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研究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旨在提高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在阐述工匠精神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现状,并从课程设置、实践教育和师资队伍等多方面提出了有效培养路径。对于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该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而言,不仅是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更是实现创新能力突破的关键所在。它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将技术与创意相结合,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因此,深入剖析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要求,探讨其培养路径与实践策略。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数字媒体技术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匠精神内涵及要求
工匠精神的概念和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指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创新进取等品质。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敬畏之心等。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1]。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匠精神内涵及要求
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工匠精神同样重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影视内容编辑、视觉设计、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应用开发等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和制作等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对工作岗位的执着精神、专注精神与敬畏精神,对工作细节细致、严谨与追求极致,对工作质量精益求精与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理念[2]。
首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更具时代价值。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一倡议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所从事的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这个行业中,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自身的一种行为表现与职业价值取向。
其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更具创新性。与其他传统制造行业不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充满创新和变革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勇于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探索数字媒体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这种创新精神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也能够推动整个数字媒体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更具实践性。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新媒体、融媒体、广告制作、游戏设计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都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的需求。因此,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技能,从而更好地体现工匠精神的价值。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现状
为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现状而进行了全面调研。以下是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现状分析。
工匠精神认知
在调查中,大部分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对工匠精神有基本的认知,但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价值。很多学生表示,他们在校学习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了解主要来自教师的讲授以及一些课程中提到的相关内容。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工匠精神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数字媒体技术这个行业。
课程设置与工匠精神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部分学校已经开始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例如,一些课程中涉及创新、精益求精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反映,课程设置中缺乏实践性内容,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还远远不够。
教师队伍
在教师队伍方面,大部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师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他们积极关注行业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但也有一些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和方法。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少数人表示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充足且实用。更多的学生表示,实践环节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衔接不够紧密,且缺乏一定的挑战性,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真正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并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部分学校组织一些有关工匠精神的讲座或研讨会,还有部分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领悟和学习工匠精神。然而,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尽管学校有相关的培养策略,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这些策略对于提升自己工匠精神的实际帮助。
校园文化
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校园文化尚未完全形成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氛围。尽管学校会组织一些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仍需自我约束以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学生成果
在调查中,部分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已经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了一些数字媒体项目制作,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进行持续改进,以追求极致和完美。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各类数字媒体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反映了他们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社会反馈
目前,多数用人单位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越来越重视。他们更倾向于招聘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学生。同时,部分行业专家也认为,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也有部分专家指出,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整体水平还不够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和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现状整体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学校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设置与职业素养的联系、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优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3]。同时,需要关注行业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对于高职院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培育目标设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主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所需素质。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校期间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还有助于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核心技能方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精通数字媒体制作、设计和研发等专业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包括掌握相关的软件工具和制作流程,还包括深入理解数字媒体的技术原理、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了培养这些技能,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4]。
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理论知识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因此,需要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使学生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实践教学不可或缺。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培养专注、负责、创新的工匠精神。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是优化课程设置的关键。
教学方法革新
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采用更多的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内容。例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际项目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同时,定期组织行业专家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学校的资源和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技术水平。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高自己。为了确保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成效,学校和企业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和管理办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社会服务与创业实践
社会服务与创业实践是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例如,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广告制作,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数字媒体技术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公益精神。同时,对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项目,学生可以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作出贡献,这既可以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和工匠精神。
实践训练与实习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训练和实习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深入了解行业规范和企业要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数字媒体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锻炼其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5]。
教师角色塑造
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成为学生身边的榜样。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校园文化培育
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积极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如通过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工匠精神的理念和优秀学子的案例,鼓励学生向优秀学子看齐。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类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刻体会工匠精神的价值[6]。
学生评价体系改革
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往往只关注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评价。为了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应对学生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在评价内容上,应增加对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法,如自我评价、互评、实习单位评价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情况。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展望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除了在技能方面的要求外,工匠精神还强调对工作的敬畏之心。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中,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需要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尽可能地减少误差和瑕疵。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也能够主动适应行业的变化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行业的需求。
通过明确培育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渗透工匠精神、加强实践训练与实习、塑造教师角色、培育校园文化、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以及支持社会服务与创业实践等措施,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展望未来,还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更为有效的培育路径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市场变化,为数字媒体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工匠型人才。
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度项目资助(《5G视阈下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项目号:SQL2020SD-019);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项目(《5G视域下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CSZ20061);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川人社函[2024]42号,项目编号:CRSZP202305);四川省教育厅2022-2024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四链”融合视域下高职数媒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研究与实践(发文号:川教函〔2023〕100号,项目编号:GZJG2022-107)。
(作者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1]赵卫.工匠精神融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采写编,2022(09):177-180.
[2]段向云.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调查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0(04):68-73.
[3]曹硕.高职数媒专业工匠精神教育改革探索——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20,51(01):177.
[4]张君第,焦胜军.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2):59-62.
[5]王瑞荣.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2):152-154.
[6]陈纪伟.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研究——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8(11):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