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护航中医药文化传承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319)

摘要:图书馆、博物馆融合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模式,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履行文化育人职能,将图书资源与博物馆文物相结合,丰富了阅读推广的形式和内容。现通过两馆融合背景下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的意义、做法、成效等,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探讨高校图书馆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的创新路径,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提供参考。

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道,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图书馆和博物馆通过馆藏资源互鉴、整合、信息与文化交汇,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多样的知识资源。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基地和阅读推广主体,在图书馆、博物馆融合背景下,通过文献与文物结合的方式开展阅读推广,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多样的知识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课题。

高校图书馆、博物馆融合进行阅读推广的背景、意义和现状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博物馆作为高校文化传承和知识普及的场所,在两馆融合发展基础上,以开放的姿态开启合作,在传承文明、启发智慧、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和实践。

图书馆、博物馆融合的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近年来,图书馆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两馆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两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书馆、博物馆融合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意义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在两馆融合背景下开展阅读推广,目的是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要素,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馆融合可以共享文献、文物等资源,将教育内容进行相互补充,教育形式进行协调配合,发挥两馆在文化育人中的合力[1];为图书馆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有助于提升读者的阅读素养,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活力;有助于提升馆藏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高校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影响力、竞争力。

图书馆、博物馆融合进行阅读推广的现状

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当下,以图书馆为主体,构建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备受关注,作为同属于高校文化机构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在合作的基础上推进阅读推广。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博物馆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合作。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从特藏资源共建、联合工作模式、融合资源开展阅读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实践[2]。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馆联合学校档案馆、校史馆等开展了与校史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3]。浙江大学图书馆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探索了基于两馆合作的特藏资源共建和服务模式[4]。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音乐博物馆与校史档案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及高校专业教育融合创新实践工作中取得了成果[5]。这些案例为高校图书馆、博物馆融合开展阅读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高校图书馆、博物馆融合背景下开展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的实践

学习研读中医药经典文献,有助于提高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更好地领会中医学术的真谛,从而指导临床实践。因此,开展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6]。现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进行探讨。该馆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中医院校中首批被国务院及文化部命名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以医药文献为主,兼顾社会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文献。纸质文献中,现有中医药古籍3000余种40000余册。多部古籍入选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名录。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是依托学校建设的省级中医药专题博物馆,收藏有中医药文物近4000件,中药标本13000余份。展览内容以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中国中医药历史、彰显江苏中医药成就、揭示南京中医药大学文化底蕴为主线,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让公众走近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从文物中感受中医药的智慧。2016年,图书馆和博物馆成为合署单位。在两馆资源和服务融合的背景下,图书馆围绕中医药文献资源开展了多种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

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的做法和成效

对于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阅读中医药经典文献是必修课,对他们接触中医药、了解中医药及学习专业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结合学生需求,经过前期调研,探索通过中医药经典结合文物,开展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

1.共读中医经典

中医药古籍反映了古代中医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中医药发展成就。图书馆建设了馆藏古籍全文数据库,将收藏的古籍进行电子化,方便师生随时随地查阅和研读。博物馆展品中有多部不同时代的中医药古籍。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赏古籍的版本和装帧形式,并结合展览内容了解古籍的内容和价值。

为引导学生学习中医经典,营造“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的良好氛围,每年寒暑假图书馆均为全校学生提供中医经典假期书单;微信号定期发布中医药文献主题书单;打造“厚朴学社”线上讲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名家解读中医药经典文献的视频;打造品牌活动“共读一本书”,每年围绕一本中医药古籍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联合学工处及各学院,面向全体本科生举办“品读中医——阅读经典活动”,为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提供量身定制书单,并开展了读书会、征集书评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2.打造第二课堂

图书馆邀请学校《中国医学史》《医古文》等科目以及“中药炮制学”专业课的授课老师在博物馆开展实景教学,打造第二课堂。根据文物的背景知识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图书资源。以《中国医学史》课程为例。战国至东汉时期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阶段,博物馆通过两张汉画像石拓片,即玉兔捣药图和鸟首人身神医图,展示这部分内容。玉兔捣药反映了汉代人渴求仙药、追求长生不老的心态以及当时炼丹服食的情况[7]。鸟首人身的神医一般认为是扁鹊的化身,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医学的发展情况。老师们讲授课程时,带学生走进博物馆,通过讲解展览内容和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主题展览和学术讲座

借鉴博物馆举办展览的实践,图书馆举办了“馆藏珍贵古籍展”“传统中药炮制技艺展”“孟河医派的老中医书展”等展览。“馆藏珍贵古籍展”展出多部入选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展览期间,由馆员为师生讲解中医古籍的版本、内容和价值。“传统中药炮制技艺展”选取《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书中的炮制图,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传统中药炮制技艺。同时,图书馆邀请中药炮制学专业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博物馆“中药炮制技艺”展区,结合中药炮制相关文献、中药饮片、多媒体等,对古籍记载的传统炮制技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图书馆邀请文献学、中医学、中药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方面的专家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如“骈文与中医文献”“《本草纲目》与南京”“清代医学天空中一颗明星——徐灵胎”“古代书法绘画鉴赏”“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等,让学生对中医药文献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药文献与文物结合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性

