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时代,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文创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消费选择,也为文化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文化将科技与文化巧妙结合,以其独特的创意内容为核心,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实现了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全新模式。这种融合带来了诸多优势。例如,提升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扩大了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同时也激发了更多的创新和创意。现聚焦如何利用数字化传播的及时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点,打造苏州“运河十景”的数字文化,创新发展大运河文化。
京杭大运河在中华大地上流淌了2500多年,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血脉,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活动的大动脉。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2月和6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就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为我们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指明了方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要科学配置和优化调度水资源,重塑大运河“有水的河”现实载体;同时,在大运河文化带的主轴和具备条件的其他有水河段两岸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构建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穿苏州城而过。北起相城区望亭五七桥,南至吴江区桃源油车墩,纵贯南北96公里(其中苏州境内81公里,江浙两省交界段约15公里),纵跨5个区,串联望虞河、吴淞江、太浦河等河道,沟通黄金水道长江,串联太湖、阳澄湖、独墅湖等众多湖泊。为呵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苏州用心守护千年文脉。苏州“运河十景”是位于苏州市境内的大运河沿线的十个著名景点,包括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等十大运河文化地标,这些景点因其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而著称,并成为苏州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苏州“运河十景”逐渐成为吸引游客和研究学者的重要目的地。苏州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率先成立了全省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项目化推进各项任务,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旨在创新发展研究并利用数字文创对苏州“运河十景”的保护、传播和提升作用,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大运河的保护利用。
苏州“运河十景”数字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苏州“运河十景”作为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苏州文化的重要象征。近年来,苏州“运河十景”数字文化的兴起,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体验,也以创新的方式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苏州“运河十景”数字文化,是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的文化形态。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苏州运河的景色、历史、文化等信息以更加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给游客。在数字文化中,游客可以穿越时空,领略古代苏州的繁华与美丽,感受苏州文化的深厚底蕴。数字文化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游客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也提供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苏州运河文化的机会。在这里,每一个景色、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都变得生动而有趣,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领略苏州运河的独特魅力。
数字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苏州“运河十景”数字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它以全新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苏州运河的历史和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苏州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是苏州文化的代表,彰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传统文化能够以更加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给游客,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数字文化的发展,也为苏州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苏州“运河十景”数字IP,提升数字价值
苏州“运河十景”是一个集合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丰富遗产。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苏州的十个重要景点: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虎丘塔、平江古巷、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以及平望·四河汇集。它们不仅见证了苏州的发展历程,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IP故事、IP形象等形式探索“运河十景”的数字价值,能够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将苏州“运河十景”进行数字化的实物艺术品,依托IP价值,以文创作品在平台数字化销售。从数字价值的角度来看,苏州“运河十景”对于数字经济、文化传承、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作为数字IP本身,数字概念能在短时间内积累一大批粉丝,长期发展又有景区的实体支持。纵观国内外知名IP,无论是内容IP还是形象类IP,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品牌、电影、动画、游戏、文学、旅游、比赛、个人、虚拟形象、设计等)深入用户心中,并通过衍生产品来扩大IP的影响力以达到变现的目的,从而提高IP价值。总之,苏州“运河十景”具有重要的数字价值,不仅在推动旅游经济、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与关怀。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景点数字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苏州运河的独特魅力,同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更大贡献。
苏州“运河十景”数字产品和藏品,焕新文化载体
创意数字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媒介,通过设计与技术的结合,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充分利用丰沃的数字文创土壤、深厚的数字文创资源、优秀的数字文创项目,大力实施数字文创腾飞计划,不仅较好地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也充分地彰显了现代文化的活力。第一,增强现实产品。设计增强现实应用,可以使用手机扫描家居饰品或者明信片,在屏幕上展现三维的运河景观或历史场景。第二,在线体验。提供基于苏州“运河十景”的游戏、在线互动故事书等数字化体验,用户可以通过这些产品更加深入地了解运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第三,虚拟现实旅游。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游戏或应用程序,让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沉浸式体验苏州运河景点,甚至是进行历史时间旅行。第四,数字档案和图书馆。创建数字化的档案和图书馆,集合运河相关的历史文献、图像和视频资料,提供在线访问和学习。第五,文化元素融合的现代设计。利用数字艺术和设计,将运河文化的视觉元素整合到平面设计、时尚和家居设计等领域中,以此制作风格独特的产品。第六,智能设备皮肤或界面。开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的界面皮肤或者桌布,并布满苏州“运河十景”的图案或动态元素,增强用户的日常数字体验。创意数字产品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将苏州“运河十景”的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中,让消费者在使用这些产品的同时,也能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
