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安鼓乐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聚焦其目标设定、独特优势及实践路径,具有显著的研究与实践价值。现基于对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现状,分析其所面临的困境,探讨促进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策略,为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进行创新提供参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彰显了非遗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与教育功能的深度开发,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并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及社会文化生活,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滋养人心、塑造人格、提升全社会的精神风貌,在促进物质丰裕的同时,构筑起坚实的精神支柱,确保现代化进程的均衡与和谐发展。
西安鼓乐文化概述
西安鼓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被誉为“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代代相传,至今仍活跃于西安市区及周边蓝田等区域。通过探究西安鼓乐,可以揭示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法则。但是,任何民间音乐的兴衰更替都与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伴随时代变迁,如庙会、斗乐等曾为鼓乐提供舞台的传统民俗活动正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场”,加之老一辈乐手的相继离世,更是加剧了西安鼓乐的传承危机。
面对社会进步带来的必然挑战,如何确保西安鼓乐历久弥新,并且得到有力保护,实现可持续传承,是目前亟须解决的课题。
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价值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幼儿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而若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非遗,与学前教育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促进其成为文化传承的小使者。例如,将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不仅对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实践创新具有突破性意义,也顺应了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有助于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西安鼓乐作为百姓生活中的常见活动,为西安幼儿积累相关经验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无论是亲身参与还是旁观欣赏,在生活中有极大的概率会接触到西安鼓乐,拥有观看鼓乐表演的真实经历已构成了教育情境中的先进经验。这些初步的感觉和情感,为后续教育活动中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进行文化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埋下了种子。
有助于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图1 何家营鼓乐社(作者自制)
图2 何家营鼓乐社表演现场(作者自制)
教师创造性地将西安鼓乐的特色素材融入教学,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虽然鼓乐传统曲目大多结构复杂且历史悠久,但其中不乏节奏欢快的《鼓段》、富有律动感的《行拍》以及寓教于乐的《耍曲》选段,经过适当的改编与引导,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鸭子拌嘴》为例,该曲名生动传神,若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其中,更易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教师可借助类似经典作品组织活动,在促进幼儿对西安鼓乐认识的同时,领略民间生活的样态,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提升对音乐的热爱。
有助于提升幼儿音乐审美能力
西安鼓乐蕴含着丰富的西安鼓文化与音乐文化,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对于幼儿音乐教育而言,加强幼儿音乐审美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细微处着手,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品位。例如,教师在春节期间陪同幼儿观看西安鼓乐旋律欢快的传统曲目《步步娇》《庆丰收》等,这些曲目体现了人们欢庆新春的喜悦。通过让幼儿亲身感受西安鼓乐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现状
为了客观、具体地对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笔者对西安市多所幼儿园在岗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20份,并对其中3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对现阶段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融入非遗元素十分重要。所以,必须对现阶段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现状有明确认识,才能将其进行融合与创新发展,发挥西安鼓乐的魅力。
教师认知分析
1.教师对西安鼓乐文化的认知较为浅薄
图3 教师观看鼓乐表演的情况(作者自制)
图4 教师对西安鼓乐历史的了解情况(作者自制)
根据调查,现阶段教师对西安鼓乐的基本信息了解较为匮乏,如图3所示。只有10.83%的教师同时观看过线上线下的表演,而有15.83%的教师从未看过西安鼓乐表演。因此,教师对西安鼓乐的基本表演形式、所用乐器的认识不足。
如图4所示,即使观看过鼓乐表演的教师占比65.83%,仅有7.5%的教师基本了解西安鼓乐历史发展,60.83%的教师只是了解一点,甚至31.67%的教师完全不了解西安鼓乐历史发展。
2.教师对西安鼓乐文化对儿童的影响认知较为片面
据调查,86.67%的幼儿教师认为西安鼓乐可以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81.67%的幼儿教师认为西安鼓乐可以促进幼儿文化底蕴更加深厚,而只有53.33%的教师认为西安鼓乐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西安鼓乐是一种典型的合作演奏音乐形式,结合了吹奏乐和打击乐等不同乐器,但是有约一半以上的教师忽视了西安鼓乐对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
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开展现状分析
1.幼儿教师对于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目标较为清晰
图5 幼儿教师根据目标的重要性排序(作者自制)
由图5所示,教师认为将西安鼓乐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而教师认为通过西安鼓乐,提高幼儿使用鼓乐乐器的能力这一目标最不重要。
2.教师在活动中对西安鼓乐文化融入频率较低