结合两馆资源和服务设计阅读推广活动,有利于丰富阅读推广活动的类型,提升读者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能力。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利用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结合展览、讲座、导览等活动,让中医药文献的内容更直观、科学、全面地呈现给读者。通过解读中医药文物的文化内涵、介绍相关中医药文献,吸引读者阅读,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近距离感受和认识传统文化,提高读者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图书馆、博物馆融合背景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问题

图书馆、博物馆融合背景下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不足,需要针对性改进。

中医药文献与文物内涵的解读还需深入

中医药文物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但目前其与中医药文献之间的关联解读和内涵挖掘还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研究。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医药与文物相结合的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以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推动中医药文化阅读资源的全面推广和传承。

图书馆、博物馆资源的有效整合还需加强

为了提高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效果,需要加强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目前,图书馆和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和协作不足,资源整合和共享的程度较低,容易造成工作重叠和资源利用不充分。为了提高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效果,需要建立更紧密的协作机制,加强两馆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性有所欠缺

当前,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方式以传统的讲座、书评、展览等为主,存在活动规模小、主题和形式较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8]。因此,需要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匹配其阅读需求,从而提升阅读积极性。

高校图书馆进行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的策略

为学校提供文献和服务保障,保护中医药文献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使命。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创新阅读形式、加强阅读服务能力等举措,提高阅读推广的质量和影响力,让中医药文献资源融入现代文明,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古籍“活”起来,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解读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活动选题

图书馆应从更多角度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例如,根据博物馆的展览主题推荐图书,与博物馆合作举办读书会,邀请专家学者解读与展览相关的书籍,引导读者通过阅读与展览互动。同时,在博物馆展览中设置阅读专属空间,为读者提供与博物馆展品相关的材料,增加展览的深度和读者的参与度。丰富馆藏内容,重视主题选择,阅读推广活动推陈出新、灵活多样,吸引学生参与。未来,图书馆和博物馆应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阅读推广工作。

建立长效阅读推广活动机制,促进工作持续发展

建立长效阅读推广活动机制,图书馆可以设立固定的阅读推广活动时间和场地,还可以与校内各学院合作,将阅读推广纳入教学计划,让更多学生了解和参与。同时,关注读者的反馈意见,优化馆藏机构,调整服务策略,满足阅读需求,使阅读推广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活动形式上,挖掘文献背景、创新阅读推广模式,设计更多新颖、有创意的趣味阅读活动,如举办中医药文物图片展和图书展、打造特色阅读空间、开展专题阅读推广等。

培养阅读推广专业人才,优化活动流程

高校图书馆应培养专职阅读推广人队伍,从活动策划、宣传至实施,全过程参与阅读推广工作。这些馆员要熟悉馆藏资源,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在活动中做到优化流程、精准服务。图书馆应建立评价体系,及时总结阅读推广活动,分析活动效果,对活动达到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总结[9],并形成规范的材料,为后期活动提供参考。通过科学、客观、系统的评价体系,为阅读活动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推进学校多部门合作,共建特藏资源

图书馆在收集、研究文献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博物馆开展研究需要文献支撑。两馆合作共建特藏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文献与文物资源的共建共享,使特藏资源的价值得以深入挖掘和系统整合,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发挥文化育人职能提供资源保障[10]。图书馆与博物馆共同建设特藏资源专题数据库,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和深入的阅读材料。还可以打造数字展厅,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内容有机融合和形式创新,实现立体高质的交互阅读体验。图书馆还可以与档案馆、药用植物园等机构合作,建立多方协同机制,使馆藏内容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综上所述,图书馆、博物馆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中医药文献阅读推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献与文物结合,开展阅读推广,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承、文化育人的作用。通过更多角度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建立多方协同机制、规范化阅读推广的内容和形式、建立长效机制和共建特藏资源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未来,高校图书馆将进一步探索与博物馆的融合,为中医药文献的阅读推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江苏地区汉画像石与中医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0308。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1]张锐,王文中.图书馆博物馆融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J].黑河学刊,2021(04):55-59.

[2]肖萍新,孙悦,李卉.高校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路径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39(06):103-108.

[3]赵海燕.LAM融合趋势下高校图书馆校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3(03):70-75.

[4]孔令芳,韩子静.高校图书馆与博物馆共建特藏资源与服务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03):73-79.

[5]郭艺璇,李玲梅.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馆融合模式探索及策略研究——以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11):40-45.

[6]董宇豪,田蓉.中医药经典文献阅读推广工作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0):15-18.

[7]杨金萍.古代画像及壁画中兔的医药文化涵蕴[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2):100-104.

[8]徐萍萍,高恬,任君红.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创新路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43(10):73-75.

[9]孙琴.高校图书馆加强阅读推广的途径与方式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3(01):173-175.

[10]杨洁.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特藏专题数字资源共建可行性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01):134-137.

标签:  中医药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