数字藏品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当下数字藏品成为行业热点,品类丰富,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电子票证、数字纪念品等各种形式。数字藏品是将实物藏品数字化的产物,其机制更多地依赖于实物藏品本身,通过数字藏品的可流转性达到藏品价值传播的效果。但大部分珍贵的收藏品都会因为版权和产权的问题而不能流通,买家的共同目标就是收集,这也是一般人不愿意看到的。长远来看,数字藏品将成为焕新苏州“运河十景”文博和推动苏州“运河十景”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不仅能够让公众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更加亲近和了解苏州运河的文化,也有利于提升公众的文化自觉和自豪感。从经济层面上,发展创意数字产品还能推动本地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的旅游和服务业,形成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苏州“运河十景”数字化内容创作,宣传数字文化
2014年至今,苏州已初步构建起“古城数字孪生+元宇宙建设”数字化保护体系,并将大运河苏州段沿线文化遗产纳入其中。经由手机端的数字“云游”系统,市民及游客便可足不出户,借助720°全景漫游、三维模型展示、语音电子导览等形式,实现虎丘云岩寺塔、全晋会馆、盘门等大运河沿线遗产点的深度游览。数字化内容创作不仅“活化”并保存了重要的历史与文化遗产,还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互动和学习方式,使得远离这些地点的人们也能体验到苏州“运河十景”的魅力。这种内容创作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多个层面的价值。第一,保护与传播文化遗产。将实体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料,便于长期保护和管理,也可以向全世界传播遗产的知识和价值。第二,教育与学习。通过数字化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地理限制取得宝贵的学习资源,这种方式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广文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创新艺术与展览的形式。运用数字化技术可创造高度互动和个性化的艺术作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创意和活力。第四,减轻灾害风险。如果遗址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破坏性事件,预先采集的高质量数字数据可以为文化遗产的重建和修复工作提供帮助。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技术保持最新,并且要考虑长期的维护和更新策略,使得资源保持活力并适应技术发展。此外,应考虑用户体验,确保内容的易用性和可访问性,从而使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些资源。
苏州“运河十景”联合线上与线下,开启现实与虚拟联动
线上线下相结合是一种推广苏州运河文化的有效方式,能够吸引更多公众的参与。第一,举办网上讲座和线下研讨会。专家在线上开设关于运河历史、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的同时,设置线下研讨会,让参与者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第二,举办年度的苏州运河文化节,包括传统艺术表演、手工艺市集、运河美食节等,同时,以线上形式直播活动亮点,吸引无法亲临现场的人参与线上活动。第三,创办“运河十景摄影大赛”,吸引摄影爱好者记录运河风光。线上收集作品,并组织线下展览。设立奖项并通过网络进行投票,提高公众参与度。第四,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邀请设计师基于运河文化元素设计文创产品,如服饰、家居用品等。线上提交作品,并线下设立展览和市场,鼓励公众投票和购买。第五,建设数字平台。创建一站式的服务平台,让游客可以轻松访问有关苏州“运河十景”的信息、预订门票和导览服务,甚至是定制旅游路线。第六,与学校合作开发旨在将运河文化教育纳入课程的项目。可包括线上课程、互动式教学工具和线下的学生实地考察活动。第七,在社交媒体上举办挑战活动,如“运河文化知多少”问答挑战、“运河风景最佳拍摄点”分享比赛,奖励赢家线下活动门票或纪念品。推出线上可预定的定制旅游路线,结合本地向导的线下实地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深度游”。通过以上活动的举办,可以有效地推动苏州“运河十景”的文化传播,并借助科技和新媒体提高公众对运河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苏州“运河十景”的科技应用,赋予文化更多可能性
通过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技术,用户可以看到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以及文化遗迹的原貌重现,这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每个景点的重要性和历史故事。科技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代旅游业的重要趋势,尤其是在历史文化景点,科技能够提供更加深刻和生动的体验。苏州“运河十景”作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标,运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第一,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在用户的手机或专用设备上叠加数字信息,让游客在实景中看到增强效果,让历史信息和现实场景结合起来。例如,游客通过AR设备或手机应用,在现实景观中重现古时的运河风光,可以看到古船在河上行驶的情景,或者运河边的古建筑在不同年代的变化。在具体的观景点,游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使用专门的AR应用,观看历史事件的重现,了解当地的传说故事。第二,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创造虚拟环境,让游客仿佛“穿越”到过去,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游客佩戴VR头盔,可以在虚拟现实中游览重建的历史场景,感受苏州运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情。VR游览可以包含互动元素,让游客参与到虚拟的历史重现中。例如,模拟古人的生活场景,增加体验的参与感和教育意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加了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这些体验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和背景的游客,包括那些可能对传统旅游形式不感兴趣的年轻人。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使得无形的历史文化资产得到了保护和“再现”,即使原有的文物和遗迹经历了时间的侵蚀可能产生不可避免的损失,但游客仍然能够体验它们的原貌。此类应用也可以作为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历史。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交互方式和更加丰富的内容,在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中探索新的可能性。
当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新兴数字技术的运用有力推动苏州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不仅为苏州“运河十景”带来新的生命力,让其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重焕光彩,而且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带来新动力。通过数字文化对苏州“运河十景”进行创新和发展,可以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也有助于加深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运河文化带之苏州运河十景创新发展研究”(编号:2022SJYB1681);2023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编号:2023JYTSZQL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