据调查,只有79.17%的幼儿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偶尔融入西安鼓乐,20.83%的幼儿教师从不在音乐活动中偶尔融入西安鼓乐。因此,幼儿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融入西安鼓乐的频率较低。而在中华优秀音乐历史主题中,3%的教师从不融入西安鼓乐;在中华优秀传统历史主题中,24%的教师偶尔融入西安鼓乐;在传统优秀音乐欣赏中,4%的教师从不融入鼓乐文化。
3.教师对西安鼓乐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
据调查,10%的教师从不让幼儿通过实地考察,体验鼓乐文化;5%的教师从不用关于西安鼓乐文化的海报等元素装饰教室;29%的教师偶尔让幼儿去对比西安鼓乐和其他乐器演奏的某一方面,仅有40%的教师偶尔或者常常让幼儿去对比西安鼓乐和其他乐器演奏的某一方面;仅有20%的教师偶尔通过歌曲、戏剧、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西安鼓乐文化的融入。
4.教师对幼儿的鼓乐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较为局限
图6 教师采用评价幼儿的西安鼓乐文化学习效果的方法(作者自制)
由图6所示,35%的教师有时会通过问幼儿有关西安鼓乐的知识来进行学习效果评价,而32.5%的教师经常会通过问幼儿有关西安鼓乐的知识来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仅有12.5%的教师总是通过形成性评价来评价幼儿鼓乐学习效果。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融入西安鼓乐面临的困境
教师缺少融入意识
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将西安鼓乐文化融入音乐活动的意识。可能因为西安鼓乐未广泛纳入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导致教师在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匮乏。此外,由于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解程度不同,对西安鼓乐文化价值的认识不足也成为阻碍其融入教学的重要因素。
融入方法较为僵化
教师在将西安鼓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时,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过于传统、固定,没有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缺少游戏性和互动性。例如,教师只是机械地播放录音或视频,讲解鼓乐的背景,而未能采用师幼互动、情景模拟、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幼儿无法真切感受西安鼓乐的魅力。
教学评价体系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评价焦点集中于技术技能的习得,如打击动作的准确模仿,而对幼儿对相关历史文化故事的兴趣,以及对音乐情感色彩的感知等非技能性维度的评价不足。另一方面,评价手段呈现单一化趋势,主要通过直观观察与口头交流,缺乏运用多元评估工具。例如,游戏化互动、创新性表达等多元化评价策略并未被较好运用。再者,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常以教师为主,忽略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以及家长参与评价。这种方式不利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化发展。最后,评价目标存在短视倾向,教师未能将评价视为一个持续且动态的过程,过分强调即时的学习成果,却没能充分重视西安鼓乐教育对幼儿长期的文化涵养作用。
西安鼓乐文化与幼儿园音乐活动融合的实践路径
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强调传统文化的融入
课程建设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保障,教师队伍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幼儿园要从顶层设计上,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从课程理念的提升、管理制度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研究的组织等方面,都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例如,对在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其对地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还可组织专题培训,携手地方文化部门,为教师提供集体培训机会,并设定明确的培训目标。
教师应提升对西安鼓乐的认知
教师应明确意识到西安鼓乐与学前教育的结合是共同进步的关系,二者的融合既有助于丰富幼儿园音乐活动,也有助于文化传承;全方位了解地方音乐文化,并熟练掌握相关演奏技巧,深刻理解西安鼓乐文化与学前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并进行理论知识、演奏技能等多方面的自我提升。
优化教师对西安鼓乐活动的评价方式与方法
传统评价体系往往过于单一,在面对如西安鼓乐这类富含文化底蕴的非遗时,亟须建立一套更为全面、契合幼儿发展的评价机制。首先,幼儿教师应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既要考察幼儿对鼓乐基础技巧的掌握,也需评估其对鼓乐文化的理解和感受、音乐审美等。其次,可采用情境化评价手段,通过组织模拟演出、小型音乐会等方式,观察并评价幼儿在模拟情景下的表现,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加强情感态度评价,激励幼儿对鼓乐产生兴趣与热爱,对其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情感投入水平予以评价。最后,坚持发展性评价,尊重幼儿发展水平与差异,鼓励他们在现有基础上进步。
倡议家长主导西安鼓乐文化主题的家庭体验活动
开展以家庭为核心、西安鼓乐为主题的体验活动,从幼儿既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其个体兴趣,深化幼儿的沉浸式体验。具体而言,家长可陪同观看现场表演,引导幼儿关注表演者的服饰、打击乐器等细节,并通过鼓乐社团探访后台,深入了解鼓乐编排。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尝试模仿节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之,随着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的潜在思维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幼儿园应致力深化西安鼓乐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拓宽其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多元应用途径。同时,面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保持较强的观察力并积极应对,助力本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同步提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S202314390050);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农村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实践探索(2023XC07);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四五”规划项目:陕西省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现状与支持策略研究(SGH21Y0161)。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