘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物品为载体传达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吴越所出之剑,为举世所重”吴王夫差剑,作为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全长58.3厘米,铸工精致,线条流畅,剑身近格处铸有铭文两行十字:“攻敔(吴)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表明这把剑的拥有者是吴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吴王夫差。以吴王夫差剑为设计灵感,苏州博物馆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吴王夫差剑金属书签、吴钩重辉紫光檀中性笔等。这一系列产品展现了传统文化,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实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打造地域特色网红产品
当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种类繁多、造型多样、富有特色,但鲜有展现地域特色的网红产品,很难满足当代人的多元化审美和精神需求。展现地域特色文化是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的重要任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深度剖析当地文化,强化文化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元素,打造具有专属地域文化特色、富有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文创产品。市场是反映产品好坏的验金石,一款优质的产品自然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从而更好、更广泛地传播当地文化。
为研究苏州博物馆爆款网红文创产品,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发现苏州博物馆“陶冶之珍”展厅,有一组风格迥异的颜色釉瓷器,这组瓷器造型各异、色彩鲜艳,吸引了观众的驻足和喜爱。苏州博物馆将其复制做成了冰箱贴或者迷你花器,此款产品具有便携、物美价廉等优点,自问世以来销量居高不下,一度成为苏州博物馆文创的“网红”爆款产品。
趣味体验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现代消费者逐渐转向追求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与体验。为了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并促进与消费者的互动,苏州博物馆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仿生设计,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生物形态,赋予产品独特的生命力;抽象表达,以简洁的线条和形状展现深层的意义和美感;夸张手法,通过放大或缩小产品特征,制造视觉冲击和趣味性;卡通化设计,利用可爱的卡通形象吸引消费者,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通过精心设计的行为模式,也可以有效引导消费者参与互动,进一步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苏州博物馆的拓印体验区,游客可以亲手操作古老的拓印工具,将石碑上的文字或图案转移到纸上。每一次的按压与抬起,都需要细心与耐心,而当那清晰的图像逐渐浮现时,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折纸艺术区则是一个充满创意与乐趣的地方。游客可以跟随老师的指导,学习如何将一张普通的纸张折叠成形状各异的各种动物或花卉。每一次的折叠与调整,都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画瓷器则是更为考验技艺与耐心的项目。游客需要用特制的画笔和颜料,在洁白的瓷器上绘制出各种图案或文字。这不仅需要游客对色彩和构图有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游客有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但当游客看到自己亲手绘制的瓷器在窑火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时,所有的付出都会变得值得。
除了这些互动体验项目外,苏州博物馆还经常举办各种讲座、演出和工作坊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与力量。总之,苏州博物馆是一座充满趣味与奥秘的文化殿堂,它等待着每一位热爱文化、渴望探索的游客前来发掘其中的宝藏,共同感受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韵味与情怀。
打造苏州文化品牌
在苏州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文创产品的打造已成为展现苏州文化品牌的重要窗口。近年来,苏州凭借其独特的园林艺术、传统工艺以及吴侬软语的魅力,成功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州文化品牌。例如,以苏州园林为设计灵感的茶具、餐具,将古典园林的精致与和谐融入日常生活;以吴侬软语为元素的文创文具,让人们在书写中感受苏州文化的温婉与细腻。我国文创产品种类繁多、竞争激烈,要想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并抓住观众的眼球,应更加注重文化品牌的塑造。应从“生活”出发,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创作出一系列既承载传统精神又展现现代气质的产品。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生产工艺诠释传统设计理念,同时,采用古老的工艺手法打造新颖且实用的产品。通过这些产品,能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设计的独特魅力。苏州博物馆为了延续文藤盛开的美好景色,还推出了“文藤仙子”IP形象,利用可爱文雅的仙子造型寓意她是文藤的守护者,由该IP形象做成的书灯、杯垫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收获了大众的一致好评。
文创产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苏州文化的传播载体。在苏绣、苏扇、核雕等传统工艺品的基础上,设计师们巧妙地将现代审美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苏州文创产品的成功打造,不仅为苏州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提升了苏州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文创产品,更多的人了解了苏州文化,感受到苏州的韵味与魅力。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在打造苏州文化品牌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深入挖掘博物馆资源,结合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情感化设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苏州文化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苏州文化。
多渠道的新媒体推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为数字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途径。对于文创的传播推广要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众多大型博物馆已经转变了过去的营销策略和理念,普遍采用互联网推广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逛”商店,选购心仪的商品。通过这一变革,购买博物馆的商品变得更加便利。
近年来,苏州博物馆在新媒体运营和推广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在官方网站和社交平台上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图片和详细的解说,还结合现代科技推出了一系列互动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以微博为例,苏州博物馆的官方账号经常发布与文物相关的有趣故事,结合当下热门话题,让文物“活”了起来。同时,苏州博物馆还邀请了知名博主和网红进行实地探访,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的形式,让更多人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苏州博物馆的魅力。此外,苏州博物馆还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推出了文创产品,将文物元素融入日常生活,进一步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苏州博物馆通过新媒体运营和推广,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欣赏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新媒体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必须借助互联网思维革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与途径,从而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传播。文创产品的设计应当融入数字技术、创新性的设计手段、新媒体与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不仅能有效拓宽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也能使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更加贴近民众,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创新支持、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特点,可以推动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持。
作为国内文创领域的佼佼者,苏州博物馆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在每一个环节中与时俱进,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它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设计之基,巧妙融入新颖的设计思路和时尚元素,打造出更贴近市场需求、独具匠心的特色产品,不仅提升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进一步彰显了其在文创领域的引领地位。
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传承传统文化领域下的文创产品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JYB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